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注意

作者&投稿:姬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经典~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唐张怀瓘说:“(王献之书)若风行雨散,流便于草,开张于行,章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王献之“幼学其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张怀瓘《书断》),进一步冲出了父辈的朴厚,逐渐迈向自然、超逸、妍美的境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便是其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简称《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嬉”字至“飞”字共13行,计250余字。据说,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误以为原迹摹刻,流传于世,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仅存刻本传世,但因辗转翻刻较滥,已不足观矣。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后又得4行,合为13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贴》、《十三行》,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它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出土,原石藏首都博物馆。

1.选用硬毫小楷笔,一般硬度在七紫三羊以上者均可使用。
2.在纸墨方面,宜选用半生半熟的宣纸、熟宣纸或毛边纸,使用淡墨,一般用“一得阁”掺以磨墨或纯磨墨锭均可。
3.临习者必须具有一定中、大楷的功力,特别是中楷,可以过渡,否则,结体难以安排,笔力也不易掌握。
4.古人云:“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临习《十三行》时,也应如此,多用腕力而少用指力。
5.全面把握前文所述的用笔、结体、章法特征,深刻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准确。
6.追源窥流。临习此帖宜兼收并蓄,因此帖仅二百五十余字,故要对王献之所师承的钟、王等法帖有所涉猎。再者此帖笔力过人,直接人手恐难以掌握,如先有对钟、王小楷的临习,再入此帖,功效可能会更佳。同时,在临习中,也宜对后世受其影响较大的书家之楷作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方能挥运有成。




楷书著名作品
关于楷书著名作品有如下回答:1、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楷书代表作,原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著名文学家曹植著名文章《洛神赋》。此作王献之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 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笔力运送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

《洛神赋十三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王献之的小楷字迹,《洛神赋十三行》。在《洛神赋》这残存的13行字迹中,王献之书结构散宕宽绰、笔致挺拔浑逸、章法顾盼有致的书法风格完全展现在世人眼前。董其昌评为:“每以大令《十三行洛神赋》宗极耳。”赵孟頫评为:“字画神逸,墨迹飞动。”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中首行第十六字是什么字?
是“兮”字。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第一行内容: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 书法中“兮”字例:“兮”字这样的写法在古帖中很常见,赵孟頫小楷《道德经》中也出现过。

文言文翻译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原迹为麻笺本,入宋残损,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后又续得四行,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称“玉版...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经典
”王献之“幼学其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张怀瓘《书断》),进一步冲出了父辈的朴厚,逐渐迈向自然、超逸、妍美的境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便是其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简称《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

诗入司空廿四品 帖临大令十三行 请教各位大能,上面这副对联是啥意思...
上联中“司空”指的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他以论诗著称,“廿四品”指的就是他的诗论《二十四诗品》,传为不朽之作。下联中“大令”指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行七,由于后来当了中书令,被人称作大令。“十三行”指的就是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宋代的时候被刻在石上,自宋代以来...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美学
它离开了钟、王楷书那种凝眉锁目、厚重朴茂的情态,而给人以清爽健利、优雅秀逸的美感。从线条的角度来看,《洛神赋十三行》比之钟、王亦显妍丽流美,其均匀纤细的点画里蕴涵着极强的质感,雅逸秀丽、不臃不滑,后入评其“精丽绝伦”,实为不过。其生动自然、轻松优雅、具有爽利劲健的美学特征。(1...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注意
4.古人云:“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临习《十三行》时,也应如此,多用腕力而少用指力。5.全面把握前文所述的用笔、结体、章法特征,深刻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准确。6.追源窥流。临习此帖宜兼收并蓄,因此帖仅二百五十余字,故要对王献之所师承的钟、王等法帖有所涉猎。再者此帖笔力过人...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的作品简介
玉版:1.亦作玉板。 2.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 3.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4.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5.笋的别名。 6.鳣的别名。 7.美称击节的拍板。 8.喻冰块。 十三行:1.法帖名。晋王献之所书《洛神赋》真迹,至南宋时仅存十三行,共二...

书法家王献之有哪些传世之作?
王献之的作品传世不如羲之多,但也有百帖上下。著名的有《廿九日帖》、《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十二月帖》、《中秋帖》等。《廿九日帖》原载《万岁通天帖》,勾摹精良。字形略扁,有些字和北朝碑刻相近。有人认为是其早年作品。《洛神赋十三行》小楷。原墨迹早佚,现只存有刻本。...

武安市15062135053: 写小楷怎样布局 -
戏丹银杏: 一是纵有行,横有列,这种布局适宜字数较多的内容而又必须在一定的尺幅之内完成的章法,通过计算,可以把握字数的多寡.小楷的格子宜稍扁,使其字距较紧,行距稍开,自然通篇布局齐整匀称,有人工攒翦之美,这种有行列纵横的界线,...

武安市15062135053: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要求概括 -
戏丹银杏: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献之抓笔套牢固,王羲之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便称赞...

武安市15062135053: 楷书的起源是什么字体? -
戏丹银杏: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宋宣和书谱:...

武安市15062135053: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点 -
戏丹银杏: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

武安市15062135053: 玉版十三行因为刻在什么上面而得名 -
戏丹银杏: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是王献之的真迹《洛神赋》直接刻上石的,因保存过程中有损坏,只剩下 十三行,固得其名.

武安市15062135053: 毛笔字都分为什么体?(颜体 柳体 赵体.... 具体都只谁)他们的字体有什么特点?谁的造诣比较高? -
戏丹银杏: 毛笔字体都分为:1、正楷;2、隶书;3、魏碑;4、篆书;5、行书;6、草书. 1、正楷也叫楷书,楷书也包括小楷.楷书字帖有:《晋唐小楷五种》(小楷)、《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隋龙藏寺碑》...

武安市15062135053: 练书法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什么网 -
戏丹银杏: 练书法一定要坚持不懈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武安市15062135053: 如何激励自己坚持练书法?? -
戏丹银杏: 初学者必须长期的临摹碑帖和不停的练习,本人自学书法多年,讲下自己的心得.首先正确的坐姿、持笔为前提,练时建议从笔画和部首开始练习,因为汉字都是由不同的部首和笔画组成的,所以写一个漂亮的字主要看字的结构,结构框架搭好...

武安市15062135053: 小楷书法怎样才是写的沉涩古拙 -
戏丹银杏: 首先,先了解小楷史上主要经典代表,如下:1. 魏 钟 繇(代表作:宣示表) 特点:古拙、朴素;2. 东晋 王羲之(代表作:乐毅论、黄庭经) 特点:圆浑、洒脱、严谨;3. 东晋 王献之(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 特点:俊挺、大方;4. 唐朝 钟绍京(代表作:灵飞经) 特点:内紧外松、摇弋;要想写得古拙、沉涩,胸中一定要有这种美,是由内而外;而不是纯粹的用技术去表达它的美;一般的,具有古拙、朴素之美的书法作品,大都是在唐朝之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