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句话的出处 即原 文言文!

作者&投稿:进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这段文言文的出处~

当然是作者自己写的了,他都说了“理科生对文言文各种苦手”(苦手:源自日语,为难之意),只是为了营造史料气氛罢了~再说,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天寿”的年号~


公何以为贽[gōng hé yǐ wéi zhì]:出自文言文《鲁学士祝寿 》;意思是你要准备什么礼物。
作者
《鲁学士祝寿 》选自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你执着追求文章的来源是非常可敬佩的。 楼上几位已经一再强调不要因为是法师说 “这是佛说的” 就一定是佛说的。这个论点对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很难接受的。我建议不妨这样去思考一番:

佛祖是印度人,他说的话是梵文。 经过唐三藏或是更早的和尚翻译成中文。那时候的文言文跟明清时代的文言文是不是一样, 这有待国学大师们去考证。但是很肯定的是佛祖那个时代不会有放大镜的。唐朝以前的中国古人也没有放大镜这个名词。 不过照妖镜这个名词倒是在封神演义里面出现过。所以 “放大镜” 一词大概是法师自己说的。 从这里,你就要去深究到底法师自己说的是百分之一呢? 还是百分之九十九?还是甚至百分之百。

记得以前我在台湾念高中的时候, 我们要念四书五经。 许多同学非常痛恨孔老夫子, 编了那么长的一本论语。 都嫌他人老话多。后来国文老师解说一番, 语惊四座, 大家也就不那么讨厌孔老夫子了。 他的解说是:孔老夫子是真有其人, 但是整本论语是不是都是他的话, 就有待考证了。 孔老夫子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代表。 一些信心不足的文人害怕自己的见解未必能够得到当时其他人的接受, 于是就附身在孔老夫子上。 说这是圣人说的。有人“圣人说的”的大旗, 大众的接受率就大大提高了。

你所说的是佛说的还是法师说的, 一个比较直接找出答案的方法就是请法师把出处的梵文佛经指出来, 然后拿去问佛学院的老师们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如果是真的, 那么原来的文言文也就有了。希望这个解答给你开一个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些话应该是现代人写的,其中引用了一些佛经中的译文,但却有不是完全只有佛经,还有写作的人自己的想法。
与之类似的佛经,有金刚经中的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下面是译文:
“须菩提,你如有这样的念头:佛不是因为具有圆满身相的缘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是因具备了完美身相的缘故而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须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那么须菩提,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那又为什么呢?”“因为生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状的。”
老实说写下这样的文字的人,是从佛理的基础上,延展出来的人理,也就是说佛只会劝导人如何修佛,而不会劝导人如何做人,而这个人所说虽句句依托佛理,但句句都在说人理,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所以你大可不必去佛经中寻找完全相同的句子,不会有的……

这可真是高难度啊,我现今总听一些在网上说要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这个从白话文再整回文言文的,没有个天眼通帮助,是大海捞针。

很明显这是现代人所写的东西,字里行间就可以感觉的出来。不是说写了“佛说”,就是佛经上的话。只是写文章时常用的手法嘛。你写东西也可以把自己的话前加上“佛说”或是“上帝说”,“神说”。

这是无名氏编写的,和佛有毛关系,不用费心找什么原文。
也许让你失望,不过这是真相。


洛阳市19627542937: 问一下这句话的原文是什么出自一古文,意思是说 风吹过过竹林 竹林就响动 风走后竹林也就不响了 大雁飞过水塘 水中显出大雁的影子,大雁走后 水中就没... -
月牧猪苓:[答案]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出自《菜根谭》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

洛阳市19627542937: 谁知道这句古话的出处和原文?大概意思是和一个品行好的人同在一屋檐下,久而久之也变好,和品行不好的人呆一块,久不闻其臭出处应该不是诗,是文... -
月牧猪苓:[答案] 庖丁解牛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洛阳市19627542937: 求文言文全文和解释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这是全文的第一句话,谁知道这句话出自哪篇文言文,并帮我解... -
月牧猪苓:[答案] 《后汉书 张纲传》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坚持磨练平民百姓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

洛阳市19627542937: 子非我,安知吾之所思;我非子,安知汝之所思.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 -
月牧猪苓:[答案] 出自《庄子·秋水》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洛阳市19627542937: 求文言文高手!“杖底唯云,囊中唯月,不劳关市之讥;石笥藏书,池塘洗墨,岂供山泽之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里 -
月牧猪苓:[答案] 本句出自陈继儒所撰《小窗幽记》,其大意为:留在手杖下面的只有云彩,囊中装着的也只有天上的明月,不会受到市井俗人的讥讽;石洞中只藏有书画,在池塘中洗濯墨笔,又不会向山川湖泊交税

洛阳市19627542937: 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 -
月牧猪苓: 是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洛阳市19627542937: 我想知道以下这句古文的出处及涵义? 淀河渡一舟载十数人行,一...我想知道以下这句古文的出处及涵义? 淀河渡一舟载十数人行,一客忽叹曰:「人诚万物... -
月牧猪苓:[答案] 淀河上有一艘船载着十几个人渡河,其中一个人突然感叹:“人实在是万物之灵啊!”其他人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回答道“如果现在穿上载着的都是狗,那肯定互相斗互相咬,不会容忍对方的.” 出处不知

洛阳市19627542937: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这句话出自哪里? -
月牧猪苓: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句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这句话是在形容江南水乡的美景,天青色是指天空的颜色,烟雨是指江南地区常见的气候现象,而炊烟袅袅升起则代表当地人民的生活.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怀念和等待.

洛阳市19627542937: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出自哪里? -
月牧猪苓: 1:“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2:诗句纠错 原句应该是: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而非:行百里者半九十.3:诗句翻译: 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洛阳市19627542937: 谁能告诉我这句文言文的原文及出处? -
月牧猪苓: 出自南怀瑾的一本著作,好象是《孟子旁通》吧.其中有一句“游龙含珠,游鱼不顾”意思就是当一条龙口中含着珍珠向远处游时(比喻一个人为着远大理想奋斗),身边有些小鱼来咬他也顾不上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