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话百年的历史

作者&投稿:溥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泠印社的历史影响~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邻西湖西泠桥而名。“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融书法与镌刻艺术于一炉。印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由实用走入艺术领域,则是在唐代以后了。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曾说:“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来由矣”。印社的产生得益于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时,以一代宗师丁敬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风格古朴苍劲,力追秦汉,开一代新风,于乾、嘉、道时期,称雄印坛100余年,成为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百年以来,印社在社员的苦心经营下,已形成规模。在孤山西端尽头营造出一个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岛,为湖山绝胜处。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可谓人杰地灵。印社范围内各类建筑数量不少,但由于印社总体构思精巧,尺度合理,给人以一种亲切可人的感觉。竹阁、柏堂、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四照阁、观乐楼等俱依山辟建,掩映在绿树丛中,又以金莲池、印泉、闲泉、石坊、华严经塔、阿弥陀经幢、石交亭、剔藓亭、小龙泓洞等点缀其间,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众多的匾联、门额、碑刻、摩崖、造像、壁龛,让人目不暇接,于山水园林中又透出浓重的金石之气。在印社之仰贤亭、凉堂、题襟馆、三老石室等处则收藏了印社社员历年收集的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苍劲古朴的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这是浙江迄今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这在江南地区十分难得。文人结社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之一,如晚明的复社,近代则有柳亚子、陈三立等诗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国营造学社等。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播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印社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开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百年以来,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继吴昌硕后任社长的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期间历代名人辈出,如来楚生、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钱君陶等等。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知名人士。

  西泠印社
  百科名片
  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在海内外久享盛誉。印社自成立以来,名家荟萃,人才辈出。这个学术团体,遐迩闻名,为中外时人所称道。

  目录

  概况
  历史沿革
  情况及鲜明特征社团历史悠久,地位全国唯一
  社员多为名家,分布国内海外
  组织机构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
  西泠印社历任、历届社长、理事会名录第一届理事会(1963年)
  第二届理事会(1979年)
  第三届理事会(1983年)
  第四届理事会(1988年)
  第六届理事会(1998年)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单
  吴昌硕
  马 衡
  张宗祥
  沙孟海
  赵朴初
  启 功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概况
  历史沿革
  情况及鲜明特征 社团历史悠久,地位全国唯一
  社员多为名家,分布国内海外
  组织机构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
  西泠印社历任、历届社长、理事会名录 第一届理事会(1963年)
  第二届理事会(1979年)
  第三届理事会(1983年)
  第四届理事会(1988年)
  第六届理事会(1998年)
  西泠印社第七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单
  吴昌硕
  马 衡
  张宗祥
  沙孟海
  赵朴初
  启 功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展开 西泠印社

  编辑本段概况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1913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西泠印社印谱收藏
  1949年,西泠印社收归国有。1979年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化影响扩大,规模空前繁荣。2003年西泠印社创社百年华诞,109个海内外印学社团汇聚孤山,共襄盛典。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每年固定在清明、重阳前后举办雅集,以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诗词吟咏、笔墨酬唱、赏鉴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每年还不定期邀集外地社员赴杭研究印学、商讨社务、观赏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逢五、逢十周年庆典时,还汇聚海内外印学同道,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除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的研习外,西泠印社藉社员和各界贤达之力,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玺泉刀,无不博采旁搜,并设印学图书馆,专收两浙图经志乘、乡邦掌故、先贤著述及一切考论金石、古器、书画等书,以供同人赏鉴研究之用。西泠印社还搜辑、考订、出版了大量印谱、碑帖和印学研究著作,刊行海内外。 2001年06月25日,西泠印社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路31号,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全国性印学社团,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馆”“石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和印社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在此前后,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此后,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鸿雪径,“鸿雪径”一词出自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小径清寂地一曲一折,折射出印人一生真正的追求。1927年,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社活动处于停顿,一直到1947年,才补行了40周年纪念活动。从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印社经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的辉煌和艰辛。这一时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赞助社友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始人和吴昌硕、马衡两任社长外,还有李叔同、胡菊邻、经享颐、黄宾虹、方介堪、来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学者以及两位日本篆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编辑本段情况及鲜明特征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印学社团,在解放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在印社前辈先贤的共同努力下,西泠印社为保存金石、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西泠印社从一个民间的纯学术社团走上了一条由党和政府热心支持,由国家事业单位“以文养文”经济扶持,向社团、事业、企业、出版综合发展的独特之路,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瑰宝。
  社团历史悠久,地位全国唯一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社员多为名家,分布国内海外
  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的知名人士。
  组织机构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作为学术社团,西泠印社有非常完整的组织结构。成立之初,西泠印社就订立了《西泠印社社约》即社团章程,并公推社长。自1963年起,西泠印社就有了经过社员大会通过的正式的《西泠印社章程》,并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理事会和社长、副社长。目前,西泠印社有经过1998年10月21日西泠印社第十次社员大会通过的《西泠印社章程》,西泠印社的组织结构依次为社员大会、理事会、社务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等。社团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举行二次社员雅集,每五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和社庆活动,并按照《西泠印社章程》的规定,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
  1904年印社创立之时,没有人会主观刻意地要把它烙上一个全国性的标志。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多重积淀,无论从社员的分布、举办活动的范围、还是它所具有的影响力,西泠印社在事实上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全国性的印学社团。其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都是面向全国,甚至面向海外。但由于地域的属性和初创的民间性质,西泠印社的业务管辖一直具有地方性。成立时,只是向清朝地方官府登记备案;民国时,没有明确的官府记录;解放后,先是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1959年后下放至杭州市文化局管理,现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管。这种业务管辖的地方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泠印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政治上和政策上的支持。从1957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文化部门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心和支持:时刻关注印社的发展,经常出席印社的活动,热心解决印社的困难。从林乎加、李丰平、霍士廉、王平夷、陈礼节到张德江、柴松岳、李金明、王国平,历任省、市领导对西泠印社的发展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经济上的资助。虽然西泠印社五十年来是以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以文养文的形式维持社团的活动和发展,但政府在财力上一直给予积极的支持:如拨款5000元作为恢复印社筹备资金;拿出10000元作为张鲁庵先生文物捐献印社的奖金;拨出楼房一幢作为印社文物仓库;多次下拨文物专项经费保护社址建筑和文物;投资900万元建造中国印学博物馆等等。

1904年夏季的暑热中,杭州西湖迎来几位文人雅客,避暑于湖上孤山一带。来自杭州和绍兴的这几位篆刻家,叶为铭、丁仁、王禔、吴隐、吴潮等人,如后人所记述,“小住人倚楼,相与研究印学”。对于印学这一深具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形式,他们倾心不已,醉心其中,均觉有传承和发扬的必要,于是,起意集合各地印人创立学术团体,研究发展金石篆刻艺术。至1913年,社团正式成立,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被公推为首任社长。因社址邻近西泠桥,以地名社,称西泠印社。

篆刻艺术,自先秦、汉魏便已盛行,由当时工匠镌刻的印章已有很高艺术成就。元代以前印章大多采用 铜、银、金或牙角、水晶等制作,元以后开始大量使用石质,取材和镌刻都更为便捷,流行更广,文人当中开始盛行篆刻之风,众多流派中,浙、皖两派各领风骚。以清代仁和(今杭州)人丁敬为代表的浙派篆刻,一洗过去纤巧婉丽的作风,以苍劲古朴见长。吴昌硕等人的篆刻风格,即深受其影响。

汉三老石室
西泠印社的创立,标志着印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印社创立后近一个世纪,先后发展过100多位国内外社友。印社吸收社员极为慎重,要求于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品质高尚,并由老社友推荐,在印社成立每十周年的纪念日,经到场各位社友的认许才能入社。历任社长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等,更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家。每年清明、重阳两节,社友各自携作品和藏品前来,探讨篆刻技艺、赏鉴印学艺术,印社还定期举行金石书画展览,出版印谱、碑帖和书画,百年以来,力践“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

西泠桥畔的社址成为印社同人们雅集的场所,西湖边也从此多了一处独特的、交织着人文、自然之美的园林胜景。

据记载,北宋初年,这里是杭州一位关姓官员的湖上别业,至清代辟为蒋公祠。印社诸友选址此地,确实眼光独到。西泠印社的正门在孤山路北侧,面对西湖烟波,园林顺着孤山缓坡延展,从高处可览尽湖上美景,山顶上有石塔统领园林布局,出印社北门下山便是孤山后山麓。虽然整个园林面积不过5亩有余,但营建布置曲折幽邃,颇显意趣:园内多古木修竹,枝叶繁茂,藤萝缠绕,绿意盎然;几十处楼阁、亭台、廊榭就着山势分布,相互穿插,错落有致,由石径上下相联;而人工挖
小龙泓洞
建的洞穴、泉池不露斧凿,宛自天开,再加上大量摩崖石刻、雕塑造像点缀园间,山林氛围中透露出浓重文化韵味。西泠印社园林的营造历时几十载,如同在一幅画卷上不断地添笔增彩,日臻完满。原址曾有的宋元 明时期古楼台建筑大多湮灭废弃,印社初创时只存一座数峰阁。1905年春,同人筹资在阁西侧复建仰贤亭,在石壁上镌刻28位印人先贤的画像,以示景仰。1912年后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扩建,多年间陆续添了多处建筑景观。这处园林的营造过程,就好比精心构思布局谋篇,创作一件耐人寻思的艺术品;如今游至西泠印社,也不妨以一种欣赏金石篆刻书画作品的态度、心境,信步走来,细细品鉴。

一进园门的柏堂、竹阁,分别因堂前圆柏、阁旁翠竹而得名,留有前朝诗人的文化足迹。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公事之暇出游西湖,最爱在竹阁游赏、休憩,从他“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的诗句,能够想见当时的清幽闲适。北宋元�年间志铨和尚修建柏堂,堂前的南朝古柏犹存一株,苏轼曾作诗纪其事,有“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等诗句。

沿园中西侧小径向上走,一座全石建筑相当醒目,名为汉三老石室。印社所藏历代碑刻中,有一方距今1900多年的“三老讳字忌日碑”,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这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就藏于石室中。“三老”是汉代官职,此碑碑文基本完好,记录了一位“三老”祖孙三代的名讳和祖、父辈逝世的日子,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经鉴定,刻于东汉建武年间。“三老碑”如何辗转来到西泠印社,其中还有一
牌坊
段佳话。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因其巨大的历史和文字研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此碑先为余姚周世熊所得,后归丹徒陈渭亭所有,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买并运往国外,陈氏意已应允。国宝面临外流的消息传来,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西 泠印社发布募捐公启,呼吁社内外人士积极捐助,吴昌硕等人还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最后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元重价赎回。为了保护文物,次年又修筑石室存放石碑,吴昌硕亲撰《汉三老石室记》记录前后事由。“竞传炎汉一片石,永共明湖万斯年”,如石室楹联所书,这一珍贵石碑文物,连同保护国宝的爱国义举,都长久地在此留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三老石室整体外形仿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独特的造型结构是仅有孤例,在建筑艺术上也有很高价值。这种塔在吴越国盛行一时,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中,出土那座精美的鎏金银质佛塔就是典型的宝箧印经塔。

登上山坡,高逾10米、白石砌造的华严经塔在望。石塔八面十一级,每级中间雕有飞檐,檐角悬挂铃铛,微风过处,似有铃声泠泠成韵。石座边缘刻着十八罗汉像,底层刻有佛教《华严经》经文,一至八级四周浮雕佛像,九、十两级镌刻清代金农所书《金刚经》,无论是文字或造像,都有圆润生动的线条。华严经塔形制不大,外形秀丽而简朴,正合印社园林风格。杭州人惯常称它作西林塔或西泠印社石塔,因着它的伫立,园中建筑群显然增添了起伏变化的韵律节奏。孤山山坡不算高,但登临其上已能望尽西湖秀色。四照阁便是一处观景好地方,窗开四面,四壁都明净澄澈,向外望去,西湖成为画框中一幅水墨长卷。

观乐楼
景可寻,耐人想,观之不尽的当然不只是湖山美景。在这里更会产生与大师手笔、文化遗迹频频相遇的惊喜。园内阿弥陀经石幢上的经文为弘一法师手书,北门门额所题“湖山最胜”是康有为墨迹,“柏堂”匾额由俞曲园题写。不少建筑、景观都和金石大家们的名字联在一起。两层建筑观乐楼,吴昌硕来杭州总是在此小住,现在小楼已辟为吴昌硕纪念室。浙派印艺鼻祖丁敬号“龙泓山人”,小龙泓洞即以此命名,洞旁还有清代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的全身石像。绿藤围绕的鸿雪径,石壁上有一小方“印藏”碑石,是社友们为李叔同庋藏印章的崖龛,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将自己原本珍视的篆刻印章等物连同红尘往事全部割舍,从此只有埋首研究律宗的弘一法师,后人走过这条石径,或许会生发“雪泥鸿爪”的感叹。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这副对联也被看作是整个西泠印社园林的写照。西泠印社成立90年时,园林名家陈从周曾写过一篇精致短文《印社说景》,认为它选址之胜、立意之高,为湖上园林之冠,可见造园主持者学养之深。“造园有天然景观,有人文景观,两者兼有者,湖上唯此而已”。


西泠印社话百年的历史
每年清明、重阳两节,社友各自携作品和藏品前来,探讨篆刻技艺、赏鉴印学艺术,印社还定期举行金石书画展览,出版印谱、碑帖和书画,百年以来,力践“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西泠桥畔的社址成为印社同人们雅集的场所,西湖边也从此多了一处独特的、交织着人文、自然之美的园林胜景。据记载,北宋...

中冷印社简介?
中泠印社隶属镇江市政协,系政协领导下的集全市书画篆刻人才于一体的群众性艺术团体。印社主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化印学研究,培育书画篆刻人才,拓展篆刻天地,打造中国篆刻品牌。

镇江中泠印社社长,著名书画家朱再金
朱再金1936 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1954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师范学校。历任镇江市文联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市美协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版协会员,江苏省美协版协理事,江苏版画院高级画师,江苏省书协会员,镇江市文联特邀艺术研究员,镇江中泠印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主要...

去哪可以和印友篆刻交流
我只知道在行业内有句这样的话:电脑端:学篆刻去篆刻吧,中国篆刻网,手机端:金石印坊印友社区。我也只是听说。

西冷印社:特殊印材鉴赏专辑内容简介
同时,书中也不乏现代艺术家们的精彩之作,特别是当代丙泠印社内外青年才俊的创新之作,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当代印坛在“印文化”领域的新风貌和独特见解。通过这一辑的编纂,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特殊印材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脉络和创新实践,以及它如何承载和传承着印文化的精髓。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杭州南泠亭的典故是什么?
因孤山“西泠印社”名震天下,故南泠亭之名非常容易让人想到它应与西泠相呼应:首先是“泠”字,有“清凉”、“清水”之意,于此应与西湖相关;其次是前引方位,一“西”一“南”,均十分准确地描述出“社”“亭”两者于西湖的位置。南泠亭名由此而名,盖不偏颇。不过我们很快发现“南泠”并非...

乾隆关于西湖十景的诗句(关于西湖十景的诗句)
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观采茶作歌 年代:【清】 作者:【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

刘玉龙的个人简介
刘玉龙(寄居斋主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临江乡,汉族,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后在东北师大汉语言文学系进修。曾担任松花江地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第三届亚冬会”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组委会负责人。现为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介绍
出家前,将所藏印章赠西 泠印社,该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为凿龛庋藏,并有“印藏”题 1939年(己卯民国二十八年)60 月,澳门《觉音月刊》和上诲《佛学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师六秩纪念 专刊》。秋末,为《续护生画集》题字并作跋。 1940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61 岁春,闭关永春蓬山,谢 绝一切往来,专事著述。10 ...

孤山的景点有哪些?
5、西泠印社(泠,音líng),位于中国杭州西湖边,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杭州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时任浙江巡抚的赵士麟在西湖边的孤山上亲手创建和担任...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西泠印泥的介绍 -
皮雨经乐: 西泠印泥1是浙江杭州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源自西泠印社创始人为丁甫之、王福奄、叶铭于光绪二十九年共同研制的,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民国时期西泠印社社员韩登安等人对印泥研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近二十年来,在西泠印社曹勤等人的继承发展下,有朱磦印泥,丹顶朱砂印泥等多种品牌.现在曹勤又研制出:仿清朝宫廷印泥(用现代技术防伪手段,简称防伪印泥)具有色泽古雅、质地细腻、丰富沉着的特色,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经久不褪,钤出的印文清晰传神.同时,还生产出色泽各异的多品牌印泥,经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收藏家、鉴赏家使用极为称赞,誉为艺林珍品.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西泠印社真的是个古董店吗
皮雨经乐: 西泠印社 1904年创建于浙江杭州西湖.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不是一家古董店.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西泠印社    ①金石篆刻是中国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战国时期的古玺出土,到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走向世界,中国的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 -
皮雨经乐:[答案] (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结构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首先指出金石篆刻是中国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介绍了西泠印社的得名、周围环境、创设印社的设想、社员的精神等知识,最后指出西泠印社的影响和地位,所以是总分总的结...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我跟男友11月要去杭州旅游3到4天有什么好玩点的地方推荐么 -
皮雨经乐: 一、好玩的地方: 1、杭州市区玩的话,最典型的就是游西湖看“十景”了,分别是: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六七月份在曲院风荷看荷花是一大特色. ...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杭州孤山对联研究 -
皮雨经乐: 杭州孤山对联研究 摘要:杭州西湖自古风景优美,文人荟萃,孤山处于白堤、苏堤之间,“岿介湖中,碧波环绕,胜绝诸山.唐宋间,楼阁参差,弥布椒簏”,孤山上至今保留着一些传统建筑,如俞楼、放鹤亭、西泠印社等,这些建筑又往往与...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真朱砂多少钱一克(失传200多年的藕丝印泥)
皮雨经乐: 龙泉藕丝印泥现如今去画展、书法展参观,依然可以发现在作品的某处,会有一个印... 西泠印泥已经成为了当代文人雅士们,互相馈赠的礼物之一.漳州八宝印泥的历史则...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是谁? -
皮雨经乐: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欣赏西泠印社门口的篆书对联 -
皮雨经乐: 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石柱上篆书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是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二十周年而立.

瓦房店市17185639123: 西泠印社社员的含金量 -
皮雨经乐: 西泠印社的社员在书画篆刻界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西泠五老”,他们的含金量非常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