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清浊的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虫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泾渭的词语释义~

(1).指泾水和渭水 。典出《诗·邶风·谷风》“ 泾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泾 渭 相入而清浊异。”示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泾 渭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泾 渭 扬浊清。”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泾 渭 之流,按辔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唐 杜甫《骢马行》:“昼洗须腾 泾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2).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示例《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泾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泾渭一乱,莫之能辨。”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泾渭 。”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这里,红尘是指俗世的生活,也就是说,在生活中,要是非分明,有立场。

泾渭分明】亦作“ 泾渭自分 ”。亦作“ 泾渭自明 ”。
泾 渭 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等非常分明。 唐 李德裕 《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 泾 渭 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他胸中渐渐 泾 渭 分明,瞒他不得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 泾 渭 自明。”《玉娇梨》第十九回:“ 柳生 与小弟有约,相会之期,也不出数日。大家一会, 泾 渭 自分矣。”《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人物的形象在对比中高低自显,人物的性格在映衬里 泾 渭 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6786.html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曰:“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诗人杜甫也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诗经》:“泾以渭浊,湜湜是沚 ”。这些史料所描述的泾渭分明和现在的泾渭分明刚刚相反,渭水原来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但同时泾渭分明的盛景也随着改变了,这种改变值得深思……http://jingang7270.bokee.com/4769165.html
泾渭分明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所形成的这块所谓湿地——河岸草滩已都被划归为湿地保护区和工业开发园区,我们徒步于渭河与泾河相连接的北岸河滩之畔,河面上已分不清那泾河与渭河之水的径流界面,整个水面的浑浊度一点也不亚于一个月前我们骑行黄河两岸时所见到的景象;在交汇处宽阔的水面上可听见非常难得的几声鸟儿悲鸣,循声望去,几只***鸟在宽阔河面中几小块沙洲上上下翻飞,不时地掠过水面,这种景象倒是让人兴奋不已,足见这里的环境还没糟糕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只要加大治理力度,改善和保护泾、渭之上游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何愁泾、渭不分明,何愁泾、渭不变清呢?站在泾渭分明交汇之处,仍可以见到古今恒久称奇的景观,只不过已是时异事易物是人非了!在大约一公里多的交汇处河滩上,我们一边推着车向泾渭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进发,一边观览和欣赏这里的奇异景致——千百年来的时光和河水的流逝,春去秋来的往返和清浊之变迁,千古流芳和历史悠久的古来奇观,使得车友们感慨万千、叹为观止、浮想联篇……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更是作为关中八景之一而名闻天下.那么人们所说的泾渭分明,到底是说渭水浊,泾水清,还是说渭河清、泾河浊呢?在中华民族用文字记载着的近3000年文明发展历史期间,泾清和渭浊、泾浊和渭清的交替反复,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的就有好几处,而且这些反复和交替,都毫不例外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其实“泾渭分明”这一国人向往不已的奇观异景,其本身又何尝不就是人类在某个局部没有善待大自然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呢?~
“泾渭分明”在古人笔下的大致分为两种:
一、2000多年前的泾渭分明——《诗经》:“泾清渭浊。}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何以证明渭浊呢?那就是其河中沙洲之清澈可见呀。泾指泾河,渭指渭河;古时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条河交汇处,两条河的水有明显得分界,这就是2000多年前所谓的泾渭分明!这大概才是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的雏形吧?《诗经-邶风-谷风》这首诗本来是一首描述一对夫妇离散后,一个被遗弃的妻子,面对爱人新婚宴尔时的忧怨心绪和对从前爱情的回味以及对薄幸之人爱恨交织的情怀——本来是拿泾、渭河的比对来映照他们之间的人格差异,但却在不经意间为我们记录下了描述泾渭分明的最早文字。~成语词典的解释也采取了这种说法:传说古时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浊,两河在交汇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的界限很分明。 泾清渭浊——是在西周鼎盛时代,人类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在不经意间对大自然进行某些改变,人类聚积起来的合力,不仅可以对大自然作一些必要的整治或改造,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能够构成种种威胁,他们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其活动在不断扩张和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当超越了其承受能力的极限后,大自然给人类的无情报复——就是在渭河流域内及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下泄流入渭河,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人类第一次用文字记载下的“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
二、1000多年前“泾渭分明”——泾浊渭清
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也还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在唐代渭水原来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渭清泾浊是唐代的鼎盛时期,人类对泾河流域上游大肆砍伐破坏生态而形成的又一次遭遇大自然的报复。古人说的都不会是假话。历史轮回变迁,使泾清渭浊改变成泾浊渭清。这些文献史料所描述的泾渭分明之变迁——每每都是刚刚相反,当时之泾、渭又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泾渭分明的状态,在交汇处向东远眺,水天相接,泾河流域植被破坏了后,裸露出来的便是黄土地带,水土流失反而严重了起来——故浊;渭水流域多山石,再经过千百年来的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降了下来——故清;那时就在我们脚下的这块交汇处形成了浊水同清水鲜明的对比——泾渭分明.
三、泾渭分明”的现状:
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站在这个交汇处仔细观察:现在已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了。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目前泾河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通常,当渭河含沙量达到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已经很不明显了。
泾渭分明之泾渭由清变浊和由浊变清,无不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无不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对自身的伤害和难堪。现在泾渭已不再分明,大家起一浑浊污,更是人类自身活动所带来的一些不得不品尝的苦果。
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同时泾渭分明的盛景也随着生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着,这种改变给我们带来的警示和启迪值得我们深思……
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她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也不会消失,并且不可避免地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启迪和警示.
对为人处世的启示:泾渭分明还给我们带来了如何做人的某些重要启示:“泾渭分明、击浊扬清”,“泾渭分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古泾渭皆分明,岂见两河同流浑?”在人们的心目中“泾河渭河”依然一如既往地“分明”着,自古以来“泾渭分明”已成为人们明辨是非的最佳用词和口头常用语.
http://www.sun-www.com/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1937

“泾渭分明”已不复存在

“泾渭分明”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说渭河和泾河交界处渭河清、泾河浊,两者互不相融,但当接力长征采访团昨天来到渭河的源头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采访时却发现,70年前红军抢渡的渭河已是浊浪滚滚,“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
当年,已经有了方向的中央红军在哈达铺进行整编后,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向陇东高原前进。红军做出要攻打天水的架势,敌军主力急忙向天水集结,致使武山、漳县敌军全部撤空。红军突然急行军折向西北,摆脱敌军,在武山县鸳鸯镇迅速通过渭河。
据武山县党史办主任介绍,红军在鸳鸯镇抢渡渭河时,渭河的水清澈见底,当地群众拆下自家的门板搭起一座浮桥供红军过河。不过,由于当时是9月底,渭河处于枯水期,水不过膝,一部分红军战士干脆涉水过河。据了解,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那时夜宿武山县的费家山,还留下了一些笔墨,但由于抢救不及时,未能保存下来。在红军过河的鸳鸯镇,建有一座红军纪念碑,里面保存了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扁担、水壶等文物。
如今记者眼前的渭河已今非昔比,河道狭窄,河水浊浪滚滚。再放眼四周,群山光秃秃一片。当地宣传部门的负责人说,由于植被遭到掠夺性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已经浑浊不堪,与泾河已经没什么区别了;而且现在水越来越少,2003年曾断流过。当地群众的饮用水主要靠地下水,以前挖10米就有一口井,现在要挖到20多米才能出水。
近年来,国家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当地进行生态改造、退耕还林工作。据介绍,这里近两年环境已有所改观,现在能看见的绿色,都是这几年种下的。http://www.hangzhou.com.cn/20050101/ca770718.htm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E3%FE%CE%BC%B7%D6%C3%F7&pn=10&cl=3


泾渭清浊的全文翻译
历史轮回变迁,使泾清渭浊改变成泾浊渭清。这些文献史料所描述的泾渭分明之变迁——每每都是刚刚相反,当时之泾、渭又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泾渭分明的状态,在交汇处向东远眺,水天相接,泾河流域植被破坏了后,裸露出来的便是黄土地带,水土流失反而严重了起来——故浊;渭水流域多山石,再经过千百年来的休养生息,水土流失的...

杜甫《秋雨叹》翻译
〔阑风伏雨〕连绵不断的风雨。〔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田父〔田父(fǔ)〕老农。〔无消息〕无人说话。。〔衾(chóu)〕丝绸被子。〔相许宁...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的翻译啊,谁有?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何当分?禾头生耳〔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黍穗黑,农夫田父〔田父(fǔ)〕老农。无消息〔无消息〕无人说话。。城...

泾渭不分的解释
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好坏、是非不分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

清浊合流;(打一成语)
是:泾渭不分 [ jīng wèi bù fēn ]【解释】: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翻译】:有了渭河泾河浑,泾河停流也会清。泾渭不分的近义词: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解释】:丘:土山;...

泾渭分明什么意思泾渭分明怎么读
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简 拼:jwfm 成语解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成语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成语例句: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繁体写法:泾渭分明 注音:ㄐㄧㄥ ㄨㄟˋ泾渭分明的近义词...

不辨的成语?
白黑不分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良莠不分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轩轾不分 轩轾:古代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10. 形容“好坏不分”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好坏不分”的成语...

秋雨叹三首翻译
〔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田父〔田父(fǔ)〕老农。〔无消息〕无人说话。。〔衾(chóu)〕丝绸被子。〔相许宁论两相直〕成交谁管是否等值呢...

泾渭不分什么意思
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好坏、是非不分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

泾渭不分什么意思
泾渭分明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好坏、是非不分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fai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清渭浊文言文译文 -
侨媛欣百:泾清渭浊 泾渭浊清 《百度文言文翻译》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清渭浊是什么意思 -
侨媛欣百: 【注音】:jīng qīng wèi zhuó 【释义】:泾水清,渭水浊.比喻事物的好坏,显而易见. 【同义】:泾渭分明 【示例】:“泾涨渭涸,则'~';泾涸渭涨,则'泾浊渭清'.”(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 【典出】:《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谓水清,故见泾水浊.”

泊头市15830114421: 淄渑之滋味宜辨,泾渭之清浊当分.如何解释??? 在此感谢您的回答! -
侨媛欣百: 淄,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源出莱芜县东北,流经临淄市东,过广饶县境,汇合小清河入海.渑,古水名.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战国策·齐...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清渭浊的成语故事 -
侨媛欣百: 泾清渭浊 泾水是渭水最大的支流,自古以来泾水和渭水就清浊不同.但历史上泾渭清浊状况常有变化.据说春秋时期是渭清泾浊,南北朝时期是泾清渭浊.到了唐代,又是是渭清泾浊.唐代以后又变成了泾清渭浊.到了高中,学校位于清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宜都县城——陆城镇.当看到碧绿的清江与浑浊的长江在波翻浪涌处汇合时,对“泾渭分明”这条成语才有了切肤之感.碧绿的清江沉静、芬芳,洁身自好,与其说她汇入了长江,不如说她象一尊亭亭玉立的雕像,凝固在清江口.那一道铜墙铁壁似的水线,抗拒着浊水的冲击,而水线的两侧,几乎没有调和的水色.不由得使我联想到具有铮铮铁骨的明朝重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渭是什么意思 -
侨媛欣百: 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常连用为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泊头市15830114421: 什么是“泾溷渭清”的典故
侨媛欣百: 泾渭分明 拼音: jīng wèi fēn míng 典故、释义: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例子: ~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从古到今对<诗经·邶风·谷风>中"泾以渭浊"等诗句的歧解颇多,对"泾""渭"所指亦有多说.这些分歧归纳起来有四种情况:泾清渭浊,以泾指旧室;泾浊渭清,以泾比旧室;泾清渭浊,但不明所指;泾浊渭清,以泾指新人.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古代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泾渭清浊变化不定,对泾渭的水文地理环境变化存在不同的理解,对虚词"以"的不同理解等.

泊头市15830114421: 浊泾清渭 指的是什么 -
侨媛欣百: 浊泾清渭,成语,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出自晋·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我们经常用到的是泾渭分明,和上面的成语意境相同!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渭的词语释义 -
侨媛欣百: (1).指泾水和渭水 . 典出 《诗·邶风·谷风》“ 泾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泾 渭 相入而清浊异.” 示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泾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渭分明是什么意思 -
侨媛欣百: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泾渭分明,读音jīng wèi fēn míng.是一个成语,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 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

泊头市15830114421: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是什么意思? -
侨媛欣百: 此句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大意是描写丈夫喜新厌旧,娶新弃旧的事情.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以渭浊:写泾水、渭水的,我想泾渭分明这个词你应该听说过,但是这句话有歧义,主要是两水到底哪个清?但这不妨碍理解,不论是泾水因为渭水变浊,还是泾水使渭水变浊.看后面一句湜湜其沚:湜湜(shí) 水清见底 沚(zhǐ) 水中小洲.意思是小洲水底清澈可见.在电视剧《红色摇篮》里,毛(不让写人名,以此代了)说了这句话,当时是由于敌人离间,假借毛笔记写密信.由此毛被“扣押”.当他听到这封信的内容说了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就是我不怕别人陷害,我“清澈见底”.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有兴趣,不妨多看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