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的中国人,士可杀不可辱,悍不畏死。宋朝以后的中国人,苟且偷生。这是一个名族的性格转变?

作者&投稿:寸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痒气火悍,悍不畏不好是什么原因?~

估计是你有病

鲁迅,苟且偷生的人,青年学生

“士可杀不可辱”是忠臣、大义之士,“苟且偷生”是佞臣、肤浅小人,是个道理孟子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了,可见在孟子那个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义士和小人,所以孟子才会对比论证。而南宋大奸佞秦桧为代表的小人,不是也有岳飞这样的义士吗?一个民族绝不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民族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每个民族都有“义”的性格,也都有“佞”的性格,这两种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所以,这不是由于民族性格的转变,而是你把同一个民族的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而你所举的两种人的事例恰好发生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所以给你一种错觉:这似乎是民族的问题了。
简单的说,你问题中的”先秦时的中国人“,指的是屈原这样的人,而“宋朝以后的中国人”指的是秦桧这样的人,他们怎么能代表整个民族呢?

对中国人的评价并不能只用教科书,也不能因为是中国人就说中国人的屁香,要让世界人民来评价就比较真实。

时代不同了而已。中国自从统一以来,逐渐发达。唐朝时期高度发达的经济,谁还想去死。只能同患难不可共富贵。这是真理。看看日本人当年多团结。现在还不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你所说的“中国人”的概念不明确,因为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都会有英雄好汉,都会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总是并存的.就想世界上好人怀人并存一样.我想你是指那时总体的官吏或者总体的百姓吧.这与当时的生活社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最主要的还是思想的改变.


孔子的详细资料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

试述先秦至六朝士阶层的演变
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士的由来】 士,是作为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国也有以知识分子...

秦朝时的士兵和军官分别有多少口粮,他们吃的怎么样?
这些后勤保障人员也有着严格的秩序和管理要求,对军械、战马的维护保养,保证了秦军勇猛的战斗力。所以就有一个问题,为了保障强大的秦军战斗力,必然产生天量数字的消耗,这是需要一个极其强大的农业生产机构来保障他的粮食后勤的。没错,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人就做两件事,种地和打仗。秦国的法律甚至细到...

秦国时期的士兵要怎么建立军功?
因为秦国的军功就代表着钱,土地和房子,这源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实施的军功爵制。赐爵的主要对象就是士兵秦孝公时期,军功爵制是为了奖励军功而创设的,也称之为赐爵制。在商鞅变法时,颁布了“有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的法令,建立了“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的等级赐...

易中天在先秦诸子里面说了,士是什么来着?
“士”阶层的活跃,还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助“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500字写秦兵马俑写的很好的一篇作文
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区,距西安市大约20多公里。一路上,沿途秀丽的城市风光,郊外大片大片的石榴园,挂满青黄柿子的柿子园,从车窗前一掠而过,漂亮极了。美丽的风光引起了车上游客们的“啧啧”赞叹。汽车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来这里旅游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人。外...

先秦文化概论的相关资料
春秋战国之士人,为了“士”的精神,可以抛弃生命,去做必死之事。“士为知己者死”,“士可杀不可辱”等成为了士人的信条,以“忠”、“信”作为个人准则。士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延续千年而不变。人们相对于对自我人格的认同,更倾向于使他人认同自我。表现在政治文化上,经常会倾向于忽略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不惜损失...

...政府是怎么做的,那些军师,将军之类是怎么来的
首先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先秦选拔人才的世官制度,一般都是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汉朝的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述(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268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

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
事情既然无可挽回,于是就只好收敛樊於期的头颅,用匣子封存起来。这时候,太子已经预先寻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那是从徐夫人手里用一百金才买到的匕首。太子让工匠用毒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试验,只要流出一点儿血,那人就会立刻死去。于是准备行装,送荆轲动身。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不可辱出自哪里? -
龙斧复方: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儒者的刚毅是吃软不吃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胡搅蛮缠、要挟威迫却行不通,宁可去死,也不愿受侮. 这种刚毅,很让人想起历史上的燕赵之士,慷慨悲歌,豪气冲天,侠义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浩然长叹.是的,人不仅要活个面子,也要活口气,活个气节.然而.大多数营营苟苟的众生不知气节为何物,只会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宁可象狗一样地活着,哪怕是只赖皮狗,也绝不会为了节义而付出,而献身. 儒者的刚毅是浸透在骨子里的,外表却很柔和,如棉里裹针这就更加让人敬畏三分.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不可辱什么意思 -
龙斧复方: 士可杀不可辱释义: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拼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不可辱出自哪里 -
龙斧复方: 士可杀不可辱 成语发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成语释疑: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成语出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成语示例: 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 .今辱且杀...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不可辱”中的“士”是指怎样的人? -
龙斧复方:[答案] 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士可杀不可辱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自】: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示例】:鏊谓谨曰...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辱孰不可辱"是什么意思? -
龙斧复方: 没有题目中那样的话,原句应该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这都能忍的话,还有什么不能忍的?题主可能是把这句话和“士可杀不可辱”弄混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是:士子宁可被杀死,也不愿受污辱.【1】“是可忍,孰不...

旌德县15820554795: 以士可杀,不可辱为话题的作文
龙斧复方: 士可杀不可辱”是忠臣、大义之士,“苟且偷生”是佞臣、肤浅小人,是个道理孟子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了,可见在孟子那个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义士和小人,所以孟子才会对比论证.而南宋大奸佞秦桧为代表的小人,不是也有岳飞这样的义...

旌德县15820554795: 为什么说“士可杀,不可辱”?这里面有什么来源? -
龙斧复方: “士可杀而不可辱”出处—— 《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词 目 士可杀不可辱 发 音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 义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 处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 不可辱 士是什么意思 -
龙斧复方: 中文意思吧: 最简单的含义就是说,宁愿被人杀死,也不要被人侮辱.

旌德县15820554795: 不可辱是什么意思 -
龙斧复方: 中文意思: 最简单的含义就是说,宁愿被人杀死,也不要被人侮辱士 【拼音:shì】“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

旌德县15820554795: 士可杀不可辱是什么意思 -
龙斧复方: 表示做人的一种气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