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具体有哪些

作者&投稿:阎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春秋时代为什么会这么混乱?~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面有关于一句描述春秋时期的话,其原文如下(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里面说的是在春秋时期被弑杀的君主多达三十六名,被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其中那些丢掉封地的诸侯更是不可胜数。那么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发生这么多次弑君事件呢?这些仅仅是偶然事件吗?
其实我们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当时天下的共主名义上还是周天子,但是实际上当时各国诸侯国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时期被我们称之为“礼乐崩坏”的时代,这是因为周王室的衰弱导致的,天下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失去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人,由此可见那必然会引起暴乱的。在周王室强盛的时候,各个诸侯国的诸侯必须首先得到周天子的承认,他才能安然的成为一方诸侯,不过到了后来周王室衰弱之后各国的诸侯都是由其自己国家内定或者由士大夫拥立了,这就说明了他们自己拥有了宗主权,这个虽然说是好事但也是祸乱开始的征兆。
以前按照周礼的规定,诸侯国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内定好的,这周礼里有一套完整的诸侯继承系统。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衰弱,能严格遵守周礼的国家也就没有多少了,诸侯国君凭借着自己的喜好选定继承人,士大夫们由此也分成了各派系,在当时由于争夺君位而弑杀君主的事件着实不在少数。
除了上述说的周礼的衰落意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诸侯权力是很不集中的,我们说在春秋时期天下是由个个诸侯国组成,而各个诸侯国里真正拥有权力的是各个士大夫,这些士大夫支配着整个诸侯国的经济和军队,所以严格来讲每个士大夫都是小诸侯。由于当时的君权分散所以一个国家的诸侯往往要看一些有权势的士大夫的脸色,这些士大夫可以轻易的换下国家的君主,影响国家的外交。可以说在一个国家在当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诸侯,实际上掌权的却是这些士大夫们,由此也就可知为什么在当时会发生那么多的弑君事件了。

礼乐崩坏,周王室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的分封制分崩瓦解,井田制,即周朝的土地公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左传》正记弑君事件四十一起

  http://www.huachengnz.com/article/view_14342_1.html

  考《左传》中符合前者的亡国事件,有如下“五十二”事:

  1))州亡 桓公五年“淳于公如州,度其国危,遂不复。”按,“淳于公”即《经》文之“州公”。州,姜姓国,都淳于,故称。“国危”“不复”云云,暗示国灭。后入于杞,为杞都。(详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灭纪: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庄公四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纪从此灭祀,不见于《春秋》。

  3)灭谭:庄公十年:“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

  4)灭遂 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5)灭邓 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6)灭息 庄公十四年:“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

  7)灭权 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

  8、9、10)灭耿、霍、魏 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11)卫初亡 闵公二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卫师败绩,遂灭卫。……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12)灭弦 僖公五年“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姻亲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13、14)灭虢、虞 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15)灭温 僖公十年“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

  16)灭项 僖公十七年“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

  17)灭梁 僖公十八“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僖公十九年“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18)灭须句 僖公二十一年“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

  19)灭邢 僖公二十四年“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僖公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20)灭原 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

  21)灭夔 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

  22)灭滑 僖公三十三年,秦将袭郑,到了滑,郑商人弦高路遇,借犒师为名,机智地暗示秦国郑已有备,同时报告郑国。“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23)灭江 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24、25)灭六、灭蓼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帅师灭六。冬,楚公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26)灭庸 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侵其西南,……庸人帅群蛮以叛楚。……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27)灭舒蓼 宣公八年“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

  28)陈初“亡” 宣公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宣公十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曰:‘征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征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而杀之。”宣公十一年:“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29)灭萧 宣公十二年“冬,楚子伐萧。……萧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遂傅于萧。”(《经》“楚子灭萧。”)

  30)灭潞氏 宣公十五年“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 ‘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

  31)灭舒庸 成公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伐驾,……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橐师袭舒庸,灭之。”

  32)灭鄫 襄公四年“邾人、莒人伐鄫。”襄公六年“莒人灭鄫,鄫恃赂也。”

  33)灭莱 襄公六年“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四月,陈无宇献莱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郳。”

  34)灭逼阳 襄公十年“……晋荀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戍焉。……五月庚寅,荀偃、士匄卒攻逼阳,亲受矢石。甲午,灭之。”

  35)灭舒鸠 襄公二十五年“舒鸠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楚灭舒鸠。”

  36)灭赖 昭公四年“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迁赖于鄢。……申无宇曰:‘楚祸之首,将在此矣。……”

  37)再度灭陈 昭公八年“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灭陈。”

  38)灭蔡 昭公十一年“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王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蔡侯不可。三月丙申,楚子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冬十一月,楚子灭蔡。”

  39)灭肥 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

  40)灭州来 昭公十三年“吴灭州来。令尹子期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可民力,败不可悔。……”

  41)灭陆浑 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洛。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

  42)灭鄅 昭公十八年“鄅人藉稻,邾人袭鄅。鄅人将闭门,邾人羊罗摄其首焉,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

  43)灭鼓 昭公二十二年“晋之取鼓也,既献,而反鼓子焉。又叛于鲜虞。六月,荀吴略东阳,……遂袭鼓,灭之。以鼓子鸢鞮归……”

  44、45)灭巢 灭钟离 昭公二十四年“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

  46)灭徐 昭公三十年“吴子怒。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吴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己卯,灭徐。”

  47)灭沈 定公四年“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

  48)灭顿 定公十四年“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49)灭胡 定公十五年“吴之入楚也,胡子尽俘楚邑之近胡者。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二月,楚灭胡。”

  50)灭蛮氏 哀公四年“单浮公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51)灭唐 定公五年“申包胥以秦师至。秦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败吴师于军祥。秋七月,子期、子蒲灭唐。”

  52)灭曹 哀公八年“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

弑君事件四十一起

一、卫公子州吁弑卫桓公完
时间:鲁隐公四年二月戊申,公元前719年
地点:不详,当在卫都朝歌
人物:卫公子州吁
卫桓公完

二、鲁公子翚弑鲁隐公息姑
时间:鲁隐公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公元前712年
地点:鲁国寪氏之宫
人物:鲁公子翚、鲁公子轨
鲁隐公息姑

三、宋华督弑宋殇公与夷
时间:鲁桓公二年正月戊申,公元前710年
地点:不详,当在宋都商丘
人物:宋华督
宋殇公与夷、宋司马孔父嘉

四、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哀侯光
时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
地点:汾隰
人物:晋曲沃武公称
晋哀侯光

五、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小子侯小子
时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
地点:不详
人物:晋曲沃武公称
晋小子侯小子

六、郑高渠弥弑郑昭公忽
时间:鲁桓公十七年十月辛卯,公元前695年
地点:不详,或在郑国猎苑
人物:郑高渠弥
郑昭公忽

七、齐公孙无知弑齐襄公诸儿
时间:鲁庄公八年十一月癸未,公元前686年
地点:齐都营丘,或在姑棼
人物:齐公孙无知、齐连称、齐管至父
齐襄公诸儿

八、宋南宫长万弑宋闵公捷
时间:鲁庄公十二年八月甲午,公元前682年
地点:宋蒙泽
人物:宋南宫长万
宋闵公捷

九、郑傅瑕弑郑子仪
时间:鲁庄公十四年六月甲子,公元前680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傅瑕、郑厉公突
郑子仪

十、鲁圉人荦弑鲁子般
时间:鲁庄公三十二年十月己未,公元前662年
地点:鲁国党氏之宫
人物:鲁圉人荦、鲁公子庆父
鲁子般

十一、鲁卜齮弑鲁闵公启方
时间:鲁闵公二年八月辛丑,公元前660年
地点:鲁都曲阜公宫中的武闱
人物:鲁卜齮、鲁公子庆父
鲁闵公启方

十二、晋里克弑晋子奚齐、晋子卓子
时间:鲁僖公九年十月弑奚齐,十一月弑卓子,公元前651年
地点:晋都绛
人物:晋里克
晋子奚齐、晋子卓子

十三、齐人弑齐子无亏
时间:鲁僖公十八年三月,公元前642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子无亏

十四、晋公子重耳弑晋怀公圉
时间:鲁僖公二十四年二月戊申,公元前636年
地点:晋高梁
人物:晋公子重耳
晋怀公圉

十五、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頵
时间:鲁文公元年十月丁未,公元前626年
地点:楚都郢公宫
人物:楚太子商臣
楚成王頵

十六、齐公子商人弑齐子舍
时间:鲁文公十四年七月乙卯夜,公元前613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公子商人
齐子舍

十七、宋甸帅某弑宋昭公杵臼
时间:鲁文公十六年十一月甲寅,公元前611年
地点:宋都商丘至孟诸途中
人物:宋帅甸某、宋襄夫人、宋公子鲍
宋昭公杵臼
十八、齐邴蜀、阎职弑齐懿公商人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五月戊戌,公元前609年
地点:齐申池
人物:齐邴蜀、齐阎职
齐懿公商人

十九、鲁公子遂弑鲁子恶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十月,公元前609年
地点:不详,当在鲁都曲阜
人物:鲁公子遂
鲁子恶

二十、莒太子仆弑莒纪公庶其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
地点:不详,当在莒都莒
人物:莒太子仆
莒纪公庶其

二十一、晋赵穿弑晋灵公夷皋
时间:鲁宣公二年九月乙丑,公元前607年
地点:晋桃园
人物:晋赵穿、晋赵盾
晋灵公夷皋

二十二、郑公子归生弑郑灵公夷
时间:鲁宣公四年六月乙酉,公元前605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公子归生,郑公子宋
郑灵公夷

二十三、陈夏征舒弑陈灵公平国
时间:鲁宣公十年五月癸巳,公元前599年
地点:陈国夏氏之宫
人物:陈夏征舒
陈灵公平国

二十四、郑人弑郑子繻
时间:鲁成公十年四月,公元前581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子繻

二十五、曹公子负刍弑曹嗣君曹宣公太子
时间: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
地点:不详,当在曹都陶丘
人物:曹公子负刍
曹嗣君曹宣公太子

二十六、晋程滑弑晋厉公州蒲
时间:鲁成公十八年正月庚申,公元前573年
地点:晋旧都翼
人物:晋程滑、晋栾书、晋中行偃
晋厉公州蒲

二十七、郑公子騑弑郑僖公髡顽
时间:鲁襄公七年十二月丙戌夜,公元前566年
地点:郑鄵
人物:郑公子騑
郑僖公髡顽

二十八、齐崔杼弑齐庄公光
时间:鲁襄公二十五年五月乙亥,公元前548年
地点:齐都营丘崔氏之宫
人物:齐崔杼
齐庄公光

二十九、卫宁喜弑卫殇公剽
时间:鲁襄公二十六年二月辛卯,公元前547年
地点:不详,当在卫都帝丘
人物:卫宁喜
卫殇公剽

三十、吴阍弑吴王余祭
时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
地点:不详
人物:吴阍
吴王余祭

三十一、蔡太子般弑蔡景侯固
时间: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
地点:不详,当在蔡都上蔡
人物:蔡太子般
蔡景侯固

三十二、莒公子展舆弑莒犁比公密州
时间:鲁襄公三十一年十一月,公元前542年
地点:不详,当在莒都莒
人物:莒公子展舆
莒犁比公密州

三十三、楚公子围弑楚郏敖麇
时间:鲁昭公元年十一月己酉,公元前541年
地点:楚都郢公宫
人物:楚公子围
楚郏敖麇

三十四、许太子止弑许悼公买
时间:鲁昭公十九年五月戊辰,公元前523年
地点:不详,当在许都析
人物:许太子止
许悼公买

三十五、吴鱄设诸弑吴王僚
时间:鲁昭公二十七年四月,公元前515年
地点:吴都吴公子光之宫
人物:吴鱄设诸、吴公子光
吴王僚

三十六、薛人弑薛子比
时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
地点:不详
人物:薛子比

三十七、蔡人弑蔡昭侯申
时间:鲁哀公四年二月庚戌,公元前491年
地点:不详,当在蔡都下蔡
人物:蔡昭侯申

三十八、齐朱毛弑齐子荼
时间: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
地点:齐赖至骀途中
人物:齐朱毛,齐悼公阳生
齐子荼

三十九、齐人弑齐悼公阳生
时间:鲁哀公十年三月戊戌,公元前485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悼公阳生

四十、齐陈恒弑齐简公壬
时间:鲁哀公十四年六月甲午,公元前481年
地点:齐舒州
人物:齐陈恒
齐简公壬

四十一、卫己氏弑卫庄公蒯聩
时间:鲁哀公十七年十一月辛巳,公元前478年
地点:卫戎州己氏之宫
人物:卫己氏、卫石圃
卫庄公蒯聩

亡国 楼上已经说明

弑君事件四十一起

一、卫公子州吁弑卫桓公完
时间:鲁隐公四年二月戊申,公元前719年
地点:不详,当在卫都朝歌
人物:卫公子州吁
卫桓公完

二、鲁公子翚弑鲁隐公息姑
时间:鲁隐公十一年十一月壬辰,公元前712年
地点:鲁国寪氏之宫
人物:鲁公子翚、鲁公子轨
鲁隐公息姑

三、宋华督弑宋殇公与夷
时间:鲁桓公二年正月戊申,公元前710年
地点:不详,当在宋都商丘
人物:宋华督
宋殇公与夷、宋司马孔父嘉

四、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哀侯光
时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
地点:汾隰
人物:晋曲沃武公称
晋哀侯光

五、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小子侯小子
时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
地点:不详
人物:晋曲沃武公称
晋小子侯小子

六、郑高渠弥弑郑昭公忽
时间:鲁桓公十七年十月辛卯,公元前695年
地点:不详,或在郑国猎苑
人物:郑高渠弥
郑昭公忽

七、齐公孙无知弑齐襄公诸儿
时间:鲁庄公八年十一月癸未,公元前686年
地点:齐都营丘,或在姑棼
人物:齐公孙无知、齐连称、齐管至父
齐襄公诸儿

八、宋南宫长万弑宋闵公捷
时间:鲁庄公十二年八月甲午,公元前682年
地点:宋蒙泽
人物:宋南宫长万
宋闵公捷

九、郑傅瑕弑郑子仪
时间:鲁庄公十四年六月甲子,公元前680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傅瑕、郑厉公突
郑子仪

十、鲁圉人荦弑鲁子般
时间:鲁庄公三十二年十月己未,公元前662年
地点:鲁国党氏之宫
人物:鲁圉人荦、鲁公子庆父
鲁子般

十一、鲁卜齮弑鲁闵公启方
时间:鲁闵公二年八月辛丑,公元前660年
地点:鲁都曲阜公宫中的武闱
人物:鲁卜齮、鲁公子庆父
鲁闵公启方

十二、晋里克弑晋子奚齐、晋子卓子
时间:鲁僖公九年十月弑奚齐,十一月弑卓子,公元前651年
地点:晋都绛
人物:晋里克
晋子奚齐、晋子卓子

十三、齐人弑齐子无亏
时间:鲁僖公十八年三月,公元前642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子无亏

十四、晋公子重耳弑晋怀公圉
时间:鲁僖公二十四年二月戊申,公元前636年
地点:晋高梁
人物:晋公子重耳
晋怀公圉

十五、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頵
时间:鲁文公元年十月丁未,公元前626年
地点:楚都郢公宫
人物:楚太子商臣
楚成王頵

十六、齐公子商人弑齐子舍
时间:鲁文公十四年七月乙卯夜,公元前613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公子商人
齐子舍

十七、宋甸帅某弑宋昭公杵臼
时间:鲁文公十六年十一月甲寅,公元前611年
地点:宋都商丘至孟诸途中
人物:宋帅甸某、宋襄夫人、宋公子鲍
宋昭公杵臼
十八、齐邴蜀、阎职弑齐懿公商人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五月戊戌,公元前609年
地点:齐申池
人物:齐邴蜀、齐阎职
齐懿公商人

十九、鲁公子遂弑鲁子恶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十月,公元前609年
地点:不详,当在鲁都曲阜
人物:鲁公子遂
鲁子恶

二十、莒太子仆弑莒纪公庶其
时间:鲁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
地点:不详,当在莒都莒
人物:莒太子仆
莒纪公庶其

二十一、晋赵穿弑晋灵公夷皋
时间:鲁宣公二年九月乙丑,公元前607年
地点:晋桃园
人物:晋赵穿、晋赵盾
晋灵公夷皋

二十二、郑公子归生弑郑灵公夷
时间:鲁宣公四年六月乙酉,公元前605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公子归生,郑公子宋
郑灵公夷

二十三、陈夏征舒弑陈灵公平国
时间:鲁宣公十年五月癸巳,公元前599年
地点:陈国夏氏之宫
人物:陈夏征舒
陈灵公平国

二十四、郑人弑郑子繻
时间:鲁成公十年四月,公元前581年
地点:不详,当在郑都新郑
人物:郑子繻

二十五、曹公子负刍弑曹嗣君曹宣公太子
时间: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
地点:不详,当在曹都陶丘
人物:曹公子负刍
曹嗣君曹宣公太子

二十六、晋程滑弑晋厉公州蒲
时间:鲁成公十八年正月庚申,公元前573年
地点:晋旧都翼
人物:晋程滑、晋栾书、晋中行偃
晋厉公州蒲

二十七、郑公子騑弑郑僖公髡顽
时间:鲁襄公七年十二月丙戌夜,公元前566年
地点:郑鄵
人物:郑公子騑
郑僖公髡顽

二十八、齐崔杼弑齐庄公光
时间:鲁襄公二十五年五月乙亥,公元前548年
地点:齐都营丘崔氏之宫
人物:齐崔杼
齐庄公光

二十九、卫宁喜弑卫殇公剽
时间:鲁襄公二十六年二月辛卯,公元前547年
地点:不详,当在卫都帝丘
人物:卫宁喜
卫殇公剽

三十、吴阍弑吴王余祭
时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
地点:不详
人物:吴阍
吴王余祭

三十一、蔡太子般弑蔡景侯固
时间: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
地点:不详,当在蔡都上蔡
人物:蔡太子般
蔡景侯固

三十二、莒公子展舆弑莒犁比公密州
时间:鲁襄公三十一年十一月,公元前542年
地点:不详,当在莒都莒
人物:莒公子展舆
莒犁比公密州

三十三、楚公子围弑楚郏敖麇
时间:鲁昭公元年十一月己酉,公元前541年
地点:楚都郢公宫
人物:楚公子围
楚郏敖麇

三十四、许太子止弑许悼公买
时间:鲁昭公十九年五月戊辰,公元前523年
地点:不详,当在许都析
人物:许太子止
许悼公买

三十五、吴鱄设诸弑吴王僚
时间:鲁昭公二十七年四月,公元前515年
地点:吴都吴公子光之宫
人物:吴鱄设诸、吴公子光
吴王僚

三十六、薛人弑薛子比
时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
地点:不详
人物:薛子比

三十七、蔡人弑蔡昭侯申
时间:鲁哀公四年二月庚戌,公元前491年
地点:不详,当在蔡都下蔡
人物:蔡昭侯申

三十八、齐朱毛弑齐子荼
时间: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
地点:齐赖至骀途中
人物:齐朱毛,齐悼公阳生
齐子荼

三十九、齐人弑齐悼公阳生
时间:鲁哀公十年三月戊戌,公元前485年
地点:不详,当在齐都营丘
人物:齐悼公阳生

四十、齐陈恒弑齐简公壬
时间:鲁哀公十四年六月甲午,公元前481年
地点:齐舒州
人物:齐陈恒
齐简公壬

四十一、卫己氏弑卫庄公蒯聩
时间:鲁哀公十七年十一月辛巳,公元前478年
地点:卫戎州己氏之宫
人物:卫己氏、卫石圃
卫庄公蒯聩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兼驳“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说”

后世对汉人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具体所指,意见不一.此文在前人论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证和落实.认为是汉代<左传>研究者通数<春秋><左传>二书的结果.同时是对姚曼波女士<再论孔子作〈左传〉蓝本>(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的答复.姚文说"惟独<左传>恰合‘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之数",是孔子作<左传>的"铁证".此文指出,姚文对"弑君"、"亡国"的论证没有界定,并且背离<左传>的相关论述,一再随意取舍,拼凑数据.论证又异常草率.姚女士是古今提出孔子作<左传>的第一人,她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低估了两千年来的学人,高估了自己.姚文的论证存在严重偏差.强烈的主观愿望,使她不顾事实,一再提供不实之证.她所谓孔子作传是"先秦以来全部典籍……证明的铁的事实",足以引发人们思考.这等于说,两千年来的学人对于"全部典籍"中无所不在、唾手可得的"铁的事实",竟然个个熟视无睹,只有她一人"敏锐地"出来揭"秘",这绝对背于情理.事实是,她至今没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证据,她的"考证"不合于学术规范,她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续)——兼驳“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说”--《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二《聊城大学学报》2 0 0 2年第 6期所载姚曼波女士《再论孔子作 <左传 >蓝本》一文 (以下简称《再论》) ,是对拙作《厌弃 <春秋 >尊 <左传 >》(载《聊城大学学报》2 0 0 2年第 1期)的“驳议”。《再论》一再声称 ,她的“孔子所作非经而是传”说 ,是“由先秦以来全部典籍特别是《左传》本身证明的铁的事实 ,谁也否定不了”,而“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更是“充分具体客观的事实”,是“孔子《左传》蓝本的铁证 ,不容否定”。嚯 ,简直是板上钉钉 ,丝毫不可移易了。《再论》因此特地把“三十六”、“五十二”重说了一遍。可是通过《再论》的…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兼驳“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说”

后世对汉人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具体所指,意见不一.此文在前人论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证和落实.认为是汉代<左传>研究者通数<春秋><左传>二书的结果.同时是对姚曼波女士<再论孔子作〈左传〉蓝本>(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的答复.姚文说"惟独<左传>恰合‘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之数",是孔子作<左传>的"铁证".此文指出,姚文对"弑君"、"亡国"的论证没有界定,并且背离<左传>的相关论述,一再随意取舍,拼凑数据.论证又异常草率.姚女士是古今提出孔子作<左传>的第一人,她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低估了两千年来的学人,高估了自己.姚文的论证存在严重偏差.强烈的主观愿望,使她不顾事实,一再提供不实之证.她所谓孔子作传是"先秦以来全部典籍……证明的铁的事实",足以引发人们思考.这等于说,两千年来的学人对于"全部典籍"中无所不在、唾手可得的"铁的事实",竟然个个熟视无睹,只有她一人"敏锐地"出来揭"秘",这绝对背于情理.事实是,她至今没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证据,她的"考证"不合于学术规范,她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续)——兼驳“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说”--《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译文:在春秋时期,以下犯上杀戮国君的事情有三十六件,国家被灭亡的事情有五十二次,诸侯被大夫放逐,国君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不胜枚举!材料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 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提高,铁器尤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普及,导致井田制逐步瓦解,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步取代井田制。越来越多的奴隶主逐步转变为新兴地主。随着地主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奴隶主阶级逐步走向没落。奴隶社会的宗法制也走向瓦解。士大夫夺取...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此话为孔子所讲,但此句引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春秋弑君如割鸡 弑君三十六 有兄弟 君臣反目被杀者 有奢侈 荒废朝政被杀者 亡国五十二 小的诸侯国相继被大邦灭掉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遭遇外敌入侵不能守者 人心不服 君位不能固者纷纷逃亡到别的诸侯国去;反应出当时天下纷纷 诸侯混战的局面 周天子暗弱 不能控制各诸侯国 ...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春秋时代为什么会这么混乱?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面有关于一句描述春秋时期的话,其原文如下(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里面说的是在春秋时期被弑杀的君主多达三十六名,被灭亡的国家有五十二个,其中那些丢掉封地的诸侯更是不可胜数。那么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发生这么多次弑君事件呢...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
D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春秋时代为什么会这么混乱?
这些独立的国家之间经常的互相征战,这就造成了小国被大国吞并的现象,所以亡国众多,而且同时礼崩乐坏,本身的宗法制被破坏,国家内部本身应该按血缘传承的王位也开始变得没有规矩,弑君就开始变的普遍了,而且周王室也无力管理他们,只能任由他们发展。最后最根本的还是在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大量使用...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反映了什么问题
礼乐崩坏,周王室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的分封制分崩瓦解,井田制,即周朝的土地公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变。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具体有哪些
《左传》记载弑君事件四十一起。考《左传》中符合亡国条件的 event,有如下“五十二”事:1)州亡 桓公五年“淳于公如州,度其国危,遂不洞拦复。”按,“淳于公”即《经》文之“州公”。州,姜姓国,都淳于,故称。“国危”“不复”云云,暗示国灭。后入于杞,为杞都。(详见杨伯峻《春秋...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译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时期哪36起弑君事件? -
钭选抗痨: 一、卫公子州吁弑卫桓公完二、鲁公子翚弑鲁隐公息姑三、宋华督弑宋殇公与夷四、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哀侯光五、晋曲沃武公称弑晋小子侯小子六、郑高渠弥弑郑昭公忽七、齐公孙无知弑齐襄公诸儿八、宋南宫长万弑宋闵公捷九、郑傅瑕弑郑子...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时期36起弑君事件 -
钭选抗痨: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 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世界.

仁化县17713802829: “社稷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一句的翻译 -
钭选抗痨: 原文: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译文:在春秋时期,以下犯上杀戮国君的事情有三十六件,国家被灭亡的事情有五十二次,诸侯被大夫放逐,国君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不胜枚举

仁化县17713802829: 历史上春秋五霸的详细资料 -
钭选抗痨: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其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春秋之时,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 ,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出自于哪本书哪一页 -
钭选抗痨: 译文:在春秋时期,以下犯上杀戮国君的事情有三十六件,国家被灭亡的事情有五十二次,诸侯被大夫放逐,国君不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事例,不胜枚举!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 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 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世界.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钭选抗痨: 春秋五霸: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五霸分别是?
钭选抗痨: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仁化县17713802829: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话是谁讲的?源自何处? -
钭选抗痨:[答案] 此话为孔子所讲,但此句引自《史记.太史公自序》,“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仁化县17713802829: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中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钭选抗痨:[选项] A.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诸侯国之间相互厮杀 C.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分封制遭到破坏

仁化县17713802829: 《太史公自序》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计数.”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
钭选抗痨:[答案] 礼崩乐坏,纲常混乱.臣子不安分守己,经常发生臣子弑杀君主、小宗代替大宗的事.诸侯的土地本来是周王封的,不属于诸侯自己,却成为了诸侯的私产,还不满足于自己的,还去侵吞别人的封地.周平王东迁后,权力衰微,到了周桓王时期,居然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