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但我觉得他的思想和法家没

作者&投稿:浑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荀子是儒家还是法家~

是属于儒家。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先了解儒家和法家的主要思想,再了解他们的区别在哪,完了,看看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然后你看是倾向哪个,那就清楚了。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具体他们思想的区别你自己上网或者看书就行我没必要一一列举,凡是看一个人的思想属于哪一些派别或者倾向,应该看主要思想,不能被他有某些别的倾向性的思想而认为是别的流派了,这种分类一般来说都是抓主要,再说了,思想家往往都有共同的一些理念,完全把一种思想划定界限也是不太客观的。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扩展资料
思想观点
主要观点: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
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
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一生辗转游说于齐、楚、秦、赵等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最终未被重用,晚年隐居兰陵,著书数万言,是为《荀子》。荀子的思想兼取百家而多有突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思想即是其一。中国上古人非常讲究“信”,至春秋时出现了系统的信思想,孔孟等人多有涉及。荀子的贡献在于他突破了前人把信视为伦理道德规范的圈笼,把信与他的天论、自然观结合起来,阐释了“信”的深刻的
哲学
荀子是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韩非子和李斯是战国时代法家的集大成者,一个从理论上阐述了法家的观点,一个在实践上运用了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荀子虽然属于儒家,但其思路更接近于墨家与法家,而与孔孟不同。荀子主张人性恶,他所谓的恶其实不过是人的自爱好利、趋乐避苦等非道德本能。非道德并不等于反道德,相反,通过圣人的“化性起伪”,人类被引向礼义社会。“化性起伪”是从非道德的本能走向道德社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利益博弈过程。法家源于儒家.孔子之后,孟子与荀子同为儒者,但孟子发展了其仁的思想,荀子继承并发展了礼的思想.荀子把礼规格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把礼作为一种社会标准,这样一来,法家思想已经起步了.荀子是法家的先迹.其学生李斯,韩非子更是发展了这一学说.综观看来,法家是儒家学说中一部分的极端化.因而,法家不可避免地带有儒家的痕迹.儒家强调三纲五常,君为臣纲;法家认为君王是一切权利的集中,应该区别.二者都为君王的合法性合理性作辩护.大而化之,在历史的漫漫演变中,法家已和儒家融为一体.法家缘起本就是儒家的一部分.墨家是一门显学,其主要特点为兼爱,非攻,急人之难.墨子就曾经游说楚王不攻宋.兼爱,与儒家的仁和非常接近.但墨家后来的演变,是任侠仗义.对当时的统治者既无作用,又有可能成为政府的敌对势力,故而战国诸国并不提倡.其后,墨家日见消亡.而延续下来的表面上看是孔孟之道,实则是外儒内法的荀子学说。

不能说没区别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法家作为中国春秋战国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否定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学派这种纯粹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确实是实用的,秦的统一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

因此荀子的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是时代环境下的产物。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就是荀子的学生


都是古代的圣贤,孟子、孔子、子思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子,子思为孟子的老师,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人并称为“孔孟”,子思和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

请问春秋六大家是什么?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

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为何韩非子却是法家的
你好,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

儒家五圣分别是哪五圣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5、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荀子带出来的两个弟子为什么都背离儒家跑去法家了?
有人认为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所以会觉得两个弟子韩非子和李斯是“离经叛道”的学子,一个成了法家学说的代表人,另一个成为秦国的权臣,按照律法来行事。但是也有人说荀子带出来这样的徒弟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法家的“起源”。一、荀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不同荀子...

百家争鸣各家代表人物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尸佼等,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10、农家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

儒家的代表作品有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三位杰出代表和思想作家?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等等。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等。战国时儒家的分化和发展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政治上倾向于保守,但又有某种程度的改良倾向,他虽没有摆脱传统的天命思想,但却注重人事,...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提取码: 8sjy 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荀子的思想问题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但我觉得他的思想和法家没什
弘放豨莶: 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一生辗转游说于齐、楚、秦、赵等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最终未被重用,晚年隐居兰陵,著书数万言,是为《荀子》.荀子的思想兼取百家而多...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但我觉得他的思想和法家没 -
弘放豨莶: 你是觉得荀子的思想和法家没有共同点还是没多少区别,把话说完吧.根据你前后句我估计你是想说荀子的思想和法家没多少区别吧.这种说法其实似是而非.先秦时代儒家思想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曾子的思想不完全等同于孔子,子思的思想...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荀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他的政治思想基础是什么? -
弘放豨莶:[答案] 荀子的政治思想,沿袭孔子的道路,和孟子非常不一样. 总体上来看,推崇礼,但同样肯定法在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主张君主要有仁义之心,却也论证说明了国君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没有武断的说不仁义的君主就应该被造反;就归结点来说,还是...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孔子、孟子、荀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
弘放豨莶: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1、关于仁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什么是仁...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弘放豨莶: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提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反对天命鬼神说,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如何看待荀子在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地位 -
弘放豨莶: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思想观点 主要观点 ...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弘放豨莶: 孔子主张仁,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荀子发展为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提出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反对天命鬼神说,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荀子是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 -
弘放豨莶: 荀子确实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观点同孟子多有不同,比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因此在宋代以后,孟子的逐渐被推崇,而荀子则往往不受重视.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荀子是先秦什么家的代表人物啊! -
弘放豨莶: 荀子是儒家代表 但是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代表. 其实从孔子到荀子,经历了将近3百年,荀子的思想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儒家代表了,他融合了儒家,法家的思想在里面,但是他的思想中心还是以儒家为主题.

东西湖区15596626504: 以老子之道自怡 以荀子之道自克 -
弘放豨莶: 首先老子 和苟子要知道是俩个人... 然后就很好理解了..好吧..说具体点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老子之道自怡就是说无所求,而快乐的生活态度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虽然这家伙是儒家的代表,我个人觉得他因该算是开创了法家PS:他俩学生都是法家的..)也就是说后半句是指要以严苛的规矩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整个来说讲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希望如君所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