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张怀民夜游的对话!!!急~~~

作者&投稿:浑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把自己当成苏轼,把想对张怀民说的话写下来一二百字吧是白话的哦~

因为原文使用了第一人称,所以全文已经以“我”的口气来叙述: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注:很多地方翻译这句都翻译为“月光从窗口射进来”,其实是错的,这里“户”指门口”中的“户”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刚想躺下睡觉,突然看到皎洁的月光很淡很淡的照在窗户上映射进来。突然一下子间似乎想到什么,急穿上鞋子,穿好衣服,往承天寺去。路上心里想着,最近的日子中太过无聊,没有可以交谈的朋友,今天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跟我同样遭遇的张怀民。走到寺门口有两个和尚走了出来“施主,请问你想找谁?”我停顿一下,深情淡定的回了:“我来找张怀民!”和尚恭敬的回答:“施主请进” 我走进寺中,看到怀民的房间也未熄灯,径直朝前走去。轻轻敲门,只看到房间的身影朝门口走来,打开门后,也是呆了一下,微笑示意之后,张怀民收拾衣服,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一起在院里走着抬头看到天空中灰暗一片,有一点星星挂在远方,最耀眼的哪个月亮也安安稳稳的挂在天上。我不禁感叹:“哎,怀民兄,今晚的月亮多么皎洁,又不禁让我想到了从前。”我脸上浮现了淡淡的伤感,悲痛。怀民定定看向月亮,支声到:“谁说不是呢?如此景色怎能不令人伤心!想到家中还有年过80的老母就很担忧,不知她现在过的好不好。我听完之后,也不断摇头,似乎这么无可奈何,说道:“家中有妻儿老小,叫我如何放心,也更是思念着家乡的土地,如今被贬至此,我只能与你发泄心中思乡思亲之情。”怀民点头。我们坐在庭中,找来酒杯,一同在月光下喝酒。 水里的植物纵横交错,漂浮不定,,那些竹子,松柏也倒影在水光中。我们都不禁感叹着:“哪个地方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这样的竹子,松柏。只是少了现在像我们这样的闲人而已。” 谈到这而,我们更是对现在的宋朝皇帝,百姓谈论一番,怀民叹息:“我们闲来无事,却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贬官至此,渴望报效朝廷却是有心无力!可悲!可悲!”我们心中都黯然伤神。 我们坐起身来,突然想往湖边散步,走在路上,看到了这片江山现在的处境,不禁感慨,不能为国出力,实乃大不幸。

写作思路:通过对两位诗人所处环境的揣测,写出可能说出的对话。

苏:怀民兄。

张:何事东坡兄?

苏:今我共赏美景,是否缓解了心中的压抑?

张:是呀,看这清幽的月光,照在墙上如水一样,看到如此美景,怎能不心旷神怡?

苏:怀民兄对被贬之事有何看法?

张:东坡兄,这世界竞争很激烈,我觉得当官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被贬也没有什么让我伤心的无官一身轻嘛。

扩展资料

原诗《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白话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哪里没有月亮呢?哪里有没有柏树呢?只是他处没有我们这样的闲人来夜间出游!”
言外之意:“我们闲来无事,却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贬官至此,渴望报效朝廷却是有心无力!可悲!可悲!”

张怀明何许人,是暂时不必理会的,要知道了苏轼一生(尤其乌台诗案),自然能识得其中妙处。我疑心这是苏东坡次日日记中的一段话,一种不经意之间的精神诉求。
这刹那间飘忽的快乐动人的描述,苏东坡宁静欣悦的心境已经表露无遗了。此至,苏东坡历千年不衰的人格和文品,在我们面前就再清晰不过了——何夜无月,何月不明,何月明之下无风清,何风清月朗之间无竹无柏。风、月、竹、柏,何其爽也!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张怀民:想这世人都蝇营狗苟,拍马钻营,哪会有我们这般闲情逸致?
苏轼:唉!虽是闲置此地,无以报国,好在有你在此与我共赏月色,自得其乐,也可聊自慰吧!
张怀民:老兄,天地之大,又何必自寻烦恼?还是共赏美景吧!
两人同笑:哈哈哈...哈哈哈.


《记承天寺夜游》与《书上元夜游》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否相同?
不一样。《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对被贬的失意,“闲人”二字,蕴意非凡。而《书上元夜游》是论述了得与失的关系,表达了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故两文的思想内涵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

《记承天寺夜游》与《书上元夜游》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否相同?试做简要...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书上元夜游》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是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并由此悟出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曾自评其文学创作:“...

请问僧挥(僧仲殊)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是同一个人吗?_百度知...
是同一个人。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0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轼之弟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

张怀民的资料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0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轼之弟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详细讲解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你知道宋代的张怀民在承天寺时的处境吗?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0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轼之弟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

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在月光下)的影子。3.示例:(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4.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为“闲人”。  心境:①仕途失意的落寞;②自我排遣的旷达。(言之成理即可)

喜雨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

苏东坡的散文(5篇)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

苏轼文章,不是诗词
(2)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和张怀民说了什么?我们老师要求自己写的,急啊哥哥
叶侍优尼: 此刻月色正好,但却只有咱两闲人共赏,未免大煞风景.现朝廷贪官无数,清官却屈指可数,这样的官不做也罢,倒不如咱们每晚这样赏月来得清闲.可怜天下百姓,这种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何时才有止境?又待何时方见曙光?烦心事不提,甚是扫兴,来,你我共同赏月对酒,作一对“隐逸人”吧!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作者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语句 -
叶侍优尼:[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友情,我觉得这...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民赏月时会说些什么?200字到300字!!急 急 急!!! -
叶侍优尼: “怀民兄!”我问.“何事,东坡兄?”“今日你我共赏美景,是否缓解了心中的压抑?”“是呀,看这清幽的月光,照在墙上如水一样,看到如此美景,怎能不心旷神怡?是呀!上面竹柏的影子像水草一样游动呢?”我真在暗喜世上竟有如此与我情投意合的人.“怀民兄对被贬之事有何看法?”“东坡兄,这世界竟争很激烈,我觉得当官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被贬也没有什么让我伤心的.无官一身轻嘛!”http://wenwen.sogou.com/z/q661133738.htm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和张怀民在一起会说些什么 -
叶侍优尼: 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刚想躺下睡觉,突然看到皎洁的月光很淡很淡的照在窗户上映射进来.突然一下子间似乎想到什么,急穿上鞋子,穿好衣服,往承天寺去.路上心里想着,最近的日子中太过无聊,没有可以交谈的朋友,...

兴文县18326411745: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是怎样的? -
叶侍优尼:[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田寺夜游 苏轼夜游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 -
叶侍优尼:[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夜游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再短点儿就是:月色入户···· 月色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想欣赏一番~

兴文县18326411745: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 -
叶侍优尼:[答案] 第一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注意苏轼说“念无与乐者”,才去找张怀民的,就是说,苏轼认为张怀民是一个可与乐的人.表现了对张怀民的友情.第二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这句也同样体现了一种...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能体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 -
叶侍优尼:[答案]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庭相步于庭中,两个人会说什么. -
叶侍优尼: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民相步于庭中,两个人会说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的话:一是欣赏月亮的话.二是倾诉被贬之后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互相安慰的话.

兴文县18326411745: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叶侍优尼:[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错误;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