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的含义有哪些?

作者&投稿:代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徙木立信,拼音是:[xǐ mù lì xìn]。

一、徙木立信的背景

徙木立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通过推行徙木立信的政策,秦国成功地提高了国家信用,赢得了民心,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彼此攻伐。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秦国在商鞅的帮助下,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其中就包括徙木立信的政策。当时,秦国的国家信用较低,民心涣散,社会秩序混乱。为了提高国家信用,树立民心,商鞅提出了徙木立信的方案,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二、徙木立信的措施

徙木立信的核心措施是:在国都南门外竖立一根木头,宣布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能获得一定的赏赐。

然而,当时的人们对秦国的政策普遍不信任,认为这只不过是官府又在搞形式主义。然而,当真的有人搬着木头走到北门时,商鞅却真的履行了诺言,赏赐了搬木头的人。这一举措迅速传遍了全国,人们开始对秦国的政策产生了信任。

三、徙木立信的意义

徙木立信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行动向全国民展示政府言出必行的决心和诚信。这种政策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在后来的变法中,人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生产、练武,使得秦国的国力逐渐强大。最终,在商鞅的推动下,秦国成功地统一了中国。

总之,徙木立信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实践向人民展示了政府言出必行的决心和诚信。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最终,秦国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徙木立信功不可没。




徙木立信的含义有哪些?
徙木立信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行动向全国民展示政府言出必行的决心和诚信。这种政策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在后来的变法中,人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生产、练武,使得秦国的国力逐渐强大。最终,在商鞅的推动下,秦国成功地统一了中国。总之,徙木立信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项重...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困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徙木蕴含着坚韧不拔、顽强生长的意味,而立信则代表着一个人坚定的信仰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因此,徙木立信的意思就是在困境中,克服各种难关,不断成长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徙木立信所代表的品质和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追...

徙木立信的含义和造句是怎样的呢?
1、“徙木立信”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威信。徙木立信,读音:[xǐ mù lì xìn]造句:1、今天老师上课讲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2、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呜乎!吾欲无言。“徙木立信”出自《 史记·卷六十八· ...

徙木立信的成语故事
徙木立信这个故事的含义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承诺是可信的,这种行为就是徙木立信。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或组织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在现代汉语中,徙木立信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在政治、商业、管理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被...

徙木立信的主人公
一、徙木立信的含义 "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通过"徙木立信"的办法,商鞅取得了百姓信任,然后下达了变法指令。使秦国国强民富、雄冠列国,秦孝公成为一世霸主。徙木立信的...

徙木立信 历史典故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编辑本段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

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什么
徙木立信的意思是,将木头搬到一定的位置,就可以获得信任。这个故事源于商鞅在推行改革时,为了让人们相信他的改革措施是可信的,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在城门外放置一根木头,宣布如果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城门内,就赏赐他一百金。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是当有人真的搬起木头并得到赏赐后,人们开始...

从徙木立信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含义?
做人就要将信用,说到做到。

古人讲“穷遇三人,马到功成”,是哪三种人?
“徙木立信”的大戏。只要有人将一棵圆木扛到指定地点,就会获得一定的赏金。至此之后,秦国变法畅通无阻,为秦朝建立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唐朝最贤德的皇帝李世民,之所以会受到后世人的爱戴,其实与他的以诚待人息息相关。第三、知识渊博的人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从表面...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变法因商鞅“行必信,言必果”,从此在民众心目中树立了威信,这可以看成是一次成功的公关策划,在历史上被称为“徙木立信”。 通观古代中外自发的公共关系,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盲目性。 统治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公众的意义,他们的活动也都是出于一时之需,并不是自觉的行为。 其次是经验性。 古代的公关活...

城东区15898894233: 徙木立信(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肥信孚贝:[答案]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

城东区15898894233: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肥信孚贝:[答案]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城东区15898894233: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肥信孚贝: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城东区15898894233: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
肥信孚贝: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城东区15898894233: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
肥信孚贝: 商鞅当时变法,为了让民众信任自己,于是就想出了徙木赏金这个办法.徙木赏金也叫徙木立信,当时商鞅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如果有人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不过没人去搬,后来加到五十金才有人搬,完成后商鞅立马赏了五十金.

城东区15898894233: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肥信孚贝: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城东区15898894233: 商鞅“徙木立信”是怎么回事?
肥信孚贝: 商鞅在发布变法命令前,担心秦国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了... “徙木立信”这一看似游戏的政治表演,却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北宋...

城东区15898894233: 工行的“立信如木”具体是什么意思? -
肥信孚贝: 大概意思是“人无信而不立,法无信而不施”.... 有一个典故“徙木立信”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为了确保其推行的新法制度实施,首先向秦国公众强调“信”——法无信则不能服众,不能服从则法无以立,《史记·商鞅列传》记载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