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善人的上一句

作者&投稿:丰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常与善人的上一句是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是: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全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解决大的问题你却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样怎么可以去做好事呢?所以,聪明人掌握着左右契约(合同)的另一面,而不能责怪其他人。

因故,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合同都可以制约结果。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都会彻底失效。老天爷是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本章主要是阐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违法乱纪等等不道现象时,好的做法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用弱遇到的问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大道法则。遵循大道,人生用弱,慈爱,俭朴,谦虚处下,为而不争,才能创造人生辉煌。

《道德经》的介绍: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下句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最后一句,所以没有下一句,但是呼应上下文,下一句可以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德经》原文是: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善人交,如入幽兰之窒,久而不闻其香”的下一句是什么?
你好!希望以下解释对你有帮助:原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

论语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全文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记得采纳啊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_百度...
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残余的...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翻译:就像进入摆满芝兰花的房间,待久了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出自汉代王肃的《孔子家语·六本》,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道德经》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为原来老子所说的"善人"是指顺应天道的人,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人,这种善人由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行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看起来就像得到天道的帮助一样。...

"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与之对偶的一句是什么?能否详细一点?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解析: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

“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鲍鱼...
答案:B 分析:句的大致意思是 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因而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交朋友时要慎重,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因而应排除。

禹城市18450132254: 水深流缓,人贵语迟.天道无私,常与善人.的意思是什么 -
东方变凯特:[答案] 水深流缓,人贵语迟. 前一句,是喻体,用一种现象来形容,修养深厚成熟老练的人,说话不抢不急. 天道无私,常与善人. 这是民间常说的多集阴德多做好事,你的福德和际遇都会好.天道,表示自然规律.

禹城市18450132254: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东方变凯特:[答案]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成语源于《老子》,但很多人并不真切理解它.或许,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

禹城市18450132254: 无道无亲,常与善人 -
东方变凯特:[答案]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成语源于《老子》,但很多人并不真切理解它.或许,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
东方变凯特:[答案] 就是说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私 常予善人出自那里 -
东方变凯特: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对人没有好恶亲疏之分,它常常给予或帮助善良的人,因为善是符合天道的.另一种说法,是天道对人没有好恶亲疏之分,它常常罩着那些掌握或者顺应天道(自然规律)的人.这句话和《太上感应篇》里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差不多,说的是遇到好事或者遇到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和天有何关系?和佛法里常说的因果铁律,自作自受是一个道理.可见大道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情,常与善人"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
东方变凯特: 道德经》说"天道无情,常与善人"意为原来老子所说的"善人"是指顺应天道的人,而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人,这种善人由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行动起来游刃有余,所以看起来就像得到天道的帮助一样....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常,常于善人是什么意思啊 -
东方变凯特: 楼主这句话可能是改自《老子》第十七章中的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原意是:自然法则(上天之道)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的《伯夷叔齐列传第一》中反驳了这句话,司马迁写道:或曰:“天道无亲...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
东方变凯特: 回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谚语,意思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延伸:解释是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只是经常降福和保佑遵循天道的人.出处1、《老子》六五:“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2、明·李梦阳《空同集》六三:“古人有言日:天道无亲,惟善是善;不于厥身,于其子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禹城市18450132254: 文言文说 上天不会偏袒谁 会对善人以幸运 是哪句 -
东方变凯特:[答案]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 译文:自然法则不偏袒谁,常常倾向于善于利用它的人.

禹城市18450132254: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何统一在道德经体系中 -
东方变凯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