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家”在中国人生活中是怎样一个概念 传统社会结构中“家”的地位是什么

作者&投稿:月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内蕴深厚、聚合力强、扩散性大的传统型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历史的沉积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特征。文化描述主要侧重于精神层面或者说观念层面的文化。因此,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从中国历史上沿袭和保存下来的,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意识、信仰、道德、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与社会心态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要把握这样几个尺度: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就是说,它是历史形成的、与一定历史社会(主要指封建社会)相联系、有其特定历史阶段标志的传统型的文化。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包容性。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传递性(继承性)、阶段性和滞后性的基本特征,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统一的。互相联系的流动过程。③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总结实际是基于对其他文化模式比较后的结果(这里主要以基督教文化圈的西方欧美文化模式为基本参照模式)。④特点的总结只能取其大要,难以周全。以主要特点为纲,次生(派生)特点为目;以类相从,辩证分析-既避免一味赞美的理想化,也不可采取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以儒学为主,佛、道为辅,兼及法、墨、阴阳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派生性特征:
  1) 思维方式上的中庸之道。我们常说在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上,中国人主中庸,西方人主竞争;中国人取相对,西方人取绝对;中国人讲含蓄,西方人讲直率;中国人主静,西方人主动;这主要是由思维模式的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和制约。由孔子提出并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整个社会所接受的中庸思想强调,于己、于人、于家、于国、于事、于物都要取一种执中和适度的态度,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传统中国,中庸思想基于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它渗透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乃至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上,其表现形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中庸思想的派生性特点有三方面:一是调和折中的处世方法;二是温良和顺,忍耐性强的人格特征;三是重安定,忌变革的社会心态。中庸之道的从正面效应讲:①有辩证看问题的思想因素。②主张和平,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③刚柔相济,有理有节的处世之道。④和谐的人际关系。⑤行为有致,社会有序。从负面效应看:①调和矛盾,强求平衡,不利于社会的改革、创新,不利于个性的张扬。②容易形成因循守旧,恪守传统,缺乏良性竞争意识,不敢为天下先的社会心态以及个人的惰性心理及抗争意识的缺乏。
  2) 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西方社会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却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宗法制或家族式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支柱就是宗法制度以及由宗法制延续变化的封建家族制度。中国传统社会在结构体系上是“家国一体”,这种结构的基本构架是:家庭-家族-宗族-社会(国家)。家族(或宗族)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国家的治理机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实际是家族关系和家族原则的外延。家与国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三纲五常”来概括。这种家族本位的文化派生出一系列特点;①崇宗敬祖的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②尊老重孝,由孝入忠,以孝道治天下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③家长意识和君主意识相结合的权威意识浓厚。④社会关系的取向主要依据血缘关系及由血缘关系外延的地缘关系,由亲情关系到地缘关系到政治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往往通过这种多重的人情关系来构建。⑤重群体,轻个体。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
  3) 伦理至上的观念文化与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体现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人文特点。这种传统伦理讲求的是在个人修养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在理论规范上可用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九个字来概括;行为规范则主要通过礼法或礼制来约束。这种伦理至上的文化特征的派生特点是:①它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②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③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④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⑤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⑥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⑦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⑧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⑨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4) 重实际求稳定的农耕文化心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务实、求稳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其派生特点是:①重经验、重感性认识;轻科技,不追求精密严谨的思辨体系。②安土重迁、安定自保与知足守成的社会心态。③重农轻商、崇本抑末的价值观念。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
  5) 专制集权一贯制的权威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表现。
  中国自奴隶制时代就形成专制主义的政体,至封建社会而高度强化,由此形成君权至上的政治观念和社会意识。农耕经济、儒法学说、宗法制度(家族制度)分别构成专制集权政治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派生特点是:①民主精神的缺乏(有民本,无民治)。②官本位意识。③君权至上和君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④苟且心理和奴性意识。
  6) 宗教影响的弱化与泛神论性质的宗教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鬼神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更突出并强调(现实)人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本(以人为核心)文化而非神本文化。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宗教的态度是一种理性(“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和实用(为现实政治服务)相结合。因此,宗教在政治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其表现是:①政治上,神权从属于皇权。②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不能取代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而只能作为儒学的附庸和补充。③中国人的人生观或者说生活信念是重现世而轻来世,宗教观念相对淡泊。④佛、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比较大,但远不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信仰上,中国人信奉的宗教(以佛、道为主)基本上都是多神教性质的宗教,而且可以自由信奉多种形式的宗教。这与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独断及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世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明显对比。
  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1) 现代化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即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都可以纳入广义文化的范畴。)
  2) 关系之一:对传统文化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综合创新。
  批判的理由:现代化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即需要在社会结构、制度、思想、观念乃至人的本身诸多方面由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而传统文化是与一定历史社会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文化,必然带有旧制度。旧观念的种种特征,不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这就涉及到对“国粹主义”和“文化本位主义”的批判问题。
  继承的必由性与继承的原则:从文化一般性特征来说。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传递性,因此,对于有独特文化特质的一国文化不是一个能不能够继承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继承的问题。舍此则一国无根,所谓国民性则无从谈起。这就涉及到一个对“全盘西化”的批判问题。但是,继承不能是全盘继承,而只能在批判的继承上继承,这是继承的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的综合创新,综合创新的方法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具体做法是:①接受某些新的(中外)文化素质。②拒斥某些新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的糟粕部分)文化素质。③保留某些传统的文化素质(如民族认同观念、爱国主义意识、价值观念的优秀成分、制度中的借鉴部分等等)。④扬弃某些传统的文化素质(如专制政治和价值观念中的官本位、保守主义、平均主义、重农轻商意识、人情观念、地域观念、重人治轻法治思想等等)。
  3) 关系之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
  由文化的民族性和传递性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际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问题。文化传统可以造就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因此,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实际上就是要克服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本位主义,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新文化。这对长期以来以文化悠久,有文化优越感的中国文化尤有必要。当然。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过程。

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一,家天下的延续。
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庭统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
第二,封国制度不断
这种制度保证了权利集中在一个血缘家族之中,同时也存在着容易引起叛乱等弊端。
第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整个中国古代五千年,战争、动乱时有发生,战争和动乱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旧家族的灭亡和随之而来的新家族的诞生。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门贵族和大的家族在产生、在发展、在扩大。
另一方面,家族制度在经济领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几乎都是某一个家族承办的。如“乐仁堂”、“荣宝斋”,都是家族企业。现在,我们要发展私人企业,私人企业也大多是家族企业。家族制度运用的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这是最佳的利益共同体。
第四,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 机构方面的共同性。《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天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国王的,每一个臣子都是国王的臣民。
家国同构的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就是把对家长的孝和对国家的忠相提并论。孝敬父母就是忠顺皇帝,忠顺皇帝就是孝忠国家,忠孝同义。这种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使得许多中华民族上许多爱国英雄以忠于皇帝为初衷,以忠孝国家为结果。
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 、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二)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2 、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6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9 、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 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 、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2 、欧州封建皇权的专制一直受到宗教力量的抗衡,宗教势力一直制约着皇权.
3 、中国从迈向文明开始,统治者就凭借武力使神职人员成了它的奴仆,形成了以个人为核心的权力专制体制.
4 、中国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
5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
6 、从春秋时期开始,以郡县制为其外在形式的君主官僚政体产生,这种新的专制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7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概念有这几个方面:
1、血脉传承,生命的延续。
2、利益关联体的纽带。
3、是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可以信赖的小单位(心理、生理)。
4、是休养生息的后方,是放松的场所,可以暴露本性和脆弱,可以撕掉伪装不再装坚强。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5、由于封建王朝是以“家”治理天下的世袭制,所以“家”可以推广为“国家”、“家园”。

6、是一种责任。
传统社会结构中,“家”的地位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它有着定宗正名的作用,明确了个体的出处和身份。同时它作为社会最小的群体,保证着统治者所主导思想的理解和延续。另外,“家”随时要为“国”而贡献一切。

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您好,我学着的,帮您解释

由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1鹗?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既然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家在那里??第二个故事将给我们较好的提示。
它发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种族分裂内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家族备受战乱之苦,支离破碎,房屋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和一个小孙女了,这个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报到了。再活下去真没意思。但当她得知小孙女还在人间,老祖母便决心要找到她的小孙女,要不然,她睡不着,吃不香。为了找到她的小孙女,她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反侧数万里,找遍了非洲大陆,最后一刻,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孙女,她激动地、紧紧地和小孙女拥抱在一起,这时这个老祖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钱, 不缺财产。在她的心中,她需要爱她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啊!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说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您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1023.htm?fr=ala0)

家是什么?社会学家的说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1鹗?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既然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家在那里??第二个故事将给我们较好的提示。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它发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种族分裂内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家族备受战乱之苦,支离破碎,房屋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和一个小孙女了,这个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报到了。再活下去真没意思。但当她得知小孙女还在人间,老祖母便决心要找到她的小孙女,要不然,她睡不着,吃不香。为了找到她的小孙女,她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反侧数万里,找遍了非洲大陆,最后一刻,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孙女,她激动地、紧紧地和小孙女拥抱在一起,这时这个老祖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钱, 不缺财产。在她的心中,她需要爱她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啊!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说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详细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1023.htm?fr=ala0)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其实不尽然,人类的发展基于物质东西方的发展亦是如此,家字亦如形,字是有象形文字发展的,家以实物来比较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A%D3%C4%B7%B6%C9&in=20947&cl=2&cm=1&sc=0&lm=-1&pn=15&rn=1&di=1706331120&ln=2000&fr= 这是人类躲避野兽的安居之所也是家字的一部分 我看你还是找别的素材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梦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未来将要实现的理想目标和境界的不懈追求。从当今中国来说,实现中国梦一是追求国家富强,二是追求民族振兴,三是追求人民幸福。中国人民对这三个层面“追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二、从历史方位角度看:中国梦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辩证统一 三、从目标指向维度...

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阐述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社会道路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我们找准了,走对了!找到这条路是国之大幸、民之洪福。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什么的关系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扎根人民的理论必然为人民所拥护,服务人民的理论必然为人民所遵循。首要是“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

请结合材料,运用厉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木矛盾的集中...
以下是几个历史和现实的例子,说明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1.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席卷了整个欧洲,导致了许多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过剩,即生产的商品数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工人失业...

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一无所有地去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看邪教的根本目的是企图谋取什么
政治地位和权力。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看,邪教的根本目的是企图谋取超越法律、法律之外的统治地位与权力,即政治地位和权力,因此谋取的是政治地位和权力。政治地位是政党、阶级、阶层、政府、团体或个人在社会上的政治处境,即在政治关系中特别是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区别
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主要是根据时间划分标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是两个相对的题材概念,以时间为划分标准,现实题材,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现实题材创作渐已成为主流军,现实题材是文学创作术语,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指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变革中选择的人物、事件等。历史题材是文学...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急急急!!!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奋力赢取未来 历史就是历史,夸大(缩小)功劳,放大(缩小)污点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自然就会危害到后来的历史和现实,即是对自己和后人的不负责任。那么如何具体的看待历史,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过去的历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

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中国国防看法或认识 3000字
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

清朝对于边疆的管理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从历史角度来看,清朝的边疆管理政策为中华民族的地理疆域划定了明确的界线,让后代知道哪些是故土,待有能力时要收复,如海参崴。从现实角度来看,清朝的边疆管理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奠定我国今天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在清朝...

爱民区18769457421: 家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啊?? -
储贞欣康: 家是爱的源泉,温暖的港湾,受伤后可以疗伤的地方. 家人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家人,你就象无根的树,当风雨袭来时,谁为遮你风挡雨?当你孤独,当你受伤,谁来替你分担?!当你幸福,当你喜悦,又是谁和你分享?没有了家人,你所有的努力和精彩都是不完整的,打了折扣的

爱民区18769457421: 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说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储贞欣康: 历史: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唐朝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建立了大唐与藏族的友好关系;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族;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在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朝廷····· 现实:由于历史的不断变迁,各名族长期处于独立状态,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族文化,才有了今天的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名族大家庭······

爱民区18769457421: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
储贞欣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但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仁"是儒家道德思想和道德学说中的核心概念.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其基本思想是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修身为本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具有历史悠久、良莠杂陈等特点.

爱民区18769457421: 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
储贞欣康: 历史 : 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 电视等媒体宣传

爱民区18769457421: 巴金的《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详细) -
储贞欣康:[答案] 1、巴金的《家》中的主要人物是:林觉新 2、主要内容是什么(详细)?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

爱民区18769457421: 李清照500字左右简介 -
储贞欣康: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

爱民区18769457421: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说乔家大院当今闻名的原因 -
储贞欣康: 因为乔家大院在当时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一个家族经济的发展谱写了一个开创历史的光辉事迹 所以人们永远记住了乔加大院

爱民区18769457421: 辩论会愚公移山正方,我是三辩, -
储贞欣康:[答案] 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 辩论双方:四川队(正方)VS湖南队(反方) 正方观点:愚公是移山 反方观点:愚公是移人 正... 其实就是一部切合实际、善变创新的历史. 谈到现在,胜负已不重要,我们深知,我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大家欢聚一堂,...

爱民区18769457421: 从历史和现实得角度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
储贞欣康: 1、历史角度的分析: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

爱民区18769457421: 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异同 -
储贞欣康: 你这个题目范围太大,异同太多了,书名和内容都不同…… 你应该指定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才会有人给你答,要不然你让人怎么说呢? 江西省乐平中学 汪尚钦 巴金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三代为官、五房合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