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西厢》是怎么样的?

作者&投稿:帅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董西厢》是怎么样的书???~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是开创中国戏曲史的传世之作。其作者是王实甫(生卒年代不详),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活动的年代大约与关汉卿相距不远。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年)前后,至少活了六十岁。早年做过官,后来隐退,经常出入于勾栏瓦舍之中。他创作的杂剧计有十四种,其中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一折曲文有《饭茶船》、《芙蓉亭》;他也作散曲,但流传下来的极少。王实甫的杂剧多写反封建礼教的爱情题材,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善于提炼文句,长于细腻多致的描绘,所写曲文典雅清丽,有诗一般的意境。故能在杂剧中自成一家,与关汉卿分别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文采和本色两个重要流派。

《西厢记》故事流变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 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

,并赋诗二章寄意。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 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 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莺莺传》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因为它是珍珠,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佚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 �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佚 �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

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以真实的性格冲突为基础的,我们不单看到好人一边、坏人一边,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可以用手触摸的立体形象。这就使董《西厢》足以流传千载了。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本来这类才子佳人的题材,很容易写成陈词滥套,它没有那些动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没有争奇斗胜的巧妙情节,它主要是写人物的细腻感情,作者如果没有精湛的语言技巧,那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可是,你认真读来,就像美酒醇醪那样深厚有味,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构成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尤其是董《西厢》,它直接给杂剧《西厢记》以深刻的影响。这又一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会像瓶花一样,取艳一时,很快就会抱香而死的。

元稹的《莺莺传》是《西厢记》母本,后经过多人改写,不同的版本其情节大体相同,但在诸多方面有区别。后人便在《西厢记》前加上作者的姓氏以示区别。著名的有董解元《董厢记》和王实甫的《王西厢》。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董西厢》是怎么样的?
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

面红耳赤造句-用面红耳赤造句
113、看着 面红耳赤 、顿口拙腮的陈凡,叶灵倩终于是忍俊不禁,笑了出来。 114、这里的“调戏”,不仅是调情,还有着“董西厢”里“露滴牡丹开”的情节――贾宝玉哄林妹妹看《西厢记》,二人情动 面红耳赤 ,原因就在这里。 115、这边一群衣冠楚楚的才子模样的人在这针砭时弊的讨论当朝的政事,一个个争的是 ...

30分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600字故事梗概文。
"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

面红耳赤造句子怎么造句
7、1这里的“调戏”,不仅是调情,还有着“董西厢”里“露滴牡丹开”的情节――贾宝玉哄林妹妹看《西厢记》,二人情动面红耳赤,原因就在这里。(面红耳赤造句子怎么造句)。8、夫妻都是为了这个家而付出,那就多站在对方立场去看待问题,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夫妻关系也会更加和谐。9、关于学生作文...

恁的拼音
如:恁地(什么);恁人(谁,何人);恁么(怎么样;什么)5. 怎,怎么 却恁地教什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水浒全传》连词 1. 任凭 花布恁商营。——费信《星槎胜览》恁[nín]1. 代词 第二人称。通「你」、「您」。《董西厢.卷四》:「说恁心聪,算来有分咱家共。」明....

杨紫畅这个名字怎么样 含义怎么样?
紫:紫字主要指由蓝、红两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即紫色,后也指与紫色相关的事情。如在古代,通常把达官显贵或憎人称为紫衣,仙女称为紫妃,皇太后的住处称为紫房。(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55,370次)《说文解字》释云:帛青赤色。从糸此声。畅:本义指畅通,无阻碍。后也有明白,尽情,痛快...

《董西厢》是怎么样的?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董西厢》是怎么样的书??? -
肥昨欣青: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董西厢》简介 -
肥昨欣青: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官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西厢记诸宫调 -
肥昨欣青: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北宋就已...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现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什么?
肥昨欣青: 现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金元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共用了长短套数188套,曲牌444个.“解元”二字不是人的名字,是古代对文人的尊称,《董西厢》的具体作者至今无考.这部作品除曲牌的丰富性以外,还是后世《西厢记》故事的雏形.在《董西厢》中,首次确立了“红娘”作为故事的主角,奠定了它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基调.因此,在中国音乐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莺莺传》讲的是什么故事呀?是谁写的呢? -
肥昨欣青: 《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求有关《董西厢》和《王西厢》的比较的全部资料或是论文 -
肥昨欣青: 董西厢: 《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西厢记的故事是杜撰还是真有这段历史 -
肥昨欣青: 这么说吧,《西厢记》是对《董西厢》的扩充,而《董西厢》是根据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而改编的.《莺莺》传是元稹的一篇半自传体小说,其中有一部分写的就是元稹自己,至于莺莺,可能确有其原型,但到了小说里只能说有真人的影子,而且莺莺张生都是化名.

东西湖区15715323428: 什么是西厢记诸宫调 -
肥昨欣青: 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说唱体文字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若干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简短叙述,用来说唱长篇故事,故称“诸宫调”.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诸宫调在北宋就已出现.北宋以后,诸宫调继续流传于中原和南宋临安等地方,又有南之 分,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