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杀不可辱中“士”的意思

作者&投稿:调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为什么自古以来的文学史家都推崇诗经中的风?~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歌谣。《雅》是朝廷之乐,诗歌之正声,多为宫廷宴会所奏之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一、科学地制定计划是关键
以前自学考试五年一个计划,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取得合格成绩或毕业,由于计划调整会出现课程衔接、替代等一些问题。为避免损失,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非常重要。以学中文为例,专科共十一科,若想在三年之内学完,一年至少应过三科。因上半年考试课程每科一本书至少应考过两科;下半年考试课程每科四五本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只报一科,但保证必过。这样,才能完成全部笔试课程考核和毕业环节考核,取得专本科学历。
二、参加辅导是重要一环
首先,就参加自学考试的经验而谈,有条件的同学话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参加考前辅导,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有助于掌握知识。
其次,参加辅导,可以选择所学专业的主考学校听课。如《古代文学作品选》这科是中文专业中合学分最高、内容最多,最难通过的一科。你可以去有专业强项的大学去听课,老师们讲课时的幽默诙谐、入情入景,不禁会使你联想到文章中所描写的人物、情景,仿佛见到辛弃疾孤独愁闷而壮心未泯的形象,体会到苏东坡在政治上屡屡遭受排挤时的无奈,深切地感受到李清照饱经离乱的清苦生活和凄惨心境……听这样的辅导真可谓是一种享受,不得不使你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你在课余时间多背些诗词,多掌握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另外,这科有20分的填空,要求会填著名作家作品中带典故的名句,这需要你重点把握。像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通过听课的方式能让你记忆犹新。因此,听辅导也是自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三、全面掌握教材是前提
人们之所以反映自学考试难度大,主要是因为自学考试范围广,虽说考试范围不出教材,但教材中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中,很不好把握。如果看书不仔细、不全面,就会东丢一分、西丢一分,最后得57、58这样的“后悔分”。所以,若想顺利通过考试,你必须在平时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全面看书,尤其是对书中的举例多看几遍,这样对书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把握。考试时在做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时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在答论述题时才有例可举。
四、清晰、详细的笔记是迈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员大部分已工作,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于家庭,还要忙于学习,因此,考前再从头到尾看书非常困难。如果我们听完辅导后,根据老师上课时重点讲的章节,按照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顺序整理出周密、详实的笔记,这样的笔记作为重中之重,在考前冲刺阶段则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复习资料。
五、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是重要手段
自学考试包含书中所有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记忆起来确实很难,若采用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录音法、重点法、首尾法、联想法、比较法等。录音法就是把书中的单选、填空、多选用自己的语言录下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听几遍,加深记忆,以便考试时良好地发挥,参加自考的朋友们不妨试试。比较法是记忆论述题最好的方法。例如《古代文学史》共四本书,其中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必须掌握的,但若一题一题的记不但容易混淆,还会越记越乱,这时若采用比较法,如把同一时代的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比较着记忆就会感到既轻松,又好记。
总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希望莘莘学子若明确了考试目的,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拿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不是梦。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士”指的是士子,也就是儒家弟子。


“士可杀不可辱”。宋代时期的“士”指的是什么?
读书人

士可杀不可辱的典故
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是《礼记·儒行》,关于它的典故是广州都督裴伷先获罪下狱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裴伷先获罪下狱,唐玄宗不知如何处理,宰相张嘉贞提议打板子,而另一名宰相张说却认为“士可杀不可辱”,不应该再加侮辱他。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 出处:《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

士可杀不可辱和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1、士可杀不可辱的例子:文天祥英勇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

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
可杀而不可辱也。” 成语例句: 鏊谓谨曰:‘ 士可杀不可辱 。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明史·王鏊传》 繁体写法: 士可杀不可辱 士可杀不可辱的近义词: 宁死不屈 宁愿去死,也不屈从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竞燎身于烈焰中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常用程度...

“士可杀不可辱”是什么意思?
宁可被你杀了,也不能侮辱我;指明个人人格和自尊的重要性。

先秦时的中国人,士可杀不可辱,悍不畏死。宋朝以后的中国人,苟且偷生...
“士可杀不可辱”是忠臣、大义之士,“苟且偷生”是佞臣、肤浅小人,是个道理孟子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了,可见在孟子那个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义士和小人,所以孟子才会对比论证。而南宋大奸佞秦桧为代表的小人,不是也有岳飞这样的义士吗?一个民族绝不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是不一样的,同一个...

自古以来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物
《礼记·儒行》有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进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届处不淫,其饭食不褥,其过失可微词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这段话是士可杀不可辱的出处。事例其实在百度上还是可以找到,如:1.明朝方孝儒曾经是惠帝朱允文的下属,后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将惠帝...

什么是"士可杀,不可辱"??
作为社会的首要阶层,士在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士可杀不可辱”这种信仰的迷失,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统治者随意杀戮士人固然可怕,统治者公开侮辱士人诚属可耻。最痛心的却莫过于,统治者这种既可怕又...

士可杀不可辱什么意思
士可杀不可辱,这一表述源自《礼记·儒行》,原文强调的是儒家学者坚守的品德准则。他们宁愿面临死亡的威胁,也不愿意屈服于侮辱和羞辱。这段话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尊严和自尊的价值观。

急求讲"士可杀,不可辱"精神的典故!!!
汗~~辩论会啊。关于这个,我觉得近现代比较多,比如一些革命烈士,像王若飞,叶挺,刘胡兰,秋瑾,还有好多红岩中的人,古代的话,有宋末元初的文天祥,明朝的苏武留胡节不辱,汉朝的班超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中的“士”是指怎样的人? -
琴狭双氯:[答案] 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士可杀不可辱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自】: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例】:鏊谓谨曰...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宋代时期的“士”指的是什么? -
琴狭双氯:[选项] A. 农民 B. 读书人 C. 手工业者 D. 商人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中“士”的意思 -
琴狭双氯: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士”指的是士子,也就是儒家弟子.

昔阳县17345536805: 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究竟何为“士”,他的定义是什么? -
琴狭双氯: “士”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这里的“知识分子”并非狭义上的读书人,而是关怀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和利害的有志之人.他们承担着历史文化的特殊使命,按照西人说法,他们是“社会良心”的代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种对社会政治的自由批判精神.他们依据自己所维护的人类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现象,也试图通过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 -
琴狭双氯:[答案]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 -
琴狭双氯: 士可杀不可辱 【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义】: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出处】: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的注释 -
琴狭双氯: 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语出《礼记·儒行》:“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你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虐是什么意思? -
琴狭双氯: 士可杀不可辱.在古代士是一个阶层.是有一定修有的人.他们把人格尊严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宁肯死去也不忍人格被践踏.我们做人也要学习完善自己的人格,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纯属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是谁说的? -
琴狭双氯: 拼 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 义: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 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 例: 鏊谓谨曰:'~.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王鏊传》

昔阳县17345536805: 士可杀,不可辱 -
琴狭双氯: 释疑: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例: 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 .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王鏊传》 用法: 作宾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