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简介

作者&投稿:井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蟋蟀的简介 20字~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
形态特征: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擅长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1、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2、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相信大家对于蟋蟀应该不陌生了,就是我们小时候说的蛐蛐,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基本都玩过蛐蛐,笔者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玩蛐蛐、斗蛐蛐。其实别看蟋蟀个头小,但创伤、疼痛对它们来说,根本不在乎,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实则难能可贵,说到这,不禁让人想起以前那些明星,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周润发等等,谁不是拼出来的。今天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蟋蟀这个大将军。
蟋蟀的特征
蟋蟀又叫促织、蛐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至少有1.4亿年的历史了,其颜色一般呈现黑褐色或者黄褐色,相信这两种颜色大家都见过,身体大约15-40mm,头部圆且有光泽。它的触角非常细,大约有30节,比身体要长。雄蟋蟀属于外向性格,而雌蟋蟀属于内向性格。
蟋蟀成虫期一般性格是比较孤僻的,喜独居,到了发情期,雄蟋蟀才会招揽雌蟋蟀。为什么民间都喜欢斗蛐蛐,因为是生物特性决定的,比如两只雄蟋蟀在洞中相遇,一般都会打斗。其实在未成虫之前,有很多会居住在一起,非常热闹。
它们每年生一代,喜欢阴凉的地方,而且觅食的时候喜欢选择在晚上。成虫之后,非常喜欢跳跃,相信大家看过蟋蟀跳跃的,有少数种类其实还能飞行,不过笔者没有见过。
有人会问什么时候是斗蟋蟀的好时机,那就死夏秋之交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成虫的壮年期。其种类有3000多种,在我国就超过了50多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非常普通的物种,不过在我国备受欢迎。
蟋蟀的习性
蟋蟀属于一种杂食性昆虫,什么都吃,树苗、苹果、野草、花朵等等,如果饲养的话可以喂食蔬菜、果实、面粉等。
它们的繁殖交配是不经过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的决斗,胜利的一方才能拥有配偶,可以算是一夫多妻了,正因为此,它们繁殖的子孙还是非常健康的。每年大约9月底的时候,雌蟋蟀把产卵管插入地下约0.5厘米,然后产卵。到了来年5月份或者6月份,开始孵化出幼虫,几天后再次脱皮,每次脱皮都会成长一些。到了8月份,完成脱皮任务,变为成虫。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蟋蟀的鸣叫,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其实这个声音是雄蟋蟀发出的,雌蟋蟀不能发声。雄虫一般振动翅膀来发出声音,声音的不同表达着不同的意思。悠闲的时候,叫声就像奏鸣曲一样;在受到干扰的时候,常会放大分贝吓唬对方;两个雄蟋蟀碰面,或挑衅或决斗,此时叫声更大;当雌雄在一起的时候,声音也会放小,仿佛一首抒情曲;当交尾时,便会奏出一曲爱情曲。
捉蟋蟀
秋天好时节,正式捕捉蟋蟀的最佳时期,蟋蟀迷们出门活动活动筋骨也是极好的,都希望能捉到一只天下第一蟀。
不过,捉蟋蟀也不能随意而为,我们想要捉到一直上等蟋蟀,首先必须要清楚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一般情况下,乱石碎砖中的蟋蟀体质非常强壮;杂草中的蟋蟀一般体质较弱。大自然一直都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所以,人迹罕见的地方肯定有优质的蟋蟀品种,比如荒郊野岭、碎石砖瓦这些地方。而一般的田埂、菜地里,蟋蟀大多数都非常普通。
其次,捕捉时间也非常关键。白天捕捉的话相对比较容易,光线充足,中午时分可能还会追到情侣。夜晚捕捉的话,持手电筒听声音判断优劣。上品蟋蟀声音一般比较洪亮。而品质较差的叫声非常有无力感。
蟋蟀文化
斗蟋蟀是我国民间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非常具有东方色彩,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最早描述的蟋蟀的当属诗经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写。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顾逢《负曝杂录·禽虫善斗》条云: “父老传:斗蛩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养蟋蟀范围非常广,从帝王将相到农民百姓、从富庶城市到穷乡僻壤,都有很多养蟋蟀的人。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人物,宋朝宰相贾似道,可以说专门研究蟋蟀的鼻祖,整天和人们一起斗蟋蟀,甚至还带着蟋蟀上朝,闹出不少笑话。虽然喜欢斗蟋蟀,但它和别人不一样,自己还编写了一部《促织经》,介绍怎么养蟋蟀、斗蟋蟀,称之为我国第一部蟋蟀专著。
而要说斗蟋蟀最鼎盛的时期,肯定是明朝,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基本每家都会捕养蟋蟀,斗蟋蟀场所比比皆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吕毖《明朝小史》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当代作家熊召政所写的《张居正》中,有很多篇幅斗描写了当时的盛况,还提到了调养之法:“用篱落上断节虫,再配上扁担虫,一起烘干研和喂之,再用姜汁浓茶配以铜壶中浸过三日的童便作为饮品,如此调养七日,黑寡妇仍骁勇如初”。
中国有很多地区还有专门的斗蟋蟀大会,像山东的宁津和宁阳、江苏的南京等都举办过此类大会。还有台湾台南的丰荣里,当地居民每年都会在学校暑假时,举办“斗蟋蟀”大赛。
说到这不得不提1990年天津国际友好艺术节,其中就有异常蟋蟀格斗赛,由和平区政府承办,凯悦饭店组织,主要是用来招待外国朋友。还有北京亚运会的时候,蟋蟀比赛在龙潭湖庙会举行。
美国有电台在《看东方》节目中,把中国"斗蟋"称为传统文化。中华的蟋蟀文化可以说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世界性。
关于蟋蟀的书籍
《促织经》-宋,贾似道(原著已无法考究,现在见到的是明代周履靖的续增本。介绍了捕捉、收买、喂养、斗胜、医伤、治病、繁殖等方法,是非常全面的一本书籍。)
《畜促织》-明,袁宏道
《促织志》-明,刘侗著
《促织经》-清,金文锦
《蟋蟀秘要》-清,石莲
《蟋蟀谱》-清,朱翠庭辑
《促织经》-清,金六(音伊)厂删定
《蚟孙鉴》-清,朱从延纂辑、林德垓、庄乐耕重订
《蟋蟀谱》-近代,李文翀,1930年出版
《蟋蟀谱》-近代,李石孙、徐元礼,1930年出版(全书十二卷,盆图一卷,卷首一卷,谱十卷。)

蟋蟀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体色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



一、别名

促织、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二、栖息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蟋蟀生性孤僻,不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三、食性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四、分布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 。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五、文化

中国蟋蟀文化有一千多年历史,而冬季鸣虫更是中国蟋蟀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斗蟋(蛐蛐)、油葫芦、蝈蝈三大类,自古以来就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虫书”教授吴继传著就《中国蝈蝈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蟋蟀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体色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

希望我能帮到你。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触角细,后足适於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蟋蟀的简介 20字
1. 蟋蟀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是一种常见的昆虫。2. 蟋蟀也被称作促织,俗称蛐蛐、夜鸣虫,因为它们在夜晚鸣叫,还被称为将军虫、秋虫、斗鸡等。3. 蟋蟀的形态特征包括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它们具有咀嚼式口器,大颚发达,适合咬斗。蟋蟀的足跗节共有三对,前足和中足相似...

蟋蟀的简介 20字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形态特征: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擅长跳跃;前足胫...

蟋蟀是怎么叫的拟声词 蟋蟀简介
蟋蟀简介 1、叫声:唧唧吱、吱……、嘘嘘等。2、形态特征: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黑褐色、绿色、黄色等。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听器在前脚节上。3、栖息习性:蟋蟀爱穴居,常栖息于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喜夜出活动,独立生活。4...

关于蟋蟀的资料有关蟋蟀简介
1、蟋蟀(xī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蟋蟀简介
蟋蟀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体...

蟋蟀是怎么叫的拟声词 蟋蟀简介
蟋蟀,俗称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等,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这一生物种群拥有长达1.4亿年的历史。本文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蟋蟀的叫声及其相关简介。1. 叫声:蟋蟀的叫声多变,有“唧唧吱、吱……、嘘嘘”等拟声词。2. 形态特征:...

蟋蟀的简介 20字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

昆虫记中的昆虫简介
昆虫记中的昆虫有干泥蜂、萤火虫、蟋蟀、蝈蝈、毛虫、圣甲虫、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一、干泥蜂 他们喜欢在潮湿温暖的地方筑巢。他们经常在烟囱里筑巢,那里的温度适合干泥蜂生存,但是干泥蜂的幼崽经常窒息,所以干泥蜂会在宽阔的烟囱里筑巢。二、萤火虫 肉食性,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

蟋蟀是怎么叫的拟声词蟋蟀简介
4. 分布范围:蟋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尤其在黄河以南的省份更为常见。5. 生长繁殖:蟋蟀的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6. 常见物种:中华蟋蟀、大棺头蟋蟀、油葫芦、中华灶蟋等是常见的蟋蟀种类。通过以上对蟋蟀叫声及简介的描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蟋蟀的知识,...

蟋蟀的简介有哪些??
“青头”是一个勇敢、聪明、热心、机智的蟋蟀,它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领导能力。首先,青头是一个勇敢的蟋蟀。在面对危险时,它不仅没有害怕,还主动去拯救被困在网中的红头。它勇敢地冲进蜘蛛的洞穴,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咬破了蜘蛛网,成功地救出了自己的朋友。青头的勇敢和无畏精神让人感到敬佩。...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属动物) - 搜狗百科
尉迟放昊方: 蟋蟀是一种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跑跳.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作物有害,也叫促织.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的解释 -
尉迟放昊方: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的简介 20字 -
尉迟放昊方:[答案] 蟋蟀,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的资料 -
尉迟放昊方: 蟋蟀,俗称促织、蛐蛐儿,是直翅目昆虫的一科,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身体黑色至褐色,头部有长触角,后腿粗大善跳跃,后腿极具爆发力.其雄性好争斗,两翅摩擦能发出声响.以昼伏夜出的为多,生性孤僻,通常一穴一虫,发情期,雄虫才招揽雌蟋蟀同居一穴.为了方便听到公蟋蟀的求偶鸣声,蟋蟀具有位于前脚关节略下方的耳鼓.每种蟋蟀的鸣声不尽相同.它们的叫声是代表温度,雌虫不发声,俗称三尾子.全世界约有蟋蟀900多种,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

富源县19410623395: 谁知道蟋蟀的简介??快一点 -
尉迟放昊方: 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简介 -
尉迟放昊方: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触角细,后足适於跳跃,跗节三节,腹部有2根细长的感觉附器(尾须).多数雌虫以细长的产卵器产卵於土中或植物茎内,对植物常可造成严重危害.在北方,蟋蟀多於秋季成熟产卵,若虫於次春孵出,蜕皮6∼12次而成熟.成虫寿命一般为6∼8周.

富源县19410623395: 蟋蟀的简单意思 -
尉迟放昊方: 【别名】蛐蛐儿、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

富源县19410623395: 蛐蛐外貌是怎么样的? -
尉迟放昊方: 【别名】蛐蛐儿、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 【简介】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

富源县19410623395: 关于蟋蟀资料 -
尉迟放昊方: 分布范围 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台湾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我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 常见品种 中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