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一诗,开头写闺中少女不曾愁,是否违反题意?

作者&投稿:任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写首诗 《闺怨》谁将幽怨诉琵琶,一弦一柱思年华;闺中愁怨最难听 凭栏落泪湿红杉。帮改后三句 感谢~

谁将幽怨诉琵琶,
一拨一断言情殇;
音犹在耳诺千金,
凭栏落泪湿红妆。
——海上洪家易

(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篇章结构。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闺怨 》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2)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杨柳”取谐音“留”之意,是古人送别之物。另外此题考查抒情手法“触景生情”。

  不会的~
  建议你去看看王昌龄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注〕①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不是啊,算是欲抑先扬吧,跟欲扬先抑一个道理,用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深化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那要看你接下来怎么写
如果能表达出一种“自欺欺人”的情感,那就成功了

要联系后三句的
有时候,第一句的不知愁,反而恰好体现了后面的闺怨

深闺怨妇


闺怨王昌龄的诗
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诗贵曲而忌直,王昌龄的这首七绝含蓄、曲折,深得其妙,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可以说以最少的文字容纳了最多的语意。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6...

春怨的古诗有哪些
春怨的古诗 一、刘方平的《春怨》二、杨巨源的《春怨》此诗描写闺中女子在明媚春光中,因思念心上人而产生的深切怨恨之情。诗中描绘了女子的相思之深,借春光融融之景衬托了她的寂寞和哀怨。三、韩偓的《春怨》春怨古诗中常借景抒情,以春天的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苦。韩偓的这首《春怨》便以明媚春光...

王昌龄闺怨诗句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三、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 “闺中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

王昌龄《闺怨》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3. 凝妆:盛妆。4.陌头:路边。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6.悔教:后悔让 闺怨简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 *** 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_百度...
这是一首闺怨诗,是王昌龄诗作中的名篇。这首诗别具一格,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一个闺中 *** 的心理状态。诗题为“闺怨”,而诗的开头却说“闺中 *** 不知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而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是为了表现闺中 *** 从“不知愁”到“悔”到“怨”的心理变化过程。接着第二句具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描述...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译文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

闺怨诗及诗意
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看诗里的句子,我们可以推想,春天到了,一个已婚的年轻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雍容华丽,然后步态轻盈地走上了翠楼...

闺怨的诗句有哪些
一、《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其四】 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开头写闺中女子想象亲人戍守边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着写女子在离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表达闺中怨唐诗宋词
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看看下面这些有没有你想要的: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闺怨 王昌龄 ...

汶川县15261885760: 闺怨一诗,开头写闺中少女不曾愁,是否违反题意? -
夔宰补血: 不会的~ 建议你去看看王昌龄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

汶川县15261885760: 闺怨 赏析 -
夔宰补血: 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注释】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

汶川县15261885760: 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是谁的诗句 -
夔宰补血: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部注释 1.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

汶川县15261885760: 王昌龄的《闺怨》赏析 -
夔宰补血: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

汶川县15261885760: 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和意境是什么 -
夔宰补血: 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是心(悔教夫婿觅封侯)与景(陌头杨柳色)来表达了意境.也就是诗的题目《闺怨》. 原诗: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人用简洁而明了的手法把闺中少妇春日上翠楼看到田间小路上柳枝吐绿,万物生翠的情景,触景生情,把闺怨、闺愁,为谁梳妆和孤单的心情用一个“悔”字表达出来.

汶川县15261885760: 年少时代.什么最重要
夔宰补血: 有理想,有抱负,勤奋上进,处事要好,孝敬父母,尊师重道,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明事理,对自己的人生应当有一个初期的规划.

汶川县15261885760: 什么是闺怨诗? -
夔宰补血: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例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来闺怨...

汶川县15261885760: 闺怨 王昌龄 解释 -
夔宰补血: 闺怨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①闺:妇女所居内室. ②凝妆:严妆. ③翠楼:楼阁美称. ④陌头:路口. ⑤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⑥教...

汶川县15261885760: 古诗文:闺怨 古诗文:闺怨 -
夔宰补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长相思 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汶川县15261885760: 写出王昌龄的《闺怨》全诗带拼音. -
夔宰补血: ɡuī yuàn闺 怨 guī zhōng shào fù bù zhī chóu chūn rì níng zhuāng shàng cuì lóu 闺 中 少 妇 不 知 愁, 春 日 凝 妆 上 翠 楼. hū jiàn mò tóu yáng liǔ sè huǐ jiào fū xù mì fēng hóu 忽 见 陌 头 杨 柳 色, 悔 教 夫 婿 觅 封 侯. 闺怨 (唐代王昌龄七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