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回答一道物理题

作者&投稿:点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回答一道物理题~

设灯高X米:1.5/3=1.6/X,所以X=3.2米。先画图,从图上看是2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比。

可以这么理解 从无穷远处沿着两电荷的垂直平分线移动到连线中点,则电荷移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与受合力方向垂直,电场力不做功,则无穷远处与连线中点等势,既知从无穷远处无论沿着何种路径到连线中点,电场力皆不做功。

1.(雪)雪是人民最常见的固态降水现象。它是从云中降落的具有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态降水物。它常发生在冬半年,是我国北方冬季主要降水。

雪的种类 雪,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或柱状结晶的固态降水。降水强度变化较缓慢。在不同太冷的天气里,常成团(似棉絮状)降落。通常根据能距离和降水强度可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我国气象上规定,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在1000米或以上、24小时内雪量小于或等于2.5毫米的为小雪。水平能见距离在500-1000米之间、24小时内雪量为2.5-5.0毫米的为中雪。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24小时内雪量大于5毫米的为大雪。

阵雪,指降雪时间短促、强度变化很大、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的雪。雪的成因 雪主要产生于温度在0℃以下的云中,其形成过程与雨相似。但是,自云底至地面的空气温度需在0℃或以下。雪与天气 雪的产生与大范围的冷暖空气的交缓有关。当冷暖空气势均力敌,且空气温度较大时,往往形成雨夹雪。这样,降雪时间较长,就有“雨夹雪,落勿歇”等说法。当冷空气势力较强,地面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时,往往形成冷空气势力较强,地下气温下降到0℃或以下时,往往形成雪。此时,暖空气被近南撤,天气转晴,就明“落雪见晴天”等说法。当冷空气势和很强,一般雪下得较大,暖空气迅速南撤,天气很快转情,并且持续时间长,就有“大落大晴,小落小晴”的说法。

此外,降冬季节田野上气温很低,天气很干,不利于作物越冬,下雪则能使作用在0℃附近的适且环境中生活,且使田中墒情好转,来年定能获得好收成。初春时节,正值越冬作物返青,下雪会冻伤作物,影响收成。因此,就有“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把刀”等说法。

2.(雨)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云内是怎样增长变大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凝结增长;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没有足够的凝结和并合增长的机会,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在各种不同的云内,其云滴大小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造成云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围空气中水汽的转移以及云滴的蒸发。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和碰撞并和过程,在只有凝结作用的情况下,云滴的大小是均匀的,但由于水汽的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再加上并和作用的结果,就使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当有上升气流时,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变慢,并且一些小雨滴还可能被带上去。只有当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3.(露)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4.(霜) 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结成水冰粒,这即是霜。

5.(雾) 雾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6.(云)如果我们知道蒸发、升华、凝结、凝华之后,我们就容易理解云是怎样形成的。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层。含有水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耗去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饱和水汽压减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汽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汽就凝华成为冰晶或过冷却水滴。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

7.(冰雹)冰雹多来自对流强烈的积雨云中。冰雹的直径一般在5-50毫米范围内,大的可达到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可以想象,即使个体不大的冰雹能够在云中存在,也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据统计,降雹时上升运动的速度必须大于20米/秒,要产生直径10厘米的大雹,则需要20米/秒以上的上升速度。所以,一般要云顶发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才有可能降雹。冰雹并不是当气流上升到0℃的高度以上就立即生成的,解剖冰雹可以看到有一个不透明的核心。外面由透明与不透明的冰层交替包围着。所以冰雹远远看去一片白,并不像冰块那样透明。为什么冰雹是这样的结构呢?这是由冰雹形成的过程决定的。因为积雨云中温度0℃高度以下是水滴,以上为过冷水滴与冰晶、雪花,当过冷水滴随上升气流上升时与冰晶或雪花上冻结,形成冰雹的核心。由于冻结的时间非常短,冻结速度又很快,所以,形成的雹核里混有空气,组织比较疏松,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冰层,冻结得愈快,冻结成的冰层愈白,愈不透明。雹核形成以后因为重量较大,或者上升气流减弱,就会下降,当降到0℃高度以下气温较高,使雹核表面部分的冰融化成水,同时在下降过程中也会与一些雨滴相碰,又有一些水粘在外面。当外面包着水的雹核又遇到强的上升气流,再一次被带到0℃层以上。这时雹核外面的水又冻成冰,这时是逐渐冻结的,所以成为透明的冰层。当冰雹再遇到过冷水滴,在其上凝结并与冰晶、雪花相碰时则又形成不透明的冰层,冰雹体积加大,又下降,如此往复多次,就可能形成很大的冰雹。
雾,尤其是大雾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的不利影响。
雾是由一颗颗小水滴组成的,就象打喷嚏喷出的微小飞沫一样,由于许多传染病,如百日咳、流感、水痘,麻疹等就是靠空气中的飞沫传染的。有些细菌卵可浮游在雾中,所以雾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大雾时,由于相对湿度过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腺的正常分泌,使人无故感到疲劳,情绪烦闷抑郁,脾气也易变得焦躁。有关研究表明,大雾对许多慢性病病人,均有不良影晌。另外,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清晨有雾时,地面气温下降,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向高空扩散,反而趋于回落,使近地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达最大。因此、大雾时不要外出锻炼为好

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云内是怎样增长变大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凝结增长;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没有足够的凝结和并合增长的机会,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在各种不同的云内,其云滴大小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造成云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围空气中水汽的转移以及云滴的蒸发。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和碰撞并和过程,在只有凝结作用的情况下,云滴的大小是均匀的,但由于水汽的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再加上并和作用的结果,就使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雨滴。雨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下降,当有上升气流时,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力加在雨滴上,使其下降的速度变慢,并且一些小雨滴还可能被带上去。只有当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下降到地面,形成降雨。

(二)雪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具体见表3.

表3. 各类雪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大雪 中雪 小雪
24小时降水量 大于5.0 2.6-5.0 2.5以下
12小时降水量 大于3.0 1.1-3.0 1.0以下

(三)云的形成

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四)雾的形成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五)露的形成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的草,树叶及农作物上经常可以看到的露珠,露也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

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也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这叫做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

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

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六)霜的形成

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结成水冰粒,这即是霜。

如果在夜间不仅地面上物体的温度降到了露点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远处的空气温度也降到了露点,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以尘埃为核心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便是雾。

当高空中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若露点高于0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尘埃上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是云,而凝结成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点低于0度,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将在尘埃上直接凝结成雪。

由此可知,露、霜和雾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直接凝结而成的。只有雪和雨才是从天而降的,即是高空中空气里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凝结而成。

(七)冰雹的形成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如果上升空气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在大气中空气每上升100米,因绝热变化会使温度降低1度左右。我们知道在-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就称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过剩的水汽便会凝华成细小的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于空中便成了云。

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空气运动,形成了不同形态的云。因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积状云。它们都是一块块孤立向上发展的云块,因为在对流运动中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往往在上升气流区形成了云块,而在下沉气流区就成了云的间隙,有时可见蓝天。

积状云因对流强弱不同出一辙形成各种不同云状,它们的云体大小悬殊很大。如果云内对流运动很弱,上升气流达不到凝结高度,就不会形成云,只有干对流。如果对流较强,可以发展形成浓积云,浓积云的顶部像椰菜,由许多轮廓清晰的凸起云泡构成,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在冰雹云中冰雹又是怎样长成的呢?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A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为什么“雹打一条线”

冰雹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尤以春夏之交为多。但一次降雹的时间都不长,多数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最长可大1--2小时。特别是降雹的范围,一般都不大,平均长度在30公里以下,宽度在几公里以内,形成一个降雹带因此,常有“雹打一条线”之说。

为什么会有“雹打一条线”呢?这要从冰雹的形成条件谈起。冰雹是在发展相当强烈的积雨云中形成的,有冰雹胚胎和云中的小冰晶、雪花、过冷却水滴反复粘合、碰并的结果。因此,云中必须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丰富的含水量和足够的低温。在中纬度地区的山区,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和地形的抬升作用,常使大气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容易形成冰雹。当冰雹云在山谷和河面上经过时,由于河面上的气温比两岸的气温低,山谷中的气温比山坡上的气温低,这样,河面上和山谷中的上升气流较弱,支托不住下落的冰雹,故冰雹多沿山谷和河流下落.有时冰雹也沿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降落。因为山谷、河流都是狭长的地带,因此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雨雪云雾露霜和冰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很难说清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如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90年代初,南部非洲连续4年干旱少雨,农田干裂,水库枯竭,旱灾使得这里一些国家已经衰弱的经济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也很严重。在70年代,每年有1.7亿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全国灌溉区每年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干旱影响农村,也影响城市。1995年西安市闹水荒,大学只好停止期末考试,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见雨水对人类的生活意义该有多大。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

所以雨雪云雾露霜和冰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既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

一)雨的形成
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
(二)雪的形成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
(三)云的形成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四)雾的形成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
(五)露的形成
露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只不过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罢了。在夜间,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物体由于向外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要降低,当温度降至露点时,地面物体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便达到饱和。若露点高于0摄氏度,水蒸气可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六)霜的形成
若露点低于0摄氏度,水蒸气则要在地面物体的表面上直接凝结成水冰粒,这即是霜。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直接凝结而成的。
(七)冰雹的形成
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雨雪云雾露霜和冰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
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省更是冰雹的多发区。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

你想用这样的方法做作业啊?


帮我点忙,解答一下这道物理题,谢谢你们
因为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故为悬浮状态 得F浮=G木+F加(外加的力)由于外加力为G木的0.25 则F浮=1.25G木 F浮=P水(水的密度)gv排 因为悬浮,所以v排=v物(即v木)G木=F浮\/1.25=(1000Kg\/m3*9.8N\/kg*0.05m3)\/1.25=392牛 m木=G木\/g=40kg p木(木块密度)=m木\/v木=40kg\/0....

谁能回答一下这道初二的物理问题!
选择:C、铁屑移向原来整体磁铁的两端;我们知道条形磁铁的中间磁性最弱,磁铁摔成了两段,断残部分依然有两个磁极,因而能吸引铁屑,当把断缺的部分靠近直至接触时,接触部分就变成了一根磁铁的中间部分,这根磁铁两极磁性强,所以中间的铁粉就会被吸向这时的两极(即原来整体磁铁的两端)。

帮忙回答一道物理题
雹核A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

求大神帮忙解一下这道物理题,太难了
1.把电压源U1和R1串联等效为电流源Is1和R1并联。(等效后的数值见所拍图片,下同)2.这时R1、R3成为并联,并联的电阻值是R13。3.把电流源Is1和R13的并联等效为电压源U13和R13串联。这时R13和R4成为串联,串联电阻值是R134。4.把电压源U13和R134的串联等效为电流源Is134和R134并联;把电压源U2...

八年级物理题,谁会解这道题,帮个忙
(冰块的质量\/冰块的密度)—(冰的质量\/水的密度)=10cm2·0.5cm这里只有一个未知数是冰的质量。解出冰的质量是45g。冰的体积45\/0。9=50cm3 石头的质量=55-45=10 石头和冰的总体积是55\/水密度=55cm3 石头的体积55-50=5cm3 那石头的密度就是10\/5=2g\/cm3 ...

两道初二的物理题~(快点回答,要过程)
1、两站的距离为S=60*30\/60=30Km,迟开出到要准点到,则只能用25min,则速度要提高到30\/(25\/60)=72 2、(方法一)野兔到树洞的时间为t1=50\/18,秃鹰到树洞的时间为t2=(110+50)\/45 因为t1<t2,野兔能安全到树洞 (方法二)野兔到树洞的时间为t1=50\/18,这个时间秃鹰只能飞45*t1=45...

帮忙讲一下这道物理题 第八题 初二物理 不知道我的答案对不对_百度知...
答案:B 解析:弹簧等弹性物体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为两次伸长量一样,所以,拉力一样;但第二次是两个人一起分担拉力,因此,比甲 要省一半。不明欢迎追问。

一道高一物理解答题(写出详细过程)
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 与运动方向 相同,故做正功,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W2=f*L2 摩擦力对子弹所做的功使子弹的动能减少,摩擦力对木块所做功使木块的动能增加,但子弹的动能减少不等于木块的动能增加。而是子弹的动能减少等于木块的动能增加与产生的热量之和。故产生的热量Q=f*L1-f*L2 ...

物理题两道,请回答
我来回答你:1 这个小孔是用来排气的,如果没有小孔,盖又盖很紧,那么里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盖子被崩起,容易伤人。而且由于压力大,里面的蒸汽温度很高,也容易伤人。2 你说的是火焰上方的影子么?那是因为蜡烛燃烧不充分时会有黑烟,遮挡住光,才会在墙上留下影子 ...

物理一道题 求高手解答
知道这包纸的厚度和这包纸的张数,从而可以计算出这种纸的厚度.先计算1m2复印纸的体积,再利用公式算出这包纸的密度.答案为:0.1 700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帮忙解答一道物理题1有一只工作电压为6V、工作电流为0.3A的电铃,现把它接到电压为9V的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电阻才能正常工作,求1电铃的电... -
祗枯阿法:[答案] 1、Ω=U/I=6/0.3=20 欧姆 2、Ω总=U总/I=9/0.3=30欧姆,所以串联的电阻Ω1=Ω总-Ω=30-20=10欧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帮忙解答一道物理题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恒定功率启动,当速度为4m\s时的加速度是a,当速度为8m/s是的加速度是(a/4),则汽车运动的最... -
祗枯阿法:[答案] 答案是12 公式p=(ma+f)v,其中f为摩擦力,将已知数据代入式子得 4ma+4f=2ma+8f推出ma=2f v最大=p/f=(2ma+8f)/f=12f/f=12看不懂可以找我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请帮助回答一道物理题
祗枯阿法: 发电机除了发电厂外,有些工厂、船舶甚至家用等都配有发电机自供电,工厂一般用工厂内的机器驱动发电机供工厂内自用电,船舶也是靠船舶的内燃机等做的一部分功驱动发电机供船舶上照明或它用,家用最常用的是水力和风力.第一种是用机械能驱动发电机转化成电能,第二种是内燃机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为电能,第三种是靠自然的风能或水的位差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为电能.还有一些学校,医院等都有发电机,有的是太阳能,还有用燃油发电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一道物理题,请帮忙解答,谢谢
祗枯阿法: 解:赤道上的物体完全漂浮起来,此时重力与向心力平衡,即:mω^2R=mgω=√(g/R)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T=2π/ω=2π/[√(g/R)]=2*3.14/[√(9.8/6.4*10^6)]=5.1*10^(-3) 小时即:0.0051小时. 解:赤道上的物体完全漂浮起来,此时重力与向心力平衡,即: mω^2R=mg ω=√(g/R)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T=2π/ω =2π/[√(g/R)] =2*3.14/[√(9.8/6.4*10^6)] =5.1*10^3=5100 秒 即:1.4小时. 上面步骤正确,结果把秒当小时了,换算一下就可以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帮忙解答一道物理题 -
祗枯阿法: 一样高 Q2-Q1=c*m*(t2-t1)其中Q2-Q1为传递的热量,t2-t1为温度的变化量.材料相同则C相同,又m相同,传递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的变化一样 楼下对比热容的理解就是错的,可以参考一下百度百科的比热容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一道物理题目,帮忙解答一下,最好有过程 -
祗枯阿法: 不会设:冰质量为m在水中体积为v f(浮)=mg=p(水)gv 化为水后质量不变 mg=p(水)gv' v'=v不溢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谁能帮我回答一个物理题目啊?
祗枯阿法: 解:设加速度为a, 路程为S 所以 0.5S=0.5*a*(t中)²,所以S=a*(t中)² 又S=0.5*a*(t末)² 所以 a*(t中)²=0.5*a*(t末)² 2*a*(t中)²=a*(t末)² t末=√2*t中 所以后一半的时间 t后=t末-t中=( √2-1)t中 所以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中/t后=1/(√2-1)=√2+1 看不明白再问.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帮忙解决一道物理题 -
祗枯阿法: 1.首先前2米是加速的,摩擦力和拉力的合力是6N,因此根据a=F/m可以求出加速度为6m/s2.然后两米之后只有阻力因此是减速的,同↑可以求出撤去力后加速度为-4m/s2.根据v^2=2*a*S,带入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一道物理问题,帮忙解下 -
祗枯阿法: 学习物理一个重要的观念是形成对“场”这个字的深刻理解.重力场,电场,磁场等等.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很多“场”叠加的环境. 至于电场,应该跟重力场对比着去理解.重力场我们很熟悉:地球周围存在重力场,有质量的物体在其中会受...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021469004: 帮忙解一道物理题! -
祗枯阿法: 解:(1)由 h=gt2/2 t=(2h/g)1/2 R=v0?t v0=R/t=R?(g/2h)1/2 ① (2)抽水泵每分钟做的功 W=Mg(H+h)+Mv02/2=Mg(H+h)+MgR2/4h ② (3)设抽水泵消耗的功率为P 则P*60*η=W ③ 故P=[Mg(H+h)+MgR2/4h]/60η 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