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为什么中德有合作

作者&投稿:大叔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援助中国~

德国和中国展开贸易的时候,是提供给你贷款然后让你用我贷款给你的钱买我的东西, 这个方式只有德国人愿意干,其他国家根本不愿意贷款给中国, 至于还贷款的方式,德国人知道中国人没能力还, 协议让中国用弄产品和矿产品还。 还有部分直接是易货协定。 用农产品和和矿产直接换武器和机床。 不仅如此还派来军事顾问团,而且是无偿的,只是路费和在中国的一切费用由国府出。德国的援助是在和平年代发展的良好贸易兼军事合作伙伴关系。

德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的原因:
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数量众多。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国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有潜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德国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一旦德国成功的将我们给拉拢过去,那么他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强大的武器。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表面上浅层次的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时中国的地理位置,北面挨着苏联,拿下还有英国殖民地,如果能将这个地方给拿下的话,那么在作战上就会有了更大的优势,可以对他的死对头苏联进行两面夹击的攻势。

扩展资料: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
1911至1941年间,中华民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两国结成联盟,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现代化,这在中国抗日战争之前尤甚。
此时期的中华民国一直在民国军阀割据与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1928年,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虽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过于同时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鹰派势力却在该国政坛抬头。
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种关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参考资料:人民网-30年代 德国为何多次向中国提供军事支持?

错了,兄弟,中德合作到1937年就停下来了

按照历史学界的算法,二战时1939年爆发的


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华民国与德国结成了一个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在第二次日中战争之前。从清王朝遗迹上站起来的中华民国,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军阀割据,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着。国民党通过北伐,在1928年从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此时,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昭现。鉴于此,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则需要稳定供应的原料供应。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期,这种关系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37年中日战争爆发结束只持续了不到四年时间


1933年,因大萧条的影响,中德贸易比30年和32年略有下降。[7]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由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而陷于困顿,但是德国工业,进出口商和国防军都想从发展中获得利益。直到奉天事变前,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奉天事变让满洲里变成了日本的傀儡国,并直接导致中国的工业政策重心朝向以抵抗日本侵略为目的的军事和军备工业发展。它刺激中国经济走上一条以国防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巩固了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1933年,纳粹党掌权使中德政策走向变得清晰。在此之前,德国的对华政策是充满矛盾的,魏玛政权的外交大臣极力鼓吹政府应在东亚地区保持中立,并反对国防军工业体系直接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那些进出口商因为担心中央政府会在他们的生意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自然也是鼎力反对。但纳粹政权推行的是战时经济政策,动员全社会扩大生产并对诸如钨、锑等重要的军需材料以及各种原材料进行战略储备。而这些原材料中国都可以大量供应。因此,从这个时代开始,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成为了德国对华政策的推动力。 1933年5月间,汉斯•冯•希克特将军到达上海并担任资深顾问为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建议。同年6月,他在给蒋介石的《给元帅的备忘录》(Denkschrift für Marschall, memo for marshal)中描绘了他对中国工业化和军事化规划的大纲



二战中中德没有合作的,二战前有一段蜜月期——从33年元首上台到37年中日开战,仅此而已。但即使互相宣战,中德两国也没有正面交战,只是名义上的处于战争状态而已,中德两国之间感情不错,元首瞧不上日本盟友,但对中国感情很深,即使是中日已经开战,德国还是提供过一些帮助,后来迫于日本压力才停止援助。校长也对德国情有独钟,蒋公子曾经在德国国防军受训过,校长也说过欧洲只有德国有可以学的东西。
不过说到底,两国合作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需要:德国需要原材料,例如钨(虎式的穿甲弹材料)矿、锰矿等等,而中国需要军工技术及产品,其它欧美列强不提供,因此两国一拍即合,两国之间是原材料换成品的合作关系。

错了,兄弟,中德合作到1937年就停下来了
按照历史学界的算法,二战时1939年爆发的

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华民国与德国结成了一个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在第二次日中战争之前。从清王朝遗迹上站起来的中华民国,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军阀割据,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着。国民党通过北伐,在1928年从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此时,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昭现。鉴于此,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则需要稳定供应的原料供应。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末期,这种关系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1933年,因大萧条的影响,中德贸易比30年和32年略有下降。[7]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由于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而陷于困顿,但是德国工业,进出口商和国防军都想从发展中获得利益。直到奉天事变前,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并不顺利。奉天事变让满洲里变成了日本的傀儡国,并直接导致中国的工业政策重心朝向以抵抗日本侵略为目的的军事和军备工业发展。它刺激中国经济走上一条以国防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巩固了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1933年,纳粹党掌权使中德政策走向变得清晰。在此之前,德国的对华政策是充满矛盾的,魏玛政权的外交大臣极力鼓吹政府应在东亚地区保持中立,并反对国防军工业体系直接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那些进出口商因为担心中央政府会在他们的生意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自然也是鼎力反对。但纳粹政权推行的是战时经济政策,动员全社会扩大生产并对诸如钨、锑等重要的军需材料以及各种原材料进行战略储备。而这些原材料中国都可以大量供应。因此,从这个时代开始,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成为了德国对华政策的推动力。

二战前中德关系是蜜月期。那时候德国对中国大量军售,并且派遣大量德国军事顾问来华帮助改变中国军队。包括中央教导总队在内的一大批部队都是完全按照德式编制建立起来的样本师,并且各个师都配有德国顾问。这些师除了重武器外其他编制几乎与当时德军编制武器相同。希特勒那时候几乎是把能卖的全卖给中国了。主要是轻武器,还有钢盔什么的。你看很多战争影片里有驳壳枪,那东西就是当年大量进口的冲锋手枪,来弥补中国部队的火力不足的问题。那时候德国顾问团团长是冯·法肯豪森将军,有部电视剧叫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知道不?里面那个将军原型就是他。后来37年开战后德国还向中国继续出口军备,并且德国军事顾问也参与过一些战事,如果从37年开始算二战开始,那么二战中第一个阵亡的德国军事是死在日本人手里的。之后日本要求德国承认伪满洲国,德国就与中国绝交了。楼上那两个资料也不去差就来说敌对和没多少来往。

1中国需要德国的工业,德国需要中国的资源,互助互利,合作共赢
2德国为了扩军备战,需要钨砂这样的矿产,而中国是最大的产国
3蒋介石和希特勒之间有共同的反苏立场,蒋介石也在中国推行过法西斯主义


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与德国及其同盟国发生了哪些联系
4. 在日本对中国的轰炸期间,一些医院和教会悬挂纳粹德国的旗帜以躲避攻击。这反映了德国符号在当时中国的一些地区具有保护作用。5. 在二战早期,德国向中国出口军事技术,苏德关系友好,美国和日本也表现出相互支持。这种复杂的盟友关系在1942年发生变化,当时轴心国签署三国条约,形成统一战线。6. 面对法西...

二战期间中国战斗力并不强,为什么德国总想着拉拢中国呢?
因为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可以在北面跟苏联进行作战,南下可以和其它同盟国汇合来和美军作战,这就大大提高了德国胜利的机会 二、中德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便收到了英、美、法三国的严厉制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过随着纳粹党首-希特勒的登台,德国便大力发展军工业...

二战德国拉拢中国
7. 中德合作也显著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能力。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直到1936年才开始,中德之间的合作仍然对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战德国为什么帮中国
德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的原因: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数量众多。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国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有潜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德国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一旦德国成功的将我们给拉拢过去,那么他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强大的武器。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表面上浅层次的原因,还有...

二战为什么中德有合作
按照历史学界的算法,二战时1939年爆发的 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华民国与德国结成了一个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在第二次日中战争之前。从清王朝遗迹上站起来的中华民国,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军阀割据,列强环绕的环境...

二战时期德国只看得起中国,德国!并准备与中国结盟!是真是假?求解!_百 ...
是的,在二战以前德国曾增援过中国德械师,因为中国虽然工业落后但是人口部队多。只要德国把它的科技带给中国中国的战斗力不一定比日本低。而且中国一旦和德国联盟,中国将可以直差苏联腹地有效的牵制苏联东线兵力,有力的支援德国的对苏作战。中国和德国吞并苏联之后中国就可以依靠远东地区丰富的战略物资,在...

一战中德,意,奥结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德国:打击英法俄,扩大殖民地,成为世界大帝国。奥匈帝国:为斐迪南报仇,彻底打击塞尔维亚,拔掉南部领土的一根刺,解决波斯尼亚和黑塞戈维亚的分裂势力。也打击俄国为首的斯拉夫势力 意大利:和法国有矛盾,争夺法国殖民地,但与奥匈帝国也有矛盾,所以首鼠两端,最后参加协约国。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求 ...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竟然情同手足?
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正式宣告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宣告与德国“立于战争地位”,与德国间的“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一律废止”。中德关系完全破裂。▌摘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四卷精装插图典藏本,张宪文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授权合作稿 ...

纳粹德国为何在中日战争前与中国关系如此密切?甚至在战争中秘密给中国提...
主要是中国和德国有相互合作的利益关系,德国想要中国的资源并牵制苏联,中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希望德国的帮助。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中国的钨产量...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当然,德国的军舰报价比英国便宜些,不过这也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军舰设计、建造都远不如英国,急需打开市场,并非为了给清政府提供援助。而德国和国民政府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取中国的钨、锑等战略物资。在1934年8月23日,中德两国签署了《中国原料及产品对德国工业产品交易合约》,双方约定,以中国的农...

吴旗县13793652226: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援助中国 -
祗朗瑞欣: 那不叫援助,民国可是与德利益交换了,所以当发现能从日本身上得到更大的利益后又撤走援助和军官团了.

吴旗县13793652226: 德国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支援中国 -
祗朗瑞欣: 抗战之前中国和德国关系很好,中国还从德国手中救过许多犹太人,很多装备比如步枪,探照灯,防空探测器之类都进口自德国.但是日本和德国结盟并进攻中国后,中德就不再有合作

吴旗县13793652226: 二战时中国和德国关系如何?
祗朗瑞欣: 二战中,中国和德国是交战国.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重要成员之一,由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德宣战. 但是,关系在正是宣战以前却是纷繁复杂.首先,中德之间...

吴旗县13793652226: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 - 从近代开始 -
祗朗瑞欣: 那就远了对于中国而言,1911年至1941年间的中德两国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华民国与德国结成了一个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

吴旗县13793652226: 一战后德国为什么和中国合作 -
祗朗瑞欣: 德国没有殖民地,他希望能够再洗牌.所以他扶持有可能帮他的国家.

吴旗县13793652226: 2战时期的中德关系是怎样的?
祗朗瑞欣: 毕竟是对立的处境,虽说当时德国没有怎么对中国采取什么措施,但德国和中国是对立的!当时世界的关系当中德国和中国的关系没有怎么体现,当时德国主要体现在欧洲的关系中!

吴旗县13793652226: 元首为什么要放弃中德合作? -
祗朗瑞欣: 因为他觉得日本能帮助他牵制苏联.最终选择了和日本结盟,历史证明,和日本结盟是纳粹德国最大的失误.日本人不仅没有进攻苏联,反而把美国拉进了战争,直接决定了二战的结局

吴旗县13793652226: 1945年5月以后,有没有残余德军逃窜到亚洲,会不会有逃窜到中国领土呢? -
祗朗瑞欣: 应该有,中国和德国有过很长时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即中德合作,德军有可能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比如二战结束后法肯豪森被盟军逮捕移交比利时政府被叛12年徒刑,因其非纳粹分子,不久释放归德,曾出任中(华民国)德文化经济协会名誉会长.1966年去世,享年88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