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释提到了哪几类人?

作者&投稿:鞠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甄士隐的解说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歌里都说了哪些事和人?很简单,将相一心求功名,最终坟头长草;世人一生为钱亡命,死了却啥也没带走;男人都在恋女色或娇妻,但你一死娇妻就改嫁了;做父母的一生为儿孙付出,但得到的往往是儿子的不孝。所以《好了歌》归根结底就这么一句大白话:人活着,总爱计较太多;可日后一死,啥也没,一了百了!

甄士隐正是听了跛足道人这首《好了歌》后,猛然顿悟,于是挥一挥手,家也不回,老丈人也不管了,娇妻也不管了,就此跟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不仅如此呢,甄士隐还不再悲伤,无比感慨地念了一首非常哲理的词,以作为对《好了歌》的应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这词不难,比较好理解,说白也是跟《好了歌》一样的意思:芸芸众生,贪念再到,到头来不过一场空,白白“为他人作嫁衣裳”罢了

词是不难,《好了歌》也不难,但真正悟到此歌此词说的,恐怕还真不容易。因为时至今日,不管我们为官也罢,为民也罢,为父母或子女也罢,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参透的。我们还不是依然是死死苦追着功名和金钱,痴迷着所谓的声名和女色,并不顾一切地把最疯狂的溺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以为这样就能培育出好孩子以及孝顺孩子了。为了这欲和那望,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也忘记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好了歌》解注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难道甄宝玉也是乞丐不成???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这是脂研斋重评石头记在甄仕隐对《好了歌》解注的批语: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希望对你有用

古今将相、家财万贯者、家有娇妻者、天下父母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
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

求《红楼梦》中的两幅对联。
《红楼梦》中的几幅对联赏析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 太虚幻境联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

《红楼梦》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是什么?
《红楼梦》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是真事隐,假语存。甄士隐在小说的第一回就出现了,这位甄士隐不讲求功名利禄,每日只顾过得安稳快活,和“士隐”二字也是非常相衬了。还有一点,作者在书中有过这样一番旁白: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这甄士隐其实寓意就是“真事隐”。贾雨村”实际上是...

《红楼梦》谁有眼不识泰山?如何错过了恩人?
《红楼梦》里有个人有眼不识泰山,他就是贾雨村。话说贾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后,有一次出外巡查路过一个村的小庙,巧遇一个老道士,却未能发现面前的老道士是二十年前资助他上京赶考的恩人甄士隐。当时甄士隐因静修多年,道行深通,早已看出眼前的贾雨村,便对他说了两句大有禅机的话。第一句:&...

红楼梦中前几集里道士和和尚在集市和甄士隐对诗然后出家 甄士隐解注...
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好了歌》注解,详见《红楼梦》第一回 ...

《红楼梦》中“故曰:甄士隐云云”中的“云云”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说,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和鲁迅的《朝花夕拾》差不多,鲁迅也是站在向往、和平和民族意识上偶尔回忆一下恩师,比如说藤野先生,而曹雪芹在落魄的时候,难免想起夫兄教育之恩,诗友规谈之德,感觉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贫穷限制了曹雪芹的发展。曹雪芹认为自己有罪,所以说...

甄士隐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也借冷子兴之口让读者对贾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到这里故事的叙述已经成功地将读者带到了故事围绕的中心贾府中来。这便是甄士隐已去(真事已隐去),假语村言的开始。另外贾雨村在书中会有多次客串,都有其作用,这两个人绝不是仅仅作为配角出场那么简单,他们是《红楼梦》中关于真假主题的隐喻。“...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安排甄士隐这个人物?
甄士隐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取其“真事隐”之意,还有着其他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甄士隐这个人物代表了曹雪芹自身的一种情感和境遇,同时也承载了曹雪芹对于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感慨。甄士隐这个人物与曹雪芹有着紧密的联系。甄士隐的名字“甄”与曹雪芹的字“霄”谐音,而“士隐”则暗示了...

《红楼梦》刚开始为什么要讲英莲、甄士隐、贾雨村那些人?和整个故事...
甄士隐,早已有人指出他的名字谐音为“真事隐”,含“将真事隐去”之意。曹雪芹擅埋伏笔,不喜欢像一般的笔记小说那样偏向于平铺直叙故事情节,也从不直接在书中表达他对书中一些角色的看法,然而他的《红楼梦》中的人物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句即情而抒的诗、一支花签、一个灯谜,常暗喻主人公的性格或者命运,这只...

《红楼梦》中“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莽长”当何解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开篇交待《石头记》(红楼梦)的来由:一僧一道携无缘补天之石(通灵宝玉)下凡历练,逢姑苏甄士隐。甄士隐结交并接济了寄居于隔壁葫芦庙内的胡州人氏贾化(号雨村)。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

信州区15977241591: 红楼梦中甄士隐解《好了歌》的几个字之究竟 -
纪丁乙酰: 我看的书上是: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全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信州区15977241591: 求红楼梦中那个甄士隐对那一僧一道好了歌的解注 -
纪丁乙酰: 好了歌 跛脚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

信州区15977241591: 红楼梦 诗词之《好了歌》 -
纪丁乙酰: 这首歌是整部小说的注解 不要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 要对着整部书去揣摩---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好了歌》注 给你看看吧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

信州区15977241591: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具体的含义和其它更深的寓意 -
纪丁乙酰: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

信州区15977241591: 好了歌的作品出处 -
纪丁乙酰: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信州区15977241591: 【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的注解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
纪丁乙酰: 甄士隐正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信州区15977241591: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情节论述“好了歌”中揭示的人生悲剧? -
纪丁乙酰: 《红楼梦》开篇有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实这就是对“好了歌”最好的解释.只不过是作者首先解释了故事的谜底,而后将的故事罢了.不但是作者,包括读者,更包括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又能够真...

信州区15977241591: 《红楼梦》好了歌,啥意思. -
纪丁乙酰: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

信州区15977241591: 结合《红楼梦》的主题赏读甄士隐所作《好了歌注》 -
纪丁乙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宁、荣既败之后.)蛛丝儿结满雕梁,(潇湘馆、紫芸轩等处.)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

信州区15977241591: 世人都说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出于什么古典名著 -
纪丁乙酰: 这句话出自于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好了歌》. 原文如下: 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