清朝的“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汉人地盘?

作者&投稿:禄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为什么不让汉人到它的“龙兴之地”去开发~

关外(东北)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是他们留着作退路的存在。他们想着有一天,在中原混不下去了,还回到关外去。蒙元在中原被大明推翻后,在漠北(外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一带)仍然坚持了较长时间。事实上,满清末代皇帝宣统在逊位之后,也确实回到了关外,在日本的扶植下,建立了傀儡国。也仅仅是傀儡国,完全受日本国的操纵的。

闭关锁国,还有就是因为满清王朝的统治者无能。
明朝末年的时候,被满清军队占领江山,这时候最牛的两个清朝将领一个叫皇太极另一个叫多尔衮,他们两个人合力把大清给建立起来了,后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的统治,国家实力达到巅峰,也就是乾隆在位的时候,看着大清天下第一的样子,开始变得膨胀了,于是就进行闭关锁国,国外那些国家都是垃圾,不用管。

也正是因为闭关锁国,导致大清王朝与外界断绝来往,外国那边儿军事力量发展非的迅速,清朝这边还在那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有一点儿危机感,等到慈禧太后掌权的时候,洋鬼子们还有日本基本上就发展成熟了,本来慈禧太后掌权也是可以的,但是她自私不允许变法,更不允许有人侵犯她的王权。

所以光绪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也就没干成,大清王朝越来越衰弱,原本在东北就是他的发源地,但是后来因为闭关锁国,得不到有利发展,王朝统治又极具主观性,不认清客观事实,东北能守得住那才叫见鬼,想当年哥洋鬼子都打到紫禁城了,慈禧太后落荒而逃,洋鬼子们找慈禧要一个说法,慈禧就对他们说,你们要啥我都可以给你,只要不为难我就好了。

就这么一位怂包统治者,她能治理好大清嘛,她能有什么能力能把东北守住,不过经过一次又一次洗礼,中国迎来了新的生命。

“龙兴之地”是指一个王朝起源、发迹的大本营。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人,因此东北地区自然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

清朝入主中原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并不允许汉人移居到东北。但到了清朝后期,东三省却俨然成了汉人的地盘,这期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变化呢?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很快就融入了汉文化之中,但东北地区却成了例外。清朝统治者严令汉人不得移居东北,并要求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旗人和部落民保持满人文化和祖宗传统。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还是出于战略方面考虑,因为万一形势发生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出中原的话,至少东北还是可以作为最后的大本营。而且在东北保持一支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八旗军,也能有效维持满清对中国的统治。此外,东北盛产人参、貂皮、黄金,禁止汉人进入保住清廷对这些重要物资的垄断地位。

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十九世纪初期,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禁令却成了一纸空文。随着帝国人口的急剧膨胀,中原地区土地呈饱和状态,大量汉人贫民纷纷选择了“闯关东”,汉民北移运动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清廷在禁令上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清廷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主要出于几点原因:首先是当时满清统治中国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满汉之间的界限已变得很模糊,清朝统治者已不没必要考虑留下退路的问题;其次是东北八旗军的堕落程度比关内八旗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擅长喝酒、赌钱,但却缺乏训练和装备,想指望这样的军队来维持统治显然不现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位于更北方的沙俄帝国正在蠢蠢欲动,清廷应鼓励汉人到黑龙江以维持帝国对大片无人区的控制才是上策。

除了那些勤勤恳恳“闯关东”的汉民之外,汉人中的不少亡命之徒也将东北视为了最佳落脚点。这些人中有的是被朝廷流放到东北后又逃脱的重刑犯,有的是在关内犯事后流窜到东北的流贼,还有的是专门跑到东北从事偷猎、挖参、采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工作的冒险者。这些人往往会组织成团体,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从事着无法无天的勾当。清末东北地区土匪横行便是由此而来。

当时东北主要由三类群体构成:旗人、汉人和部落民。旗人作为创建清朝的成员,在表面上似乎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只有旗人中的高级官员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政治权威。值得一提的是,东三省最高层官员往往都是来自北京的旗人,他们比那些世居东北的满人同胞汉化程度高很多,因此对移居东北的汉人也更加包容。

汉人中的精英分子社会地位仅次于旗人高级官员,他们中有的是被革职流放到东北的原朝廷官员,有的是汉人富商。这些人或是有文化、或是有钱,因此在东北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一席之地。有地位的旗人都乐于多结交一些汉族文化人,同时他们在商业方面需仰仗汉人富商的经营才能和商业网络,所以对待这两类人都是非常友好。

普通汉人和普通旗人在社会地位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平头百姓,各过各的日子。而处于“鄙视链”最底层的是东北地区的部落民。这些部落民都是居住在边远地区,地理位置上比较孤立,汉化程度很低。所以无论在旗人眼里还是在汉人眼里,部落民都是一群土里土气的乡巴佬。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涌入东北,东三省的汉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旗人在勤劳和技术方面都落后于汉人移民,所以根本无法与汉人展开竞争。一些脑筋比较灵活的旗人开始在各个方面模仿汉人,并虚心向汉人求教。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旗人几乎都会说一点汉语,像是在盛京(今沈阳)这样汉化程度很高的地方,不少旗人甚至连自己的满洲母语都给忘光了。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不仅是东北地区的旗人全盘接受了汉文化,连部落民都纷纷开始学习汉文化。汉人在人数上也占有压倒性优势,清朝的“龙兴之地”就在这样潜移默化中变成了汉人地盘。

参考文献:《清代历史上的满洲边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满族在那时统治中国150多年,人与汉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清朝的统治者不再需要考虑撤退。第二是因为东北地区的八旗军比关内的八旗军更加退化。他们擅长饮酒和赌博,但缺乏培训和设备。期望这样一支军队维持统治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向北的沙皇帝国即将迁徙。清政府应鼓励汉人来黑龙江,以保持帝国对大片无人区的控制。

因为到清朝中期,京城、江南地区繁荣富饶,清人逐渐离开了东北地区。

龙兴土地是指朝代的据点,清朝最高统治者是东北满族,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清朝的龙兴地,主要是因为那里的满族人比较多。

清朝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就开始逐渐的汉化,因为与真人没有文化,涌入了汉文化


清朝的“龙兴之地”如何一步步变成了汉人地盘?
“龙兴之地”是指一个王朝起源、发迹的大本营。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人,因此东北地区自然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入主中原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并不允许汉人移居到东北。但到了清朝后期,东三省却俨然成了汉人的地盘,这期间究竟...

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的龙兴之地大致有一个东移的
这个与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最初起源是在西北地区,这一点基本已经没有疑问。但这是在一万多年以前,西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良好时才出现的文明曙光。所以从尧舜禹的“三皇时代”、一直到唐代灭亡,各个王朝大多在西北地区建都,其中又以长安为最。但随着人类对于西北地区的...

历代王朝的龙兴之地,哪个省最多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针对太原是十三朝、十一朝、九朝、七朝古都等众多说法,会议进行了广泛讨论。有专家提出,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李晋、北汉四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也有专家认为,太原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
太原,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被誉为九朝古都和龙兴之地。关于太原的朝代归属,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它曾是赵国、前秦、李晋、北汉等四个政权的都城,也为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等五个政权做过陪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太原是赵国、前秦、...

唐朝的皇帝为什么把太原称作为“龙兴之地”?
—开元盛世。是唐朝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与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唐朝明君。正因为唐朝皇帝多出自太原,因此唐朝的皇帝之所以把太原称作为“龙兴之地”。就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在成为太子之前也被封晋王,后晋王杨广与太子杨勇争夺继承权,太子扬勇被废,杨广成为太子并顺利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太原在古时被称作“龙兴之地”是为什么?有哪些缘由?
斩获所有陕西省高海拔东南部。汉文帝刘恒任代王长达十五年,因而,汉文帝刘恒可以算是第一位从晋阳(太原市)龙兴的皇帝。北周创立者:高欢、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北魏末年翻天覆地,尔朱荣弟兄与高欢爷俩先后以晋阳城为霸府所在地,控制器汉朝、东魏朝中,进行军分区上的二元合理布局,高欢、高澄...

比较下中国的龙兴之地
所谓龙行之地简直就是一派胡言,龙行之地只是起义的地方,这和一个朝代是没什么关系的,龙脉一说就是属于这一类

从唐朝至清朝的龙兴之地,有你的家乡吗
有的,我家是辽宁省沈阳的,当年的两代帝王都都在这里。有很多风水宝地和名胜古迹,皇城故宫,中街,张作霖大帅府等等 欢迎来沈阳玩!

(十三)炎帝南迁——祝融氏之谱系
历代帝王开国,自有一帮吹鼓手为之鼓吹,商丘作为宋王朝的龙兴之地,儒生们翻烂了《四书五经》之后,悍然认定赵氏的祖先是上古之火正阏伯。并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 [8] 赵匡胤当然不愿意拂了这些马屁精的兴致,毕竟他的这个天子是从寡妇孺子之手中取得,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之至,确实需要这样的神话来收服人心。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西岐即是如今陕西宝鸡市岐县。《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史记》所言古公就是周文王西伯昌的祖父亶父。当时戎狄经常骚扰周人,于是古公就率部属迁居岐山。自此岐山成了周人政治文化中心,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部而被称为西岐。西伯昌出生后...

晋安区17812288943: 闯关东是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的
祗怨沃尔: 历史上的闯关东 清代以前,东北人口主要是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人口... 一、1644至1667年,清朝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

晋安区17812288943: 清朝为什么不让汉人到它的“龙兴之地”去开发 -
祗怨沃尔: 关外(东北)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是他们留着作退路的存在.他们想着有一天,在中原混不下去了,还回到关外去.蒙元在中原被大明推翻后,在漠北(外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一带)仍然坚持了较长时间.事实上,满清末代皇帝宣统在逊位之后,也确实回到了关外,在日本的扶植下,建立了傀儡国.也仅仅是傀儡国,完全受日本国的操纵的.

晋安区17812288943: 大清为什么不让汉人进入东北 -
祗怨沃尔: 清朝前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如果在中原站不住脚,好退回东北.但到了清朝后期说清朝皇帝不让汉人进入东北这种说法就不太确切了,因为到1800年被清朝认为是龙兴之地的盛京将军辖区人口就有4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汉人,如果说清朝皇帝不让汉人进进入东北,那辖区面积并不大而且是龙兴之地的盛京就不会有如此多的汉人了.当时东北地区越往北汉人越少实际上和当时的气候条件有关,汉人是农耕民族,适宜居住耕作是选择定居的重要条件.

晋安区17812288943: 清朝的龙兴之地应该在什么地方?大清的龙脉应该在那里? -
祗怨沃尔: 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抚顺的赫图阿拉城.也就是龙兴之地.龙脉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没有真正的龙脉的,谁看到过龙啊.

晋安区17812288943: 为什么要闯关东啊?? -
祗怨沃尔: 是内地经过长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达到饱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种.于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为了谋生计,便到地广人稀的满人的“龙兴之地”去淘金、种地.而闯关东的开始时间是在清朝的初、中期而非到后期才开始.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今天辽宁省的一部分,和吉林、黑龙江的全部,当有还有一部分土地后来被沙俄抢占了.由于清朝皇室禁止内地汉人进入关东,所以汉人要“闯”.

晋安区17812288943: 请问,东北地区在近代之前,汉族人很少对吗?作为满清的龙行之地,是不是东北地区在近代之前,基本都是满族人和少数民族的天下,很少汉族人定居呢? -
祗怨沃尔: 清朝把东北地区视作龙兴之地,严格禁止汉人进入,近代以前就没有汉人进入;清朝入关以前的汉人被编入了八旗汉军,附属于八旗满洲,可以说汉军已经被满洲话了,他们已经是满族人了;八旗从龙入关的大概在九成以上,剩余一成留在关外;汉族官员流放也不会到关外的黑龙江和宁古塔(吉林地区);满洲贵族流放才会去关外,汉族官员流放都是去云南一带

晋安区17812288943: 满清封禁东北的原因 -
祗怨沃尔: 满洲人封禁东北,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祖籍之地不受汉人过多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怕关内的各族人民借开关之机大量涌入东北跟满洲人抢饭碗以致于产生社会问题.

晋安区17812288943: 为什么清廷要修建柳条边?
祗怨沃尔: 清王朝修建柳条边,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龙兴之地”, 保护大后方的祖地,防止被汉人、蒙古人占据、开发;二是防止 满族被汉化,“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可学lj用 边外对子孙进行教育和训练;三是保护和独霸关东的特产资源. 清王朝在松花江畔乌拉街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就是为宫廷 捕打特产的机构,独霸着东北的资源. 柳条边的建设,画地为牢,严重地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 展,削弱了边疆的防御力量.不过,从环保上分析,自然环境 破坏较少,一些地区仍处于原生态,为今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和物资基础.

晋安区17812288943: 在中国的清朝为什么会失去那么多的领土? -
祗怨沃尔: 一句话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人家满族只要不是割他的龙兴之地,把汉家天下割完都没事,千万不要再做家奴了不然一样的重演.

晋安区17812288943: 晚晴为什么要在东北设立行省? -
祗怨沃尔: 以山海关为界的关外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饶,通常被称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清朝的地位十分特殊.作为龙兴之地,清朝对东北地区给予了格外的重视,不仅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以保护龙脉不被破坏,而且还推行了不同于内地的管理政策,即设立东北三将军(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