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诞碑注解

作者&投稿:桓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皇甫诞碑文及注解~

你上百度文库上面找 我原来找到一篇不知道放哪了。要不我就给你了。祝你好运。

《名碑荟萃》原文编辑
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中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那就是西安碑林。碑林收藏了从汉魏至明清历代的碑石、墓

名碑荟萃(9张)
志,共两千三百多块。它们出自各个朝代名家的手笔,真称得上是名碑荟萃了。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这种新书体很快在南方流传。到了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的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被认为是全国的正宗,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唐初的书法家,首推欧阳询。他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欧阳询学书十分刻苦。相传有一次,他外出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石,初看印象不深;后来他又去看,才觉出妙处。于是,他在碑石下整整待了三天,仔细观摩学习。欧阳询晚年的字笔力更加刚劲。西安碑林中的《皇甫诞碑》就是他的作品。
盛唐时期的颜真卿,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书法革新家。他年轻时考中科举。为了学书,他两次辞官不就,跑到洛阳,想当时的大书法家张旭学习。张旭见他有志学书,就把不肯轻易告人的作书方法传授给他。在张旭的指导下,他刻苦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颜体”。颜体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碑林中的《颜勤礼碑》就是他的作品。
颜真卿之后,有较大影响的书法家是柳公权。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碑林中的《玄秘塔碑》就是他的代表作。
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艺术大师们留下的杰作,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这篇文章已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第5篇范文,第164页至165页)

2课文概括编辑
课文先简介了西安碑林,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称这里是“名碑荟萃”的地方。然后以历史朝代为序,分别介绍了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颜真卿之后的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事迹及其书法的主要特点。最后概括说明碑林中的书法在中国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课文中介绍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皇甫诞碑》《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没有讲到王羲之的作品,这是因为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经失传。碑林中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朝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

3导游词编辑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中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中国的情况。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中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碑林中还记载了诸多历代爱国主义人物,如被誉万世师表的孔子,统一中国文字的李斯,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关羽,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于右任,以及励精图治的邓廷桢,推行新法的康有为等。他们那忧国忧民,为事业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中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中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石台孝经》、《开成台经》等名碑,原来竖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今西安市南门外)的国子监内,唐末韩建(大尉许国韩公)缩小长安城后,这些碑连同其它一些名碑都散落到了城外。唐昭宗以及后粱时期,陆续将这些石碑移到原唐代尚书省西隅。到宋哲宗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又将全部碑石搬到学府之北,就是今天的碑林所在地。此外,明清两代的《兴学碑》、《修渠记》、《修栈道记》、《修城记》、《修庙记》等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峄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中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璨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碑林能较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与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贡献分不开的。宋代时,由于无人管理,珍贵的汉唐碑碣有的被人用做砖甓,有的用于修桥,遭到人为的破坏。元代时,碑林的碑石曾两次全部跌倒。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陕西发生8级大地震,碑林里的大量碑石因摔碰而断裂。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毕沅率同僚到碑林视察,只见房屋倒塌,碑石横卧于荆榛瓦砾之间,环顾四周,满目荒凉,这使他十分震惊和痛心。他与同僚合义,采取修整房屋,整理石,编目著录,组织石刻陈列,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等措施,重修和保护碑林。在他所著《关中金石记》中说:“前后堂庑,皆鼎新焉,旋于土中,搜得旧刻数十片,遂取《石经》及宋元以前都,编排甲乙,周以栏盾。明代及近人所,则汰存其佳者,别建三楹以存置。其锁钥则有司掌之,设法保护,以冀垂永久。”毕沅对金石文字有浓厚兴趣,整修碑林在于“庶考古者,得以观览也”。(《毕沅在保护关中古迹上的贡献》,文物天地,1983年第二期)他为保护珍贵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值得赞赏。

下文从网上转载,

皇甫诞君碑碑文注释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宁制
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叔世艰虞1,忠臣彰於赴难。衔须授命,结缨殉国2,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旂常3,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4,强逾七国,势重三监5。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後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1. 叔世:叔,衰,末。叔世即末世。艰虞:指艰难困苦的时代。
2.衔须:口含胡须,表示临难不屈、大义凛然的样子。《后汉书?独行传?温序》:“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3.记牒:史册、文字记录。旂常:“旂(qí)”和“常”,指王侯的旗帜,代指王侯。
4.衅:同“衅”,祸患、祸乱。衅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藩翰:指诸侯王国和大臣。
5.七国,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个诸侯国,因于前145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三监: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殷都以西为鄘,殷都以北为邶(bèi),分别有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经?邶鄘卫谱》。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6。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裏,司徒胙土於耏门7,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铭功卫鼎,腾美晋锺,盛族冠於国高8,华宗迈於欒郤9,备在史牒,可略言焉。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驤将军、梁州剌史,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10;媚川照阙,曜奇采於随珠11。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扶摇始搏,早坠垂天之羽12。父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横剑梐枑13,威重冠军;扸瑞蕃条14,声高渤海。

6.朝那:安定郡朝那县,在今甘肃平凉一带。康熙字典解释,朝,《集韵》追输切,音株。朝那,县名。那,《正韵》奴何切,?音傩(nuó)。《说文》西夷国安定有朝那县。可见,朝那应读为zhū nuó。
7.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裏,司徒胙土於耏门:这一句涉及两个典故。
立效长丘,司徒胙土於耏门:《左传?文公十一年》:“初,宋武公之世,鄋瞒(sōu mán,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小国,属长狄的一支)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ér)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关于这段文字的解释,历来争讼甚多,此不赘述。从碑文意思看,于志宁是理解为司徒皇父(通“甫”)受封于耏门。上句“立效长丘”,即指“败狄于长丘”事。胙zuò,赐予:胙土,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酬其勋绩。
树绩东郡,太尉裂壤于槐里:指东汉太尉皇甫嵩受封为槐里侯。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东汉末期名将。汉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jùn)率军镇压起义军,后官至太尉,封槐里侯。上句“树绩东郡”,即指皇甫嵩曾于东郡仓亭大破黄巾军事迹。
8.国高:国子和高子,二人皆春秋时齐国上卿。《左传?僖公十二年》:“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预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
9.栾却:晋国旧时的望族。
10.润木晖山,晖通“辉”。赵璧,即和氏璧,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
11.随珠,随侯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12.高衢:大道,要路。比喻高位显职。追风:形容马行之速,此处比喻升迁。
“遽夭”,“早坠”:表示皇甫和去世较早。王昶《金石萃编》将“夭”释为“犮”应为误。
扶摇:暴风由下向上升腾。抟(搏):凭借。此句喻仕途得志。
13. 梐枑,bìhù,亦作“梐枒”,俗谓“行马”,古代官署前拦挡行人的栅栏,用木条交叉制成。
14. 扸瑞:扸,古同“析”。扸瑞,相当于“剖符”,指受封拜官。
番条:即“藩条”,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以此指代刺史之职。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15;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16。据德依仁,居贞体道17。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18。锋剸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博韬胥产,文瞻卿云19,孝穷温凊之方,忠尽匡救之道。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20;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斯故包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
15. 申伯:周宣王的母舅,封于申,故称“申伯”。《诗经??大雅? 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崧,即“嵩”。《崧高》一诗,相传为尹吉甫叙申伯之功业,并为之送行而作。
16. 萧相:指萧何。昴纬:昴星,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传说萧何为“昴星精”。后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17.据德依仁:把德和仁作为言行依循的标准。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居贞体道:遵守正道,躬行正道。《易??颐卦》:“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韩非子??解老》:“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18. 含章:包含美质。《易??坤卦》:“六三,含章可贞。”孔颖达疏:“章,美也。”表质,显示出朴素的本质。讵:岂,怎。朱蓝:朱色和蓝色。此句比喻人有朴素美好的本质,有待加以显现。碑文作反问句。桥梓:桥木和梓木,古代比喻父子。这里桥梓引申为孝道。
19.锋剸犀象:剸,割断。剑锋可以斩断犀牛和大象。
翼掩鸳鸿:比喻才能超越同辈。
胥产:春秋名臣伍子胥和子产。子产是春秋时郑大夫,治郑多年,美有政绩。
卿云:汉代辞赋名家司马相如和杨雄。司马相如,字长卿;杨雄,字子云。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才冠卿云,智同荀郭。”
20. 何充,字次道(不是“永和拥卷,次道藏书”的那个宋次道),晋灊(qián)县人。俊逸而能文章,成帝时为宰相,后辅佐幼主,所任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使国家安定。传见《晋书》卷七七。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策名蕃牧,则位重首寮;袨服睢阳,则誉光上客21。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22。悦近来远,变轻訬於雕题;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23。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建旟玉垒,作镇铜梁,妙择奇材,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24。昔梁孝开国,首辟邹阳;燕昭建邦,肇徵郭隗25。故得驰令问於碣馆,播芳猷於平台,以古方今,彼此一也26。

21.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史载皇甫诞“周毕王引为仓曹参军”,碑文或有溢美。
策名:指为官献身于朝廷之事。蕃牧:指镇守边关的大将、大臣。
袨服:盛装艳服。睢suī阳:即商丘。梁孝王在睢阳建东苑(又称“梁园”、“兔园”),此园规模宏大,宫室相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22. 苍精:苍帝之精。苍帝为传说中主东方之神,名灵威仰。炎运:古时五行家称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旧以“苍精”和“炎运”指西汉刘邦的兴起。此处系泛指,代隋文帝杨坚称帝。
作贰边服:边境叛乱。此句意为边境叛乱,需要有德之士前去掌守,故被任命为广州长史。
按:广州长史,《隋书》作“出为鲁州长史”。《金石录》卷23《隋皇甫诞碑》:“传与墓志皆云为‘鲁州长史’,而碑作‘广州’,则疑碑之脱漏。”事实上,鲁州,乃隋仁寿末避杨广讳改广州置,治所在鲁山县(今河南鲁山县),大业三年(607)废。隋末王世充置,唐武德四年(621)废,后复置,九年又废。可知,鲁州、广州实为一地,传、碑、墓志(今不传)均不误。若以皇甫诞所在时而言,则应以“广州”为正,故碑用之。
23. 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亦谓远近归服。语本《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轻訬(chāo):轻捷,浮躁,轻率。
雕题、缓耳:均为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
伐叛怀柔:伐叛,讨伐叛逆。怀柔,用政治上笼络的手段使之归附。
24. 蜀王:隋文帝杨坚第四子,徙封于蜀,曾任益州刺史,后为宇文化及所害。
维城:连城以卫国。《诗经·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故“维城”也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
磐石:比喻分封的宗室。
建旟:大将出镇。玉垒:玉垒山在四川省理县东南。玉垒也常作成都的代称。
铜梁:铜梁山在四川省合川县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
25. 邹阳:西汉著名温士。原为吴王刘濞门客,吴王谋反,邹阳谏止而不听,遂与枚乘、严忌等离吴而去,为梁孝王门客。后被诬陷入狱,险遭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释,并尊为上客。见《史记·邹阳列传》。
郭隗wěi: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要燕昭王招纳贤士,并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燕昭王纳其谏,“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等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从此强大起来。见《史记·燕召公世家》。肇:启,开始。
26. 令闻,美好的声名。问,通“ 闻 ”。
碣馆:即碣石馆,碣石宫。为燕昭王为邹衍所建之宫。
平台:汉时梁孝王建,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
芳猷:美德。唐 白居易 《祭咸安公主文》:“承渥泽於三朝,播芳猷於九姓。”

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趍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誉重周行27。俄迁治书侍御史。弹违纠慝,时绝权豪;霜简直绳,俗寝贪竞28。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网泣辜,情存缓狱29。授大理少卿,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30。但礼闱务殷,枢辖寄重,允膺此职,实难其人31。授尚书右丞,洞明政术,深晓治方,臧否自分,条目咸理。丁母忧去职,哀恸裏闾,邻人为之罢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辍歌32。孝德则师范彝伦,精诚则贯彻幽显。虽高曾之至性33,何以加焉。寻诏夺情34,复其旧任。

27. 折旋丹地:折旋,古代行礼时的一个动作。丹地,宫殿中涂红色的地面,借指朝廷。
誉重周行:周行,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周行zhōu xíng”还有很多其他意思,可参考汉语词典)
28. 霜简直绳:霜简,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直绳,以法制裁。
俗寝贪竞:指平息了世俗的贪婪竞进之风。
29. 求衣:索衣。谓起床。《汉书·邹阳传》:“始孝文皇帝 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颜师古注引臣瓒曰:“ 文帝入关而立,以天下多难,故乃寒心战栗,未明而起。”
恤刑:慎用刑法,尤指减刑。
咒网,通“祝网”。《史记·殷本纪》:“ 汤 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后因以“祝网”为帝王施行仁德之典。
泣辜:指帝王怜恤罪人。
30. 张季:张释之,字季。汉文帝时任廷尉,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于公:汉相于定国之父,曾参审“东海孝妇”案,认为孝妇有冤。传“东海孝妇”就是后来“窦娥”的原型。
31.礼闱:指尚书省。汉代尚书省设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
务殷:公务繁忙。
枢辖: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
寄重:借重。
允膺:承当,胜任。
32. 罢社: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
33. 高曾:孔子弟子高柴和曾参,二人均事亲至孝。
34.夺情:古人父母去世,按礼当守孝三年,不能任职为官。而大臣为国家所重,由皇帝特诏在未满守制期去除丧服,称为“夺情”或“夺服”。

于时山东之地,俗阜民浇35,虽预编民,未行声教。诏公持节为河北河南道安抚大使,仍赐米五百石、绢五百匹。公輶轩布政,美冠皇华之篇;拥节观风,荣甚绣衣之使36。事讫反命,授尚书左丞。然并州地处参墟,城临晋水,作固同於西蜀,设险类於东泰,实山河之要冲,信蕃服之襟带37。授公并州总管府司马,加仪同三司。公赞务大邦38,声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属文帝剑玺空留,銮跸莫反39,杨谅率太原之甲,拥河朔之兵。方叔段之作乱京城,同州吁之挻祸濮上40。虽无当璧之兆41,乃怀夺宗之心。公备说安危,具陈逆顺,翻纳魏勃之策,反被王悍之灾42。仁寿四年九月,溘从运往,春秋五十有一,万机起歼良之叹,百辟兴丧予之悲43,切孔氏之山颓,痛杨君之栋折。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封弘义郡公,食邑五千户,諡曰明公,礼也。丧事所须,随由资给,赐帛五千段,粟三千石。

35. 浇:浇薄,指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
36. 輶轩布政: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代指出使。
皇华:《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拥节:即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观风:帝王或大臣到地方考察民风。
绣衣之使:即“绣衣直指”,“绣衣使者”,汉官名。汉武帝天汉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省称“绣衣”。
37. 参墟:亦作“参虚”。参星的分野。当今山西、河南一带。《左传·昭公十五年》:“ 唐叔受之,以处参虚。” 杜预注:“参虚,实沉之次, 晋之分野。” 孔颖达疏:“实沉之次,晋之分野,上系参之虚域,故云参虚。”
东泰:启功先生考证“东泰”应为“东秦”之误。从文义以及骈文的对仗方面讲,启说颇为可信。
38. 赞务:协助处理事务,也指州郡长官的助理。
39. 属:恰好遇到。剑玺空留、銮跸莫反:均指帝王驾崩(这里指隋文帝为杨广所杀)。
40. 叔段:即共叔段。春秋时郑庄公封弟共叔段于京,称为“京城太叔”。后共叔段谋乱,为郑庄公平息。事见《左传》。
州吁:春秋时卫庄公爱妾所生之子,得到卫庄公的宠爱。隐公四年(前719),州吁弑卫桓公自立,后被卫人杀于濮。挻:引发;延及。
41. 当璧之兆:当璧,比喻立为国君。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
42. 魏勃:西汉齐王刘肥的中尉。吕后死后,诸吕欲反,朱虚侯刘章探知其谋,于是派人偷出长安报告其兄齐王刘肥,想让刘肥发兵西征,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便诛杀吕氏族人,趁机立齐王为帝。齐王闻讯后,就和他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谋划出兵。事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王悍:西汉赵王刘遂的内史。汉景帝时,吴楚反,刘遂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事见《史记·楚元王世家》。
43. 万机:指皇帝。歼良:诛杀好人。语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百辟:指百官卿士。丧予,典出《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惟公温润成性,夙表白虹之珍44;黼黻为文,幼挺雕龙之采45。行已穷於六本,蕴德包於四科46,延阁曲台之奇书,鸿都石渠之秘说,莫不寻其枝叶,践其隩隅47。譬越箭达犀,饰之以括羽;楚金切玉,加之以磨礲48。救乏同於指囷,亲识待其举火49。进贤方於推毂,知已俟以弹冠50。存信舍原,黄金贱於然诺;忘身殉难,性命轻於鸿毛。齐大小於冲襟,混宠辱於灵府51,可谓楷模雅俗,冠冕时雄者也。方当亮采泰阶,参综机务,岂谓世逢多故,运属道消,未展经邦之谋,奄锺非命之酷。

44. 夙:早
45. 黼黻fǔ fú:原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借指修饰文辞。
雕龙:雕镂龙纹。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
46.六本:古谓立身行事的六项根本:孝、哀、勇、能、嗣、力。汉刘向 《说苑·建本》:“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陈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
四科:孔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47.延阁: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曲台:汉时为校书著记之处。
鸿都:汉代藏书之所。石渠:西汉皇室藏书之处,传为萧何所造。
隩隅yù yú:室的西南角,借指内室。引申为学问精绝深奥之处。
48.越箭:以越山之竹所造之箭。达犀:穿透犀革。括羽:箭末羽毛,可使箭飞行更快更稳。此句语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楚金:楚地所产之良铁,铸造刀剑,尤为锋利。
49. 指囷qūn:《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 肃乃指一囷与周瑜。”后以“指囷”喻慷慨资助。
举火:生火做饭,引申为生活。
50. 推毂:原意是推车前进,尤特指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也引申为荐举,援引的意思。《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
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内无金张之援,外乏弹冠之友。”
51. 冲襟:胸襟,胸怀。灵府:指思想,心灵。

世子民部尚书上柱国滑国公无逸,以为邢山之下,莫识祭仲之坟;平陵之东,谁知子孟之墓52。乃雕戈勒石,腾实飞声53,树之康衢,永表芳烈。庶葛亮之陇,锺生禁之以樵蘇54;贾逵之碑,魏君叹之以不朽55。乃为铭曰:

52. 邢山: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南。
祭仲:春秋时郑国大夫,为郑庄公的权臣。《晋书》卷34《杜预传》:“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
平陵:汉昭帝之墓,在进陕西咸阳市西北。
子孟:即霍光,字子孟,为西汉三朝重臣,死后以帝礼陪葬于茂陵东侧。碑文作“平陵之东”,或为于志宁撰文时误记。
53. 腾实飞声:一般作“腾声飞实”。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54. 葛亮之陇:诸葛亮之墓。
钟生:指钟会。《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钟)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
樵苏:砍柴打草的人。
55. 贾逵:字梁道,历仕曹操、曹丕,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豫州吏民追思之,为刻石立祠。青龙中,帝东征,乘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殷后华宗,名卿胄系。人物代德,衣冠重世。逢时翼主,膺期佐帝。运荣经纶,执钧匡济。门承积庆,世挺伟人。夜光愧宝,朝采惭珍。云中比陆,日下方荀56。抑扬元辅,参赞机钧。玉叶东封,贰图北启。伏奏青蒲,曳裾朱邸57。名驰碣石,声高建礼58。珥笔宪台,握兰文陛59。分星裂士,建侯开国。辅藉正人,相资懿德60。中台辍务,晋阳就职61。望重府朝,誉闻宸极。乱阶蔓草,灾生剪桐62。成师构难,太叔兴戎63。建德效节,夷吾尽忠64。命屯道著,身殁名隆65。牛亭始卜,马獦初封66。翠碑刻凤,丹旆图龙67。烟横古树,云锁乔松。敬铭盛德,永播笙镛68。
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

56. “陆”指陆云,陆机的弟弟,“荀”指荀隐。《晋书》卷54 陆云传:“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
57. 付奏:谓俯伏上奏。青蒲:指天子内庭。
曳裾: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朱邸:王侯贵官的府第。
58. 建礼:本指汉建礼门,为尚书郎值勤之处。借指尚书郎,此即指上文“除尚书比部侍郎”。
59. 珥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宪台: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握兰: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文陛:宫阙的殿阶。借指朝廷。
60. 辅藉正人:以正直之人作为辅佐。藉:借助,依靠。
相资懿德:以德行美好之人作为相理。相资:相互资助,相互凭借。懿德:美德。
61. 中台辍务,晋阳就职:指离开中央,来到地方任职。
62. 《吕氏春秋·重言》:“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於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此处借指杨谅作乱。
63. 成师构难:构难,发起战争。成师,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晋昭侯的叔叔。晋穆侯在伐条之战时兵败,文侯恰巧降生,穆侯就给他取名仇。两年后,穆侯报仇,在千亩之战时大获全胜,仇的弟弟降生,取名成师。穆侯晚年,其弟殇叔杀死穆侯,自立为君。仇就带着弟弟成师逃跑。后来,仇杀掉殇叔,夺回君位。文侯宠爱弟弟成师,临终时委任他监国。昭侯即位后,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很多忠诚明智之人都劝谏说:曲沃为大邑,不次于晋都翼,把桓叔封在曲沃,就会形成尾大不掉,日后必为祸害。昭公认为是自己的亲叔叔,不知防备。前739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退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孝侯。此处借此典指杨谅以兄弟名分兴兵争夺王位的叛乱。
太叔:即共叔段,见前文注释40。
64. 建德:西汉赵王刘遂之相。参前文注释42。
夷吾:赵夷吾,楚王之太傅。《史记·楚元王世家》:“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则杀尚、夷吾。” 《史记·孝景本纪》:景帝中元二年,“封四侯”。集解引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
65. 命屯:命丧。殁:死。
66. 牛亭,《汉书》卷81《张禹传》:“禹年老,自治冢茔,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又近延陵,奏请求之,上以赐禹,诏令平陵徙亭它所。”这里以牛亭借指墓地。
马獦:即马鬣。清吴玉搢《别雅》卷5:“马獦,马鬣也。”马鬣,或称马鬣封,是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借指坟墓。
欧阳询《艺文类聚》卷40引梁任孝恭《祭杂坟文》:“不谓纶绳所用,遂毁牛亭之基;锹锸所侵,爰伤马鬣之势。”
牛亭始卜,马獦初封,意思就是墓址已经选定,坟墓的黄土刚刚封起。
67. 翠碑刻凤,丹旆图龙:石碑上的凤形已经刻就,旌幡上的龙图已经绣好。旆pèi,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68. 笙镛:亦作“笙 ”。古乐器名。镛,大钟。《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孔颖疏:“吹笙系钟,更迭而作。” 孙星衍注引郑玄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皇甫君碑讲述了皇甫诞被害过程。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皇甫诞为劝阻隋炀帝,被出死刑,后因人说情得以免死。

陈忠建《皇甫诞碑》解析书写示范




皇甫诞碑注解
可知,鲁州、广州实为一地,传、碑、墓志(今不传)均不误。若以皇甫诞所在时而言,则应以“广州”为正,故碑用之。23. 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亦谓远近归服。语本《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轻訬(chāo):轻捷,浮躁,轻率。雕题、缓耳:均为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伐叛怀柔:伐叛,讨伐...

岳塘区15568388320: 皇甫诞碑注解 -
太荷更昔: 皇甫君碑讲述了皇甫诞被害过程.具体的我也不清楚.皇甫诞为劝阻隋炀帝,被出死刑,后因人说情得以免死.

岳塘区15568388320: 皇甫君碑全碑内容 -
太荷更昔: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nbsp;碑帖鉴赏----欧阳询—皇甫诞碑nbsp;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岳塘区15568388320: 皇甫诞碑是谁写的 -
太荷更昔: 皇甫诞碑唐于志宁撰文,唐欧阳询书.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楷书28行,行59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557年~641年)早年所书,另有一说《皇甫诞碑》刻立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50年).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岳塘区15568388320: 皇甫君碑怎样断句 -
太荷更昔: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

岳塘区15568388320: 皇甫诞碑和九成宫醴泉铭哪个好?其书写的时间是什么? -
太荷更昔: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楷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前者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后者是老年时的作品,此时欧阳询毕生的精华都倾注于九成宫作品中,其内涵这里就不说了,建议你学九成宫.我已经临过数遍九成宫,越临越有味.

岳塘区15568388320: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 -
太荷更昔: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

岳塘区15568388320: 唐代书法家 -
太荷更昔: 初唐的书法有“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唐代书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的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张旭和怀素的狂草.

岳塘区15568388320: 古书《欧阳询皇甫碑》 -
太荷更昔: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皇甫诞碑》的作者,此碑有许多别名

岳塘区15568388320: 欧体的竖钩的运笔步骤是怎样的? -
太荷更昔: 这是南开大学田蕴章教授写的!~竖钩写的好首先要竖写的好!~这一笔在这个字中是主笔,所以很吃功夫,多临帖,多揣摩!~!至于钩的挑法是一竖写下来后,笔尖略向上抬,继续向下行笔(一点点,不要多),转锋向上(略不同于回锋),整理一下笔锋,再向左轻轻挑出(笔肚在前,笔尖在后).我说的不好!~你可以到优酷网看田蕴章的视频:《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月字是第21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