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钟会和邓艾灭蜀之后,为何想要造反?

作者&投稿:荡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钟会为什么要谋反?这个问题真的很难理解,大致分析有几个原因

关于钟会的身世,官二代

钟会的老爸钟繇在曹魏的政治地位是极高的,曹丕继位后,钟繇任职太尉,和华歆、王朗并称曹魏三大招牌名臣。在进入官场核心层之后,钟繇开始习惯了半隐居式的官场生活,有空就上朝找皇帝唠嗑,没事就回家练习书法,钟繇的晚年,过得非常快乐。


说到钟繇的书法,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在中国的书法史上,钟繇的地位极高,影响极大。钟繇开创了楷书的书写体系,可以说是楷书的鼻祖。



钟繇作为三国时期最顶级的时代精英,他一生中的贡献,综合起来有三点:一、间接帮助曹操消灭袁绍、他的书法成就、他生下了两个同样是最顶级时代精英的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


在钟繇这两个儿子中,无疑钟会的知名度最高,而且在历史上闹出的动静也远大于兄长钟毓。钟会作为顶级名臣、名士钟繇的幼子,出生在巨宦豪门,他的仕途起点自然要远高于草根出身的邓芝。其实只要钟会不呆不傻,以他的聪明才干,天生就是在权力高层混饭吃的。


钟会在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时,为了破解吴国对诸葛诞的军事救援,钟会使了一招极漂亮的反间计,成功策反了吴军前线主将全怿投降,为消灭诸葛诞立下了大功。史称钟会“寿春之破,会谋居多”。



钟会在谋反之前,他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誉,几乎都是司马昭给他的。没有司马昭知人善任,钟会不过是一个顶级名士,不可能在历史上演绎这么吃重的戏份。

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会造反呢?

只能用野心两个字来解释

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冬天。司马昭已经做足了消灭蜀汉的准备,但在具体用人上,司马昭不太放心邓艾,又在西线安插了钟会,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并全权负责关西各州的军事。

当然主攻是邓艾,其实司马昭对钟会也不放心,只是用两人来平衡局势,这是司马昭的高明之处。而且少不了在两人身边安插内线。估计钟会了也没有想到的事。

此次伐蜀,史书称为“二士争功”,钟会牵制了姜维的军队,而邓艾偷袭阴平成功,直接杀到成都,逼降了的刘禅,从功劳上而言,钟会不如邓艾。



邓艾抢了头功,有点飘飘然,但他并没有反心,只不过“小人得志”罢了。而钟会却想借此机会摆脱司马家的控制。


如果钟会要想翻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牢牢控制住西川,以及他带来的这支魏军。这时钟会最主要的敌人还不是司马昭,而是邓艾,不除掉邓芝,钟会什么事都做不成。


钟会这个人实在够阴险的,他为了给邓芝下黑手,居然想到了这么一条毒计。钟会的书法功底非常扎实,他模仿邓芝的字迹,以邓艾的名义给司马昭写信,内容非常不敬。


钟会这招极狠,司马昭对邓芝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钟会伪造的这些书信。钟会利用司马昭急切除掉邓艾的心理,顺利地从司马昭手上骗来了前线部队的指挥权,轻松拿下邓艾。



司马昭“帮助”钟会除掉了邓艾,接下来钟会就要把刀头对准司马昭,按钟会的战略规划,他准备率军队杀回长安,然后反戈击杀司马昭。想从司马昭的虎口夺食,那是非常困难的,司马昭已经开始对钟会有所怀疑。为了防备钟会捣乱,司马昭给钟会放话,说为了顺利接收邓芝,他先率十万精兵亲临长安……


司马昭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傻子也知道司马昭真正要防的到底是谁?钟会一看司马昭这个架势,就知道他出关的道路实际上已经被司马昭给封死了,中原皇帝是做不成了。不过钟会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割据西川,做刘备第二。看到刘禅这傻子都能在西川呆这么久。


只是钟会有一点没有想清楚,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军队都是司马昭派的,肯定少不了司马昭的人,再加上,这些将领也会想,钟会有什么呢,跟你混未必比司马昭待遇好。所以,钟想杀掉这些人,结果被这些人反杀了。

另一方面,姜维的唆使

姜维见刘禅下昭投降,很无奈的就地投降了钟会,体察出钟会的野心,所以趁机再推了一把,他想先劝钟会杀光属于司马昭嫡系的魏将,包括邓艾,然后自己再想法子除掉钟会这个孤家寡人,恢复蜀汉的统治。

而钟会也本来就想除掉他的心腹大患邓艾。中间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一拍即合。

蜀国灭亡后,姜维被迫向钟会投降。钟会虽是平蜀名将,本质上是文人与清谈家,虽掌兵十余万,兵营之内却没有人可以畅所欲言,直到姜维到来。姜维爱读书,文武双全,钟会总算遇到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志趣的人,故而对姜维另眼相待,二人没事就喝酒聊天,高谈阔论,甚是畅快。久而久之,钟会便把姜维视为知己,倚为腹心。

不过,姜维有自己的算盘。堂堂蜀国大将军,怎么会甘心充当小角色呢?他亲近钟会,无非逢场作戏,真实的目的是要利用钟会,实现复兴蜀汉的理想。

复国大业,从哪开始呢?


姜维的第一步计划,就是离间钟会与朝廷的关系。


某日,姜维趁左右无人时,悄悄对钟会说:“自从淮南兵变以来,我听说阁下出谋划策,绝无失误。晋公司马氏能够有今天的权势,全是您的功劳。如今您平定蜀国,声威震动天下,民众颂扬您的功劳,主上则畏惧您的谋略,功高震主,您还认为可以平安返回吗?依我之见,不如效法陶朱公泛舟湖上,过上隐居生活,不出人头地,这样大概可以保全名声与性命吧。”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本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当年勾践卧薪尝胆,反败为胜,灭了吴国,范蠡是有大功劳的。然而深谙人性的范蠡认为君主可共苦不可同甘,故而急流勇退,跑到太湖边隐居了。事实证明范蠡的选择是明智的,越国另一位功臣文种栈恋权位,最终被勾践杀了。


姜维说这些话,表面上是劝谏,实则是激将法。姜维对钟会太了解了,钟会自视甚高,自以为谋略无人可及,又有政治野心,充满对权力的渴望。这种人,你让他泛舟湖上,安心当隐士,怎么可能呢?

当姜维说到“功高震主”时,钟会的脸唰的一下白了,他的脸本来就白,现在血色全无,半晌后他才说:“您扯得太远了,我不能就这样离开。从现在的形势看,还不至于如此。”


钟会心里盘计,蜀国虽灭,吴国尚存,魏国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鸟未尽,兔未死,司马昭不至于在此时干出烹狗、藏弓的事吧。


姜维说道:“阁下智慧超群,其他的事也用不着我多说了。”这是给出一个暗示,不想急流勇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像文种那样,被主上给杀了;要么像司马懿那样,把权力夺过来。


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史,常常会困惑于一件事:身处权力顶端之人,活得那么滋润,何苦拿脑袋去赌虚无缥缈的权力呢?实际情况往往是,当人每往高处走一步,他的心就无法回到低处了。这就像一个人骑了摩托车就不愿骑自行车,开了汽车就不愿开摩托车,住了大房子就不愿住小房子,有了电梯就不愿爬楼梯。同理,一个陶醉于权力幻影的人,很难退回到无权无势的生活,能够像范蠡这样急流勇退的人,历史上实在太少了。权力场上时刻暗流涌动,一旦卷入旋涡之中,往往只有两种选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姜维说的这些话,在钟会看来都是肺腑之言。从这以后,他更把姜维视为自己人,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亲密无间。


自诩聪明过人的钟会决心牢牢掌握自己命运:只要我有兵权,司马昭能奈我何?

不过,钟会若想据蜀谋反,就必须先铲除邓艾。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由来已久。在伐蜀之战中,钟会是远征军总司令,麾下十几万大军;邓艾仅有三万人马,且是助攻的偏师,结果邓艾抢下灭蜀首功。战后邓艾迁为太尉,食邑两万户;钟会迁为司徒,食邑一万户,只有邓艾的一半。在邓艾耀眼的光芒下,钟会黯然失色。


如今钟会心怀异志,邓艾更成为他的眼中钉与绊脚石。尽管钟会自认为智谋天下无双,但论起带兵打仗,还是不及邓艾。单论军事能力,整个魏国恐怕也没有人超过邓艾。邓艾是继司马懿之后的又一名将,他多次挫败姜维的北伐,在灭蜀之战中出奇制胜,七百里奔袭创造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不仅如此,邓艾的地位也在钟会之上,他控制成都,独断专行,几乎成了川蜀的土皇帝。

要对抗朝廷,钟会首先得除掉邓艾。


机会很快来了。邓艾越权行事,自作主张给蜀国君臣封官进爵,这显然已经触碰到朝廷的底线。司马昭派卫瓘责备邓艾擅权,邓艾不知悔改,反而上书自辩,这确非明智之举。精于权谋的钟会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出手。


很快,一封密信快马加鞭送到司马昭手中。


这是钟会与卫瓘联名密奏的信,指控邓艾心怀不轨,意图谋反。卫瓘是朝廷派去监督邓艾、钟会的监军,其实就是司马昭的眼线与心腹。司马昭本就防着邓艾,看到钟会、卫瓘的信,心中更是狐疑,然而,凭这个就认定邓艾有叛反的企图,未免证据不足。


为了彻底干掉邓艾,钟会想出一条妙计。钟会有一大绝活,他十分善于模仿他人的字迹。在淮南之变中,他就曾经模仿全辉、全仪的字迹,伪造书信劝降东吴将领全怿。这一次,他故技重施。当时邓艾与钟会分管蜀地,邓艾占据成都,钟会占据剑阁以东之地。邓艾写给朝廷的书信,必定要经过钟会的辖区,钟会便以检查为由,扣下书信。钟会模仿邓艾的字迹,重写了一份,把信的内容都改了,故意出言不逊,字里行间充满狂妄傲慢。这信送抵朝廷,司马昭眼里能不燃起愤怒的火焰吗?


胆大包天的钟会不仅改邓艾的信,司马昭的信他也敢改。邓艾与司马昭看到的信,都是钟会的信,钟会以这种方式不断挑拨两人的矛盾。应该说,钟会是个天才。他瞒天过海,竟然滴水不漏,神不知鬼不觉。书信往返于蜀与洛阳之间,秋去冬来,冬去春来,转眼已是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正月。


蜀地百姓迎来亡国后的第一个新春。然而,新年没有一点欢庆的气象,一辆空载的囚车驶入成都,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在钟会的挑拨下,司马昭判断:邓艾已经失控,必须先下手为强,将他逮捕押往京师。

不过,光凭一纸诏书与一辆囚车,邓艾会乖乖束手就擒吗?邓艾手握重兵,万一举兵谋反怎么办?

为了防患于未然,司马昭上了三道保险:第一道保险,命令钟会即刻进军成都。邓艾手上大约有四万人马(两万陇右兵,两万蜀兵),钟会手上则有十余万军队,优势明显。第二道保险,命令贾充率军进入斜谷道,作为钟会的援兵。第三道保险,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移师长安,如有必要,可以迅速开赴蜀地作战。

这里有一个细节。司马昭备了一辆囚车,显然是要抓活的,并非要就地处决邓艾。这说明他对邓艾是否真要谋反,还是心存怀疑的。然而,钟会绝不能让邓艾活着离开蜀地,否则伪造书信的事就会被拆穿。他脑瓜一转,又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计谋。

钟会把抓逮邓艾的任务交给卫瓘。卫瓘是司马昭派来的监军,监军说难听点,就是特务、密探,明显不讨人喜欢。钟会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


邓艾一向讨厌卫瓘,若是一怒之下宰了他,自己就可兴兵诛杀邓艾。


卫瓘也不是傻子,你钟会是把我往虎口送啊!怎么办呢?卫瓘边走边想,到了夜晚抵达成都城外时,终于想了个办法。他派人给邓艾所有的部将都送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我奉天子之诏,捉拿邓艾,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如果你们前来投诚,照例封爵进赏;若胆敢拒绝不出,株连三族。”


邓艾的部将们看到这信时,都很诧异,脑袋里一片混乱,谁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恐慌之下,他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保,人家有皇帝诏书,有什么可说的,出城投降就是了,咱又没犯啥事,怕个鸟。


随着几声鸡鸣,天开始亮起来。成都城外已是人潮涌动,诸将都出城向卫瓘“投诚”,只有一个人没有来,就是邓艾。邓艾知不知晓这个事呢?都闹得满城鸡犬不宁了,他岂会不知!但他并没有出来“投降”:老子本来就没造反,没跟朝廷对抗,何来投降呢?我心胸坦荡,心里没鬼,不怕鬼敲门。再说了,老子是当世“三公”,地位何等尊贵,又是平蜀第一功臣,你卫瓘什么货色,也有资格来拿我吗?


说实话,以邓艾的统御力,要阻止部将出城是完全做得到的,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杀掉卫瓘。但他没这么做,因为他真的没有叛反的念头,他若杀了卫瓘,就真的坐实了谋反,到时百口莫辩。


卫瓘迫不及待地进城,直扑邓艾营帐。奇怪的是,邓艾居然在睡大觉。他并不是真的那么懒,而是在表示自己不抵抗。他很清楚自己被陷害了,被冤枉了,但他仍然相当骄傲与自信,到皇帝那儿,到司马昭那儿,他可以自证清白,还要查出是谁在陷害他。所以他完全不反抗,索性装作睡大觉。


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卫瓘轻而易举就把邓艾父子抓起来,这样的结果,他自己都感到意外。不过,当邓艾被押上囚车时,部将们开始群情激昂,谁也不信大帅会谋反。出于对大帅的爱戴,诸将联合起来到卫瓘营帐前示威,要求释放邓艾,甚至打算动用武力劫持。形势急转直下,卫瓘发现自己置身于火药桶之中,倘若有谁擦出一丝火花,火药桶就要爆炸。情急之中,这个狡诈的家伙计上心头。他不带贴身卫兵,独自一人跑出来与诸将谈判,他对大家说:我知道邓将军不会谋反的,我这就给朝廷写奏章。然后装模作样地拿出纸笔,唰唰唰就写起来。

这些将领与其说为了救邓艾,不如说为了不受良心的谴责。听了卫瓘的一番狡辩后,大家宁可信以为真,因为这样内心就可以安宁了,于是众人纷纷退去。

钟会原本希望邓艾杀了卫瓘,然而事与愿违,卫瓘不仅没死,还把邓艾逮捕了。既然如此,钟会开始实施第二套方案,他制订了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以押解邓艾回京为借口,由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兵出斜谷;他亲自统率主力跟进,进取长安。


按照钟会的设想,大军挺进到长安后,便兵分两路,骑兵由陆路东进,步兵由水路顺流而下,直抵孟津。两路兵马分进合击,会师于洛阳,一举端掉司马氏,完成平定天下的英雄壮举。


显然,钟会认为司马昭只怀疑邓艾谋反,绝不会怀疑到自己头上。但他错了,他同样上了司马昭的黑名单!


这些年来,钟会一直为司马氏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在别人都认为伐蜀困难重重时,他不仅力排众议,还被司马昭任命为伐蜀远征军总司令,可谓是荣宠到极点。然而,有一个女人早就警告过司马昭,说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不可委以重任,得防着点。这个女人正是司马昭的老婆王元姬,她以女性的直觉洞察到钟会是靠不住的。一个喜欢搞阴谋诡计的人,如何让人放心呢?


钟会很聪明,终因遇上一个情投意合的姜维,在姜维的挑唆之下,走向了谋反之路,只不过他遇上了更有心计的司马昭,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已。



可能是想要掌握更大的权利,也可能是出于嫉妒。而且当时他已经遭到了司马昭的猜疑。

因为他非常有野心,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再加上姜维不断的挑唆,所以他才会想要造反。

因为两个人不会做人,当时误解了司马昭的意思,所以就做出了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


钟会和邓艾都是灭蜀的大臣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掉他们
灭蜀之战,堪称是莫名其妙的一次灭国之战。一则,谁也没想到刘禅会那么怂,明明还握着姜维这个“王炸”,却直接扔牌投降!二则,灭蜀之战的两大功臣,竟然都因谋反罪名,被司马昭给杀掉了。《三国演义》直接抛出了神仙一般的诸葛亮。在邓艾偷渡阴平时,他遇到了诸葛亮生前,特意留下来的一块石碑,上...

邓艾和钟会同样都是灭蜀的将领 姜维为什么只痛恨邓艾
蜀汉灭亡的直接凶手是邓艾,这才是姜维痛恨邓艾的原因。而钟会始终被姜维、廖化等人阻击在剑阁,只是在刘禅下令投降的时候,才得以进入成都,所以说,姜维不恨钟会。诸葛瞻守涪县的战局发展其实,邓艾走阴平小路偷袭成都绝对是个战略冒险,因为即使在邓艾偷袭成功,姜维仍有击败邓艾,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的...

魏灭蜀之战的后续是什么
蜀汉被灭后并不是就此完结,魏国内部爆发叛乱,即钟会之乱。邓艾灭蜀后,为刘禅请封扶风王,又上书伐吴,引起司马昭猜忌。 此时钟会野心膨胀,与卫瓘、胡烈等人上书说邓艾有谋反迹象,导致邓艾父子被捕,发往洛阳。收押邓艾后,钟会独大于蜀中,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

钟会战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灭蜀之战二人谁功劳更大?
因为蜀主降于邓艾,很多人因此认为邓艾是灭蜀的头功,因为邓艾凭一己之力扭转了钟会所面临的被动战局。实际上呢,邓艾所偷渡的阴平被称为邪径,其路艰险难行,风险极大。邓艾偷渡阴平就是一场豪赌。他虽然偷渡阴平成功,可经过长时间的山路行军,魏军精疲力竭。如果魏军面对有驻扎的蜀军,这支魏军是...

魏灭蜀之战邓艾攻破江由后,马邈为何会投降?
当姜维被钟会主力绊住之后,邓艾看到机会,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山越岭,到达江由。在江由的时候,江由守将马邈投降了,导致江由失守,绵竹不保,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放弃占据有利地形,放弃坚守,率御林军与邓艾的精锐野战军硬碰硬,最终,诸葛瞻兵败被杀,邓艾部直逼成都,刘禅见势不...

邓艾是怎么灭的蜀国?
邓艾消灭蜀国,走的是阴平这条道路。魏景元四年(263),钟会领十几万军队,邓艾、诸葛绪各领三万余人,共计约二十万大军杀向蜀汉,但邓艾的主力部队在摧枯拉朽般攻下了许多城池后,被姜维阻挡于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剑阁,无法前进。邓艾建议,直接从阴平的小径绕道到剑阁西部百里处...

当初钟会和邓艾灭蜀之后,为何想要造反?
不过,钟会若想据蜀谋反,就必须先铲除邓艾。 钟会与邓艾的矛盾由来已久。在伐蜀之战中,钟会是远征军总司令,麾下十几万大军;邓艾仅有三万人马,且是助攻的偏师,结果邓艾抢下灭蜀首功。战后邓艾迁为太尉,食邑两万户;钟会迁为司徒,食邑一万户,只有邓艾的一半。在邓艾耀眼的光芒下,钟会黯然失色。 如今钟会心怀异志,邓...

魏灭蜀之战时,诸葛瞻与邓艾死磕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景耀六年(263年),当魏国邓艾军偷渡阴平小路,拿下江由,逼近成都的时候,后主刘禅慌了手脚,急忙派卫将军诸葛瞻率军抵挡。这是蜀汉大后方最后一支抵抗队伍,因为,前方姜维主力被钟会十万大军在剑阁紧紧缠住,无法脱身,刘禅只能靠诸葛瞻了。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不仅是卫将军,还是...

钟会在魏灭蜀之战时,如果没有邓艾偷渡阴平,能突破剑阁吗?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18万魏军兵分三路,由钟会担任主帅,攻入汉中,直插剑阁,幸好被姜维利用天险堵住在剑阁,在这个关键节点,由邓艾率领一支奇兵,偷渡阴平小道,绕过剑阁,直插成都平原腹地,夺取江油,攻破涪城,兵临成都,才最终导致了刘禅的投降,蜀汉的灭亡。如果没有邓艾偷渡阴平,钟会能...

请详细评述一下魏灭蜀之战,谢谢!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後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率军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曹魏大军被蜀军阻于剑门关外,准备退军。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钟会与蜀军相持于剑阁的同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

鼎城区18251761567: 钟会 - 钟会为什么要反?钟会绝对算是聪明的人了,灭蜀后为什么要和姜维混在
臧伏鼻窦: 正如楼主所说,钟会是绝顶聪明的人,不过正因为他太聪明,结果弄过头了. 他和邓艾争功,是在司马昭意料之中的.司马昭率大军到长安,也是试探钟会的一个信号,...

鼎城区18251761567: 简述“三国归晋”的情况简述用现代文100 - 200字
臧伏鼻窦: 三国归晋 司马昭害死魏帝曹髦后,又拥立曹氏子孙中的一个15岁的曹奂继承了帝位... 挡住了钟会的十几万魏军而魏将邓艾看到蜀军主力在剑阁,便带精兵偷偷绕到剑阁西边...

鼎城区18251761567: 邓艾灭蜀的原因 -
臧伏鼻窦: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很明显 邓艾是被逼直接偷袭的 而不是所谓一营一营的过去的 而且姜维刚和钟会打了仗 败了 还在汉中呢 根本顾不上 邓艾只需要带一点兵 冲过高山就是胜利 吴国不是不救 而是来不及,邓艾对蜀国进行的奇袭 走的小道 绕过了 姜维的防线 直接偷袭成都. 兵临城下之时 你还盼着 离你好远的 救援吗? 何况当时 蜀军大部分兵力都在 姜维那里. 成都这里相对空虚 就算硬撑也撑不多久. 就和当年 关羽被困麦城时 情况差不多.

鼎城区18251761567: 蜀国灭亡非阁下之过谁说的
臧伏鼻窦: 钟会说的.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大将军司马昭下令伐蜀.命邓艾,钟会同时出兵攻打蜀国.钟会带兵拖住蜀国大将军姜维在剑阁,邓艾带兵从险道小兵,这时,蜀国皇帝听信黄皓建议,请巫师做法退兵,致使贻误战机,邓艾兵临成都,蜀帝投降,姜维无奈,向钟会投降(意欲复建蜀国丿,钟会说,"蜀国灭亡非阁下之过也″.

鼎城区18251761567: 刚才读三国看见了邓艾灭蜀之后被杀,为什么 -
臧伏鼻窦: 关系是这样的:伐蜀的中军主帅是钟会,邓艾地位要比钟会低.钟会大军被姜维在剑阁抵挡住,而邓艾乘虚而入,偷渡剑阁打下成都夺了头功.邓艾的胜利,必然会功高震主.失去成...

鼎城区18251761567: 邓艾和钟会的比较 -
臧伏鼻窦: 首先,虽然从结果上看,蜀国是邓艾攻灭的,但当时如果没有钟会在正面战场牵制了姜维,邓艾即使上了阴平小路,也会被姜维的蜀兵剿灭在阴平.所以说灭蜀功劳有一半的功劳是钟会的.其次,邓艾不善于为人处世,也不善言辞,所以有很...

鼎城区18251761567: 邓艾偷渡阴平为什么可以成功,蜀国是不是邓艾灭的 -
臧伏鼻窦: 诚然,灭蜀的是邓艾,但首功却不能给单独给邓艾.获得首功的还有钟会,钟会所率的十几万魏军才是此次灭蜀的主力,钟会部从汉中入蜀时,蜀汉的军事保证姜维此时正避祸于沓中(今甘肃省甘南州舟曲附近),被邓艾等几路魏军偏师围攻....

鼎城区18251761567: 三国:为什么司马昭要杀邓艾、钟会? -
臧伏鼻窦: 司马昭是魏国后期的大将军,哥哥司马师死后,他承袭了哥哥大将军的爵位,在当时坊间流传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谋略有野心的政治家.司马氏父子(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父子)早就有“篡魏之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