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其他说法(古文或书面语等)

作者&投稿:里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卷四                                  

  ○借书“借书一,还书一”,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    

  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唐杜暹家书,   

  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   

  可也。借为不孝,过矣。然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    

  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     

  ‘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    

  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    

  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    

  妇曰:‘嘻,是乌得不贫!’”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   

  旋致蠹鱼之变。陈亚少卿藏书万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    

  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作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他年若不和花卖,    

  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造请疏数                                

  造请不避寒暑,诚可讥诮。若下位事上官,朝造夕谒,其可不循等威之分。    

  若初非隶属,但恃雅素,趑趄日进,怀漫刺俯首樊知客辈,固多不自爱重者。     

  “宁使讶其不来,莫使厌其不去”,是为名言。                  

  ○逐客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极有不    

  能自遣者。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    

  大恸数场!”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亦岂至是哉!张芸叟元丰间从高遵裕辟,   

  环庆出师失律,且为转运使使李察讦其诗语,谪监郴州酒。舟行,以二小词题岳    

  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    

  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楼上久踟蹰,地还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    

  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亦岂无去    

  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也。                         

  ○张芸叟迁谪                               

  芸叟迁流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留连。南京    

  孙莘老、扬州孔周翰、泗州蒋颖叔、江宁王介甫、黄州苏子瞻、衡州刘贡父,皆    

  相遇焉。说诗揽胜,无复行役之劳。未离江宁日,因送人入京,及同士子数辈饮    

  饯,游清凉寺。抵暮回,属营妓数人同舟,宛转趣赏心亭。未至,闻亭上有散乐    

  声。逼而询之,乃府公讶妓籍疏索,俾申刻集之。既见共载,野服披猖,但一笑    

  而止。今日放臣逐客,容如是乎?一段胜概,宜入画图。府公,陈和叔也。      

  ○碧云                                

  碧云者,厩马也。庄宪太后临朝,初以赐荆王曦。王恶其旋毛,太后知    

  之,曰:“旋毛能害人耶?吾不信。”留以备上闲,为御马第一。以其吻肉色碧    

  如霞片,故云。世以旋毛为丑,此以旋毛为贵。虽贵矣,病可去乎?梅圣俞不得    

  志于诸公间,乃借此名著书一卷,诋讥庆历巨公。后叶石林于《避暑录》尝辨乃    

  襄阳魏泰所著,嫁之圣俞。其略谓万有一不至,犹当为贤者讳。盖亦未免置疑。    

  邵公济,康节孙也,亦引圣俞《闻范文正公讣诗》云:“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    

  壶。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虽然门馆隔,泣与众    

  人殊。”谓为郡以酒悦人,乐奏记纳谀。岂所以论文正者,以是又疑真出于圣俞    

  也。旧得《武夫录》一编,亦若《碧云》,专暴人之短,为人借去不    

  归。                                     

  ○能容于物                                

  王荆公初见晏元献,元献熟视无他语,但云:“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荆    

  公唯唯,退而思之,“此语其有所出,或自为之言?”后识者谓荆公平日所短正    

  在于此,何元献逆知其然耶?                          

  ○从官荐自代                               

  先人性坦夷,遇事即发,无一毫顾避。亲戚有初除从官来见,首询:“荐何    

  人自代?”答以张安国。先人曰:“不易荐拔寒素。状元及第,荣进素定,何待    

  荐也。”退而先人复言:“且如择婿,但取寒士,度其后必贵,方名为知人。若    

  捐高赀,榜下脔状元,何难之有!”                       

  ○四六剪裁                                

  四六应用,所贵剪裁。或属笔于人,有未然,则当通情商确。建康王元枢初    

  以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除试工部侍郎,仍直院,落“权”字。辞免奏札第及起    

  曹,议者疑焉。托一故人草《谢表》,内一联云:“百工之事,兰省遽冒于真除。   

  一札之书,花专复遵于故步。”王改作散句:“兰省遽接于英游,花专不失    

  于故步。”剪裁固善,然“花专”宜贴“故步”,上句或谓似稍偏枯。       

  ○唐子西复官表                              

  顷年,番江初刊成《唐子西集》,时寓公曲肱熊叔雅来见先人,偶案间置此    

  书,顾曰:“曾看否?第九卷第一篇《惠州谢复官表》首云:‘始以为梦,既    

  而果然。’语简而意足,可法也。”退而先人诲曰:“前辈观书,不苟简类如    

  此,虽一览亦记篇目,后生岂可不勉。”                     

  ○焦坑茶                                 

  先人尝从张晋彦觅茶,张答以二小诗,“内家新赐‘密云龙’,只到调元六    

  七公。赖有家山供小草,犹堪诗老荐春风。”“仇池诗中识‘焦坑’,风味官焙    

  可抗衡。钻余权幸亦及我,十辈遣前公试烹!”时总得偶病,此诗俾其子代书,    

  后误刊在《于湖集》中。“焦坑”,产庾岭下,味苦硬,久方回甘。“浮石已乾    

  霜后水,焦坑新试雨前茶”,坡南迁回,至章贡显圣寺诗也。后屡得之,初非精    

  品,特彼人自以为重。“包裹钻权幸”,亦岂能望“建溪”之胜!          

  ○密云龙                                 

  出疆时,见三节人或携建茶,沿途备用,而虏中非绝品不顾。盖榷场客贩    

  坌集,且能品第精粗。中下者彼既不售,乃赍以归。夷狄尚尔,矧中国士大夫好    

  事,宜乎珍尚鉴别,每相夸诩,唯恐汲泉不活,泼乳不多,啜尝而乏诗情也。自    

  熙宁后,始贵“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及供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    

  戚里贵近,丐赐尤繁。宣仁一日概叹曰:“令建州今后不得造‘密云龙’,受他    

  人煎炒不得也!出来道我要‘密云龙’,不要团茶,拣好茶吃了,生得甚意智。”   

  此语既传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间,亲党许仲启官麻沙,    

  得《北苑修贡录》,序以刊行。其间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    

  一纲曰“龙焙贡新”,止五十余夸,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岂以“贡    

  新”易其名,或别为一种,又居“密云龙”之上耶?叶石林云:“熙宁中,贾青    

  为福建转运使,取小团之精者为‘密云龙’,以二十饼为斤,而双袋,谓之‘双    

  角’。大小团袋皆绯,通以为赐,‘密云龙’独用黄”云。             

  ○拆洗惠山泉                               

  家惠山、泉、石皆为几案物。亲旧东来,数闻松竹平安信,且时致陆子泉,   

  茗碗殊不落莫。然顷岁亦可致于汴都,但未免瓶盎气。用细沙淋过,则如新汲时,   

  号“拆洗惠山泉”。天台山竹沥水,断竹梢屈而取之盈瓮。若杂以他水,则亟败。   

  苏才翁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少劣,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    

  此说见江邻几所著《嘉杂志》。果尔,今喜击拂者,曾无一语及之,何也?     

  “双井”,因山谷而重。苏魏公尝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唯孟安序朝奉,    

  分宁人,岁以‘双井’一斤为饷。”盖公不纳苞苴,顾独受此,其亦珍之耶?     

  ○馆伴应对                                

  待之以礼,答之以简,与宾客言,或许是为得体。吕正献公以翰林学士馆伴    

  北使,虏颇桀黠,语屡及朝廷政事。公摘契丹隐密,询之曰:“北朝尝试进士,    

  出《圣心独悟赋》,赋无出处,何也?”虏使愕然,语塞。专对之次,虽曰合成    

  修好,唯恐失其欢心,若彼稍乖恭顺,亦宜有以折其萌,俾知有人焉。于交邻遇    

  客,初无忤也。                                

  ○汴都旧事                                

  祖母太夫人,慈圣之后,暇日与子孙谈京都旧事:政、宣间,以戚里,数值    

  诞皇子,入内称贺。盛饰,群立于露台,人各许携一从婢。起居毕,自殿陛下撒    

  包子,及成束金钗金银钱,俾众婢争夺。或共得彩端,即裂为二。俯拾次,多遗    

  钗珥之属,殿上观之为笑乐。有惠捷者重负而归,亦有徒手无一物者。时盛暑,    

  以一镀金钱于御廊得水一杯。其锡赉殊不多,破费随尽。因叹南渡后不复见此盛    

  事。曹氏分南、北宅,祖母,北宅也,为武惠燕王五世孙。             

  ○萧注人伦                                

  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熙宁中,上殿奏对罢,上问:“今臣僚中孰贵?”  

  曰:“文彦博。”又问其次,曰:“韩琦。”又问:“王安石如何?”注曰:     

  “牛形人,任重而道远。”一说,裕陵问:“文彦博跛履,韩琦嘶声,何为皆贵?”  

  注曰:“若不跛履与嘶声,陛下不得而臣。”又问:“朕如何?”注曰:“龙凤    

  之姿,天日之表,臣无得而言。”又问:“卿如何?”注曰:“陛下以为贵则贵    

  矣,以为贱则贱矣。”注累任边要,以知人自许。上曰:“闻卿有袁、许之学。”   

  因问韩绛、王安石、冯京,注曰:“安石牛耳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    

  天下大事。然不如绛得和气多,惟和气能养万物。京得五行之秀,远之若可爱,    

  近之若廉隅。”见本传。                            

  ○修图经详略                               

  近时,州郡皆修图志。志之详略,系夫编摩者用力之精粗。扬州为淮甸一都    

  会,自唐已名?盛。向有王通叟,考古验今,摭事千余条,效《汴都》以为赋,    

  今馆中及扬州有本。每谓建康六朝故都,又为代邸兴王之地,亦应揄扬以亚     

  《雅》、《颂》。虽闻江宁尉崔礼者尝有此作,而文不足记其事,后未有继之者。   

  尝言于故人王锡老,深以为然,且有此意。未几,锡老去为潭州之土。       

  ○雁燕                                  

  世谓雁为孤,而不曰双。燕曰双,而不曰孤。以雁属乎阳,燕属乎阴,阳数    

  奇,阴数偶故也。然常言“雁序”、“雁行”,盖亦有时而不孤。燕虽有“于飞”   

  之语,古今赋咏,何尝必及于双。曰孤曰双,岂止以奇偶言之耶!          

  ○两学人物                                

  承平时,两学作成之盛,不但英才辈出,为国之华,群居燕处,虽一时谑浪    

  之语,人皆喜闻而乐道之。尝见前辈说数事:元间,敏求斋有治《春秋》陈生    

  与宋门一倡狎。一日,会饮于曹门,因用《春秋》之文题于壁曰:“春正月,会    

  吴姬于宋。夏四月,复会于曹。”有继其文戏之曰:“秋饥,冬大雪,公薨。”    

  其意以谓财匮当有饥寒之厄也。此固知非典语,亦切中后生游迷而不返之病。    

  ○章持及第                                

  绍圣丁丑,章持魁南省,时有诗:“何处难忘酒,南宫放榜时。有才如杜牧,   

  无势似章持。不取通经士,先收执政儿。此时无一盏,何以展愁眉。”绍兴间,    

  秦伯魁多士,汪彦章启贺其父,以“南宫进士”对“东阁郎君”,尚疑为讥己,   

  其敢显斥如前之诗乎?韩持国宝元间偕兄弟应进士举,预南省奏名,而下第士子    

  有“韩家四子连名”之嘲,盖以其父忠宪公见在政路也。时殿试尚黜落,有司因    

  故黜之,公后遂不复试,而兄弟皆再登第。故潞公荐公,谓南省曾预高荐。继万    

  内外制,知贡举,至登门下省,不更赐出身。初亦召试玉堂,不就。公之五世孙    

  元吉尚书,特书引于《桐阴旧话》甚详。贵游子弟,当考其素业,不应例待以膏    

  粱。唐李德裕初不繇科甲显。                          

  ○赐监生酒                                

  元丰间,驾往国子监,出起居,有旨:人赐酒二升。诸斋往往置以益之,曰:   

  “奉圣旨得饮。”遂自肆,致有乘醉登楼击鼓者。因是遇赐酒即拘卖,以钱均给。   

  以是知自昔国学有酒禁也。                           

  ○倭国                                  

  顷在泰州,偶倭国一舟飘泊在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至郡馆谷之。或    

  询其风俗,所答不可解。旁有译者,乃明州人,言其国人遇疾无医药,第病人    

  就水滨,杓水通身浇淋,前四方呼其神请祷,即愈。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人至,    

  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他所云,译亦不能晓。后朝旨令津置至明州,迩    

  便风以归。                                  

  ○茶器                                  

  长沙匠者造茶器极精致,工直之厚,等所用白金之数。士夫家多有之,置几    

  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司马温公偕范蜀公游嵩山,各携茶往。温    

  公以纸为贴,蜀公盛以小黑合。温公见之,惊曰:“景仁乃有茶器!”蜀公闻其    

  言,遂留合与寺僧。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贴以纸,则茶味    

  易损。岂亦出杂以消风散意,欲矫时弊耶?《邵氏闻见录》云:温公尝与范景仁    

  登嵩顶,由に辕道至龙门,涉伊水,至香山,憩石楼,临八节滩。凡所经从,多    

  有诗什,自作序曰《游山录》。携茶游山,当是此时。               

  ○吕申公茶罗                               

  张芸叟云:吕申公名知人,故多得于下僚。家有茶罗子,一金饰,一银,一    

  棕榈。方接客,索银罗子,常客也。金罗子,禁近也。棕榈,则公辅必矣。家人    

  常挨排于屏间以候之。申公,温公同时人,而待客茗饮之器顾饰以金银分等差,    

  益知温公俭德,世无其比。                           

  ○史传是非                                

  史传褒贬,成是败非,其来有素。人之行,孰先于孝悌。项羽欲烹太公,汉    

  高祖发“分羹”之言,其于孝也何有?唐太宗以藩王夺长嫡,推刃同气,其于悌    

  也何有?脱使项羽、建成有分羹、推刃之恶,史册何以书之?特高祖、太宗,功    

  胜于德耳。                                  

  ○辟置幕属                                

  建、绍兵兴日,帅臣许辟置幕属。既素为知己,其于婉画,裨助惟多。今惟    

  四川制帅如故事,他皆命于朝。宾主邈不通情,殆与郡县官等。阃寄兵谋,无从    

  咨访。川泳云飞,岂复有相得之乐。缓急利害,既不相及,相忘于江湖,宜也。    

  太原,名“小朝廷”,盖以得客之多。范文正公亦有言:“幕府辟客,须可为己    

  师者乃辟之,虽朋友亦不可辟。盖为我敬之为师,则心怀尊奉,每事取法,庶于    

  我有益耳。”庞庄敏守郓、守并,皆辟司马温公为通判。罗致大贤亻次助,一时    

  皆然。                                    

  ○修锁                                  

  韩魏公门人有击关夜出者,阍吏不得赂,诘旦,以锁损诉于公。公曰:“锁    

  不堪用,付市买修来。”滕达道为范文正公客,公镇南阳,每宴客,达道必出追    

  妓。文正虽不乐,终不禁也。时谓非二公之贤,岂容不拘小廉曲谨之士。前哲宽    

  厚类如此。是亦报杜书记平安之义。                       

  ○宫人斜                                 

  唐内人墓谓之宫人斜,四时遣使祭之。“唯应四仲祭,使者暂悲嗟”,令孤    

  楚诗也。“荒凉城南奉先寺,后宫美人官葬此。角楼相望高起坟,草间柏下多石    

  人。秩卑埋骨不作冢,青石浮屠当丘垅。家家坟上作享亭,朱门相向无人声。树    

  头土枭作人语,月黑风悲鬼摇树。宫中养女作子孙,年年犊车来做主。废后园陵    

  官道侧,家破无人扫陵域。官家岁给半千钱,街头买饼作寒食”,此元丰中张文    

  潜《留题奉先寺诗》。季女葬临安北山僧舍,四五年来,每值春时往视,寺之    

  两庑,皆内人殡宫。徘回次,未尝不长哦此诗也。复得历阳所刊唐《张文昌乐    

  府》,《北邙山篇》云:“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车前齐唱《薤露    

  歌》,高坟新起白峨峨。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千金立碑高百尺,    

  终作人间柱下石。陇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    

  窠巢上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古今名胜,赋咏孰工,览者当    

  自得之。                                   

  ○独活石脾                                

  王右军帖云:“独活无风则摇,有风不动。石脾入水则干,出水则湿。”出    

  水则湿可见,入水则干何自知之?近年《夷坚戊志》序,其略云:叶晦叔闻于刘    

  季高:有估客航海,不觉入巨鱼腹中,未能死,遇其开口吸水时,适木工在,乃    

  取斧A12斫鱼。鱼觉痛,跃身入大洋,举船人及鱼皆死。或戏难之曰:“一舟    

  皆死,何人谈此事于世乎?”颇类前说。                     

  

先秦文言一致,后口语演化,书面却仍沿用先秦文体,即「文言分离」。

 古代人说话不说“之乎者也”
  长期以来,传统语言学理论认为,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文言就应该是古人口语的忠实记录,即所谓“映照说”。但孟昭连经过多年研究后疑窦顿生。
  按照语言学界共识,西周之前汉语是没有语气词的,“之乎者也”等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在书面语中出现的,在二三百年间很快达到完备的程度。从《尚书》开始,《诗经》《左传》尤其是《论语》及战国其他诸子著作,都有大量语气词。
  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二三百年间突然出现了一整套前所未有的语气词,最初的动因何在?在古代传播手段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它是如何在全民的语言中(包括口语)迅速普及应用的?通过对大量文献典籍中的实证、例证的分析、研判,孟昭连教授指出:一整套语气词的“突然降临”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因此也是不可信的。
  更为奇怪的是,上古的语气词在后来的口语中全都没有留传下来,“也”“矣”“乎”“哉”“欤”“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这也成为语言学领域的“千年之惑”。孟教授假设这些语气词曾在古人的口语中存在过,并按照先明清,再唐宋、南北朝,最后秦汉的逆向顺序来考察,结果令人吃惊:它们从来就没在古代人的口语中存在过。孟教授引用了大量古代文人的著作和材料,比如宋代,连皇帝批阅奏章这么“严肃”的事也都没有“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乃书面语符号
  既然古人日常生活根本不说“之乎者也”,那“之乎者也”是什么?
  孟昭连指出,语言学家告诉人们“古代文言是没有标点的”,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误解。其实,“之乎者也”之类的所谓“语气词”,就是古代最早的标点符号。先秦口语中并没有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是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来表现的。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来属于实词的文字作为每一句的提示符号,既表示停顿,也提示这一句的语气声调,阅读时“之乎者也”只起到提示作用,并不需要读出声音来。
  专家称,这个结论对传统语言学中的“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中国古代语言的发展历史很可能会因此而改写。
  既然“之乎者也”只是“标点符号”,那么阅读时发声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孟昭连认为,唐五代口语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啊吗呢呀”之类,书面语中的语气提示符号也逐渐转化为与口语相对应的文言语气词。唐代科举考试,主要内容就是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甚至有时专考“之乎者也”。也就是说,经典中的语气提示符号已成为经典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考生在平时朗读背诵经典时,会将句末语气词读出声音来,以强化记忆。就像现在考试,如果连标点符号一起考,甚至填空题专考标点符号,那么学生背诵课文时必然也要背诵标点符号。
  “之乎者也”的研究价值
  最近,孟昭连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题为《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谜——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的论文,对“之乎者也”的产生、消失、实际功能等详加论述,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对于“古文没有标点”的说法,孟教授不敢苟同:“古人发明文字,就是为了记录语言、表达思想。不告诉读者应该在何处停顿,语气如何,岂非自设迷阵,不想让人看懂?”
  那么,为何古人不选择简单的符号断句呢?“借字为标”一方面是为了“词更达意”,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方形汉字的美观一致。孟教授风趣地说,文言虽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但它的内容和形式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大相径庭。因此,古装影视剧中那些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人物形象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并非历史真貌。那些提倡学生讲说“文言”的“国粹迷”们,更应该先搞清楚何谓“文言”,何谓“国粹”。阅读时,“之乎者也”读出声音来,就像“领导——冒号”一样会成为笑柄。
  孟昭连的学术观点得到古代文献与文言小说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剑国的强力支持。李剑国认为,孟昭连教授一反传统的语言理论,用全新的视角对文言语气词的实质进行解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难能可贵。传统观点其实是在西方语言理论影响下出现的,并不符合中国古代语言发展实际。孟昭连教授的研究征引文献丰富,推理严密,结论可靠,说服力很强。他说:“在长期整理古代文献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文言语气词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但用孟氏‘非口语说’来解释,即可迎刃而解。”

故都gù dū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故都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基本解释

[former capital;ancient capital] 以前的国都
国无人莫我知兮,不何怀乎故都。——《楚辞·屈原·离骚》

详细解释

1. 故乡;故居。
《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王逸 注:“复何为思故乡念 楚国 也。”《楚辞·远游》:“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 姜亮夫 校注:“故都犹言故居。《管子·水地》:‘水以为都居。’都、居连用,则都犹居矣。”

2. 旧都,昔日的国都。
《史记·项羽本纪》:“ 韩王成 因故都,都 阳翟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煇 每谓 建康 六朝故都,又为 代 邸兴王之地,亦应揄扬,以亚《雅》、《颂》。”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我在新生的故都和他重逢以后,又是长期的睽违。”

1、故国(国在古代常指国都,现代的“国家”这个概念,古人说“天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在南京,南京曾是宋、齐、梁、陈的首都,故称故国。
2、旧都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把汉朝的都城称为旧都。
3、旧京
出现较晚,民国文人常称北平为旧京。

故国。
如:山围故国周遭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都”的其他说法(古文或书面语等)
1. 故乡;故居。《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王逸 注:“复何为思故乡念 楚国 也。”《楚辞·远游》:“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 姜亮夫 校注:“故都犹言故居。《管子·水地》:‘水以为都居。’都、居连用,则都犹居矣。”2. 旧都,昔日的国都。...

故都的秋唉天可真凉了为什么要念高
不可以替换,“故都”从地理学的角度讲是北平(北京),但是作者用“故都”来表示,“故”表达了作者对北平一种类似于故乡的眷念之情;“都”,都城,潜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郁达夫曾经写道“北平是一个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都市”,北平蕴含着强烈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情感。3. 从文中哪...

我国有几大古都?分别是哪些朝代的古都呢?
二、关于故都的几种说法:1、四大古都: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国历代主要古都并称的说法,四大为西安、洛阳、南京、北京。2、五大古都:1920年代在学术界出现了把开封列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说法: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3、六大古都:1930年代,开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说法,并影响...

西安是几朝故都 分别是那些朝代
(一)十朝说。最初提出这一说法的历史学者是武伯纶。他在1979年及1984年再版的《西安历史述略》一书中,列出了在西安建都的10个朝代:西周(前1134—前771)、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4—24)、前赵(318—329)、前秦(351—383)、后秦(384—417)、西魏(535—556)、北周(557—581...

六大故都是 哪六大故都
洛阳: 做为六大古都之一洛阳在我国所占有的地位很特殊,远在七千多年前洛阳就已经是母系氏族社会,历史上曾有东周,东汉等朝代在此定居,城市境内有龙门石窟等风景名胜之地。开封:历史上五代时期,后汉等都在此定都,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朝定都开封,至此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如今境内拥有...

郁达夫《故都的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郁达夫《故都的秋》(1934年8月)表达了何种情感?对此有着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此文表达了赞颂秋天的情感。郁达夫本人在《北平的四季》中就说:“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而在《故都的秋》一文...

世界四大故都都有那几个,,西安一个谁能给我讲解下西安一生经过的...
另外也有长安,开罗,雅典,罗马的说法。 长安(西安) 历史: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这里,超过1200年,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

羲皇故都是哪里?羲皇故里又是哪里?有什么不一样吗
正确的应为羲皇故里,不存在羲皇故都的说法。“羲皇故里”是人们对甘肃天水的美誉。因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出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那六朝中竟然没有明朝,为什么?
第五种说法,六朝“是三世纪初至六世纪末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的泛称”(《辞海》1979年版),也就是等同于“魏晋南北朝”或“三国两晋南北朝”。众上可以看出,说南京的六朝是第一种说法。“六朝古都”之类名称产生的时间最迟在清朝时期,已出现了“六朝故都”、 “六朝都会”等说法。在清朝雍正...

西安是哪十三朝的故都?
作者也认为“以上只是一个传统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完全正确,有的更不能反映历史的实际情况”_J1.上述十朝说的确不全面,尤其是一些朝代在西安建都的起讫年代,未作精审的考订,很不准确。但所列10个朝代却是曾在西安建都的最主要的王朝与政权。 (二)十四朝说。由统计学家、曾任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的王书勋于1992...

岳池县13876682494: 故都的秋,故都的意思是故乡和首都?还是其他的意思????就这个问题...谢谢 -
茅巧瑞培: 故都没首都的意思 就是故乡,都其实就是城市~~

岳池县13876682494: “我自认为”用文言文有什么说法? -
茅巧瑞培: 1.言:说.例如: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2.曰:说.例如:刿曰:“未可.”——《左传 曹刿论战》3.语:说.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4.称:说.例如: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

岳池县13876682494: 《故都的秋》思考与练习的答案 -
茅巧瑞培: 一、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另外,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并提取文中的精要,即生动的景物描写和...

岳池县13876682494: 初中文言文中“故”的不同理解(表出处)
茅巧瑞培: .用作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有时用“是故”“以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用作副词. 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岳池县13876682494: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茅巧瑞培: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

岳池县13876682494: 为什么说朝阳是三燕古都 -
茅巧瑞培: 朝阳老城区自公元341年前燕在此建都,其古城址从十六国至辽金元时期沿用了上千年.三燕即为:十六国前燕、后燕、北燕.不过你的问题放错了位置,应该是辽宁朝阳,而不是北京朝阳区,呵呵.

岳池县13876682494: 出身之地古文叫什么 -
茅巧瑞培: 文雅一点的叫“籍”.例如,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顷小儿回籍应举.”就是回到出生地参加考试. 其他的说法很多.如:故土、桑梓、故乡、故里、家乡、乡里、梓里、梓乡.‍

岳池县13876682494: 文言文翻译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叉为东南
茅巧瑞培: 这句话 出自 《陆游集》 讲的 是北宋时 的经济情况. 意思是:朝廷 在旧都的时候,其实是仰仗东南部的税赋,然而 吴中 又是 东南部 的根底.俗语说:“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天下就丰足了”.

岳池县13876682494: 我国的西安是多少朝代的古都?
茅巧瑞培: 13朝古都

岳池县13876682494: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
茅巧瑞培: 文言文: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