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作者&投稿:栾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的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全文翻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对照翻译: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请采纳谢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就是一个心理学中的情绪发泄的问题。厉王是一个残暴、好大喜功的人,他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那时人们对他的执政有很多怨言,心中有很多愤懑,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人们就只能用言语来发泄。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积蓄的越多,泛滥起来就越恐怖。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召公才会提醒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结果也正如召公所言。
同理,“宣之使言”也就是让人们有言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样人们就不会采用更暴力的方式。这就是现在提倡言论自由的一个原因。

这就是一个心理学中的情绪发泄的问题。厉王是一个残暴、好大喜功的人,他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那时人们对他的执政有很多怨言,心中有很多愤懑,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实,所以人们就只能用言语来发泄。而厉王却弥谤,这样人们就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心中的不满会越积越多,当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就会用更加暴力的方法来发泄。这就好比当改革不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一样。也正如召公所比喻的,水积蓄的越多,泛滥起来就越恐怖。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召公才会提醒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结果也正如召公所言。
同理,“宣之使言”也就是让人们有言语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样人们就不会采用更暴力的方式。这就是现在提倡言论自由的一个原因。

道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不能堵塞言路,要让老百姓敢于提意见,否则会导致统治的垮台。
好处是: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召公谏厉王弭谤出自哪里
召公谏厉王弭谤出自《周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字简明,结构严谨,全文寥寥数百字,就扼要记述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停止“卫巫监谤”未成,终致国人起义、厉王被逐这一事件的始末,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厉王这个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深刻地指出企图用...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够...

召公谏厉王弭谤字词解释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百姓对他的统治表示不满,纷纷出言诽谤。召公告诫厉王说:“百姓已经无法承受您的苛政了!”厉王闻言大怒,找来卫巫监视那些批评他的人。一旦有人被揭露,就会遭到杀害。于是,国内的人民都不敢公开说话,只是在路上用眼神交流以表达意见。厉王自以为成功平息了诽谤,他对召公得意地说...

《召公谏厉王耳弭谤》翻译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周厉王很高兴,...

召公谏厉王弭谤 得到什么启示
召公谏厉王弭谤启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跟召公谏厉王弭谤有何不同?
不同点:《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厉王弭谤》出处 《战国策》 《国语》故事年代 战国时期 西周后期 劝谏者 邹忌 召公 劝谏方式 讽谏 近于直谏 劝谏艺术 《邹》用自己向美、比美、思美的经历,来类比推理,启发对方明白事理 《召》从正反两方面生动阐述防民之口的危害,...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周厉王因暴政而威权丧尽,百姓对其不满之声四起。召穆公忧心忡忡地劝诫厉王:“民众已经无法忍受你的统治。”厉王怒不可遏,他雇佣巫师暗中监视敢于批评他的人,凡被举报者皆遭受残酷的惩罚。结果,国都的人们噤若寒蝉,路上相见只能以眼神示意,不敢交谈。对此,厉王颇为自得,向召公炫耀说:“我已经...

召公谏厉王弭谤注释
召公,一名邵,他向厉王提出建议,如何消除公众的指责和批评。弭谤,意指消除不实的指责。巫师,古代负责与神灵沟通的职业,当时的人们不敢直接表达不满,只能通过这些渠道暗示。召公强调,治理国家如同治水,应当疏通而非堵塞。川壅而溃,比喻如果堵塞不满的渠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治国者应鼓励...

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厉王发怒了,找来卫国的巫师,派他监视那些指责朝政的人。根据卫国巫师的报告,厉王就把被告杀掉。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周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在古代的青铜时代,周王朝的一代君主厉王以其苛政而闻名,他的暴虐统治引发了民间深深的不满。 召公,这位睿智的辅佐者,洞察到了民众的隐忧。他勇敢地向厉王进言:“民众无法忍受你的严苛统治,他们的怨声并非无因。”然而,厉王的回应却是愤怒的,他借助卫国的巫师,以监视和杀戮的方式来压制言论,...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
阿咏凯因: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说明了什么 -
阿咏凯因:[答案] 形象的比喻,使人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直观、生动. 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 “ 为川 ” 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寓说理于比...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题目的含义 -
阿咏凯因:[答案] 召公劝谏厉王禁止非议

黄岩区18561052992: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全文 -
阿咏凯因: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阿咏凯因: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黄岩区18561052992: 急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 -
阿咏凯因:[答案] 与 1.失其所与,不知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秦伯说,与郑人盟 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以告,则... 两地之间的通道. 省略句: ()以告,()则杀之. 吾能弭谤耳,()乃不敢言! 宾语前置句: 是以事行而不悖.(应是“以...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赏析 -
阿咏凯因: 从正面:对待弭谤不能阻止,说明“口之宣言”的重要性从反面:说明君主若采取堵塞的方法是注定失败的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出处?翻译? -
阿咏凯因: 《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国语 周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召公谏厉王弭谤里的成语有哪些
阿咏凯因: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成语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故篇名亦作《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题中,召公亦作邵公.《左传》称厉王...

黄岩区18561052992: 召公谏厉王弭谤与邹忌对比,中心论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所讲的故事内容有什么不同之处 -
阿咏凯因: 中心论点:要勇于接纳别人的意见. 故事:召公谏厉王弭谤,说的是权周厉王正确面对谏言,正确疏导,但周厉王不听,终于被流放;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听从,结果齐国变得非常强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