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作者&投稿:丑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
在明代以前,对科举考试中的第四名、第五名没有特别的称谓。 从明代开始,人们把获得二甲第一名即第四名和获得三甲第一名即第五名的举子都称为传胪。
清代的制度多承袭明制,在科举制度方面也一样,但也有不同之处,清代传胪的范围缩小了,只有二甲第 一名(第四名)才能称为传胪。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并不是宋代才有的。它是从隋炀帝大业五年开始,在1905年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废除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整整持续了1300年的时间。
现在,我们经常把科举和高考相提并论。实际上,科举的考试和高考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类考试。现代的高考其实决定的是你进哪一所大学,是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科举不是这样,它认定了你教育的环节已经完成了,现在参加科举的人是要进入官僚队伍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考试可以说更为接近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我们知道唐代的科举制度其实已经相当成熟了,到了宋代的时候又有方方面面的演进。我们会看到宋代的科举考试基本是一个三级考试的制度。
三级考试制度中第一级或者说最为基础的一级,就是乡试。乡试就是在家乡参加考试,福州人就在福州考,苏州人就在苏州考。乡试是由地方政府主持的,目标是要取“解”,实际上就是得到文状,文状就证明你通过了考试。你拿到 “解”以后,就可以到首都去参加中央部门主持的考试。
从唐代开始,中央部门主持的考试就是由尚书省主持的,所以叫做省试。省试通过了以后,可以去参加殿试,殿试原则上就是由皇帝主持。在乡试里面能够得到第一名,即在“取解”这个考试里面得到第一名的人,就叫“解元”,省试里面得到第一名就叫“省元”,殿试里面得到第一名的就叫“状元”。
宋代的宰相中,许多人都是科举出身。而也有大量的宋代下层官员由“荫补”选拔而来。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做了高官,儿子就有一个进入官僚队伍实习的机会,实习年满之后他就有可能转为正式的官员,这种就叫荫补。
宰相很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从不同的背景下晋升到当时的官僚高层。《宋史》里面会说到,宋代有很多宰相都是所谓起自孤身的,由于某种机遇参加科举考试,考得不错,这样进入到官僚队伍里头,最终能够升晋到宰相的位置上来。
宋代跟唐代比较起来,科举制度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的。这个过程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可以说它是走向严密与开放。通常我们会说,一个制度很严密就不开放,如果我们强调开放,它就不会很严密,但是,宋代的科举制度让我们看到一种制度通过它自身的严密化,反而能够更加的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是在宋朝后第二名才叫榜眼,宋朝以前的二三名都叫榜眼.

一、科举第四名称为二甲第一名,称亚元,清代称为“传胪”。

二、科举“三甲”的含义

明清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三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赐同进士出身。

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落第贡士(非举人,举人是乡试合格者,只有经过会试合格,才能进行殿试)一点心理安慰,省得他们一时想不开了上街游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扩展资料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

明清时,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一、童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二、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三、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四、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进士



  你说的那个应该叫:"传胪"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承袭,但又各有不同之处.现以清朝为例,对这一制度作简单介绍:
  清代的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五个步骤:

  1,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

  2,乡试: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参试者为"庠生"(贡生).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而第一名称为"解元".前五名称经魁.

  3,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国都礼部举行,参试者为各省"举人",考取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4,殿试:殿试是皇帝为主考的考试,参加殿试者为"贡士",考中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四名与第二甲第一名,第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5,朝考:殿试取得进士身份后,再应朝考,按朝考的成绩及殿试名次授以官职.

简单的说第四名叫传胪。
详情如下: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
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
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而“会魁”“会元”“解元”不是进士考试的排名,会魁和解元是乡试第一名的称号(举人考试,比如唐伯虎就称唐解元)
“进士”是一个统称,会试录取后都称为“进士”
明代科举考试有以五经取士一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这不是科举的排名。
“举人”是通过乡试考生的统称
“秀才”是通过院试考试后考生的统称,也叫生员

首先,科举并不是一个考试,而是一套制度

这套制度一般指隋代到清末的选拔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中又细分文举、武举等,一般的文举制度中又细分乡试、会试、殿试,等

一般我们说的状元、榜眼、探花,是针对“殿试”的,

而具体每朝每代又都叫法不同,明清殿试分三甲(可以看做是三个等级,如同今天的一类本、二类本、专科)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所以严格的说,殿试是没有第四名的,只有一甲会评出前三,有特别的称号。

但是,清朝的二、三甲是会评选出第一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所以,如果非要考究个第四名的话,清朝科举的第四名应该叫“二甲传胪”。

至于楼上说的“解元”“会元”,则完全是张冠李戴了,

在“乡试”中。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会元”则是“会试”中,参加会试的举人,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也就是说用今天的考试打比方,一个是各区县小学毕业考试第一,一个是各省市初中考第一,一个是全国高考高考第一,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如果楼主对其他详细的制度和名称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htm#7

传胪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於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古代科举时候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两个分别是什么
古代科举时候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两个都叫传胪。清朝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就是二甲的第一名,也称“传胪”(起初,第五名也就是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

科举制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那第四名叫什么?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明清两代,进士经殿试后,按成绩高低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也就是第四名,但在明代,二三甲的第一名都称传胪),三甲赐同...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考中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天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官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首先是乡试...

古代科举考试前4名的人称!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这是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也是第四名:传胪

科举制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那第四名叫什么?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殿试: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在明代以前,对科举考试中的第四名、第五名没有特别的称谓。 从明代开始,人们把获得二甲第一名即第四名和获得三甲第一名即第五名的举子都称为传胪。清代的制度多承袭明制,在科举制度方面也一样,但也有不同之处,清代传胪的范围缩小了,只有二甲第一名(...

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科举第四名叫“第四名进士”或“第四名经魁”。详细解释如下: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考试的结果会按照考生的成绩排名,并授予相应的称号。科举考试的排名从第一名到第十名都有不同的称谓。其中,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极其显赫的荣誉。紧随其后的便是第四名,称之为“第四名进...

古代科举考试排名有哪些称号?
回答: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 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 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而“会魁”“会元”“解元”不是进士考试的排名,会魁和解元...

古代的科举考试排名有哪些称号?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而“会魁”“会元”“解元”不是进士考试的排名,会魁和解元是乡试第...

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一、科举第四名称为二甲第一名,称亚元,清代称为“传胪”。二、科举“三甲”的含义 明清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

定襄县19118523362: 科举制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那第四名叫什么? -
东纪源心:[答案]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 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 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定襄县19118523362: 在比赛或者科举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那么第四名叫什么啊? -
东纪源心:[答案] 童生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殿试,考三甲(天子门生) 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即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同进士出身 百科 科举考试有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什么 -
东纪源心:[答案] 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第四名叫什么? -
东纪源心: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是在宋朝后第二名才叫榜眼,宋朝以前的二三名都叫榜眼.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名 称为啥?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那么第四名叫什么呢 -
东纪源心:[答案] 进士出身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前4名的人称! -
东纪源心: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这是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也是第四名:传胪

定襄县19118523362: 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
东纪源心: 你说的那个应该叫:"传胪"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承袭,但又各有不同之处.现以清朝为例,对这一制度作简单介绍: 清代的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五个步骤: 1,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第四名的称为什么 -
东纪源心: 第一: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 因为古科举考试没有第4名所以统称为:秀才~!

定襄县19118523362: 科举考试殿试第四名叫什么? -
东纪源心: 第四叫————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 进士[1]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 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保和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看了,第四名,统称传胪

定襄县19118523362: 古代科举考试的第四名叫什么?
东纪源心: 传胪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於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