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应该怎么养殖

作者&投稿:印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花生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病害,有些病害不注意预防,会导致花生产量大幅下降。今天,我们将对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进行研究。

典型症状

青枯菌是一种典型的维管病害,可发生在整个生长期,尤其是开花期。病原菌主要从根部侵染,使主根顶端变色。软腐病发生后,病原菌通过维管束延伸到植株顶部。切断根茎时,整个维管束呈深褐色,切口处有脓性渗出物。发病初期,植株叶片早开晚闭。主茎顶两叶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下垂。然后疾病发展了。全株自上而下迅速枯萎,1~2d后死亡,但叶片仍呈绿色,这可能与其它病害不同。如果将根状茎病变部位悬浮于清水中浸泡,切口处可见烟浊液体,这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之一。地下部分表面病株易拔除,主根尖柄、荚呈褐色湿腐,根瘤呈黑绿色。

通信特性

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主要在病田的土壤、残茬和土壤肥料中越冬。越冬后,病原菌主要通过田间水分(包括地下水)传播,也可通过昆虫、人畜和农业活动(如病土迁移、深耕、耙地等)传播。细菌通过根部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并从导管向上扩散。细菌还可以突破导管进入薄壁细胞,溶解间皮,引起皮层腐烂,腐烂后,根系病原菌散播到土壤中,然后通过土壤水侵入附近的植物进行再感染。田间发病严重,常有沿流水方向延伸的病征。

发病机理

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天气、土壤、栽培制度、植物生长期、品种抗性、虫草等密切相关。

3.1气候条件

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为嗜热菌。花生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 播种后,5cm土层温度稳定在25℃以上℃. 发病时间6-8天,10天平均气温高于25℃℃, 十天平均气温为30℃℃. 高温多雨,尤其是晴天多雨,或干燥多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病害。一般来说,干旱年份病情严重,天气好的年份病情温和。降雨的数量和时间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和程度。临沂市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3.2土壤要求

青枯菌的最适pH值为6.6,说明青枯菌在酸性土壤中的发生量大于在弱碱性土壤中的发生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花生适宜于微酸性土壤,一般种植在微酸性土壤中。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是一种需氧菌,对土壤中的空气有很强的依赖性。试验表明,随着土壤含沙量的增加,土壤含气量逐渐增加,发病率相应增加。因此,粗沙土壤中充足的空气为青枯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存活;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或增施植物灰分、尿素、塘泥等肥料的田间病情较轻。

3.3耕作制度

栽培制度直接影响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连作花生田一般病害严重,严重田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如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的田,该病基本可以根除。低洼地区、漫灌和连作或相邻种植的茄科蔬菜病害较严重。

3.4植物生长期

花生植株的感病程度与生育期有关,一般从开花期到结荚前期,极易发病,结荚后期发病较少。开花前和开花后荚果的发生率占整个生育期的70%。

3.5品种抗病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制出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但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藤本型的抗病性总体上高于直型和珍珠型;南方型抗病性强于北方型;常见丛集型疾病严重。

3.6虫草

花生青枯病的病原菌通过皮层组织从根、茎伤口或自然气孔侵入维管束。快速繁殖后,病原菌堵塞导管分泌毒素,使病株失去吸水能力而枯萎。花生田中有大量的蛴螬和线虫,容易引起根的损伤或腐烂,有利于花生青枯病的入侵和发生。病原菌喜高温、潮湿环境。花生地里有许多杂草。土壤水分高,容易形成小气候,容易引起病害。

综合防治

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方面加强从播种到苗期的早期预防,另一方面加强对病后健康植株的防治。

4.1农业控制

4.1.1抗病品种的选择

疫区可选择鲁花3号、日花1号、元杂9102、元杂9307等抗病品种。在抗病品种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影响产量,对于大面积种植,在引种前一定要做小面积试验。

4.1.2耕作制度调整

针对花生青枯病寄主范围广,甘薯、西瓜、大豆、绿豆等植物免疫力强的特点,采用轮作和间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间作以玉米和大豆为主;或花生、大豆、玉米间作,花生最密,大豆次之,玉米最薄;这样的调整可以有效地防止花生青枯病的发生。

4.1.3土壤改良

为了降低土壤酸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在酸性土壤上适当施用石灰。通过深耕、深耕、严格土地整理、精耕细作、改良旱坡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对于沙质土壤,应多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1.4合理施肥

基肥一般占肥料总量的80%-90%。它以分解有机肥为主,配以氮、磷、钾等肥料。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2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氯化钾12.5公斤,尿素10公斤,硼砂1公斤。苗期和开花坐针期应适量追肥、尿素和钾肥。花生结荚期叶面喷施可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提高植株对青枯病的抗性。

4.1.5水管理

花生不同生育期的耗水量不同。在花生田间水分管理中,应根据“干苗、湿花、湿荚”的需水特点,进行合理的水分调控。注意田间排水情况,及时开挖疏通排水沟,进行高畦地膜种植,避免雨后积水,采用适当的播种时间,合理密植,以利于通风透光。

4.1.6病株清除

如在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出,取出田间深埋,并用石灰消毒。花生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株和残体。花生收获后,应及时翻耕土壤,减少越冬病菌。严禁使用未经发酵的土壤和掺有病渣的杂肥。催熟剂可用于60℃以上的高温发酵℃.

4.2化学控制

4.2.1种子处理

将1kg花生种子与3.5-4.0ml花生根瘤菌水溶液混合。混合种子时不需要水。播种前把种子拌匀晾干。接种花生根瘤菌的种子不宜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应在阴凉处晾干,当天播种,贮藏时间不超过12小时;对未接种根瘤菌的花生种子,按种子量的0.5%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或用5kg种子与10ml天青藤混合处理,可有效防治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

4.2.2化学控制

做好日常现场检查,发现病株及时喷药。在秧苗完成后、开花前和盛花期喷药一次,集中在茎基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两种药剂的比例为1∶ 1) 1000-1500倍溶液,或30%氧氯化铜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两种药剂的比例为1∶ 1) 可选择1000次溶液。在盛开或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应立即进行药物防治。用20%青枯灵可湿性粉剂100g,每亩可在根系上喷施60公斤水。用14%铜复配水300倍或绿恒杀菌剂1000~1500倍,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防治效果好。

综上所述,这是花生青枯病防治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曾经被这种疾病困扰过,希望这篇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通过以上关于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应该怎么养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应该怎么养殖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油橄榄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2)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土层瘠薄,土温在20~30℃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前作为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植物,并发生过青枯病的地方,发病重。(3)凡土壤疏松、通风良好的缓坡地,少发病或不发病。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的地段发病重。据四川观察,林间末间种作物,土壤裸露,7~8...

瓜叶菊青枯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瓜叶菊青枯病的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植物青枯菌。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在室内盆栽花上以潜伏侵染方式在病株上越冬。病菌主要从伤口、裂口侵入,经雨水、灌水传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生长期高温(30~37摄氏度)利于发病,尤其是暴雨后骤然转晴、升温时发病重。

辣椒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当土壤温度达到20℃时,出现发病中心,25℃时出现发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病情加重。

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应该怎么养殖
栽培制度直接影响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连作花生田一般病害严重,严重田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如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的田,该病基本可以根除。低洼地区、漫灌和连作或相邻种植的茄科蔬菜病害较严重。3.4植物生长期 花生植株的感病程度与生育期有关,一般从开花期到...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使病株丧失吸水能力而凋萎。病菌多在花生的花期侵入,以开花至初荚期发病最重,结荚后期发病较轻。连作地病原菌积累多发病重。轮作田,特别是水旱轮作田发病轻。凡保水、保肥力差,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土壤,或易板结的黏土、沙砾土等发病较重。高温多湿,时晴时雨,有利于该病发生。

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马铃薯青枯病的发生规律: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菌。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种薯中越冬。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迅速扩展繁殖并堵塞维管束,使植株出现青萎症状。该病原细菌生命力强,在土中可活1~6年,在10~40摄氏度内都可...

桉树青枯病有怎样的发病规律?
桉树青枯病一般在4~11月份发生,以高温多雨的7~9月为发病高峰期。在广东病区调查和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桉树物种间和地理种源间对青枯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树种有巨桉×尾叶桉、柳桉7451、柳桉7651、雷林一号桉、柠檬桉(龙门)和窿缘桉等,中抗树种有柳桉13341、杂种桉、小果灰桉、巨桉、柳...

花生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该如何进行防治?
发生规律:花生青枯菌主要在土壤、病残体和未完全腐熟的堆肥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后花生日平均温度在201以上,5cm深处土壤温度稳定在251以上,6~8天花生开始发病。旬平均气温25T以上,旬平均地温301。该病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层较浅、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低、偏施氮肥、保水肥力...

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青枯病细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0个月以上。在发生过青枯病的苗圃或林地,10~20厘米深度的土壤中,均有病菌分布。有些病树伐后1年,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根尚未腐烂,仍有细菌溢脓,因此,在疫区重新种木麻黄,极易再度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干旱的季节里。高湿虽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积累,但“台风旱”使林木...

茄子青枯病很常见,茄子青枯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茄子感染青枯病最初只有个别叶片呈现萎垂、叶色变淡现象,呈现局部萎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凋萎最迟,初期在傍晚或早晨可以恢复,但数天后不再恢复,叶色正常或稍淡 可与十字花科的甘蓝、大白菜,百合科的大葱、大蒜等蔬菜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避免与茄果类蔬菜连作, 有条件的地区最好能和水稻...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青枯病有什么症状?要如何进行防治?
端例瑞田: 1)发病症状 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顶梢第1、2片叶片先失水萎焉,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时,1-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色枯焦.病株易拔起.其...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青枯病的特征是什么?怎样防治? -
端例瑞田: 花生青枯病双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细菌性病. 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遇到青枯病怎样有效防治? -
端例瑞田: ①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效较好.旱地可与瓜类、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旱地花生,播种前进行短期灌水,可使病菌大量死亡.采用高畦栽培,适期...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最容易得的病虫害都有啥 -
端例瑞田: 1、花生青枯病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预梢第一、二片叶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台叶.l~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防治方法:...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得了什么病
端例瑞田: 这是花生得了青枯病了.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预梢第一、二片叶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台叶.l~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防治方法:在雨后晴天或开花前,或在发病初期用禾甲安20毫升加水15公斤喷雾,间隔7~10喷雾治疗一次 .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卷叶是什么病.怎么治 -
端例瑞田: 花生卷叶病又称青枯病,青枯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是高温多湿的环境,轮作周期短或品种抗性弱等.造成花生卷叶的主要有花生蓟马、卷叶螟. 蓟马:花生蓟马个体细微,体长约1.3毫米,有较强的隐蔽习性,大都成群地聚集在花生未张开的复叶...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青枯病如何预防 花生青枯病用什么药 -
端例瑞田: 花生青枯病如何预防1. 调整耕作制度 根据青枯病的寄主特性,以及甘薯、西瓜、大豆、绿豆等植物对青枯病有免疫力的特点,采取轮作与套作的方式加以防范.水旱轮作2年以上,旱地轮作4年以上;套作以玉米、大豆为主;或者花生、大豆、...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发生哪些病害 -
端例瑞田: 多种病虫的危害是限制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搞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苗、保叶、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花生青枯病 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预梢第一、二片叶片...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青枯病是什么病?
端例瑞田: 花生青枯病是我国南北方花生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一般发病率为10% ~ 20% ,严重地块发病率达50%以上, 多发生于花期和结果初期,造成植株全株枯死.导致严重减产.

淮北市15947594751: 花生开花时喷什么农药 -
端例瑞田: 一、花生的青枯病该病多发生于花生苗期至结荚盛期,春花生在5月~6月、夏花生在9月~10月,发病率较重.感病的植株最初顶叶软垂,接着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但凋萎叶片还能保持青绿色,剖开茎部,可以看到靠近地面部分的输导组织已经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