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1治乱由己正道不灭

作者&投稿:龚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贤良三策董仲舒》诗解1治乱由己正道不灭

题文诗:

至道真情,国将失道,天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怪异警之,尚不知变,伤败乃至.

天心君心,君心仁爱,仁爱所至,欲止其乱.

有道世主,事在强勉,自强自勉,博闻智明,

强勉行道,德功日起,夙夜匪懈,茂哉茂哉.

至道治路,仁义礼乐.圣王已没,子孙安宁,

礼乐之功.先王之乐,宜于世者,教化民深,

教情不得,雅颂不成,功成作乐,乐其德也.

乐变民风,以化民俗,其变民易,其化人著.

声发于和,本于情性,接于肌肤,藏于骨髓.

王道式微,管弦未衰,虞政即没,乐颂犹存,

孔子在齐,而闻韶乐.安存恶危,人主之愿,

所任非人,所由非道,政日仆灭,政乱国危.

至道至正,幽厉周衰,至道未亡,幽厉不正.

至于宣王,思先王德,兴滞补弊,周道复兴.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治乱废兴,在于已正,

至正真情,真情不至,操持悖谬,失其道统.

说明 : 本传叙述董仲舒其人其事;详载其贤良对策。董仲舒,少习《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初,以贤良对策,主张更化善治,“前德而后刑”。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统纪而明法度。又奏请立学官,州郡举茂材孝廉。两任诸候相,后家居治学著书。其学混合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说,形成“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鼓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宣扬黑、白、赤三统循环的历史观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理准则。还主张“限民名田,去奴婢,除专杀之威”。《史记》将其附于《儒林列传》,传甚简略。《汉书》为其立专传,详载其“ 贤良三策 ”,体现了“详而有体”的特色。传末引了刘歆评语:“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肯定董仲舒在汉代儒学上的地位。这是颇具史识的。但对其思想无所批判,定然是因受影响不小。   

正文:

 董仲舒,广川人也。(1)。少治《春秋》(2),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3),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1)广川:县名。在今河北枣强县东。(2)少治《春秋》:《史记·儒林传》云:“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3)传:读为转,谓转相授业。久次:谓年限长短之次序。

译文: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1)。

(1)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此事可能是在元光元年(前134)。

译文: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

 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1),传之亡(无)穷,而施之罔极(2),任大而守重,是以夙夜不皇(逞)康宁(3),永惟万事之统(4),犹惧有阙。故广延四方之豪俊,郡国诸侯公选贤良修洁博习之士(5),欲闻 大道之要,至论之 极。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6),朕甚嘉之。于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1)休:美也。(2)罔:无边。极:尽也。(3)不遑:无暇。(4)永惟:久思。统:纪也。(5)公选:谓以公正之道选士。修洁:修身洁行。(6)子:男子之美号。褎然:出众之貌。举首:谓领袖。

译文:汉武帝策问道:我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要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因此广泛地邀请各地的豪杰俊才,郡守、国王、诸侯公正地推选出来的贤良、修德、博学的才士们,我想知道治国大道的纲要,安民理论的最高原则。现在大夫们卓然作为贤良的首选,我认为这很好。大夫们要精心思考,我很想知道和要问的如下。

盖闻 五帝三 王之道 ,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当虞氏之乐莫盛于《韶》(1),于周莫盛于《勺》(2)。圣王已没,钟鼓管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乎桀纣之行(3),王道大坏矣。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途)之士(4),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5),然犹不能反(6)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失其统与(欤)?固天降命不可复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欤)?乌乎!凡所为屑屑(7),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欤) ?三代受命,其符安在(8)?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9),习闻其号,未烛厥理 (10)。伊欲风流而令行(11),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12),三光全(13),寒暑平,受天之祜(14),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乎方外(15),延及群生?

(1)虞氏:虞舜。《韶》:传说是舜乐。(2)《勺》:《南 ·周颂》之一篇名。勺,读与“酌”同。(3)陵夷:渐渐衰替。(4)当途:当权。(5)翼:助也。(6)反:还也。言还于正道。(7)屑屑:劳碌不安貌。(8)符:验证。(9)仁:宽裕。鄙:狭陋。 (10)禾烛厥理:未明其理。(11)伊:惟也。(12)泽:恩泽。臻:至也。 (13)三光全:意谓日、月、星辰无亏蚀流陨之变。(14)祜:福也。(15)方外:殊域。

译文:听说五帝三王治理国家之道,是改革制度,创作乐章,因而天下安定,后来的百位国王也都同样这么作。虞舜的乐以《韶》乐最美好,周朝的乐以《勺》最优美。圣明的君王死后,钟鼓管弦的声音依然存在,可是大道衰微,逐渐变坏到桀纣那样的所作所为,王道大大地败坏了。这五百年中闾,遵守旧制度的国君和当权的士人,想学习先王的法制来辅助当时政治的很多,可是都没有扭转过来,而且王道还一天天走向灭亡,一直到后来的王兴起了,这种没落的趋势才得到制止。难道是他们所信奉的有错误,而失掉了道的传统吗?还是天命就是这样,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一定要衍变到国家危亡以后才停止呢?唉!所作的一切日夜勤劳,力求效法遥远的古代,难道都没有作用吗?那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承受天命,他们的依据在什么地方?灾异变故,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性命的实际,或者天亡,或者长寿,或者仁德,或者鄙陋,常常听到这些名称,可是没能透彻地明晓其中的道理。想用风俗教化的力量使命令推行;使刑罚减轻,奸邪改变;使百姓和睦安乐,政治开明。应该怎样整顿政治才能使甘露普降,百谷丰收,使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受到德泽,连草木也得到滋润?怎样才能使曰、月、星三光完全不发生亏蚀,寒暑季节正常,能够得到天的福佑,为鬼神所歆享?使德泽洋溢,扩大到国外,普及到所有的生命呢?

 于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义)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并(1),取之于术,慎其所出(2)。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3),枉于执事(4),书之不泄,兴于朕躬(5),毋悼后害(6)。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7),朕将亲览焉。

(1)猥:犹烦琐。并:犹含混。(2)此意谓非正道勿以上陈。(3)报:中也。(4)枉:偏也。执事:指公卿执政者。(5)兴:发也。指发书。(6)毋悼后害:谓不要怕有后患而不言。(7)靡:无也。

译文:大夫们通晓先代圣王的事业,熟悉风俗变化的道理,了解事物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次序,而且你们研究高深道理的时间也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诉我!要分清条理,不要笼统,不要混乱,提出的方案,也应慎密考虑。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实、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们大胆告诉我,决不会泄露出去,我亲自拆看,希望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夫们尽管说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隐瞒,我要亲自看的啊!

仲舒对曰: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 求天命与情 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1),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2),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 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无)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旋)至而有效者也(3)。《诗》曰“夙夜匪解(懈)(4)”,《书》云:“茂哉茂哉(5)!”皆强勉之谓也。

(1)相与之际:相关联之处。(2)省:察也。(3)旋:速也。(4)“夙夜匪懈”:见《诗经·大雅·烝民》。谓朝夕不懈。(5)“茂哉茂哉”:见《尚书·咎繇谟》。茂:勉也。

译文:董仲舒的对策说: 

陛下发出有德的声音和英明的韶书,寻求天命和情性的解答,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愚臣所能答覆的。我谨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记载,考察前代已经做过的事情,来研究天和人相互作用的关系,情况是很可怕的呀!国家将要发生违背道德的败坏事情,那么天就降下灾害来谴责和提醒它;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和恐吓它;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由此可以看出,天对人君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弥祸乱。如果不是非常无道的世代,天总是都想扶持和保全他,事情在于君主发奋努力罢了。发奋努力钻研学问,就会见闻广博使才智更加聪明;奋发努力行道,德行就会曰见崇高,而且越发成功,这些都是可以很快得到,并且是可以很快就有成效的。《诗经》上说:“从早到晚,不敢懈怠。”《尚书》中说:“努力呀!努力呀!”都是奋勉努力的意思。 

  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入教化于民。 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 变民风,化民俗 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 (1)。故 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藏)于骨髓(2) 。故王道虽微缺,而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 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 。 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 ,然而政乱国危者甚众 ,所任者非其人, 而所繇(由)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由)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诗人美之而作(3),上天祐 之,为生贤佐 (4),后世称诵,至今不绝。此夙夜不解(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也(5)。 故治乱废兴在于已 ,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

  (1)著:明也。(2)藏:深入之意。(3)作:指作《烝民》之诗。(4)贤佐:指辅佐周宣王的仲山甫。(5)“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见《论语·卫灵公》。此意谓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不强勉之人。                 (卓注:行仁义非仁义行)

译文:“道”就是由此达到治理国家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以虽然圣明的君王死了,可是他的子孙还能长久统治,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啊。君王在自己没有制作乐章的时候,就选用先代君王乐章中能适合当时社会的,用它来深入教化人民。得不到教化的实效,典雅、歌颂的乐也就做不成,所以君王功成名就以后才作乐,用乐来歌颂他的功德。乐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乐改变民风容易,感化人民也有显著的功效。所以,乐的声音是从和谐的气氛中发出,依据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因此王道虽然衰微了,管弦之声却依然流传。虞舜的政治已经很久都没有了,可是流传下来的乐颂还依旧存在,所以孔子在齐国能听到《韶》乐。人君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宁而憎恶危亡的,然而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很多,这是由于任用的人不得当,言行举止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所以政事一天天衰败下去。周代的“道”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衰落了,不是“道”亡了,而是厉王和幽王不遵循这个“道”走。周宣王思念先代圣君的德行,复兴久已停滞的事业,补救时弊,发扬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周代的“道”又灿烂复兴起来。诗人赞美他,为他作诗,认为上天保佑他,为他出生贤良的辅佐,后世称颂周宣王,至今不绝。这是周宣王H夜不懈地做好事得来的。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不是‘道,光大人”。所以治和乱、废和兴,都在于自己。世遭衰乱并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由于人君的行为荒谬,失掉了先王优良的传统啊。


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董仲舒。《贤良策》是西汉董仲舒撰,载《汉书》本传。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名。《贤良策》展示了汉武帝时期对政治、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以及思考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

文言文翻译: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意思是:现在人们学习和继承不同的学说,持有不同的议论,诸子百家遵从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致使朝廷不能建立固定统一的法令制度。出自:西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原文:《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天人三策》全文哪里有
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卷五十六 第二十六 班固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诗》曰“夙夜匪解”,《书》云“茂哉茂哉!”皆强勉之谓也。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陛下有明德嘉道,愍世欲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议考问,将欲兴仁谊之林德,明...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对贤良策,西汉董仲舒撰。载《汉书》本传。以贤良对答武帝三次策问,故名。共三篇。因讲述天人关系,又称"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至上主宰,王权天授,王者须"承天意以从事",施行道德教化,实行大一统。在学术思想方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急!在线等!董仲舒《天人三策》部分片段译文
上天对万物有一定的分配规律:给了利齿的就不能有角,生了翅膀的脚就只有两只,这是已经受了大利的就不能取小利了。古代当官的,接受了俸禄就不再靠力气吃饭,也不能经商盈利(古代认为经商是下等的末技),这也是既得大利就不能再取小利,与老天的规律是一样的。对于那些已得大利还要取小利的...

【017】汉纪九-02 董仲舒《天人三策》之一2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自此以下,系第三策。师古曰:巨,大也。〕 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 〔暗,古暗字。〕 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呼深山, 〔师古曰:尧,谓从唐侯升天子之位。孟康曰:舜耘于历山。〕 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

汉景帝与董仲舒对言——史称什么
汉景帝与董仲舒对言——史称“天人三策”。汉武帝在元光元年策贤良文学诏中向董仲舒问道,求解的不是具体的一时权变之策,而是一个既能总结以往兴亡治乱的历史经验教训,又能解决国家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汉朝强盛的长久治安之道。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

简述董仲舒的“贤良三策”?
《汉书》记载:董仲舒连对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汉书》记载,《天人三策》(“贤良三策”)是汉武帝的三问和董仲舒的三答。1、汉武帝第一问是问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和怎样得到上帝的授权。董仲舒的回答是人性的本质是由君到四方远近的神旨的传达。2、汉武帝第二问是为什么有尧的有为和舜的无为的...

帝王苦寻设计师,天人三问董夫子
贤良第二策,天下大一统。 论证黄老之学与孔孟儒学的利弊,提出调和孔老、归宗儒本的治国之术。贤良第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论证“天不变道亦不变”,抖落孔老的暧昧面纱,直截了当地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大喜,采纳了他的政策,开始推行儒学,立太学,置名师,养天下之士。董仲舒...

衡水董仲舒的诗词有那些?
咏史上·董仲舒三首 宋代: 陈普 孟轲死后惟董子,道义两言扩古今。性善七篇何落落,千秋不遇一知音。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董仲舒的>
缪剑健朗: 武帝在面试董仲舒时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不仁而有能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 -
缪剑健朗: [原文]仁而不知(智),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释读]只有仁德而无智慧,那么在施爱于人时,都不知分辨好坏;智慧而无仁德,那么智慧也没有什么用...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
缪剑健朗: 董仲舒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士不遇赋》 《士不遇赋》是西汉董仲舒创作的一篇抒情赋.此赋先写实现人生追求机遇的难得,再写“士”的两难处境,最后写作者内心激烈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应以道德自我...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求董仲舒天人三策译文注意是译文求董仲舒天人三策译文<br/>注意
缪剑健朗: 《天人三策》的另一个名字是《举贤良对策》以下为注释和译文: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 -
缪剑健朗:[答案] (1)能总结以往历史教训,又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保证未来稳定和繁荣的长治久安之道.(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专制.汉武帝接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启用儒生参政、大兴儒学、把儒...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缪剑健朗: 《对贤良策》是董仲舒的著作,其中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有: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董仲舒是怎样建议汉武帝兴太学? -
缪剑健朗:[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 董生一举天下知: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董仲舒是什么时期的儒学大师?
缪剑健朗: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请比较一下儒家和道家说说他们的同异之处.如果可以提供一些西方人对
缪剑健朗: 道家与儒家、道教之异同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 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董仲舒性三品说,杨雄性善恶混说,程宋天...

三都水族自治县18046537525: 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是什么? -
缪剑健朗: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孔子将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种类型. 有人天生聪慧,有人天生愚笨,只有普通人是可以教导的,那些天生聪慧的人与天生愚笨的人,都对自己信奉的事情坚定不移. 因为他们没有疑惑,所以他们不会询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