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中的行到底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靳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四教文、行、忠、信中的行到底怎么解释?~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现在有些研究孔孟学说的人,跟着新时代走,他们说孔子是非常科学的,在当时孔子就有分科教育了。他对学生们分有文、行、忠、信四门类别,好像现在分科分系的教育法。这是说笑话了。孔子教育的宗旨是这四项。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第二“行”:文章好,知识好,充其量变成文人。学者们要注意,古人早就有“文人多无行”的说法。所谓文人多半无行,就是说,知识多了,正理、歪理,条条有理,因此凡事满不在乎,便成了“名士风流大不拘”。还有,往往文章写得好的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业。看中国三千年来文学史,文学造诣高、诗辞歌赋都行的人,在事业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以诗人来说,社甫、李白等在其他方面,没什么大成就。在功业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文学是好的。不过像唐代几个皇帝,文章诗词都非常好,尤其唐太宗诗作得非常好,不过他不肯作,书法也好。所以唐代文学好,是帝王们提倡的。宋朝的儒家,理学讲得好,推其原因,也是受宋太祖的影响。赵匡胤本身就内行,所以说转移社会风气在于一二人者,但不是你我一二人。这从历史上可以得到很多证明。但有功业的人,他的丰功伟业又往往盖住了文学上的才气。所以孔子四教中的“行”,也不是单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 然后讲到第三的“忠”:不是唐宋以后所讲的忠于某一个人的意思。孔子讲的“忠”,是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第四“信”:就是有信义。这是孔子教育的四个重点,不能够分开的。如果说他是分科了,那就是笑话。谈到这里,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教育,感慨很多。尤其每年联考之前,常谈起这个问题,照过去的猜题方式,今年(一九七四年)的作文题,一定是向十项建设这个方面猜。而今年的作文题爆出冷门,出对了,是来自《荀子》上的:“荀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料有一家大报的社论批评说,现在已经到了科学时代,还出这样古老的题目,不合时宜。我看了这样的社论,连叹一口气都觉得浪费。报章是领导文化的先锋,居然有这样的观点,天下事可知矣!今日的教育,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前途,更是个大问题。我经常觉得,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问题,根本发生在教育上,而且很严重。甚至三千年来的历代兴衰,都与教育问题有关。古时候,我们没有明文规定教育的目标,而现在规定了实施三民主义的教育。但是,我们关起门来检讨,三民主义的教育,在学校里并不算成功。什么道理,银值得研究。过去我们虽没有明文规定的教育宗旨,但读书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这是公认的目的。可是近几年来,跟着西方文化转,尤其是现在美国标榜“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方针,大家体会到的生活就是现实,不外物质。教育的目标也因而移转,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养。搞到现在怎么样呢?有一个学生,是前几年师大毕业的,已得到硕士学位。一天来看我,我问他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老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考试啊!”这句话讲得很沉痛,我们只好相对苦笑。是嘛!小学毕业以后考中学,考进了中学,小学所学的没用了,丢了;中学毕业考高中,考进了高中,初中学的没用了,又丢了;高中毕业考大学;高中所学的又没有用了,当然也丢了;等考取留学又丢了大学的;留学回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当了公务员,还有升等考试。三年一大考,两年一小考。是嘛!我们的教育就成了考试。其实,考过了又不算数。清代有人对考试的评语是:“销磨一代英雄气,官样文章殿体书。”现代科学八股的考试方法更可怕,将来很可能要变成“销磨一代精神气,电脑规程机械书。”(我们一边听,一边摇头叹息。)前天,一位有名的建中资深的国文老师来看我,也叹说今年换了电脑教育、电脑考试,越来越不对了。现在高中三年级的教育,谈不到教学问。只是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应付这种电脑考试。像国文方面,一个名词除了教他们正确的解释之外,还要告诉他们四五种不正确的答法。再加上一些课本在编的时候本身就有问题,中学老师接到这种课本,发现有问题,早已向教育部提出来,但没有人理会。现在临阵了,报上才登出来说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在上课时,只有告诉学生,这是有问题的,只要注意将来如何应付考试就好了。这就是教育!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讲到孔子教育的宗旨,就是文、行、忠、信。过去向德行的路上走,对于学生知识、学问的成就,还是第二步的要求。既然受过教育,至少第一步要打好品德的基础。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为什么如此敦厚呢?就是德行教育的结果。所以文、行、忠、信并不是四科,以现代观念勉强来解释,应该是他的教育中心。文包括了文学,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是内心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

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①。黎且②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心重禄高位,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哀公新乐之③,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六④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

[注释]
①患之:代词,代“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
②黎且:一作黎鉏(jū),齐景公的臣子
③哀公新乐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之为乐;遗哀公女乐以骄荣其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助长他的骄傲和虚荣心。
④六:指六行。古代歌舞以八人为一行,六行即四十八人。

[译文]
孔子(字仲尼)在鲁国当政,鲁人在路上看到丢失的东西都不会去捡,齐景公对这种情况感到忧虑。黎且对景公说:“要让仲尼走就象吹毛发一样。国君为何不迎合鲁公看重名利高位之心,赠给鲁公女乐,使他骄傲虚荣。鲁公对新东西很喜欢,必然会对倦怠政事,仲尼必然会劝谏,一劝谏就会轻易地断绝与鲁公的关系。”景公说:“好。”就令黎且把六行女乐送给鲁哀公,哀公很喜欢,果然倦怠了政事。仲尼劝谏,哀公不听,仲尼就离开了鲁公去楚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现在有些研究孔孟学说的人,跟着新时代走,他们说孔子是非常科学的,在当时孔子就有分科教育了。他对学生们分有文、行、忠、信四门类别,好像现在分科分系的教育法。这是说笑话了。孔子教育的宗旨是这四项。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第二“行”:文章好,知识好,充其量变成文人。学者们要注意,古人早就有“文人多无行”的说法。所谓文人多半无行,就是说,知识多了,正理、歪理,条条有理,因此凡事满不在乎,便成了“名士风流大不拘”。还有,往往文章写得好的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业。看中国三千年来文学史,文学造诣高、诗辞歌赋都行的人,在事业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以诗人来说,社甫、李白等在其他方面,没什么大成就。在功业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文学是好的。不过像唐代几个皇帝,文章诗词都非常好,尤其唐太宗诗作得非常好,不过他不肯作,书法也好。所以唐代文学好,是帝王们提倡的。宋朝的儒家,理学讲得好,推其原因,也是受宋太祖的影响。赵匡胤本身就内行,所以说转移社会风气在于一二人者,但不是你我一二人。这从历史上可以得到很多证明。但有功业的人,他的丰功伟业又往往盖住了文学上的才气。所以孔子四教中的“行”,也不是单指普通的操行,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 然后讲到第三的“忠”:不是唐宋以后所讲的忠于某一个人的意思。孔子讲的“忠”,是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第四“信”:就是有信义。这是孔子教育的四个重点,不能够分开的。如果说他是分科了,那就是笑话。谈到这里,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教育,感慨很多。尤其每年联考之前,常谈起这个问题,照过去的猜题方式,今年(一九七四年)的作文题,一定是向十项建设这个方面猜。而今年的作文题爆出冷门,出对了,是来自《荀子》上的:“荀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料有一家大报的社论批评说,现在已经到了科学时代,还出这样古老的题目,不合时宜。我看了这样的社论,连叹一口气都觉得浪费。报章是领导文化的先锋,居然有这样的观点,天下事可知矣!今日的教育,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前途,更是个大问题。我经常觉得,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问题,根本发生在教育上,而且很严重。甚至三千年来的历代兴衰,都与教育问题有关。古时候,我们没有明文规定教育的目标,而现在规定了实施三民主义的教育。但是,我们关起门来检讨,三民主义的教育,在学校里并不算成功。什么道理,银值得研究。过去我们虽没有明文规定的教育宗旨,但读书人根本上要把品德修好,这是公认的目的。可是近几年来,跟着西方文化转,尤其是现在美国标榜“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方针,大家体会到的生活就是现实,不外物质。教育的目标也因而移转,完全忽略了心性的修养。搞到现在怎么样呢?有一个学生,是前几年师大毕业的,已得到硕士学位。一天来看我,我问他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老师!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考试啊!”这句话讲得很沉痛,我们只好相对苦笑。是嘛!小学毕业以后考中学,考进了中学,小学所学的没用了,丢了;中学毕业考高中,考进了高中,初中学的没用了,又丢了;高中毕业考大学;高中所学的又没有用了,当然也丢了;等考取留学又丢了大学的;留学回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当了公务员,还有升等考试。三年一大考,两年一小考。是嘛!我们的教育就成了考试。其实,考过了又不算数。清代有人对考试的评语是:“销磨一代英雄气,官样文章殿体书。”现代科学八股的考试方法更可怕,将来很可能要变成“销磨一代精神气,电脑规程机械书。”(我们一边听,一边摇头叹息。)前天,一位有名的建中资深的国文老师来看我,也叹说今年换了电脑教育、电脑考试,越来越不对了。现在高中三年级的教育,谈不到教学问。只是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应付这种电脑考试。像国文方面,一个名词除了教他们正确的解释之外,还要告诉他们四五种不正确的答法。再加上一些课本在编的时候本身就有问题,中学老师接到这种课本,发现有问题,早已向教育部提出来,但没有人理会。现在临阵了,报上才登出来说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在上课时,只有告诉学生,这是有问题的,只要注意将来如何应付考试就好了。这就是教育!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讲到孔子教育的宗旨,就是文、行、忠、信。过去向德行的路上走,对于学生知识、学问的成就,还是第二步的要求。既然受过教育,至少第一步要打好品德的基础。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为什么如此敦厚呢?就是德行教育的结果。所以文、行、忠、信并不是四科,以现代观念勉强来解释,应该是他的教育中心。文包括了文学,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是内心的修养,是人格的造就。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什么意思?
文,即文化,总指一个人的学识内涵;行,即品行,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方式;古语有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实则是一种一心一意,有始有终的责任意识;信,很明显,指的是言出必践,行则必果的诚心。

请问孔子教导学生四点文.行.忠.信是什么意思?
〈论语﹒ 述而〉篇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指书本上的知识,而「行」、「忠」「信」就是行为和品格的陶冶。 孔子的教育要旨,固然没有忽视知识的传授,而更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表现。 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孔子认为先思想品德教育...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学文修行而存忠信
孔子教育学生,有四个重点,文、行、忠、信。文,指的是古代文献典籍,包括六艺和六经。行,则是指行为规范与社会实践。忠与信则体现了对待朋友的尽心竭力和与人交往的诚实守信。这四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孔子教育的核心。宋代程颢、程颐注解时提到,文、行、忠、信是教导人学文修行并存忠信的方法。...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
【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教育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其中“文’’是知识,“行”是品行,“忠”是忠义,“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乐、春秋”是知识,属于“...

孔门“四科”是什么,他的弟子中谁能列为
孔子当年的教育,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知识学问。当年孔子以《诗》《书》《易》《《礼》《春秋》等书作为教科书,教授弟子政治、哲学、历史、文艺方面的知识。“行”即指身体力行之意,孔子要求弟子们将他所传授的学问道德付诸实践,在实践中...

孔子设立了“文行忠信”哪四种科目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论语·述而》,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从文化、实践、忠心、诚信四方面教育弟子。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身份各异。据《论语》记载,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所谓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载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后世认为孔门四科指“文、行、忠、信”四个方面。儒家的核心在于天命观,把人类道德的根源归诸天命,然后由此推出了...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分别指什么?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学家。他所开创的儒家学说危害了历代王朝的皇朝一直持续迄今。孔子有一个孔门四教的观点,分别是文行忠信。意思是文化教育一个人要从他的书香礼仪知识,言谈举止,忠实诚信等思想觉悟去综合性文化教育。孔门四教实际上是一个让人深有感触的教育理念。坚信许多针对孔子...

孔子“四教”来一波
孔子的四教精髓 孔子的教育理念,深植于诗书礼乐的社会实践中,他强调的是个体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修养和人际交往,塑造出与社会本质相契合的人格特质。在《论语》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教",即文、行、忠、信,为个人成长的基石。文教,启迪精神 孔子的文教,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什么意思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样来教弟子、文是知识 行是品行 忠是忠义 信是信用 准确不准确不知道,也差不多了、

丹巴县1803777783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尘世通络:[答案] 孔子教育的宗旨是这四项.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第二“行”:...

丹巴县1803777783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尘世通络:[答案]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注释】 文:文献、古籍等. 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

丹巴县1803777783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里的行怎么读? -
尘世通络: 行xing

丹巴县1803777783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什么意思? -
尘世通络: 孔子教育的宗旨是这四项.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

丹巴县18037777838: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是什么意思? -
尘世通络: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样来教弟子、 文是知识 行是品行 忠是忠义 信是信用 准确不准确不知道,也差不多了、

丹巴县18037777838: 孔门四科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
尘世通络: 孔门四科:关于“孔门四科”之内容,有两种说法,一是《论语·述而》载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后世有人遂认为孔门四科指“文、行、忠、信”四个方面;二是更多的后世学者将德行、政事、文学、言语,视为“孔门四科”,其基本依据,便是《论语·先进》上有这样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就是说,孔门弟子根据其学业特长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先秦时期除了作为最早学术分类的“六艺”外,似乎还存在着“孔门四科”这样的分科性学术门类.

丹巴县18037777838: 对六德的认识有哪些 -
尘世通络: 六德:汉语词汇,人的六种美德,常出现在儒家典籍中.一般指“智、信、圣、仁、义、忠”. 其余解释: 1.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 《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闻...

丹巴县18037777838: 翻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尘世通络: 早在春秋时代的孔子那里,人文学科便已基本形成,并且被确定为四大科目,即所谓文、行、忠、信(参阅《论语·述而》),这四大科目,换一个说法,就是所谓德行、言语、政事及文学(参阅...

丹巴县18037777838: 孔子说的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孔子说的 -
尘世通络:[答案]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