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经》在那里能得到全部的经文,而经文的解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伊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般若心经的原文和解释~

般若心经的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心经的解释: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
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槃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
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因此而最终达到涅槃。十方三世的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词汇详解:
观:心之觉,以自心照自心为观,以自明化自愚为观,以自心悟真空为观。
自在:并不是自由自在,或逍遥自在。是自心理体如如不动,不住於法,不住於相,一无所住,自性本空为自在。起心即是妄,自性本来清净,也没有来,也没有去,即是自在。
菩萨:菩萨是梵语,译成汉语,「菩」意为觉,「萨」意为性,人能觉悟本性,这个「人」即是菩萨。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的总称,即是蒙在珠宝上的尘垢,理明透彻一尘不染,复本性之圆明,心空无物,一物不迷,万有皆空,即是五蕴皆空。
舍利子:也可比喻为自我之心性,此言心之本质。

扩展资料:
《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aramitahrdayasutra。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本处所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心经

  心经今译文:

  1.向那智慧的完美致敬,向那可爱的、神圣的致敬!

  2.阿伐罗其塔(Avalokita)---神圣的主和菩萨---在超越的智慧深道里移动,他从高处往下看,只看到五项要素,而他看到在它们自己的存在里,它们是空的。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今译文:

  在此,喔,舍利子,形体是空,而空就是形体,空和形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形体和空也没有什么不同,任何是形体的都是空,同样地,感情、知觉、内在冲动和意识,也都是空。

  在此,喔,舍利子,所有的达摩(Dharmas:宇宙或个人存在的基本法则)都是以空为其特征,它们不是被产生出来的,也不被停止;不是被沾污的,也不是洁净的;不是缺损的,也不是完整的。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今译文:

  所以,喔,舍利子,在空里面没有形体、没有感觉、没有知觉、没有冲动、也没有意识;没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头脑:没有形体、声音、气味、味道、可触知的东西或头脑的对象:没有“视器官”的要素等等,直到我们来到:没有“头脑意识”的要素;没有无知,也没有无知的绝灭等等;直到我们来到:没有腐败和死亡的绝灭;没有痛苦、没有起因、没有停止、也没有途径;没有认知、没有达成、也没有“没有达成”。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心经今译文:

  所以,喔,舍利子,由于这个没有达成,所以一个菩萨——透过依靠智慧的完美——没有思想覆盖地住在;由于没有思想覆盖,所以他不会恐惧,他已经克服了会使人类烦恼的东西,最后他达到了涅盘。

  所有在三个时期里面显现出来的佛,因为他们依靠智慧的完美,所以完全清醒到极致的、正确的和完美的成道。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垧,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今译文:

  所以一个人应该知道彼岸的智慧,将它视为伟大的符咒,伟大知识的符咒,至高无上的符咒,无与伦比的符咒,是所有痛苦的缓和剂。在真理之中——因为还有什么东西会弄错吗?这个符咒是借着彼岸的智慧所讲出来的。它就象这样在进行:经历过、经历过、经历过而超越、完全(经历过而)超越,喔!好一个醒悟,一切万岁!这就是完美智慧的核心之全部。


  对照的心经古译文: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其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心经全文 各种注解
http://bookgb.bfnn.org/article_12.htm

大般若经,共六百卷,可以在大藏经中找到。

www.fodian.net

去新华书店买一本《白话金刚经》不就行了。

不记得出版社了,只记得是浅蓝色皮的,翻译得很通达。

是一套书,还有别的经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是什么意思啊?
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

请问玄奘取回翻译的佛经一共有多少种?请说明那些佛经的名称。
玄奘译的般若中观类佛典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大般若经》,六百卷 译于唐显庆五年(660年)正月至龙朔三年(663年)十月,笔受者有普光、大乘钦、嘉尚等。 玄奘带回三种梵本,对校后才译。梵本共有20万偈。谓佛在王舍城鹫峰山、舍卫城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四个处所(“四处”),经...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意思
当动机已清净生起,接着主要修学的重点就是六度当中的般若度,虽然六度都是必须修学的,然而,如同寂天菩萨所言:「所有六度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起般若。」所以,继修心八颂之后,为了得以修持般若度,今天的课程就安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透过闻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培植圆满般若度的善根习气。 犹如世尊于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什么意思
空即是色。译文:观自在菩萨正在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之行,(他)看见五蕴处于“自性空”的状态。舍利子(佛陀的弟子之一)啊!色是空性,空性是色。空性与色没有区别,色与空性没有区别。什么是色,就是空性;什么是空性,就是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出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法是迷信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指物质、“空”就是指精神,物质即是精神,精神就是物质,物质跟精神是一体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量子力学也证明,物质实际上都只是一种波动的现象,而且就如佛经所说,都是从心想生的。应该说,量子理论的发展,越来越证明佛是存在的,有兴趣的朋友...

佛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什么意思?
空不异色”的意思是:所以形相等于空间,空间等于形相,形相不异乎空间,空间不异乎形相。色是物质的,空就是非物质的;色是看到的,空就是就看不到的;色是听得到的,空就是听不到的;色是闻得到的,空就就是闻不到的以此类推。出处:出自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所以原词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至彼岸。1、般若(音波野)般若是印度语,即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大智慧,或者是妙智慧,而佛经所讲的智慧并不是说文化知识,科学理论之类的智慧,仍是指心说法,经中所说的,都是使人认识心,理解心,练心,明心的正法,所以说字字不离心,...

佛教所有节日
佛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见不生不死的“空境”相当于道教的“太极”状态,也类似于中国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状态。因此,佛教认为世界是空的,就相当于世界是阴阳平衡的,旧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立刻形成新的阴阳平衡,世界永远处在这种旧新阴阳平衡...

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 经号 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朝代 译者 作者 124 2 P0547 缘起经 1 唐 玄奘 220 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5 P0001 ...

大乘佛法经文是什么
译介般若经的集大成者是我国著名高僧玄奘。他在晚年以极大的毅力编译了六百卷的巨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从而使汉译般若经得以完备。2、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

城关区15140189930: 什么地方能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柘珊护肝: 正规的庙里都有流通处,所有经文资料都可随缘供取.也可拜访庙里的老师父请一本经文,那样更好.

城关区1514018993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哪里能买到 -
柘珊护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寺院里有多种版本,你可去就近的寺院请一本.

城关区15140189930: 谁能告诉我完整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柘珊护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城关区15140189930: 我现在想读诵供养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请问全国哪个寺院和印经处有结缘的 -
柘珊护肝: 可进入柏林寺的网站,看流通处有无流通结缘.

城关区15140189930: 般若波罗蜜多金刚经哪里有卖的 -
柘珊护肝: 1名字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者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不是你说的那个名字2,书店或是淘宝都有卖,很多寺庙有免费结缘的,可以去看看.

城关区15140189930: 整篇的心经去哪找? -
柘珊护肝: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

城关区15140189930: 谁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全文
柘珊护肝: 佛门中修心的最著名的经典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部经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向其舍利子讲述,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心的,以及修心后的成果. 佛说:观自在菩萨是修行“深般若”时,修成了无分别心,故而照见五蕴皆空,从而能度一切...

城关区15140189930: 般若心经共有多少版本 -
柘珊护肝: 正因为《心经》影响深远,所以版本繁多.一般认为共有八译:第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第二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玄奘译;第三译《般若波罗蜜多那经》一卷,唐菩提流支译,已佚;第四译《普遍...

城关区15140189930: 唐僧在什么地方得到的摩柯般若菠萝蜜多心经 -
柘珊护肝: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城关区15140189930: 哪里有梵文版的般若波若蜜心经原文 -
柘珊护肝: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 सूत्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नमः सर्वज्ञाय ॥ [归命一切智者] आर्यावलोकितेश्वरो बोधिसत्त्वो गंभीरायां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