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句话说清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作者&投稿:王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心学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那么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呢?
王阳明解释“知行合一”道: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
王阳明说“知”“行”,认为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二者是合一的,但这个合一并不是指知行两者指涉同一对象,二者完全是一回事,而是强调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知与行的规定是相互包含的。“知行合一”正可以从“知”与“行”两方面进行阐释。
知是行之始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首先是要纠正世人对“知”的错误认识。一般人往往将“良知”视为一种理性认识,所以会将“知”与“行”分离开。
王阳明则认为不可能有“知而不行”的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并以《大学》中的一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来解释真知行: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传习录》)
这是王阳明所谓“知是行之始”的真义。人一旦对某物产生“真知”,必然同时生起好恶之心,此好恶之心便是“行”,正是王阳明所说的“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而此“行”是与“知”合一的。后来王阳明说: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传习录》)
良知只是个好恶,而好恶又属行,可知良知便是知行合一之本体。“知是行之始”,“知”便是良知,它天然地包含了行在内。
王阳明用“行之始”去释“知”,首先说明了良知并非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天然地具有转化为行为的需求与欲念,将良知当作知识只会导致知孝知弟而不能孝不能弟的后果,这是将知与行分为两件了。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知”必然会驱使人去“行”,因为王阳明说的“知”指意念、意识、意欲等知觉形式,他对知行的讨论已大大超出了认识论哲学的范畴。王阳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也。”(《传习录》)
良知并不完全是理智之知,更多的是属于本体的喜好与欲求。良知既是道德理性原则,又是道德情感原则,是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的统一。所以王阳明说:
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传习录》)
在弟子陆澄担忧儿子之病时,王阳明劝导说: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传习录》)
可见情之中和即天理良知。
良知并非预先有什么知识或认识,如果认为良知是先于行为或事物的知识,则必然会产生一种错误认识:
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生不行,亦遂终生不知。(《传习录》)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破除这种错误认识。
王阳明将良知比作明镜,认为圣人之心就像明镜一般,其性质只是一个“明”,所以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已经过去的事物的影像不会还存在于镜子中,镜子中也不会映照出还没出现的事物。也就是说镜子中并不预先存在事物的影像,只有事物在镜子前时才能反映出真实的相貌。
同样的良知也不预先具有对事物的知识,只有事物来临之际,才会自然生出如何对待事物的意念,如见善事自然会生起喜好之心,见恶事自然生起厌恶之心,见君主自然生起欲忠之心,见父兄自然生起欲孝弟之心。而人有欲行之心必然会付诸实践,成为现实的行为,就如同人渴了必然会喝水,饿了必然会吃饭一样。
王阳明认为如果人的心全无人欲,完全是纯粹的天理(也就是良知),是个诚于孝亲的心,那么冬天时自然想着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如何使父母温暖的道理;夏天时自然想着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使父母凉爽的道理。有此知必有此行,一切出于自然,这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真义。
行是知之成
人的良知是先于外物而存在,因此也就先于“行”而存在。但是在遇事物之前,良知只是个虚无本体: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
,所以“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传习录》)
只有在与事物相遇感应后,良知才会以“行”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真实的实践,良知也就无由体现。
不能体现于行的所谓“知”不是真知,而只是闲说话,正如王阳明所说: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传习录》)
可见,人的良知不仅必欲表现为行而后快(知是行之始),而且只有当它表现为真正正确的行为后,良知才真正实现和证明了自己,所以王阳明要说“行是知之成”。
人人心中都有先天良知,这良知表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即对善恶的好恶。王阳明认为人心本来是喜爱道德的,就像眼睛本来就喜欢美丽的色彩,耳朵本来就喜欢动听的声音。但当人的心被私欲遮蔽时,人对道德的喜爱就消失了。人的先天良知会被后天人欲所遮蔽,这个时候人的良知虽然并非不存在,但却不处于明觉的状态,就如同青天被浮云遮住了,此时良知往往是自发而非自觉的发生作用。
要使良知从本然状态走向明觉,必须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欲扫除廓清,一毫不存。以镜譬之,则如王阳明同黄绾、应良所说:
圣人之心如明镜,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蚀之镜,须痛刮磨一番,尽玄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不消费力。到此以识得仁体矣。若驳蚀未去,其间固有一点明处,尘垢之落,固亦见得,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传习录》)
王阳明早年讲学,教学者静坐,在心上下功夫。四十三岁至南京后,发现有些弟子从此流入空虚:
客有道自滁游学之士多放言高论,亦有渐背师教者。先生曰:‘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故南畿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传习录》)
因此王阳明改就笃实践履,教人作省察克治的功夫。正如王阳明所说:
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传习录》)
事上磨练,正是“行是知之成“的另一层意思。若没有事上磨练的行的功夫,使良知由本然状态转变为明觉状态,则良知必然变成口头上的学问,可能平时的思想是好的,但遇到事情时便会犯糊涂。
《传习录》中记载了这么一次对话: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传习录》)
据此,可见王阳明所谓事上磨练,虽然是进行道德践履,但并非要在事物上求理。与后世所说的“实践出真知”并不相同,只是要磨炼自己一心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要磨炼自己的良知感应,便如磨镜一般。人的良知本无不明,只因为私欲所阻,因此不在明觉状态。而事上磨练就是在实践中时时处处于具体的事情上存天理去人欲,使良知达到对自我的认识,即“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因此认为不能离了日常的行去讲学求知,如《传习录》曾载:
有一属官,因久听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传习录》)
看来王阳明所谓事上磨练,所谓行,还只在一个“存天理,去人欲”,要使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要有所偏倚,不要过分。这便是“中和”,便是“心体”,便是“良知”。


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4句如下:1. 心即是道:王阳明提出“心即是道”的观点,意味着人的内心即是最高的道德法则。他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颗良知之心,这颗心就是道,是人内在的真理和正义。通过修炼心性,人们能够与道相通,达到道德境界。2. 心外无物: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的思想,指的是一切现象...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如下:1、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2、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1“知行合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智慧源于实践。2“心即理”:内心是智慧和道德的根源。3“致良知”:追求良知,修养内心,实现美好行为。4“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感知外界,获得真知。5“知行合一,才德兼备”:内外修养兼备,成为真正的人才。6“知者必行,行者必知”:行动产生真知,行动增进知识。7...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
王阳明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说此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没有什么遗憾了,需要什么言语呢。1、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2、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一个人的内心明亮,这个世界都是光明的。3、顺从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心学四句有何精妙
1. "四句话"是指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表述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2. 这句话阐述了心学的根本观念,即心之本体是没有善恶的,它类似于佛教的“空”的概念,但又有所不同。心体本空,如同圣人,没有思虑和欲望。3. 当人的心念产生善恶...

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
1、生而为人,良知是我们最大的坚守,因为一切的良心、善行都从这里发端,因此,“良知之外,更无知”;穷极一生不断地学习,目的在于不让良知蒙尘,因此,“致知之外,更无学”。——明·王阳明 2、好的品德和修养的形成就如同种树,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种树要维护好它的根系,德行的养成要培养好自己...

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1、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存善去恶是格物。2、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3、致良知 《大学》说格物致知,王阳明认为物即心,格心就是格物,致知就是要致良知。《中庸》讲未发之中,就是良知,也就是心之本体,甚至不必从喜怒...

王阳明的一生有哪些名言?
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是什么?
王阳明主张通过修炼达到内心的纯净和觉悟,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良知,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可以发掘并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如:“致良知”这句话,表达了通过修炼实现内心觉悟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四、关于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

王阳明心学20句是哪20句
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 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13、心正就是少发怒 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

朝阳县13343586987: 王明阳的一些提问请问:1.什么叫格物?2.什么叫知行合一?3.王守仁留下的新学四句是什么意思? -
宿须天诺:[答案] 1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于 《礼记‧大学》,后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个...

朝阳县13343586987: 明朝的那位王阳明(王守仁)到底有多厉害?`` -
宿须天诺: 王守仁(1472~1529) 中国明代哲学家,心学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王守仁哲学力图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与僵化的流弊,他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

朝阳县13343586987: 王守仁为什么能成为圣人? -
宿须天诺: 心学大师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子是他的别号,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当代大诗人余秋雨的同乡. 阳明先生是蒋介石先生最推崇的人,蒋虽不堪,却亦有其过人之处,由此可见阳明先生之过人.作为士大夫,...

朝阳县13343586987: 九阳电磁炉开机后显示E1 -
宿须天诺: 常见的不检锅故障导致该故障的部位有几处:1、线盘锅底检测电阻和IGBT温度检测电阻损坏.2、主板底部某焊点虚焊 .3、400V/5uf高压滤波电容容量减小或损坏 .4、电阻损坏(330K 470K或820K电阻).5、电压比较器LM339损坏.6...

朝阳县13343586987: 猫为什么会有人讨厌 -
宿须天诺: 为什么有人不爱好猫爱好狗:猫很有个性想与你亲近就撒撒娇不想理你的时刻就一小我呆着他对人短长的立场完全取决于他本身的喜比如较自我比较孤傲狗不一样几乎不论什么时刻都邑谄谀对他好的人异常听话异常会撒娇所以对狗人有一种驾驭...

朝阳县13343586987: 王阳明:我如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是了 -
宿须天诺: 你好!如果是应付马哲的考试,则:1是主观唯心,2是客观唯心. 如果是真想探讨一点思想,明白一点道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有疑问,请追问.

朝阳县13343586987: 传习录有哪两句? -
宿须天诺: 你说的是目录吗?您到底要问什么?王阳明全集 〔明〕王守仁 (全四卷)卷一 知行录 知行录之一 传习录上 知行录之二 传习录中 知行录之三 传习录下 知行录之四 公移一 知行录之五 公移二 知行录之六 公移三 知行录之七 三征公移逸稿 知行录...

朝阳县13343586987: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四句话王阳明说是王门心学的 -
宿须天诺: 出处:王阳明《传习录》1、无善无恶心之体关键词义:体:本也;根本、本来.心之体:心的根本,心的本来.句意: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2、有善有恶意之动关键词义:意:内心的思想、内心的想法.意之动:思想在活动,想法在活动.句意: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3、知善知恶是良知关键词义:良知:关于宇宙天地人的正确认识.王阳明指的是一种天赋的分别自己善的和恶的意向的道德意识.句意: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正确的认识.4、为善去恶是格物关键词义: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句意:多做善行并去掉恶行是按照对真理理解的行动.

朝阳县13343586987: 为什么网线连接了路由器然后再连接电脑后只能使用wifi不能使用电脑 -
宿须天诺: 你的路由器是接在路由器下方的吧.如果是路由器级联需要进入2级路由器设置下LAN口的IP地址,设置与WAN口不在一个网段就行.

朝阳县13343586987: 准备从上海飞机去长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消费水平怎么样,如果要再从长沙去张家界和凤凰的话最佳路线 -
宿须天诺: 1.没什么要特别注意的.2.长沙的消费水平比上海要低,酒吧的话说不清楚,要看你怎么消费,五百总要要的,一般我都去去苏荷酒吧,唱歌的话普通的三四百左右把.贵点的上千的也有,看KTV的档次而定.其实在长沙消费的话你应该不用着急,你朋友是长沙的,他完全可以帮你安排玩的地方,他肯定很熟.总不可能你去他那玩还要你来找地方嘛.3.一般都是坐汽车,因为汽车比火车要快,打个比方,从长沙到张家界火车大概要5-6小时左右,汽车只要3个小时,凤凰没有火车,只能坐汽车.行程的话可以先到张家界,玩了以后再去凤凰,张家界到凤凰的直达汽车一天4趟,四个小时的车程.长沙到张家界是3个小时,长沙到凤凰是5个小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