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家族书法的私人化

作者&投稿:沈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书法发展承袭中有相当多的群体,最著名的当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王氏家族群体。一般说来,对书法研究注重时代风格,而轻视自身背景。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族,既是尚韵书风的代表,又是时代孕育出的书法天才,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二王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尚韵的书家群体衬托,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哲学、思想、艺术和庄园经济家族式的生存环境模式。
  庄园经济合适的家族氛围
  汉帝国土崩瓦解,世袭的世家大族庄园经济在战乱中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成农奴,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占据了历史舞台,形成特殊的士族形态,社会阶层随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士族不仅是政治上的贵族,也是文化上的贵族,更是精神上的贵族。当时有点名气的人,皆称为名士。
  士族思想代表是玄学。玄学所强调的主旨有两条,一是超越感,二是解放感。人作为个体,必然要受到各种现实存在条件的限制,因而是现实的存在,超越只是思想上的超越,从现实的限制中解脱出来,获得全新的精神状态,就是所谓的洒脱,玄学称之为无,即抽象的有,因为是抽象的,所以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因而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是没有内容的空旷境界,称为虚旷,这种精神状态称为玄心,言论就为玄谈,也称为清谈。玄学代表人物刘劭《人物志九征》中说: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庄园经济的发展,促使家族累牍经学,家法师传,成为当时文化的保存者、传播者和垄断者,有不受皇权任意影响的独立地位。因为有世代沿袭的爵位,享受着锦衣玉食、富贵荣华的生活,什么也不缺,有十分优裕的物质享受,有大量自由的时间用于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这种创造并不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是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人生观也在朝不夕保、草菅人命的时代彻底改观,不再寄希望于天堂,而是把握自身时光。真正有价值的,可以永垂不朽的,是由艺术所表露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品格。随即对书法审美性日益重视起来,书法成为表现情感的最佳方式,推向发展的高峰。
  《佩文斋书画谱》中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籍,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汪玉《墨花阁杂志》中:晋人书虽非名法之家,亦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态。缘当时人以清简为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未可以言语求觅也。 所有一切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审美意识为终结,将艺术的着眼点内定在人物的品藻方面。东晋王氏一门是政治上当权的大贵族。王羲之的父辈、同辈和儿孙辈都是以行草书驰名书坛。其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都是善书大家,也是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王敦、王导都是从伯父,以行草书见贵,《淳化阁帖》二卷有其墨迹,其侄王珣的《伯远帖》则是当今唯一硕果仅存的可信的晋代真迹。王导从弟亦工书画。家族的氛围孕育了书法巨人,如同众星拱月。王羲之出生在这样一个书法世家,耳濡目染,自然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
  寄情山水人生闲暇
  魏晋时代,士人高谈老庄,手挥五弦,志轻轩昂,赏会山川,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生活态度和文化心理的种种主要表现,人格精神从而被弘扬,自我价值被发现,更注重人的才情、品格和风神等内在的精神状态,对于生命的尊敬、膜拜和热爱,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主体的人格风度,而非门第功业。简而言之,玄学追求的理想人格即是阮籍所指的大人先生,阮氏在《大人先生》传说,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魏晋士人由对外在规范的重视而转向内在主体意识的弘扬,人的发现既通向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向外部世界的审美愉悦,终又由任自然而专一寄情于山水。王羲之便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犹今之视者,悲夫!的感叹,集中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看法,表面上是对人生论的怀疑,似乎是颓废、悲观和消极地感喟,实际上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对人生、生命、命运和生活的强烈渴望和留恋。陶潜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便是这种心理的具体体现。
  在魏晋时期,士人们完成了从积极参与到达观随缘,从遵从礼法到一任自然,从入世的失落到乐在山水之间的逍遥,《世说新语》所言的常在尘垢之外,虽柔心应世,蠖屈其迹,而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成为时代精神。晋人以虚空的胸襟来体会自然,表里澄明,一片空寂,如王羲之《兰亭》诗中说: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羲之性情旷达,不拘常谈,从东床快婿这一典故中便可窥豹一斑。王羲之返入山林,寄情山水,创作出不朽的《兰亭》,体现出自然和人工雕琢的合理统一,既雕且琢,复归于朴。正因为有山阴兰亭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才引起了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死生之叹。四十一人的兰亭雅集,更是一次清流名士的山水文化集会活动。对自然有一种置身其中,无忧忘我的意味,真正达到与自然同在的灵境,构成一种超然的人生观,以此作为书法艺术的基础,才有令人不可企及的成就。


二王:家族书法的私人化
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族,既是尚韵书风的代表,又是时代孕育出的书法天才,出类拔萃、独领风骚。二王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尚韵的书家群体衬托,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哲学、思想、艺术和庄园经济家族式的生存环境模式。庄园经济合适的家族氛围 汉帝国土崩瓦...

琅琊王氏书法
琅邪王氏已将书法艺术提升到了家族传承的境界,形成了独特的书法传统,成为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世家典范。诸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等作品,都是他们家族书法艺术的瑰宝,见证了琅邪王氏书法的辉煌。

王羲之书法魅力
王羲之的书法魅力深深影响了后世子孙,他的儿子王献之、凝之、徽之、操之和焕之,各自在草书、草隶、正草书、正行书和行草书领域展现出独特的才华。《东观徐论》记载,王氏诸子的书法各具特色,分别继承了王羲之的韵律、体态、气势、外貌和书法源泉。王氏一门的书法传承不断,甚至武则天也曾向王羲之的后...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

王羲之父子三人都是谁
王珣,字元琳,是王氏家族中的另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楷书为主,风格秀逸自然,清雅可爱。他的书法作品《伯远帖》是稀有的墨迹珍品,被列为“天下第三行书”。王羲之的早年经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故里为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按较为大家接受的说法,...

王羲之书法造诣
王羲之自幼便展现出对书法的热爱,启蒙于父王旷和叔父王廙。年仅七岁时,他已展现出出色的书法才华;十二岁时,他从父亲的枕中偷读《笔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法的理解。王旷擅长行书和隶书,王廙则在绘画和书法上皆有建树,被誉为晋明帝师与右军法。王氏家族深厚的书学传统对王羲之产生了深远影响。卫...

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氏家族中,从将军、尚书到刺史丞相,位居要职高达二十多人,当时就有“王与马(指司马氏)共天下”之说法。而且王氏家族书法人才济济而蜚声书坛。其父王旷善书法。宋朝陈思《书小史》称其善行、隶行。明朝陶宗仪《书史会要》称:“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笔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王羲之从小学到了良好的艺术...

王羲之尺牍目录
王献之尺牍——王羲之之子的书法作品,继承了父亲的风范,又带有独特的创新。其他碑刻如: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王羲之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其书法严谨而精致。多宝塔碑——以其结构严谨和韵味无穷,展现了书法的韵律美。颜勤礼碑——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对比,展示了两位大家的不同风格。玄秘塔碑—...

琅琊王氏中的政治家&书法家——王导
      琅琊王氏可谓是世家大族,从秦汉开始,一直到现在,还有王氏的传人。王翦,王贲父子开始,一直到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名气也算是很大的,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他就是——王羲之,可王羲之的祖父是谁,或许大家就不知道了吧?      东晋另一位大...

王献之简介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王献之简介,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

坊子区18945797282: 二王书法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
韩建布特: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

坊子区18945797282: 简析二王书法的区别
韩建布特: “二王”书法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一扫汉魏的质朴、古拙,笔势飘落浮云、矫若游龙,风格俊逸优美、婉约自由,被称为“书圣”,王献之的书法在张芝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称为“破体”,又叫“一笔法”.其区别在于笔法,王羲之把笔从外往里转,王献之则是两边都转.

坊子区18945797282: “二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
韩建布特: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

坊子区18945797282: 王羲之书法与王献之书法比较? -
韩建布特: 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坊子区18945797282: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都有谁?他们的代表作都有什么? -
韩建布特: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

坊子区18945797282: 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法家,父子并称为什么? -
韩建布特: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

坊子区18945797282: 王羲之的兰亭序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韩建布特: 由于王羲之《兰亭序》是魏晋风度的审美典范,而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对后世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兰亭序》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是任何一件作品都难以比拟的.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26262王羲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坊子区18945797282: 书法中,所谓的二王体系,是一个还是两个体系?为什么有人说,大王和小王是两条路,不能乱写?或者问应该 -
韩建布特: 二王体系指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人的书法融合后的名称.所以它是融合了两者的一种书体.广泛地应用于简札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这场裂变,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开始走向崩溃,人们的思想境界也挣...

坊子区18945797282: 和二王一个系统的书法家有哪些? -
韩建布特: 二王系统是一个大的概念,宽泛说来,学习二王的字的人都属二王系统,但几乎所有书家没有说不习二王的,只是一个偏重问题.所以我们要缩小泛围,说一说是相对纯正的二王书家,或书史上认定的二王第系统的书家,依历史次序如下: 隋唐...

坊子区18945797282: 王羲之和王献之称为二王的名词解释 -
韩建布特: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 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