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了儒家怎样的人才观?

作者&投稿:程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短文先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 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一)关心国家大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二)社会责任感
  积小恶必成大恶,积小善必成大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
  政治社会问题道德化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四)追求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什么
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著名语录体散文集是《论语》。《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说说这几则论语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1、该语句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前面还有两句,全句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2、全句白话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侍坐》那篇文章,主要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中极富文学色彩的篇章。2. 文章通过对话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个性特点,如孔子的耐心引导、温和亲切的师长风范,子路的直率豪迈,曾点的超然自在,冉有和公孙华的谨慎谦恭。3. 弟子们的回答中,曾皙独树一帜,他不仅道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而且巧妙地融入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因而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大学之道的作者是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

对儒家的仁进行阐述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吕氏春秋》云:“孔子贵仁。”《孔子家语·弟子行》说孔子“汲汲于仁”。宋儒胡宏说;“仁之一义,圣学要道。”(《五峰文集》)程颢在《识仁篇》中说:“学者须先识仁。”这些论述都反映了儒家对仁的思想原则的高度重视。孔子也多次讲到并强调“仁”,他说:“志士...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后来经过宋朝程朱理学(程颗、程颐、朱熹),《大学》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介绍 《大学》全文文辞...

礼记宣扬了儒家什么样的思想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

四书分别是哪四书
3.《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4.《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

哪本书对儒家一家独大起的作用最大
《大学》对儒家一家独大起的作用最大。一、《大学》简介 1.《大学》是《礼记》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2.它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重要的儒家理念如:格物致知、诚实守信、明辨是非等。3.《大学》被广为传诵,并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书之一,成为官方教材,影响深远。二、...

宁阳县18620746425: 简述儒家“德才观”的现代意义. -
张媚倍平: 对于“德”和“才”的关系,宋代的司马光,在他所撰写的《资治通鉴》中曾有多次的论述,强调“德”的重要.司马光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弄清楚“德”与“才”的相互关系,才能够正确地使用人才,保持一个国家...

宁阳县18620746425: 《论语》中的“里仁”一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
张媚倍平: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

宁阳县18620746425: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俗,这句话怎么理解,表达的是什么.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张媚倍平:[答案] 《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是道家人物,庄子是主张精神... “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

宁阳县1862074642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是什么? -
张媚倍平: 意思: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出处: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齐:与....

宁阳县1862074642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张媚倍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意思: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作品简介】:《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

宁阳县18620746425: 如何识别人才?如何定义人才?如何使用人才? -
张媚倍平: 从古代儒家思想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荀子?大略》中关于对人才的论述与各位分享.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作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荀...

宁阳县18620746425: 孔子教我们如何做人? -
张媚倍平: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

宁阳县1862074642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或见 -
张媚倍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上面的论述中,所谓“仁者,人也”或“仁,人心也”,都是就人之为人的本相而言的,也是对人之本相的正面揭示;而所谓“为仁由己”,正是就做人、为人之自我选择...

宁阳县18620746425: 荀子的“解蔽”说述评了哪些问题? -
张媚倍平: 本篇论述了有关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荀子认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本身又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们又往往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所以,人们必须以“虚壹而静”的方法去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和治国之道,以达到“大清明”的境界.这样,就能“明参日月”而不会再被蒙蔽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