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我国古代衙门审理案件程序等等及最后的结案陈词。(最好能举例)感激涕零

作者&投稿:丑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 夏代的《周礼·秋宫·司刑》。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法律制度_百度百科

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才到社会主义社会。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古埃及的法律——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有一部约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是基于玛特的概念,传统、修辞语法、社会公平为其特色。
西元前约1760年时,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古巴比伦法成文法了,并将写上法典的石碑放在市场上供众人观看;此一法典现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但和埃及法律是由历史学家从争讼纪录中拼揍出来一样,汉谟拉比法典也只有少许的文献残留下来,且大部份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逝掉了。这些早期的法律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扩展资料:
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在我国古代一个县衙里,专门设有刑房,主管全县民事、刑事案件,负责堂审记录、现场勘验、拟差票、放文牍、收贮刑事档案等事务。

  刑房下属有管年、狱卒、刽子手、仵作、稳婆等。下设招房,负责原告填写表格、笔录、口供,为知县判决提供依据。刑房还负责协助知县勘察案发现场,填写《尸格》、县衙的拘传、催科等公务,衙役必须执有吏房开出的差票方可执行公务。同时负责拟写刑案公文,并办理在押犯人清册、治安状况详文及自理案件循环簿卷宗。结案后整理通案材料,入档封存。

  民刑诉讼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当事人自己或被害者家属直接到官府告发,称为告。叶县县衙大门东侧有一鼓架,鼓架上放大鼓一面,这是专供告状人击鼓喊冤用的。如没有人命案或大冤,告状人是不能随便击鼓喊冤的;但告状人击了堂鼓,知县就必须立即升堂理事。二是由监察御史或司隶校尉“察举非法”、“举劾犯罪”以及官吏之间互相纠举。古代司法实践中重口供,被告的口供往往是定罪量刑的凭据。在古代,用刑是合法的,公堂上常有县太爷大喝“不动大刑,量你不招”。重刑之下,罪犯招供画押,知县往往凭罪犯的口供,便可当堂定罪,这样就难免有屈打成招冤案的发生,如《卷席筒》、《窦娥冤》中的主人公,莫不是受刑不过而屈招画押。

  古代知县公堂常用刑有:杖、夹棍、拶子,施刑者为三班中的皂班人员。刑审之下,很难保证案件客观公正地审理。尤其碰上昏庸无能的知县,草菅人命便不足为奇了。

  取得口供后,三日以后再复审,以观其供词是否相同,复审以后进行判决,并向被告宣读判词,叫“读鞫”。判决后,允许犯人请求复讯,即乞鞫,期限为三个月。

  在民事诉讼中,原被告均有举证责任。审讯结束后,要求犯人书写状纸、画押,作为判决的依据,即当堂画押。对于死刑犯,在判决后执行前,由上级司法监察机关专差官吏,对在押犯进行审录,称为“录囚”,经过“录囚”认为无误方可执行,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复核”。执行死刑时,知县往往要当监斩官。

  对于诉讼期限,宋朝开始有了明确规定:大事不过二十五日,中事不过二十日,小事不过十日。

  审判后,犯人就被投入监牢,根据案情戴枷或钳、等刑具。

  监狱内也设有临时的羁押场所,即羁候所。凡与案件有干系的证人、乡邻、尸亲、嫌疑犯和初审后须审转复核的人犯,均为临时羁押处所对象。

  实际上,古代也有复审制度,叫做秋审。秋审是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源于明朝,因在每年秋季举行而得名。古代执行死刑大多在秋季,于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古代执行死刑大概是受儒家“天人感应”、“顺天行诛”的理论影响,认为秋末冬初,天地一片肃杀之气,此时执行死刑是“顺应天意”。但是,也有例外,凡朝廷遇有登基、死葬、灾异而实行大赦,赦乃德化之道、仁政之端,也包括死刑犯。西汉200余年,大赦达80次。但“谋反大逆等罪”不包括,更不受秋后问斩的时间限制,往往斩立决。

  对于“政治犯”的处罚,明朝是十分严厉的。当然,那些扰乱社会稳定的盗贼,也属于严厉打击的对象,并且总结出了一些缉拿盗贼的方法。在古代,有经验的捕役通常采取如下方法使盗贼归案:

  一是因时因地随时改变缉捕方案。按照人们平常的思维,盗贼都应在夜间作案,且来去不超过10公里,因此多在案发地点附近访问侦查。二是对于缉捕到堂的盗贼,察言观色,严审细问。有些罪犯,特别是惯犯,面对捕役的审问十分冷静,且谎言编得天衣无缝。此时,有经验的捕役并不轻率地施刑,而是反复审问,调查落实,以期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追查出真赃实据,才对其量刑定罪。三是对真正的同案犯、窝主,一经发出拘捕令,捕役就立即带人捉拿、拷打。不然,让其搬走赃物,失掉证据,案子就不好破了。

  古代正式规定破案的期限,包括通缉在内,是三年零四个月。超过规定期限而未抓获的,就要受到官吏的弹劾。如果有意隐瞒、遮掩、拖着不办理,以后如经告发,或是上司查访出来和别的悬案破案时附带破案,依照规章条文,受理官员应当予以革职


古代衙门里有哪些职位
古代衙门中的职位概览在古代中国的行政体系中,衙门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职位各有特色。首要的县令,虽然官阶仅为正七品,却是地方治理的核心,负责审理案件、灾后救援、打击豪强和推动教育等多重职责。县丞作为正八品官员(京县除外),其来源广泛,包括贡生、大使等,主要协助县令管理县务,如户籍、文书等...

古代的“三堂会审”是哪“三堂”?有什么由来?
事实上,三堂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三堂别名又叫三法司,最初创建于唐朝。而在明朝时代之前的三堂分别指刑部、大理寺以及御史台的三个衙门。但是在明朝时代以后,因为废除了御史台,所以三堂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变成了都察院,也就是说三堂变成了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而三堂会审就是这三个...

为什么古代,官儿审犯儿,要喊「威……武……」?
回答:“堂威” 审案时喊“威武”是“堂威”之一。 一种庄严的表面礼仪形式,古时候升堂之前要先用棍子敲击地板,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响声,并口喊“威武”。像征着衙门是一种威严、神圣之地,任何人都应严肃对待,不得藐视其的存在...不能不尊重衙门,否则先来个几十大板以示衙门是不能侵犯的。 中国古代的...

古代的衙门,是指现在的派出所还是法院?
不是。古代的衙门是指某一级政府官吏办公的地方,也叫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政府办公大院、各部门办公楼、及其各部门办证大厅等所有政府机关办公、办事地的总和。古代的政府从体制上讲,比现代政府的规模小得多,县一级政府的办事场所基本上集中在一个院子里。那时的地方政府没有专门的公、检、法,很多...

衙门喊的威武是什么意思?
在许多描写古代的影剧中,大多都会提及衙门,无论是击鼓鸣冤还是提审犯人,在入堂前,左右的衙役都会击打手中的杀威棒,大喝“威武”。那么这句“威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衙门审案时,有“堂威”的说法,其中“威武”就是入堂前所需的步骤,一方面强而有力的敲击声,会给犯人一种强大的心理...

古代“三堂会审”是什么,“三堂会审”的流程怎么走?
“三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定义。三堂又叫三法司,三法司协周办案始于唐朝。而三堂会审,指的就是这三个部门的首脑: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御史组成的联席审判会议。它在不同时期组成也是不一样的。在明清以前三堂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个衙门;在明清,御史台被废除,监察...

古代官府为什么又叫衙门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
第三种说法是衙门一词来源于蒙古语。蒙古语中,“衙门”(Ih Ju)的意思是“法院”或“审判场所”。在元代,蒙古族建立了统治中国的政权,他们使用蒙古语中的“衙门”一词来称呼官府。总体来说,古代官府被称为衙门是因为历史演变和语言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存在不同的说法和解释。

古代衙门的打板子有什么规矩吗?有一种叫“迎风板”的是什么意思?_百度...
1. 古代衙门中的杖责刑罚,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手段,既用于惩罚犯人,也用于获取口供。杖责的痛苦程度超乎常人想象,板子重量通常在20斤以上,重者可达40-50斤。犯人通常难以承受这种重击,很少有人能清醒地挨过20板子,40板子更是少见。2. 古代衙役在执行杖责时,有外轻内重和外重内轻两种技巧。外轻...

古代衙门升堂,衙役都喊“威武”,喊“威武”有什么目的?
古代官员升堂的程序,第一,官员出场,第二拍一下惊堂木,第三就该堂下两边站立的衙役们用棍子有节奏的敲击地面,然后用整齐的长音喊出“威武”,最后流程走完,正式开始审理案件。这个惊堂木是为了维持公堂秩序,保持审理过程的肃静,衙役手中的棒子也叫杀威棒,顾名思义,就是起到警戒杀威...

各个朝代审讯犯人的地方是在哪里?
审案字的地方很多,地方上一般在县衙,中央有三法司之说,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执行审判的职责。砍头的地方叫菜市口不是菜市场,据说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对判为“秋后问斩”的囚犯执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

盐亭县17783437117: 古代“三堂会审”是指哪“三堂”,哪些重大案子犯人会走此流程? -
芒品唯地: “三堂会审”指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个衙门一起会审,通常都是发生了大案件,或者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犯错.

盐亭县17783437117: 为什么古代审犯人都要讲升堂?古代的三品官审犯人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啊? -
芒品唯地: 一、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升堂.”二、审按流程:1、起...

盐亭县17783437117: 为什么古代官府又称为“衙门”? -
芒品唯地: 衙门是古代官署的一种俗称,就是官吏办公、办事的地方.如《广韵》上载:“衙,衙府也.”衙府就是官署.据宋朝钱易《南部新书·庚》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因此,衙门原作“牙门”,讹...

盐亭县17783437117: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关? -
芒品唯地: 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机关,有bai两种叫法(称谓),一种是官方(称为衙门).du一种是民间(称为zhi官府).如清朝北京的顺天府在官方的称谓dao中是顺天衙门,民间笼回统的称为官府.中央的行政机关不管官方还是民间答都统称为朝廷.

盐亭县17783437117: 中国古代审理案件的场所怎么称谓 -
芒品唯地: 衙门公堂

盐亭县17783437117: 古代衙门断案和现在法院审案的本质区别? -
芒品唯地: 以前的人在衙门口只是不能太过于大声喧哗不会因为太多人聚集就被衙役带走消失以前的状士也不会在替人辩护的时候被脱的只剩裤子

盐亭县17783437117: 清朝时期的户部\吏部\兵部\礼部\等等相关的部门都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呀! -
芒品唯地: 六部 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东汉改尚书常侍曹为吏曹,又...

盐亭县17783437117: 司法考试法制史之明代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内容?
芒品唯地: 1.中央司法机关 明清时期,中央司法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改隋唐以降的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体系. (1)明代刑部增设十三清吏司,分掌各省刑民案件,加强...

盐亭县17783437117: 衙门相当于公安派出所还是公安分局?? -
芒品唯地: 衙门是古代的说法,当时衙门的职责很多,政府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等.不能简单的概括属于公安局还是派出所.现在的公安分局做的只是当时衙门的工作的一部分.

盐亭县17783437117: 古代的衙门,是指现在的派出所还是法院? -
芒品唯地: 不是.古代的衙门是指某一级政府官吏办公的地方,也叫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政府办公大院、各部门办公楼、及其各部门办证大厅等所有政府机关办公、办事地的总和.古代的政府从体制上讲,比现代政府的规模小得多,县一级政府的办事场所基本上集中在一个院子里.那时的地方政府没有专门的公、检、法,很多诉讼由县官亲自开堂审理,因而使得现代人常常发生误解,以为衙门是执法机关.衙门,本来是“牙门”,权力机构大门外悬挂“牙旗”,是一种边缘为锯齿状的旗帜,所以叫“牙门”.随着政府和军队的分开,后“牙门”只用于军队,政府则称“衙门”.衙,唐代皇帝的前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