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产生的历史依据有哪些

作者&投稿:曹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我国科举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节点~

科举制始于公元7世纪的隋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下诏令分科取士,最初设有“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这种分科取士已经具备了科举制的雏形。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又分“孝悌有闻”和“文才秀美”等十科。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置“明经”(通晓经义者)和“进士”(可以进受爵位者)两科,并用考试策问的方式取士,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科举制,并使它更加完备。
首先是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种模式进行。考试最初由吏部主持,后来改为礼部,因此通常称为“礼部试”。其次,明经、进士两科最受重视,并将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唐代宰相许多人是进士出身,除此之外,唐代还产生了“武举”科目的考试。



扩展资料
科举的流程

以明清两代为例,在正式参加乡试以前,还要先参加“童子试”以便取得应试资格。童子试也分三级:县试、府试和院试。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
县试由知县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二月,参加考试的童生在报名时必须填写姓名、籍贯和三代履历,由同考的五名童生和一名童子试已经及格的“廪生”(领取政府补贴的考生)共同担保,保证你所填内容真实可靠,并且不是“娼优皂隶”(被歧视的下等人)子孙。
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朝廷派遣的“学政”(负责一省的教育官员)主持。院试及格,就可以参加每三年一度的乡试。乡试一般在省城举行,考试及格,应试者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为“老爷”。
乡试合格者既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继续参加在第二年举行的会试。会试在京城举行,会试取中后,就要接着参加在皇宫里举行的殿试。考中者就是进士,前十名决定后,皇帝首先接见,叫做“小传胪”,然后再于太和殿接见全体进士,叫做“大传胪”,同时宣布名次。
随后,所有进士去出席由礼部举办的“琼林宴”,到孔庙参拜孔子,而后由礼部将进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国子监,称为“进士题名碑”。
殿试之后,除状元、榜眼、探花三名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外,其余进士还要再进行一次朝考,朝廷综合会试、殿试、朝考三项成绩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科举史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科举的流程

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呢

科举制的依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选官特点: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1 11:27 选官特点:

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

科举与以往的选士制度有承袭关系,但又有重大区别。最突出的区别是,以往的察举和九品中正制都是以主管官员的推荐作为选士的关键,所以又统称荐举;而科举则是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选士的基本依据,所以考试是科举的核心。 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固定科目选士,制举则为皇帝临时根据需要下诏开科选士。通常所说的科举,指的是常科。

参加科举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两类。“生徒”即各类官学的学生,“乡贡”即“生徒”以外的在地方报考的读书人。获得准考名额的比例,“生徒”要大大高于“乡贡”,这是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唐代科举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等科。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前六科。

秀才科注重博学才高。唐以此科最高,考选较严,宁缺毋滥,每年所取不过一、二人,很难考取。太宗贞观以后,此科便名存实亡了。明法、明书、明算科选的人数量不多。因而学子们热衷的只有明经、进士两科。

所谓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又有通二经、三经、五经之别。唐代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或通二中经。通三经者,须通大、中、小各一经。通五经者,大经须全通,其他各经任选。《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考试的过程是先帖经,每经10帖,每帖3字,通6以上为及格。然后口试,问经义10条,通10为上上,通8为上中,通7为上下,通6为中上,皆为及格。然后,答时务策3道,通2为及格。三试皆及格为及第。总之,明经科考试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书就行,对于经义未必真懂,及第也比较容易,故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明经科主要是为官员贵戚子弟提供科举出身的机会。

进士科最初主要是向平民出身的才士开放的,及第者即跨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进士科曾一度只试策、帖经。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681年)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此后,进士科考试便包括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唐代进士科大约每百人中只能有一两人及第,而明经则每十人就能有一两人及第。因此,进士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也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还有应用文体的写作。其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


科举制产生的历史依据有哪些
科举制的依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科举制创立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科举制度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中士、庶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科举考试这种制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作用。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 ①经济条件:随着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②政治...

科举制创立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
科举制度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中士、庶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科举考试这种制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作用。科举制创立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发展的结果。隋朝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

简述科举制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脉络
1.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2.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和文学艺术的的发展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3.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潮的发展。4....

古代科举制的产生,是经过哪些事情慢慢发展起来的?
因此,正是汉朝的“察举制”造成了豪门大族的形成,而如何量才任用世家子弟,便产生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者必须德高望重,大中正推举“小中正”。之后由“中正”来品评人才,并将人才分为...

科举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科举制度开创的历史渊源: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科举制度在隋朝以前是不存在的,我国古代在隋朝以前选拔人才都并没有举行大规模的考试,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选拔人才的一些制度,但是基本上都没有通过考试。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由地方有名望的志士来推荐,就是所谓的以士养士。之后到了汉代,有察举...

中国的科举制度什么时候正式形成的?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唐朝科举制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科举制的产生是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新兴的寒族中小地主和大的士族豪门在文化和政治领域内冲突的历史结果。隋朝已于587年实行了科举制,隋末的一场社会大变乱又一次严重摧毁了士族的势力。既然垄断官场高位的阶层一蹶不振,那么,在唐朝建立之后实行科举制便没有大的社会阻力了。

中国古代科举制产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第二,科举的产生具有历史的积极性又有发展的制约性,要辩证的看才好,有些答案对儒教的影响全盘否定,是不正确的。关于科举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你理解: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分析科举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了,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它...

和政县18277065518: 中国古代各时期如何选拔人才 -
石缸银杏:[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和政县18277065518: 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
石缸银杏: 打击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中央集权,选拔人才

和政县18277065518: 有关“科举制”的资料 -
石缸银杏: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和政县18277065518: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越详细越好. -
石缸银杏: 一、 中国古代人才选举机制的发展历程 1. 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

和政县18277065518: 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 -
石缸银杏: 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碃迹百克知久版勋保魔的人才选拔考试,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和政县18277065518: 隋唐科举制的特点 -
石缸银杏:[答案] 隋朝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作为的王朝.它不仅结 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

和政县18277065518: 科举制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谢谢
石缸银杏: 中国的科举制度,大约滥觞于隋代,历经唐宋、元各朝发展,乃成为国家取士用人的... o可否认的,在现代社?腥愿念^?Q面,形成受人?病的「新科举」,然而在?]有更...

和政县18277065518: 比较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异同点 -
石缸银杏:[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

和政县18277065518: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开始于历史哪个朝代 -
石缸银杏: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源阶段,第二个阶段...

和政县18277065518: 如何从经济角度看待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
石缸银杏: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