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臣不胜受恩感激里的"胜"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郜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史?谈谈你的观点。~

文学是一种从时间尺度上评价及记录先进思想的一种手段。它依靠个人感觉与经验来展现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并对其中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知、思考、判断与描述,并在其范围内寻求一种美的极致。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它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文学史)、世界或地区史(如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通史或断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民族史(如蒙古族文学史)、分体史(如中国戏曲史)等。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尽在其中;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
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汉字的起源,历来有若干推断,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甲卜辞及殷商青铜器的不断出土,探讨上古文学有了可信的资料。甲骨文字和部 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字,已经发展为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的记事文字; 商代中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只有两三字,直到商代晚期,铭文仍很简单。
然而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却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 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 较长的钟鼎铭文,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从此,文学的各种形式在 语言文字的不断成熟过程中分途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入世精神与颓废情怀
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内涵很丰富,新时期小说中表现出的古典文学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家传统的入世精神,二是士大夫的颓废情怀。
中国古典文学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带有很强的入世精神和社会参与色彩,“文以载道”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学史中,文学也因此被人当作“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种入世精神的极端表现是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边缘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体现。遍观中国古典文学史,很少有纯粹个人性的创作,作品中无不寄寓着作家的社会化关怀,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政治或文化理想。
从《诗经》、屈原开始,经过杜甫、范仲淹、魏源等的衍变,更形成一股忧国忧民、担当道义的优秀传统,也传达着重教化、重社会功用效果的文学精神命脉。古典文学的入世精神在五四新文学中被以“文以载道”的面目受到挞伐,但实际上,五四文学并没有真正将它丢掉,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五四作家们所真正批判的其实只是古典文学所载之“道”的内涵,文学为现实服务的基本精神依然是保持着的——文学不应该维护传统的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而应该为现实中国的变革和强大服务。就小说而言,梁启超的小说革命观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五四作家们:“欲新一国之民, 不可不先新兴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
五四文学的主导倾向依然是面向社会和大众的“为人生”,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现实批判则始终是五四文学最显著的思想特色。这当中尽管灌注了许多新的现代思想内涵,但底子上依然蕴涵着古典文学的某些精神印记。
新时期小说,尤其是新时期初的小说,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入世精神。这一点在作家们的创作思想方面表现得很明确。尽管作家们一般都不直接提古典文学传统,但在谈论自己的文学志向和对文学的认知时,几乎无一例外要谈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将文学与政治和责任感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实际上,作家们的思想内核中已经内在地体现着古典文学的入世思想。
如周克芹所理解的文学是“时代风云、群众生活所给予作者感情影响的形象见证,个人与时代的结合的一个最真实的证物”;[8]高晓声谈到自己中断创作20多年后返回文坛的第一篇作品《“漏斗户”主》时,明确表示为农民呼吁的创作责任感:“我写他们,是写我心”[9];蒋子龙同样将自己的创作与现实需要密切联系起来:“《乔厂长上任记》是‘逼’出来的。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是被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对四化的责任感‘逼’出来的……”[10]
入世精神同样体现在创作当中。从小说主题而论,新时期小说最典型的体现是浓郁的教化意识。新时期许多小说蕴涵着明确的教化观念,小说被当作思想教育的工具,被用来传播各种社会文化意识。刘心武的《班主任》、《醒来吧,弟弟》等作品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也正因为如此,充满说教色彩的《班主任》被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之作,成为了一个时期文学的典型。除刘心武外,其他作家的创作也基本相似,像名噪一时的张贤亮、从维熙,就是将苦难作为道德说教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再如历史类小说,如《李自成》、《星星草》等作品,也都是遵循中国传统历史著述的“资治通鉴”思想传统,总结历史教训,以历史来引导、服务现实,是这些作品一致的主题。而且,历史小说的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90年代,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唐浩明的《曾国藩》,熊召政的《张之洞》、《张居正》等作品,也遵循类似的历史观,是传统历史著作(小说)思想的现代体现。

这句话连起来是“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的意思,我认为那个“胜”字应该是“尽”的意思

我们老师讲的 “胜” 是指“尽”的意思 “胜”是二声

尽,完的意思

胜:禁得住

详细释义如下:
这里的“不胜”同时修饰“受恩”和“感激”。也就等於是说“臣不胜受恩,臣不胜感激”。受恩是受先帝之恩,感激是感激先帝。文言中常省略一些成份,翻译时要自己补上。
如果把“胜”解释为“承受住”,“臣不胜受恩”还勉强可解释为是谦辞“臣承受不住(先帝的)恩宠”,但后半的“臣不胜感激”就不可解了。“臣承受不住感激(先帝)”,不通。所以此处解释为“承受、承受住”不妥。
如果把“胜”解释为“尽”,“臣不胜受恩”:“臣承受了(先帝)不尽的恩宠(受是承受之意)”;“臣不胜感激”:“臣(对先帝)感激不尽”。如此则完全解释得通了。
综上,此处“胜”解释为“尽”更好。


“臣不胜受恩感激”中的“胜”是什么意思?
指“尽”的意思。出自《出师表》,选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全文(节选)如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臣不胜受恩感激的翻译是什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_、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解释: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

求出师表的全文翻译和字的翻译。谢谢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翻译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的效什么意思
效的意思:效命的任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的意思: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出处: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节选: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

诸葛亮的《出师表》翻译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

《出师表》全文翻译和中考重点字词解释!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没有全部完成,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

<出师表>逐句翻译
)臣不胜受恩感激!(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今当远离,(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临表涕零,(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不知所言。(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哎哟,搞死了,累死我了,这下满意了把!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l?wtp=tt ...

《出师表》原文、译文和注释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原文:先帝创业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诙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

翻译出师表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臣不胜受恩感激里的"胜"是什么意思 -
春宽利君:[答案] 我们老师讲的 “胜” 是指“尽”的意思 “胜”是二声

吴中区13066944496: 高处不胜寒的胜读音到底怎么读 -
春宽利君: 原来的时候是一声,包括出师表中的臣不胜受恩感激,原来都应该是一声的,不过这一次的新编的字典都给统一成四声了,包括证据确凿(zuo)也给统一成(zao)了 所以现在其实你读一声或者四声都对,最好是四声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所有虚词翻译 -
春宽利君: 效 ①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①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 ② 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激. 道: ①道路“中道崩殂”. 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 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 ②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 臣不胜受恩感激里的"胜"到底怎么解释是“尽”还是“承受”? 整句怎么翻译 -
春宽利君: 这里的“不胜”同时修饰“受恩”和“感激”.也就等於是说“臣不胜受恩,臣不胜感激”.受恩是受先帝之恩,感激是感激先帝.文言中常省略一些成份,翻译时要自己补上.如果把“胜”解释为“承受住”,“臣不胜受恩”还勉强可解释为是谦辞“臣承受不住(先帝的)恩宠”,但后半的“臣不胜感激”就不可解了.“臣承受不住感激(先帝)”,不通.所以此处解释为“承受、承受住”不妥.如果把“胜”解释为“尽”,“臣不胜受恩”:“臣承受了(先帝)不尽的恩宠(受是承受之意)”;“臣不胜感激”:“臣(对先帝)感激不尽”.如此则完全解释得通了.综上,此处“胜”解释为“尽”更好.出於对诸葛亮(历史上的,不是游戏里的)的喜爱,啰嗦的解释了一下,纯原创,有错误的话还请大家指正.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的“臣不胜受恩感激”中的胜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从有本书上看到是第一声. -
春宽利君: 第一声 表示承受的意思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的“不胜受恩感激”的胜什么意思 -
春宽利君: 胜:禁或尽的意思,不胜受恩感激: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臣不胜爱恩感激”的“胜”什么意思? -
春宽利君: 这里的“不胜”同时修饰“受恩”和“感激” 如果解释为承受,那没感激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呢.翻译成“尽”比较好,不尽的受恩(享受不完刘备恩惠),不尽的感激 语文书上是有这样的争论的,看你老师把握,高考已然不会考了,我们以前是取“尽”的意思 要看语境,楼下有人纯粹...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 “臣不胜受恩感激”中“胜”字讲解 -
春宽利君: 以前读第一声,现在可以读第四声,意思是 能承担,能承受 句意 我受到承受不起的恩遇,非常感激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至,臣不胜受恩感激原文 -
春宽利君: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吴中区13066944496: 出师表中由是感激和臣不受恩感激中两个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
春宽利君: 由是感激是因为诸葛亮感激刘备三次到草庐里拜访自己,因此很是感动;臣不胜受恩感激是因为后主刘禅能在自己北伐之后能深追先帝遗诏处理好国家大事,诸葛亮表示很是感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