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时候有什么著名的汉族大臣吗?

作者&投稿:妫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朝时著名的汉官有哪些~

刘秉忠,赵孟頫,史天泽,许衡,张弘范,张养浩,王重阳,丘处机,李孟
刘秉忠: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帮蒙古人定国号“大元”,主持修建“元大都
张弘范,南宋王朝最后的掘墓人
刘秉忠、王结、许衡、胡祗yu、徐元瑞、张养浩、赵孟fu

 元朝汉族名臣
  刘秉忠(1216~1274)

  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1250年,他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六年,订立朝仪。八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1258年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6卷传世。
  史天泽(1202-1275),元初丞相,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

  史秉直之季子。天泽善骑射,勇力过人,从其兄天倪镇守直定。
  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进入河北,他随父秉直、兄天倪领乡勇降蒙古军,从攻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兄天倪死,继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先后击败金恒山公武仙,围攻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擒斩红袄军首领彭义斌,对巩固蒙古在河北的统治出力甚多。窝阔台(元太宗)时,他被授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参与灭金之战。蒙哥(元宪宗)时,从攻四川。中统二年(1260年),任中书右丞相。随忽必烈(元世祖)征阿里不哥。次年,与宗王哈必赤统兵平定李之乱。至元年间,参与围攻襄樊,为元军中间突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后与伯颜率军灭南宋,中途病还,死于真定(今河北正定)。
  天泽本人是散曲作家,《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其子史樟,即史九散仙,也曾撰写过杂剧。他们都喜欢交纳文人。
  张弘范(1238--1280)

  元大将。宇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张柔子。中统三年(1262年)为行军总管,围李(王禀)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样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次年于压山(今广东新会南)击败张世杰所统水军,灭宋。有《淮阳集》。
  李孟

  元朝中叶大臣。字道复,号秋谷。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父唐始徙居汉中(今属陕西)。李孟习儒学,通经史,曾开门授徒。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初,被选为皇侄海山(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师傅。大德元年(1297),海山出镇北边,李孟留京师辅导爱育黎拔力八达。八年,随爱育黎拔力八达出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一年春,成宗死,无嗣,皇后伯要真氏策划临朝称制。爱育黎拔力八达闻讯赶至大都,李孟受命与丞相哈剌哈孙联络,发动政变,废伯要真氏。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授李孟中书参知政事。海山即位,李孟恐遭猜忌,弃官逃居许州(今河南许昌)。至大三年(1310),被召回朝,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次年,武宗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建言行科举,进用儒士,节制财用,罢僧、道官,多被采纳。皇庆元年(1312)十二月,致仕。延佑元年(1314)十二月,复拜中书平章政事。次年,与程巨夫、许师敬议制贡举法;廷策进士,为监试官。与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不合。四年,罢中书平章政事。七年仁宗死,元英宗硕德八剌立,铁木迭儿倚太皇太后答己势力擅权,李孟降为集贤侍讲学士。次年病故。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1、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2、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3、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

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4、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5、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养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弘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天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秉忠



  元朝汉族名臣
  刘秉忠(1216~1274)

  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1250年,他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六年,订立朝仪。八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1258年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6卷传世。
  史天泽(1202-1275),元初丞相,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

  史秉直之季子。天泽善骑射,勇力过人,从其兄天倪镇守直定。
  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进入河北,他随父秉直、兄天倪领乡勇降蒙古军,从攻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兄天倪死,继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先后击败金恒山公武仙,围攻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擒斩红袄军首领彭义斌,对巩固蒙古在河北的统治出力甚多。窝阔台(元太宗)时,他被授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参与灭金之战。蒙哥(元宪宗)时,从攻四川。中统二年(1260年),任中书右丞相。随忽必烈(元世祖)征阿里不哥。次年,与宗王哈必赤统兵平定李之乱。至元年间,参与围攻襄樊,为元军中间突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后与伯颜率军灭南宋,中途病还,死于真定(今河北正定)。
  天泽本人是散曲作家,《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其子史樟,即史九散仙,也曾撰写过杂剧。他们都喜欢交纳文人。
  张弘范(1238--1280)

  元大将。宇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张柔子。中统三年(1262年)为行军总管,围李(王禀)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样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次年于压山(今广东新会南)击败张世杰所统水军,灭宋。有《淮阳集》。
  李孟

  元朝中叶大臣。字道复,号秋谷。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父唐始徙居汉中(今属陕西)。李孟习儒学,通经史,曾开门授徒。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初,被选为皇侄海山(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师傅。大德元年(1297),海山出镇北边,李孟留京师辅导爱育黎拔力八达。八年,随爱育黎拔力八达出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一年春,成宗死,无嗣,皇后伯要真氏策划临朝称制。爱育黎拔力八达闻讯赶至大都,李孟受命与丞相哈剌哈孙联络,发动政变,废伯要真氏。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授李孟中书参知政事。海山即位,李孟恐遭猜忌,弃官逃居许州(今河南许昌)。至大三年(1310),被召回朝,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次年,武宗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建言行科举,进用儒士,节制财用,罢僧、道官,多被采纳。皇庆元年(1312)十二月,致仕。延佑元年(1314)十二月,复拜中书平章政事。次年,与程巨夫、许师敬议制贡举法;廷策进士,为监试官。与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不合。四年,罢中书平章政事。七年仁宗死,元英宗硕德八剌立,铁木迭儿倚太皇太后答己势力擅权,李孟降为集贤侍讲学士。次年病故。

元朝汉族名臣
刘秉忠(1216~1274)

中国元代前期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刘侃17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幕府。子聪博学多能,深受重视。1250年,他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对忽必烈采用“汉法”起了推动作用。1260年,忽必烈称帝,命子聪制定各项制度。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命子聪还俗,复刘氏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等官职。六年,订立朝仪。八年,建议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并在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新城。1258年建成,定名开平,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至元三年,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命名新都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
刘秉忠长于诗词,沉郁豪迈,在元代文学中别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6卷传世。

史天泽(1202-1275),元初丞相,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

史秉直之季子。天泽善骑射,勇力过人,从其兄天倪镇守直定。
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进入河北,他随父秉直、兄天倪领乡勇降蒙古军,从攻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兄天倪死,继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先后击败金恒山公武仙,围攻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擒斩红袄军首领彭义斌,对巩固蒙古在河北的统治出力甚多。窝阔台(元太宗)时,他被授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参与灭金之战。蒙哥(元宪宗)时,从攻四川。中统二年(1260年),任中书右丞相。随忽必烈(元世祖)征阿里不哥。次年,与宗王哈必赤统兵平定李之乱。至元年间,参与围攻襄樊,为元军中间突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后与伯颜率军灭南宋,中途病还,死于真定(今河北正定)。
天泽本人是散曲作家,《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其子史樟,即史九散仙,也曾撰写过杂剧。他们都喜欢交纳文人。

张弘范(1238--1280)

元大将。宇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张柔子。中统三年(1262年)为行军总管,围李(王禀)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样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次年于压山(今广东新会南)击败张世杰所统水军,灭宋。有《淮阳集》。
李孟

元朝中叶大臣。字道复,号秋谷。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父唐始徙居汉中(今属陕西)。李孟习儒学,通经史,曾开门授徒。元成宗铁穆耳即位之初,被选为皇侄海山(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师傅。大德元年(1297),海山出镇北边,李孟留京师辅导爱育黎拔力八达。八年,随爱育黎拔力八达出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一年春,成宗死,无嗣,皇后伯要真氏策划临朝称制。爱育黎拔力八达闻讯赶至大都,李孟受命与丞相哈剌哈孙联络,发动政变,废伯要真氏。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授李孟中书参知政事。海山即位,李孟恐遭猜忌,弃官逃居许州(今河南许昌)。至大三年(1310),被召回朝,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次年,武宗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建言行科举,进用儒士,节制财用,罢僧、道官,多被采纳。皇庆元年(1312)十二月,致仕。延佑元年(1314)十二月,复拜中书平章政事。次年,与程巨夫、许师敬议制贡举法;廷策进士,为监试官。与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不合。四年,罢中书平章政事。七年仁宗死,元英宗硕德八剌立,铁木迭儿倚太皇太后答己势力擅权,李孟降为集贤侍讲学士。次年病故。

虞集

字伯生,人称邵庵先生,祖籍四川仁寿,迁居江西崇仁县,他是元代著名的学者。
虞集生于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三岁开始读书。由于当时南宋垂亡,虞集全家流离于兵荒马乱之中,无法携带书籍,其母杨氏乃对儿子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氏父子诗文。虞集从小聪慧,闻辄成诵。后来流落到长沙,才得到刻本书。此时,虞集已经尽读经书,通晓其义。家庭教育使虞集的学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亡元立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上教书,大德初年开始进京,被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继任国子助教。任教时,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各路学生风云而至,登门求教。
元仁宗时,虞集任集贤修撰,极力主张选用深明经学和德行正派者为学官,以培养管理人材。他认为当时的学官,都是论资排辈,强加于诸生之上,有名无实,对学校有害无益。
他论荐的人材,必先重见识。自己看不中的人,也决不因为众人称道而随声附和,以沽名钓誉。评议文章,决不欣赏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至于那些虚伪的奸滑之徒,文章虽妙,也不赞赏。他的这些主张,很被仁宗所器重。
定泰之初,虞集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曾经建议以京东沿海土地听民开垦,筑堤以捍海潮。并提出:一年、两年不征翕租税,三年后看收成如何而定额征收。五年有积蓄后再任命官职,十年佩之符印,可以下传子孙。这样,即可以使东南数万民间武装,内卫京师,外御岛夷;又能发展东南沿海农业生产并保证航运正常运行,以缓和民力。虞集的这些主张虽然当时没有实行,但是后来设立海口万户计,即是采纳其说。
文宗即位,命虞集任奎章阁待书学士。其时,文宗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同任总裁。过了一段时间,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自专领其事。虞集呕心沥血,披阅两载,全书编篡成功,共八百套。
虞集早年斗室攻读,书“邵尧夫诗”,将书室题为“邵庵”,被人尊称为邵庵先生。虞集学问博洽,并能究极本源,研精探微,心解神契。当时江西先贤甚众,后生晚进者很少了解他们。虞集效法太原元好问《中州集》的风格,另作别集《南州集》以表彰诸位先贤。但是,由于病目,终于未能遂愿。平生著作万篇,稿存仅十二、三。所作散文颂扬皇室,推崇儒术,并要求进一步倡导理学。虞集能文善诗,诗文在当时号为大家。著有《道园学古录》等。
虞集晚年告病回江西,于至正八年(公元1348)五月病卒,享年七十七岁。官自将仕郎,十二转为通奉大夫,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封仁寿郡公,谥文靖。虞集生长于乱世,显赫于盛世。在教学、理学和治世等各方面的不少见解,为我们留下难得的借鉴。

张文谦(1261一1282),字仲谦,邢州沙河(今沙河市)人

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他在元朝统一。元初经济恢复发展、制订《授时历》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文谦自幼聪敏,与刘秉忠是同窗好友,后曾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一起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习天文、历法、算学等。1247年,经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进入蒙古亲王忽必烈幕府,并为重用,成为忽必烈潜邸幕府主要谋臣之一。
在忽必烈统一中国过程中,张文谦多次随军南下,攻伐大理。南宋等地。在军中,张文谦曾与刘秉忠等汉臣竭力劝说忽必烈放弃蒙古屠城旧制,不可嗜杀。忽必烈在张文谦等人神武不杀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本族掠地屠城的旧习,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征服地区的原有文明。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张文谦升任中书左丞,协助忽必烈建章立制。不久,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积极主张轻摇薄赋,与百姓休养生息,得到百姓的称赞。在治理大名时,张文谦重用郭守敬,考察该地区水利,治理河道,发展生产。1262年涨文谦将聪明过人,博精天文、水利的郭守敬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使天赋才华的郭守敬有了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良机。
1264年,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今宁夏、甘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整顿交治,兴学重教,积极传播汉地先进文化,使西夏落后、鄙野的羌俗为之一变。在西夏时,张文谦还支持郭守敬对唐徕、汉延等大小数十条渠道进行疏浚修复,万余顷土地得到灌溉,西夏再现“塞北江南”的景象。
1270年,元朝中央设司农司(后改称大司农司),张文谦以参加攻事兼任司农卿,下设四道巡行劝农司,掌管劝课农桑、水利、乡学、义仓等事。这些农官巡行各地,劝保农桑,指导生产,不几年,功效昭著,野无旷土,栽植之利遍天下,有力促进了元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76年,元朝灭南宋,统一天下后,张文谦以昭文馆大学土身份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制历工作。王恂, 郭守敬等人在张文谦的支持、领导下,率南北日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四海测验,掌握了大量准确的天文数据,于1280年完成了《授时历》的编订,将我国古代天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张养浩(1270~1329)

中国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曾任东平学正、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4个月,劳瘁而亡。张养浩为官直言敢谏。他的一些散曲写宦海风波、世态炎凉,真切深刻,如〔朱履曲〕《警世》便是反映这方面内容的佳作。另有些散曲写他辞官归田后的心理感受和退隐田园的生活,轻松自如的心情跃然纸上。最有名的作品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在怀古兴叹之际联想到百姓的疾苦。他的小令〔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一枝花〕《咏喜雨》是在陕西赈灾时所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中不多见。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传世。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套。

太多了!!!!!!

政坛上:杨唯中(宰相)、史天泽(宰相)、刘秉忠(北京城的真正建设者)、耶律楚材(契丹宗室)、郭守敬(京杭大运河现状全线贯通的功臣)
军事上:张弘范(不是汉奸,是真正的元朝人)、范文虎(范跑跑那个代号就来源于此人)、贺仁杰(第一次听说此人时候以为是狄仁杰)
文学上: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这四位统称元曲四大家)、王冕、赵孟頫(宋朝宗室、楷书四大家之一)、王实甫(西厢记作者)

前期史天泽、刘秉忠、董文炳、张弘范、赵孟頫、刘因
中期张珪、张养浩、元明善、吴澄
后期贺惟一、虞集
实际上中后期就张珪、贺惟一厉害点,其他权利不大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一、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

七大著名朝代分别是什么
七大著名朝代是指: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1、秦朝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2、汉朝 汉朝是当时世界...

六朝三杰是谁?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六朝三杰”简介
“六朝三杰”是指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的顾恺之、南宋的陆探微和南梁的张僧繇。张僧繇生于梁朝。他有独特的绘画创作。他没有用墨水勾勒出风景的轮廓。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没有骨头的风景”,他成了自己的风景。陆探微生于南宋。曾经很出名。其笔的特点是“续”,即所谓“一笔...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故事
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饮,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广交当时的著名有...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朝代分别是哪些
此外,秦朝还建造了著名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这些文化遗产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唐朝(618AD_907AD)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被称为“盛世”。唐朝是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的诗歌和文学成就与其丰富的书法艺术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山峰。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和印度教...

南北朝时期都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首先第一个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公元383年,前秦向东晋发起侵略,在当时发起方的前秦意想不到的输给了东晋。要知道的是东晋派出的士兵仅仅是八万人,而前秦派出了不少于50万人的军队。但是这场战争的结果真是前秦战败,前秦主要部队全部阵亡。当时东晋的指挥官是谢安...

南北朝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

元朝的时候有什么著名的汉族大臣吗?
1、刘秉忠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刘侃,法名子聪,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2、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

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有哪些
2、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

按朝代列表,著名诗人所在时期?
刘禹锡,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崔灏,著名诗人.《黄鹤楼》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有哪些著名的汉人?
漕董普利: 汪元量、赵孟頫、黄公望、元好问、刘秉忠、马致远、黄道婆、郝经、廉希宪、马端临、王祯、张养浩、虞集、朱震亨、周达观、关汉卿,白朴,郭守敬,欧阳贞、周德清、出光育、张柔、施耐庵、王保保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时有无汉人当官 -
漕董普利: 1.元朝时对汉人很歧视,到底有没有汉人可以做官答: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祖籍河北易州定兴,元朝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元初汉人世侯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有哪些著名的汉人文官或文士? -
漕董普利: 元好问,王冕,赵孟頫、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中比较有名的汉臣是哪个,长沙岳麓区哪个地方可以做人流?
漕董普利: 刘秉忠算比较出名的,玛丽亚可以做.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有哪些代表性的大臣
漕董普利: 一.姚公茂出谋划策,刘秉忠建元立国 二.史天泽出将入相,郝伯常出使宋国 三.张弘范一统江南,蒲寿庚弃宋降元 四.许仲平推行儒学,元太子励精图治 五.李道复运筹帷幄,赵孟复迎聘出山 六.黄公望弃官从道,元丞相推行变法 七.拂郎国进献天马,杨维桢赋词作诗 八.萨都拉纵情山水,吴仲圭潜心画梅 九.元文宗奎章建阁,柯九思赏鉴书画 十.元丞相锄奸更化,治黄河天下大乱 十一.李察罕起兵勘乱,王保保力助残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49262.shtml 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我想元朝的历史和这些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代有哪些著名人物元代哪些著名物
漕董普利: 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朝有两位杰出的人物是谁 -
漕董普利: 元朝有两个杰出的人物是郭守敬和关汉卿.天文学家郭守敬,曾担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他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最著名的《窦娥冤》.展开全部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时期的名人有哪些 -
漕董普利: 忽必烈、关汉卿

白银市17683789911: 元末明初的名人有哪些? -
漕董普利: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