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作者&投稿:延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短点)~

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扩展资料: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

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渊明



提起陶渊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都学习过陶渊明的很多著名诗句,他是我国最早的田园派诗人,写出了一首又一首佳作,可谓是才华横溢。而陶渊明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气节的人,起初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在彭泽县当上了一个县令,当时一个月的俸禄大约有五斗米左右。

在某一年的冬天里,上司派了一名官员来到彭泽县进行视察,这个官员是一个粗人,并且性格十分的傲慢,一来到彭泽县就直接让陶渊明前去问候拜见,架子非常的大。陶渊明听说此事后,心里面非常的愤怒,因为从心底里,陶渊明根本看不起这种狐假虎威的人。

陶渊明身边的仆从告诉他,要去拜见这位官员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而且要注意自己说话时的态度,要显得谦恭有礼。听到这里后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对仆从说道,我宁愿不要这一个月五斗米的俸禄,我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像如此差劲的人低腰,于是便决定了辞官,彭泽县令仅仅只当了80多天,这也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气节的文人,将自尊看得极其重要,在当时那个年代里面,很多人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陶渊明如果继续当他的彭泽县令,至少可以衣食无忧,但是陶渊明还是选择离开了那一个充满污浊的官场,不愿意自己受到其中的污染。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要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有自尊的人,不向恶势力低头。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认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义熙元年(405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中国食俗上有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食”与“节”的关系。“节”即气节、人格。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也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但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破落,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沉醉于读书作诗。为了生存,陶渊明也去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楷模。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
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陶渊明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为人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改名陶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中的原文记载:“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句话是作者形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名句,常被世人用来比喻某人有骨气、不畏强权、清高处世的样子。典故简介 《晋书》是这么说的:当时陶渊明是彭泽县令...

为什么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持续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 不久便辞职回家了。之后,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 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一、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陶渊明,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1、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

“不为五斗米折腰耐古代人物是?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出自我国晋朝时期著成的《晋书陶潜传》、其作者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陶渊明、其原文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里讲的就是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又因不愿意向“乡里小人”折腰、挂印而去、回乡种田的故事。后...

“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和陶渊明有什么渊远
“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说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陶渊明的故事是什么?
陶渊明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基本?
喻洁新帅: 1、陶渊明不折腰,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2、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3、后来辞官,隐居山林.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100~200字 要求:语言精练、内容全面小妹在此谢过了 -
喻洁新帅:[答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
喻洁新帅: 义熙元年(405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的品质和相关故事 -
喻洁新帅:[答案] 品质——淡泊明志,清廉正直,自尊自爱 相关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
喻洁新帅: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

通江县19210108733: 谁能告诉我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急!!!!!!!!! -
喻洁新帅: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

通江县19210108733: 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有关人物是谁` -
喻洁新帅:[答案]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

通江县19210108733: 找一个 关于跟不食嗟来之食 一样意思的故事!求1! -
喻洁新帅:[答案] 陶渊明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是因什么事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
喻洁新帅: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

通江县19210108733: 陶渊明不折腰是来自哪个历史事件?
喻洁新帅: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 有一个出名的诗人,名叫陶潜,又叫陶渊明,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