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足纲小传05:角石:空前未绝后

作者&投稿:沃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晚寒武纪见证了头足纲的诞生。它们一经出道便达到了顶峰,随后在奥陶纪,头足纲成为了海洋乃至地球上的无敌霸主。

作为当时唯一能够脱离底质、进行游泳生活的动物,角石对底部的生物造成了降维打击。巨大的房角石在海中游弋,伸出触腕捕捉底部丰富的小型生物,死死压制着板足鲎和无颌鱼的生存空间。在它们的荣光庇护之下,更多小型的品种得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一巅峰期持续了6500万年,直到一场伽玛射线暴摧毁了它们的帝国。

Cep05:鹦鹉螺亚纲(Nautiloidea)

开国太祖---直角石超目

爱丽斯木角石目(Ellesmerocerida),代表种短棒角石(plectronoceras)、前环角石(Protocycloceras),早寒武纪-奥陶纪。

本目特征是小的壳,间隔紧密,体管位于中心,为无颈式,直短颈式,少数为弯短颈式,较小,体管内有时具横隔板。在某些属中,气室是均匀间隔的。

外壳通常光滑,形状各异,可能是短形或长形、直形或弯曲。弯曲型的壳通常是向腹侧弯曲,具有纵向凸腹缘。直形的体管通常有腹侧弯曲。

推测此目通常行海底爬行,少游泳。

直角石目(Orthocerida),代表种米契林角石(Michelinocerqs)、中国角石(Sinoceras)、四川角石(Sichuanoceras),奥陶纪-三叠纪。

本目外壳通常很大,直形或轻微弯曲。壳体的内部结构由凹凸腔室组成,由小的体管连接。体管直短颈式或弯短颈式。为了平衡长时间充满气体的壳体,体管中有环节状沉积和斜叠层,以加重身体。外壳表面可能光滑,或具横肋,或由精细的鞍叶状装饰。

此目推测为水平的在海床附近游泳,捕食三叶虫等。

袋角石目(Ascocerida),奥陶纪-志留纪。

袋角石是角石中的异类。它的旧气室随着生长而脱落,脱落方式与落叶树木脱落的方式相似,因此幼体被称为“落叶海螺”。成体的体室形似袋状,位于腹侧,而气室被限制在壳的背侧,形成一系列背腔,提供稳定的浮力。

此目推测为幼体头部向上、外壳向下随水流飘动,而成体则贝壳水平,背腔在重心的正上方提供稳定的浮力中心,营快速且稳定的主动游泳。

奥陶纪的皇帝--内角石超目

内角石目(Endocerida),代表种房角石(Cameroceras)、鞘角石(Vaginoceras)、吉赛尔角石(Chisiloceras),奥陶纪。

内角石目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体室,然而其体管达到了近一半外壳直径,且通常为全颈式和少量无颈式,因此,推测显示内脏可能延续至体管内部,而不是仅仅在体室中。体管中存在石灰质沉积物,称为内锥,以平衡动物的身体重量。

此目的房角石拥有巨大的身体,标本仅壳长就达到了6米,另还有一个未确定的9米长巨大标本。

此目通常被认为是水平游泳的巨大掠食者,生活在海底附近,以三叶虫、软体动物、腕足类和其他海底生物为食,但也有认为是滤食性的可能。

沿河角石目(Yanhecerida),早寒武纪和英特角石目(Intejocerida),奥陶纪。

沿河角石目壳小,直角石式或弓角石式,体管小,直短颈式,体管内具横隔板。英特角石目为直角石式、微弓角石式,体管大,直短颈或无颈式,体管内具星节状沉积,为纵向的、放射状排列的钙质片层。

珠状体管的侧支---珠角石超目

珠角石目(Actinocerida),代表种有阿门角石(Armenoceras)、鄂尔多斯角石(Ordosoceras),奥陶纪-石炭纪。

本目壳直、连接环膨大,体管节粗大,似算盘珠状,仅中央留有管状,细隙及两隔壁间的放射管。横切面卵形,隔壁颈短而外弯,与隔壁接触成小的锐角。

一脉相承之旋卷---鹦鹉螺超目

肿角石目(Oncocerida),代表种弓角石(Cyrtoceras),奥陶纪-石炭纪

肿角石目显现出了旋卷的雏形。它们生活在中奥陶纪到早石炭纪,体管小,具备较薄的连接环,有时有不等的膨胀。幼年期为直短颈式,成年期变为弯短颈式,内有时有星节状沉积,口部常收缩。

塔飞角石目(tarphycerida),代表种盘角石(Disxoceras)、喇叭角石(Lituites),奥陶纪-志留纪

塔飞角石是第一种盘绕的头足类动物,发现于下奥陶世(中、上卡纳德)至中泥盆世的海洋沉积物中。塔飞角石的年轻个体倾向于紧密盘卷,而在成熟后变为松旋,这表明它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体管小,直短颈式,连接环粗厚,多层,内无沉积。

此目年轻时为旋卷形,行自由游泳,成熟后住室极度延长,整体变为直形,生态也转变为底栖。

叠盘角石目(Discosorida)与巴朗特角石目(Barrandeocerida),奥陶纪-泥盆纪

叠盘角石拥有特殊的体管结构。与其他目不同,它的体管为弯短颈式,沿着节段纵向而不是横向划分,表明其是由爱丽斯木角石直接演化而来,而不是像其他鹦鹉螺超目由更演化的角石演变而来。

巴朗特角石为环角石式,体管小,无沉积,直短颈式。连接环薄,单层均匀。

鹦鹉螺目(Nautilida),泥盆纪-现代是唯一存活至今的角石动物。此话漫长,待慢慢说起。

鹦鹉螺目也很多变,不只是现在的内卷光滑壳。像图中第一个就长满了瘤,还有全身有凹凸条纹的。当然,它们都没有生活到现在。

04。


头足纲小传05:角石:空前未绝后
在晚寒武纪的深海舞台上,头足纲如璀璨明星般横空出世,开启了它们长达数千万年的霸主时代。在奥陶纪,角石纲以其独特的进化优势,成为了海洋的绝对主宰者,它们的体型庞大,如房角石游弋于碧波之上,触腕轻挥间,便能轻易捕获底栖的丰富猎物,压倒了板足鲎和无颌鱼的生存领域,为众多小型生物创造了自由...

头足纲小传05:角石:空前未绝后
头足纲的辉煌始于晚寒武纪,其角石类在奥陶纪时期达到了巅峰,统治着海洋,成为地球霸主。独特的游泳能力让它们对底部生物构成巨大优势,尤其是巨大的房角石,它们的触腕捕捉着底部生物,压制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为小型生物提供了庇护。这一霸主地位延续了6500万年,直到一场伽玛射线暴终结了它们的统治。...

头足纲小传05:角石:空前未绝后
晚寒武纪见证了头足纲的诞生。它们一经出道便达到了顶峰,随后在奥陶纪,头足纲成为了海洋乃至地球上的无敌霸主。作为当时唯一能够脱离底质、进行游泳生活的动物,角石对底部的生物造成了降维打击。巨大的房角石在海中游弋,伸出触腕捕捉底部丰富的小型生物,死死压制着板足鲎和无颌鱼的生存空间。在它们...

头足纲小传(34)新朝罗马:短棒角石目、叠盘角石目
在头足纲的璀璨历史中,奈特氏锥的荣耀与短棒角石的辉煌交织。普莱彻诺(Plectronocerida),这个神秘的分类,其起源与短棒角石的联系在地质学家们的探索中尚有争议。传统上,它们被称为伏尔博特拉和萨拉特,名字或许暗示着它们独特的构造特征。然而,权威的头足纲史书揭示,短棒角石源自单板纲的英雄——...

角石简介
角石,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特征属于头足纲动物群体。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坚硬且形态各异的外壳,这些外壳以其独特的角状结构得名,有的像牛角或羊角般直挺,也有的弯曲或盘旋。角石的生长过程十分有趣,壳的直径随着个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大。壳体的生长方式独特,肉体会在壳体前方不断移动...

头足纲小传(37)幻想造形:箭钩角石目
箭钩角石目:奥陶纪至早石炭纪的造形神话 在地球的古化石舞台上,钙盐的魔力塑造了无数形态各异的生物骨骼,其中头足类的箭钩角石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神秘生物,起源于巴斯利尔角石科的低调时期,历经早奥陶纪的沉寂,中奥陶纪则见证了它们的迅速分化与艺术般的蜕变。角石学者们曾描绘过早期箭钩角石村落,...

角石震旦角石
阿门角石,拉丁名Armenoceras,属早奥陶世无脊椎动物,壳体直且体管大,位于中心或偏中心,形状似串珠,常见于我国北部奥陶纪地层。壳体直锥形,横切面略呈椭圆形,隔壁较密。珠角石是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成员,壳直,体管大且扁宽,内有体管支管。奥陶纪时期,分布广泛,如中国北方的马家沟组。棘角石...

角石是什么
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具有坚硬外壳的头足纲动物的总称。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 角石是什么 角石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生物,由于它具有坚硬的外壳,而外壳的形状又酷似牛或羊的角,地质科学家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化的...

中华震旦角石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这种生物化石的名字?
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种远古无脊椎动物的名字,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因为现在已经灭绝了,仅以化石状态存在,故以“石”命名。角石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种类很多,直至侏罗纪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古新世至中新世海洋中仍有分布,但已显示出无壳化的进化趋势。现存的...

学习任务软体动物门化石鉴定
头足纲分为下列七个亚纲:直角石亚纲、内角石亚纲、株角石亚纲、鹦鹉螺亚纲、杆石亚纲、菊石亚纲和鞘形亚纲。前六个亚纲属外壳类,鞘形亚纲为内壳类。 (二)外壳类头足动物基本特征 1.壳形 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壳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形、弯形、环形和旋形等。旋形壳所旋转的每一周部分称为一个旋环,...

永顺县19763858163: 角石的介绍 -
尔赖心达: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具有坚硬外壳的头足纲动物的总称.

永顺县19763858163: 中华震旦角石是这种生物的名字还是这种生物化石的名字? -
尔赖心达: 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种远古无脊椎动物的名字,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因为现在已经灭绝了,仅以化石状态存在,故以“石”命名.角石是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头足类,种类很多,直至侏罗纪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古新世至中新世海洋中仍有分布,但已显示出无壳化的进化趋势.现存的鹦鹉螺即角石动物的后裔之一.

永顺县19763858163: 什么是石化石? -
尔赖心达: 【化石的分类】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1、实体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

永顺县19763858163: 软体动物有哪些 -
尔赖心达: 根据软体动物形态结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五个纲. 1.双神经纲 如石鳖等. 2.腹足纲 如田螺、蜗牛等. 3.掘足纲 如角贝等. 4.瓣鳃纲 如河蚌、牡蛎等. 5.头足纲 如乌贼、鲍鱼等.

永顺县19763858163: 宝塔石是什么 -
尔赖心达: 希望对您有帮助:震旦角石 震旦角石,又称宝塔石、直角石、竹笋石、太极石、塔影石.产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荷花店山中及长阳县、兴山县等地.该石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圆锥形,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将它倒置有如...

永顺县19763858163: 这是什么化石 -
尔赖心达: 不用看了,特征明显,震旦角石.以下引自360百科: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具有坚硬外壳的头足纲动物的总称.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顾名思义,角石外壳的形状象牛或羊的角,一般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或盘卷的.角石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

永顺县19763858163: 震旦角石属于头足类么? -
尔赖心达: 物种名称:震旦角石拉丁文学名:Sinoceras生存年代:中奥陶世 壳体呈圆锥至圆柱形.壳面饰有波状弯曲的横纹.梯板颈直,较短,体管细小,位于中央或略偏.中奥陶世.古无脊椎动物.头足纲的一属. 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壳面覆以显著的波状横纹.隔壁颈相当于气室深度的1/3至1/2.体管细小,位居中央或微偏.常见于我国南部奥陶纪地层中.纵切面磨光状如塔,可做陈列品用,故俗名“宝塔石”.

永顺县19763858163: 蠕动动物有哪些? -
尔赖心达: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的一类无脊推动物.软体动物一般具有左右对称的体型,但某些软体动物由于身体扭转而出现各种奇特的形状.它们常常有一个外壳,没有体节,大多可分为头、足、内脏囊等3部分.外层皮肤从背部折皱成一层皮膜,叫做外...

永顺县19763858163: 软体动物哪些结构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
尔赖心达: 这个,软体动物大致可分三类,1、尾腔纲、无板纲等原始种类,海洋穴居,蠕虫状,无壳.2、单板、多板、腹足、掘足、双壳等有壳种类,营滤食性营养,循环系统为开管式.主要进行被动防御,行动多缓慢(至少不持久),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敌害种类,在低竞争的环境下获取食物来源.物质代谢水平低,消耗小.水生种类具鳃,陆生部分具肺.3、头足类等快速运动的捕食者.除部分原始种类(如鹦鹉螺)外,外壳演变为内壳或退化,用于运动的足特化为专营捕食的腕.外套膜肌化增厚,演变为运动器官.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以适应快速运动所需的能量供应.这一种类超前进化,体型硕大,有发达的神经和感觉器官,有内骨骼,有一套有效的猎食、防御机制(布满吸盘的腕、尖利的角质颚、墨囊等).

永顺县19763858163: 什么动物是没有骨头的? -
尔赖心达: 没有骨头的动物即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的一类无脊推动物.软体动物一般具有左右对称的体型,但某些软体动物由于身体扭转而出现各种奇特的形状.它们常常有一个外壳,没有体节,大多可分为头、足、内脏囊等3部分.外层皮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