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新城建设地质条件分析

作者&投稿:宋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海临港新城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对城市建设影响评价~

严学新1 邵静芳2 陈洪胜1 史玉金1
(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结合临港新城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临港新城地质环境特征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以期为临港新城的城市建设服务。
关键词:地质环境特征;影响评价;临港新城
1 前言
临港新城三维地质调查是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示范调查项目。工作重点是工程地质结构调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水文地质调查,同时对临港新城区冲填土的地面沉降效应等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临港新城地处上海市东南部,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未来洋山深水港建设。新城以两港大道和沪芦高速公路为分隔,共分为主城区、主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4大片区,在4大片区集中城市建设用地之间设置临港森林(图1)。建成后的上海临港新城,将集现代物流、港口加工、金融贸易、商业服务、居住旅游等为一体,构筑21世纪中国港口城市的新形象。

图1 临港新城规划总体布局示意图

2 临港新城地质环境特征
2.1 基础地质结构特征
调查区属华南板块扬子陆块,全区均为第四系及新近系所覆盖。基岩面埋深220~340m,其东部及南部埋深较浅,向西北方向逐渐变深,基岩地层岩性以白龙港玄武岩和侏罗系劳村组角砾状晶屑岩屑凝灰岩、英安岩为主。断裂构造形迹不明显,基底相对较稳定,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与工程建设相关的100m以浅的晚第四纪地层发育齐全,上更新统顶部暗绿、褐黄色硬土标志层和中部的硬土层均有保留;浅部的淤泥质粘土和软粘土层所占厚度较小,而砂层和粉土层所占厚度较大,总体上地层结构条件相对较好,不利之处是近地表部分普遍分布一层滨海沉积的砂质粉土层(工程地质(2)3层)。
2.2 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调查区含水层较为发育,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包括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及其下五层承压含水层。潜水水位一般在3.23~4.08m之间,第一层承压含水层水位一般在-1.75~-1.25m之间,水位相对较高,对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带来不利影响。规划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基础无腐蚀性,地下水对钢铁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2.3 工程地质结构特征
根据区内第四纪沉积规律和工程地质层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结合临港新城规划,对100m以浅的各工程地质层进行分析与评价。
(1)1层为填土,松散,层厚0.3~3.0m,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砖块及植物根茎。均匀性极差,一般不宜作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1)3层为冲填土,松散、流塑,层厚0.4~8.5m,层顶埋深0~1.7m,海岸带以粉性土为主,饱和,含贝壳碎片,摇震反映迅速;规划区西部以粘性土为主,饱和,含有机质染斑。本区冲填土属于欠固结土、不均匀性比较明显,其分布具有成层性、含水量高、透水性较弱、排水固结差、强度低、压缩性高(图2)、灵敏度高等特点;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低,地基的沉降量比较大,不同地段的沉降量差别较大,可能会产生负摩阻力,对工程极其不利。对于采用桩基础的工程,还可能发生承台和地基土脱空现象,应予以注意。

图2 冲填土荷载-沉降曲线

(2)1层为褐黄色粘性土,湿,软塑-可塑,层厚0.5~2.5m,层顶埋深0.3~2.0m,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铁斑点,静探比贯入阻力为0.43~1.74MPa,中-高压缩性,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时,注意其土质均匀性和厚度的差异。
(2)3层为灰色砂质粉土,稍密,饱和,层厚2.80~16.30m,层顶埋深0.6~8.5m,含云母、有机质斑点,偶见贝壳碎屑,摇震反应迅速,静探比贯入阻力为3.41MPa,标准贯入击数为11击,规划区内遍布。该层震动液化:不液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东南部芦潮港镇以东、西部彭镇镇、万祥镇新港镇及规划的综合区的部分地区。轻微液化区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中部及主城区东部。中等液化区局部分布,主要在东海农场以南、规划区综合区东部、及芦潮港农场南部;渗流液化:规划区内地下工程建设施工时均存在,如基坑工程、隧道工程、管道工程等,应注意砂土渗流液化对工程的影响。
(4)层为灰色淤泥质粘土,饱和,层厚1.50~12.50m,层顶埋深5.8~19.5m,含有机质斑点,含云母、贝壳碎屑,压缩模量为2.23Mpa,静探比贯入阻力0.63Mpa,属滨海-浅海相沉积物,为上海地区最典型的软土层,在高层建筑和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
(5)层主要为灰色粘性土层,层厚2.70~21.50m,层顶埋深17.0~25.3m,在(6)层缺失区厚度大,局部地区有砂质粉土透镜体分布。区内该层分为5个亚层,(5)1-1灰色粘土层、(5)1-2灰色粉质粘土层、(5)2灰色砂质粉土层、(5)3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和(5)4灰绿色粉质粘土层。其中(5)1-1、(5)1-2层很湿-饱和,软塑-流塑,压缩性较高,强度低,为荷载较大建筑的压缩层,此外,该两层由于埋藏适中,可作为沉降控制复合桩的桩基持力层。(5)2层为规划区的微承压含水层,但分布不连续,厚度小,但在大的基坑开挖工程和隧道工程中有可能揭露该层,应注意该层所产生的流砂现象。(5)3、(5)4层为溺谷相地层,分布在(6)层缺失区,厚度、埋深变化较大,且土质不均,易引起荷载较大建筑的不均匀沉降。
(6)层暗绿色-草黄色粘性土层,湿,层厚1.50~7.35m,层顶埋深22.2~29.0m,含氧化铁斑点,由上至下,粘粒含量逐渐减小,粉粒含量逐渐增大,静探比贯入阻力为1.99Mpa,该层与下部(7)层联合可作中型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
(7)层草黄色-灰色砂质粉土、粉砂,饱和,层顶埋深25.0~50.0m,古河道切割区埋深较深。该层规划区内均有分布,土质好,可作大型及重型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
(8)2层为粉质粘土夹粉土层,湿,层厚3.50~18.0m,层顶埋深54.6~73.0m,夹薄层粉砂或粉砂团块,偶见氧化铁斑点及贝壳碎屑。规划区内分布不连续,埋深、厚度变化大。
(9)层砂性土层,饱和,分布连续,厚度大,上部为颗粒较细,粘粒含量较多,一般为砂质粉土,下部颗粒逐渐变粗,为粉砂或细砂,底部含有砾石。该层可作为超大型建筑的桩基持力层,但由于埋藏较深,费用较大。
调查区典型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见图3。
2.4 地质灾害
2.4.1 地面沉降
2.4.1.1 现状
临港新城规划区总体沉降量相对中心城区要小。1980~1995年规划区大部分地区累计沉降量在50~100mm之间,年均沉降量在3~7mm/a之间。1996~2001年间,规划区内地面沉降有所增加(图4),累计沉降量在50~100mm之间,年均沉降量在10~20mm/a之间,其中规划区北部地区沉降量大,万祥一带已形成沉降漏斗,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00mm。北部地区沉降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有关。目前由于南汇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有所控制,而且开采不甚集中,因而由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有所减少,目前的沉降速率基本在5mm/a以下。
2.4.1.2 趋势分析

图3 临港新城典型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

规划区地面沉降主要由开采地下水和工程建设所引起。区内开展自来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因地下水的开采地面沉降短时间内仍将持续发育;区内存在大面积的欠固结冲填土,其自重固结沉降量相当可观,据初步试验计算,对于厚度为6m的冲填土,其完全固结沉降量可达8~12.5cm。规划区内94塘以西部分冲填土,固结已经有一段时间,后续自重固结沉降量相对比较小;而94塘以东部分为新近冲填土,其自后续重固结沉降量将会比较大。
2.4.2 岸滩冲淤
临港新城边滩的演变,其外形基本保持不变,5m以上的边滩面积在自然状态下变化很小,边滩演变主要呈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与长江口演变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芦潮港东部岸坡总体上比较稳定,冲淤幅度较小;芦潮港南部岸坡的特点是:近岸是陡坡,其外是平坦的海底,两者之间的水深大约为6~7m,两者的演变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岸陡坡1958~1977年侵蚀,1977~1997年淤涨,1997~2003年侵蚀;而其外的平坦海底1958~1989年淤涨,1989~2003年侵蚀。近岸陡坡的冲淤变动范围在水平方向上为1.5km左右,在垂向上为4m左右。平坦海底的垂向冲淤变幅约3m,平均淤积速率1958~1977年为10.4cm/a,1977~1989年为4.3cm/a,1989~1997年为-14.7cm/a(侵蚀),1997~2003年为-19.6cm/a(侵蚀)。1997年以来,近岸陡坡也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可见,近年芦潮港岸段的侵蚀呈加强趋势。位于杭州湾北岸的芦潮港岸段海底近10年以冲刷为主,而南汇嘴以东以淤积为主。
3 地质环境对临港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
3.1 充分发挥工程地质结构特征优势,适当调整城市结构布局
3.1.1 建筑适宜性评价
依据影响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地基土层的分布缺失情况对临港新城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即:影响天然地基条件的(2)1层、(1)3层和影响桩基条件的(6)层的分布缺失情况进行分区(见图5所示)。
Ⅰ1工程地质地段,(2)1层、(6)层分布,(1)3层缺失,天然地基、桩基条件好地段,适宜各种建(构)筑物,可按城市功能需要进行布置;

图4 临港新城规划区1996~2001年累计地面沉降现状示意图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程地质地段,(1)3层、(6)层分布,(2)1层缺失,(1)3层形成时代大于10年,桩基条件好,天然地基条件一般,适宜布置高层建筑、重装备建构(筑)物及地基承载要求一般的多层建(构)筑物;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质地段,(1)3层、(6)层分布,(2)1层缺失,(1)3层形成时代小于10年,桩基条件好,(1)3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适宜布置高层建筑、重装备建构(筑)物;
Ⅱ1工程地质地段,(2)1层分布,(1)3层、(6)层缺失,桩基条件差,天然地基条件好,适宜布置多层建(构)筑物;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质地段,(1)3层分布,(2)1层、(6)层缺失,(1)3层形成时代大于10年,桩基条件差,天然地基条件一般,适宜布置地基承载要求一般的多层建(构)筑物及景观、绿化等。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论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质地段,(1)3层分布,(2)1层、(6)层缺失,(1)3层形成时代小于10年,桩基条件差,(1)3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适宜布置一些景观、绿化等;
3.1.2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规划区浅部均分布有砂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中部砂层(5)2层零星分布,地下工程施工中均有可能发生流砂。对地下工程建设不利。规划区内软土层均有分布,连续,埋深、厚度变化不大,易发生变形,对基坑边坡影响较大;对于隧道盾构建议在第(4)、(5)中穿过。

图5 工程地质分区示意图

3.2 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对新城安全的可能影响
3.2.1 海堤沉降——防洪安全
由2.4.1分析可知,规划区内由于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将持续发育,冲填土自重固结导致的地面沉降也同时存在,使海堤防洪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设计时应预留由于地面沉降导致损失的标高,同时加强监测,及时加高。
3.2.2 不均匀沉降——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地下管线)安全运营
规划区内地下水开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区内冲填土的不均匀性都会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规划区内多项线性工程项目,如经过规划区的浦东铁路、轨道交通3号线,新城区内大量的线性工程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区域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严重时将引起轨道交通无法运营,管线开裂。
3.3 海岸带变化趋势及其对城市安全的影响
3.3.1 对规划区土地资源增长的影响
规划区位于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南汇边滩是长江口南岸沙嘴的主体,长江口和杭州湾两股水体落潮合流和涨潮分流是塑造这个沙嘴的动力条件,长江丰富的流域来沙则是形成这个宏大沙嘴的物质基础。近30年来,东滩稳定淤涨,向外延伸速度每年达40~90m。但随来沙量的减少,南汇边滩冲淤趋势将会发生一定改变,如南岸在长江来沙丰富的时候,呈沙嘴突出;来沙减少时呈弧形转折,前者滩地淤积,后者侵蚀。根据预测结果,南汇东滩仍将淤积,但淤积速率有所减少,而南岸冲刷趋势将增强,严重影响土地后备资源。而杭州湾北岸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东端岸段开始出现高滩侵蚀现象,并且逐年由东向西推进,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奉贤岸段滩涂已由淤涨转为侵蚀。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长江口南岸泥沙来源减少,潮流输沙能力增强,滩地侵蚀后退明显,滩地资源逐步减少。而且芦潮港人工半岛一期促淤坝,拦阻了部分长江口泥沙向杭州湾北岸输移,使进入芦潮港以西的泥沙减少,使得杭州湾北岸冲刷作用增强,从而亦影响到北岸的滩涂资源的增长。
3.3.2 岸滩冲淤对岸带工程建设的影响
岸滩冲淤对护岸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冲刷对其安全性的影响。根据已有成果,岸带冲刷1m前后将使各类海堤的安全系数降低,降低的幅度在11%~15%之间,从而影响海堤结构的安全性。岸滩冲淤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引起泥面线下降,从而导致桩基承载力下降,基础变形增大,进一步影响结构和基础的内力。根据预测,规划区杭州湾岸段将处于冲刷状态,因此,应注意东海大桥的桩基工程所遭受的影响。
4 对策
(1)在工程地质分区Ⅰ区,第(6)、(7)层埋深适中,为桩基持力层好区;Ⅱ区,第(6)层缺失,第(7)层埋藏较深,以(7)层为持力层桩基费用大。根据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可适当调整建构筑物的位置或在调整基础的型式,选择第(5)层作为桩基持力层。在满足使用、安全情况下,节约建设成本。规划区分布大面积的欠固结冲填土,根据拟建工程特点,结合冲填土的土性,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规划区第(4)软土层遍布,该层土易发生变形,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测,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
(2)规划区内地面沉降发育,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对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地下管线、海堤等)影响严重,建议建立临港新城地面沉降监测网,监测地面沉降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5 结束语
临港新城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是上海市三维地质调查的示范项目,是对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个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次调查以工程地质调查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较好地服务于临港新城的工程规划建设。调查过程中,地调中心给予了很大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标准汇编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
[2]张咸恭等.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of Lingang New City and Its Influences to the Construction
Yan Xuexin1,Shao Jingfang2,Chen Hongsheng1, Shi Yujin1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2.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Lingang New C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ingang new city,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of Lingang new city and its influences to th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goal is as on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ang new city.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Analysis of influence; Lingang New City

一、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实践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广州市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旨在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9项"城市形象工程",这109项城市形象工程成为广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的主要内容。

1999年底,根据省市领导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的有关精神,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根据正在上报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三年一中变"城市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 "三年一中变"规划》,一批城市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得以实施。

为加强规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广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编制了专项实施计划与工作建议。如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召开,2000年制定了《迎"九运"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建议》,还专门制定了《九运会期间交通改善实施建议》。

在制定"五年行动计划"的阶段性规划的同时,在近期建设的总目标下又分重点、有目的地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如广州市规划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广州市土地开发控制与管理研究》。

2000年6月,花都、番禺两市撤市设区,原上报的城市总体规划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暂缓批复,为确保行政区划调整后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框架以及规划引导与控制政策,广州市开展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并组织编制了《番禺片区发展规划》、《花都片区发展规划》,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规划局又编制了《2002年度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建议》和《2002年度市政规划实施工作建议》,有效指导了2002年度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广州市在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中,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及时制定阶段性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等各类规划,加之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与相互配合,城市规划实施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目标顺利完成。

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概括的讲,分为"两个规划层次,两个核心内容"。

"两个规划层次"是指五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这两个层次。"两个核心内容"是指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安排。

具体的讲,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1、近期建设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

对近五年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本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的实施成效与问题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评价,明确提出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中需要改进和重点加强的方面。

2、明确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制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

3、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及建设时序。

4、制定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5、确定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

6、其它方面。

对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住宅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自然生态与历史遗产保护,区域协调与城市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7、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策略与政策。

分别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机制、城市财政融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与政策。

二、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创新

l、工作方法的创新。

广州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6〕76号)精神,结合《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报批稿)调查研究成果,制定本防治方案。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统一指挥、及时协调,深入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部署、保证重点、严格督查的要求,做好本防治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2005年地质灾害概况

2005年,广州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9宗,其中崩塌5宗,占15%,滑坡2宗,占10%,地面塌陷12宗,占63%。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969万元(见表1)。按灾害发生地统计,花都区2宗,直接经济损失28万元;增城市3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万元;从化市3宗,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500万元,其中特大地质灾害点1处,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番禺区3宗,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白云区5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海珠区1宗,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荔湾区1宗,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萝岗区1宗,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宗数下降了42%,但由于6月中下旬我市普降大雨到大暴雨,强度大、面积广,引发群发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也上升了17.8%。2005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1)汛期是地质灾害频发期,发生于主汛期(4月-9月)的地质灾害有15宗,占总数的79%;(2)地质灾害与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据统计,属自然因素形成的灾害有3处,仅占16%,人为因素诱发造成的9处,占47%,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诱发造成的7处,占37%;(3)小型地质灾害频发率高,特大型地质灾害破坏性严重。特大型地质灾害点1处,占5%,中型地质灾害点3处,占16%,小型地质灾害点15处,占79%。

二、2006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汛期降雨趋势预测

市气象局预计,2006年我市汛期总雨量属正常偏多年景。前汛期降雨量明显偏多,特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量较常年偏多7成,后汛期降雨偏多1-2成。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部性洪涝灾害。年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为2?3个。

(二)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分析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推进。根据市政府的部署,本年度城建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完善科韵路北段、新光快速路、华南快速干线三期、东晓南路放射线二期工程、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工程、护林路二期工程、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周边道路等20项重点工程路网。建设五山路延长线、会展中心二期道路和广汕路延长线、南洲路工程、东?南路延长线、和平西路延长线、丰乐北路延长线、珠吉路延长线,文德东路延长线、黄石西路延长线、车陂路南延长线、芳村大道改造等20多项市政道路;2.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全线推进地铁1至6号线的施工,继续推进城际广佛线建设,启动珠江新城集运系统土建工程施工;3.环境基础建设方面:完成猎德污水处理系统及大沙地、龙归、竹料和九佛5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工程、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配套项目,启动广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等,并开展大田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今年还将加快推进新机场二期、南沙港二期工程、广州新火车站及武广铁路专线等大型交通枢纽工程,并重点推进新广播电视观光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预测和工程建设活动情况,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情况分析,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范围、规模、危害将超过去年。由于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和秋冬期干旱比较明显,地质灾害将呈现如下趋势:受连续降雨或强降雨影响,中低山丘陵地区特别是经过人工削坡的地段将发生更多的崩塌、滑坡灾害,部分崩塌、滑坡隐患点可能出现明显的异变情况;伏秋期干旱比较明显,在广花盆地、山间河谷平原等隐伏岩溶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加上工程建设强度加大,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抽排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变化加剧,原有的地面塌陷隐患点可能加剧或诱发新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因此,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规模和危害可能大于往年。

三、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2006年,我市地质灾害汛期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重点防治因台风暴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其它时段重点做好地面塌陷和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

在分析总结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和灾害损失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以下六个地区为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

1.从化市东北部、增城市东北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重点防治区。包括从化市吕田镇、良口镇及增城市派潭镇的中低山地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有G105国道及S355省道。

2.花都区北部、从化市西部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花都区梯面镇和从化市温泉镇、鳌头镇的丘陵地区。

3.从化市中部、增城市东北部以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从化市吕田镇联丰村、新联村、九曲水村,良口镇石岭村,鳌头镇象新村、中塘村、新隅村,增城市派潭镇高滩和灵山等隐伏岩溶地区。

4.广花盆地以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花都区赤坭镇、炭步镇、花东镇、花山镇和雅瑶镇,白云区江高镇及人和镇等隐伏岩溶地区,区内重要建筑设施和交通干线有新白云机场及国际物流园区、新机场高速公路、广花公路、G106国道等。

5.市域南部以地面沉降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番禺区东涌镇、榄核镇、大岗镇,南沙区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等软土分布地区。

6.市域中部以地面沉降为主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包括白云区棠溪至金沙街、荔湾区如意坊至增?一带、黄埔区南岗街、番禺区钟村镇等软土分布地区。

7.大型人类工程活动场地及周边地区,特别是地下隧道工程所经过的地区。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预防

本防治方案所指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是指规模较大、危害中等以上,可能造成社会影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根据市地质调查院(市地质环境监测站)2005年度地质灾害巡查报告,全市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71处,威胁到1262户约7149人的安全(见表2),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0处(见表3),在台风暴雨、连续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易引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所在区(县级市)政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各负其责,重点加强防范。汛期前按照各自分工对隐患点(段)进行全面检查,发放防灾明白卡;汛期开展经常性巡查、监测和24小时值班,做好防灾、避灾、救灾的各项工作。

四、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我市各级人民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执政为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责任制,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及时提出具体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财产转移的应急方案,并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要求,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情况。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次年的1月15日前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国土房管局。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各区、县级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镇一级政府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地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并报市国土房管局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办〔2004〕73号)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力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省、市地质勘查队伍在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善后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

(五)控制源头,依法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237号)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审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从事其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六)加强协作,保障信息畅通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市、区(县级市)、镇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迅速准确,保障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畅通。

(七)加强合作,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市国土房管局与市气象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省的工作部署,已在着手进行广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前期准备工作。现阶段,市国土房管局需加强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信息化建设,使其搭建起基础网络平台和办公自动化平台,初步建立全市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规划设计,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市气象局需进一步完善本局信息化建设,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要求,通过市数据中心实现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两个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快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台风、暴雨是造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诱因,当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橙色、红色以及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要特别警惕地质灾害的发生。

(八)加大宣传,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者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特别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3.19”《矿产资源法》颁布纪念日、“4.22”世界地球日及“6.25”土地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提高防灾水平,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确保一方平安。

五、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防工作要在市、区(县级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国土、建设、交通和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对于威胁居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当地区(县级市)、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监测,检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与运行情况;对威胁公路、矿山、水利等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预防。汛期前,各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隐患点(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汛期经常性监测预防和值班安排,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资储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表1 2005年度广州市地质灾害一览表
序号 发生时间 地 点 灾害类型 灾害级别 灾害
规模 伤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成 因

死亡 失踪 受伤
1 )6月10日 从化市良口镇
牛眠村 a 中型 9000m3 无 无 无 200.0 削坡建房
暴雨
2 )6月20日 增城市正果镇 b 小型 300m3 1 无 无 10.0 削坡建房
暴雨
3 )6月29日 G105国道从化良口至吕田段两侧斜坡 a 特大 小 无 无 无 2000.0 削坡修路
暴雨
4) 6月29日 从化市吕田至东明公路段 b 中型 小 无 无 无 300.0 削坡修路
暴雨
5 )7月14日 番禺区化龙镇第二中心小学 b 小型 小 无 无 无 50.0 挡土墙变形 削坡建房暴雨
6 )6月5日 白云区钟落潭镇金盘村 b 小型 小 1 无 无 5.0 削坡建房
暴雨
7 )6月23日 萝岗区联和街八斗村紫金山庄宿舍楼 b 小型 1000m3 1 无 无 5.0 削坡建房
暴雨
8 )1月10日 番禺区大石夏滘 d 中型 200栋房 无 无 无 250.0 地铁施工
9 )1月10日 白云区江高 d 小型 无 无 无 5.0 自然塌陷
10 )3月13日 增城市派潭镇高滩上塘合作社 d 小型 900m2 无 无 无 10.0 采石抽水
11 )4月3日 南沙区信宜 d 小型 120m2 无 无 无 20.0 自然塌陷

续表1 2005年度全市地质灾害一览表
序号 发生时间 地 点 灾害类型 灾害级别 灾害规模 伤亡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成因
死亡 失踪 受伤
12 )5月15日 海珠区仑头村 d 小型 100户 无 无 无 50.0 地铁施工
13 )7月28日 白云区江高镇大石岗 d 小型 750m2 无 无 无 5.0 公路施工
14 )8月5日 增城市派潭镇高滩榕树吓村 d 小型 200m2 无 无 无 1.0 自然塌陷
15 )8月21日 花都区赤坭镇剑岭村 d 小型 无 无 无 20.0 采石疏排
16 )8月28日 白云区江高镇 d 小型 无 无 无 8.0 道路施工
17 )9月2日 花都区赤坭镇锦山村 d 小型 2500m2 无 无 无 8.0 采石疏排
18 )10月31日 白云区同德围街上步社区 d 小型 15m2 无 无 无 2.0 抽水疏排
19 )11月7日 荔湾区大坦沙地铁五号线高架桥基础施工 d 小型 550m2

20.0 )地铁施工
合计 a滑坡:2 d地面塌陷:12
b崩塌:5 e地裂缝:
c泥石流: f地面沉降:
3



2969.0

一、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实践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广州市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旨在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9项"城市形象工程",这109项城市形象工程成为广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的主要内容。

1999年底,根据省市领导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的有关精神,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根据正在上报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三年一中变"城市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 "三年一中变"规划》,一批城市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得以实施。

为加强规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广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编制了专项实施计划与工作建议。如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召开,2000年制定了《迎"九运"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建议》,还专门制定了《九运会期间交通改善实施建议》。

在制定"五年行动计划"的阶段性规划的同时,在近期建设的总目标下又分重点、有目的地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如广州市规划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广州市土地开发控制与管理研究》。

2000年6月,花都、番禺两市撤市设区,原上报的城市总体规划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暂缓批复,为确保行政区划调整后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框架以及规划引导与控制政策,广州市开展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并组织编制了《番禺片区发展规划》、《花都片区发展规划》,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规划局又编制了《2002年度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建议》和《2002年度市政规划实施工作建议》,有效指导了2002年度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广州市在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中,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及时制定阶段性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等各类规划,加之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与相互配合,城市规划实施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目标顺利完成。

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概括的讲,分为"两个规划层次,两个核心内容"。

"两个规划层次"是指五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这两个层次。"两个核心内容"是指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安排。

具体的讲,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1、近期建设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

对近五年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本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的实施成效与问题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评价,明确提出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中需要改进和重点加强的方面。

2、明确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制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

3、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及建设时序。

4、制定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5、确定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

6、其它方面。

对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住宅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自然生态与历史遗产保护,区域协调与城市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7、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策略与政策。

分别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机制、城市财政融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与政策。

二、广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创新

l、工作方法的创新。

(1)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使之制度化与规范化。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逐步推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基本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应作为政府部门常规性的工作,并在规划编制机构、编制内容上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编制周期相一致,同步编制,互相协调,将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同时制定年度计划,以适时提出应对策略。

(2)建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检讨制度。

即在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内每隔一定时间对其实施成效及问题进行总结,并适时对总体规划进行调校,并滚动实施,使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形成动态的互动反馈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检讨制度具体来讲,即每隔五年进行"大检讨",在此基础上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同时每年进行"小检讨",在此基础上每年又分别制定下一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

(3)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预申请制度。

每年在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或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之前,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公告(函)等形式,要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业等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预申报下一年度建设用地(项目)计划,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预申请制度。

(4)深入编制相辅助的专题规划研究成果。

近期建设规划虽然涉及面很广,但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以更好的辅助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另外,近期建设规划是对城市近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而某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有可能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需要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深入的论证与研究。近期建设规划与专题研究成果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专题研究成果将从策略与措施上有力保障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

(5)建立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需要大量的基础信息,而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规划数据,如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各项建设指标等等,将这些数据合理分类、编码、建立数据库,这既是规范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程序的要求,同时也为编制下一轮近期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需要城市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建立并共享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各职能部门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合理制定本部门的规划与计划,同时定期将各自负责、跟踪的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输入到数据库中,通过网络互相反馈信息。

2、编制内容的创新。

(1)近期建设规划强调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目标的制定是在紧密结合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五年近期建设目标和年度目标,同时根据每年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对目标加以调校,以更好的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2)近期建设规划应包含"两个规划层次"和"两个核心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近期建设的基本依据,其重点应该放在政府统筹的建设用地供应以及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安排这"两个核心内容"上。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近期建设规划应分为五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城市规划实施计划这"两个规划层次"来展开。

3、表达形式的创新。

(1)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成果突出作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突出作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将规划技术文件转化为行政管理文件,使规划成果成为政府可操作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也真正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作为政府管理文件,近期建设规划突出政策性,简化了规划技术上的内容,而专题研究则突出技术性,从技术策略与措施上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撑与补充。

(2)成果形式的表达注重直接面向各个政府职能部门。

近期建设规划在成果形式的表达上注重直接面向各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力求分类明确,条理清晰,直接告诉各职能部门应该做什么,需要建什么,各职能部门也可以在近期建设规划中直接找到工作的依据。

(3)近期建设规划成果以文字表述为主,图纸表达为辅。

近期建设规划更强调是一个工作计划,是政府各部门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性文件。它更强调政府的引导和控制,仅仅利用必要的图纸加以辅助说明。


谁有关于广州新城地质条件方面的资料阿
广州新城位于番禺 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

关于广州新城建设地质条件分析
继续推进城际广佛线建设,启动珠江新城集运系统土建工程施工;3.环境基础建设方面:完成猎德污水处理系统及大沙地、龙归、竹料和九佛5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工程、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配套

广州在建地铁3号线东延段最长盾构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近日,广州在建地铁三号线东延段番禺汽车客运站至广州新城西区间(下简称番广区间)顺利实现双线贯通。番广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据了解,地铁三号线东延段番广区间全长约2810米,是该线路最长的盾构区间,沿线主要为砂层、淤泥、花岗岩和断裂带地层,地质条件和地面环境复杂,盾构机需先后下多座河涌、桥梁和快...

广州东进是与地质勘探结果有关吗?
广州东进是与地质勘探结果没有关。广州东进是打造广州最适宜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绿色生态新城,地质勘探结果是是对相应区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的一个调查结果,所以广州东进是与地质勘探结果没有关。广州“东进”战略从被提出至今已达十七年。从最初的定位,到城市规划、产业引进、区域联动的不断建设与常态化...

广州地铁两新线有新进展
在建地铁线路进度有更新 截至9月底,除上述两条新线进度有更新,其余在建线路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8%。4座车站中,3座已封顶,剩余1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已全部贯通,其余出入场线进行土建施工。广州新城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轨道工程正在进行施工。

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深井站10号线广钢新城站等在建车站主体结构已实现封顶...
近日记者获悉,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深井站、十号线广钢新城站等在建车站主体结构已实现封顶,为线路整体建设目标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七号线二期深井站为该线路第四个实现封顶的车站,车站位于黄埔区长洲岛,沿金洲南路敷设,为地下二层结构,全长495米,标准段宽度22.5米,地质为典型的冲积岛...

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有重大进展正线隧道全部贯通
10月1日,记者从广州地铁获悉,日前,广州地铁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至海傍)的正线隧道已全部实现贯通。三号线东延段主要沿亚运大道穿行,周边环境和地质情况错综复杂,施工中盾构机须穿越全断面花岗岩、上软下硬地层、淤泥砂层及既有运营的地铁线路、高速公路、大直径污水管、河涌及密集建筑物群,技术...

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再添隧道贯通
在建地铁线路进度有更新 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8%。4座车站中,2座已封顶,其余2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中,1个已贯通,其余3个进行土建施工。广州新城停车场在进行施工前准备。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0%。全线6座车站中,3座车站已封顶...

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完成两目标贯通封顶
其他在建线路进度 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5%。4座车站中,2座已封顶,其余2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中,2个已贯通,其余2个和出入场线进行土建施工。广州新城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9%。全线6座车站中,3座已封顶并开始...

贯通封顶这10条在建地铁新线进度有更新
在建地铁线路进度更新 01 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7%。4座车站中,3座已封顶,其余1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已全部贯通;出入场线正进行土建施工。广州新城停车场进行主体结构施工。4座车站正在机电施工。02 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6%。全线6座车...

通渭县13721249531: 谁有关于广州新城地质条件方面的资料阿 -
施芝宁神: 广州新城位于番禺番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其中陆地面积852.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河涌及围外水域461.5平方公里,约占35%.陆地中平原717平方公里.矿产资源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此外还有高岭土、白粉泥、重晶石等,金属矿储量极少.方公里,低丘和山地共135平方公里.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

通渭县13721249531: 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适用性评价是什么?
施芝宁神: 城市用地条件分析与适用性评价 城市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条件. (一)自然条件的分析 1.地质条件 表现在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的工程...

通渭县13721249531: 地面塌陷的原因 -
施芝宁神: 据有关部门人士介绍,此次发生地陷与地质条件有关,但具体的情况还要进一步了解,预计这两天内可以得知结果.目前发生坍陷的现场已贴出告示,让有影响的周边居民进行转移. 据了解,广州市在此次发生地陷的荔湾区、江高等板块是灰...

通渭县13721249531: 广州机场怎样坐地铁到员村
施芝宁神: 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新机场)往前走约70米到地铁机场南站出入口乘坐 地铁三号线(机场南-体育西) (坐12站)到地铁体育西路站转乘 地铁三号线(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 (坐1站)到地铁珠江新城站转乘 地铁五号线 (坐3站)到地铁员村站C出入口下.走约670米到员村总站

通渭县13721249531: 广州火车东站附近有没有直达或者途经佛山的公交车?
施芝宁神: 从广州东站汽车客运站走约560米到广州火车东站总站乘坐 283路 (坐21站)到金沙洲路站转乘 746路 (坐10站)到白沙村委站下.走约40米到佛山市白沙社区居民委员会.如果觉得对于我的回答满意,麻烦设为有用,因为能设为有用,很重要,谢谢~~

通渭县13721249531: 似乎每个区都提出了好几个“新城”概念?有些市民反映:广州造城如火
施芝宁神: 市和区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区都有一个建设的“平台”,“三规合一”把用地指标和项目都聚集到这个平台,平台有主导功能,有配套建设,于是叫“城”,没有用过去的经常用的“园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