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什么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作者&投稿:豆卢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二十大·二十题之“建设美丽中国”】严守三条生态“红线” 持续破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难题

2022年06月30日 2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明善 胡运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和内生变量,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也是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其生态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态安全及社会稳定。因此,民族地区怎样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把生态立区、生态富区、生态强区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严守三条生态“红线”,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让绿水青山切实转变成为人民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我们需要持续破解的发展难题。

  一、护好生态保护红线,是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根本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我国特有的概念以及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写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功能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以及生态极敏感脆弱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民族地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自然灾害易发区高度重合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民族自治地区有328个县(旗)位于2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涵盖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四种类型,占民族自治地区总面积的48.5%。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都发源于西藏,西藏也把保护好高原生态作为头等大事,将全区一半的区域都列入了最严格的保护范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60.8万平方公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国民族地区拥有全国94%的草原、53%的水能、51%的森林、50%的湿地等,其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因此,民族地区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中,要将具有涵养水源、大气调节、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的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冰川雪山和动植物栖息地整体划入红线范围,体现出森林、湿地、草原、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要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建立覆盖各级行政区域的生态资源价值统计参数,开展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等调查与生物完整性评估,推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要积极打造森林银行、湿地银行、水银行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平台,主动融入并加快构建生态产品消费大市场,让更多生态资源价值“看得见”“摸得着”,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资源的生产与消费当中,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守好环境质量底线,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十三五”期间,我国协调安排中央财政环保专项资金,推动19个援疆省(市)、23个援藏省(市)累计投入15.32亿元,支持并推动解决新疆、西藏及四省涉藏地区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突出生态问题。在国家命名的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我国民族地区的示范区和实践创新基地分别占到总数的23.2%、31.6%,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要求我国民族地区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目标,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对民族地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我国民族地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化森林、湿地、草原、水域等自然生态资源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为重点,全面开展水环境污染防治、水生态空间管控、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利保障水平提升等工程,不断强化重要涵养区、重要江河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保护;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持续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加大对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向基层有序有效延伸,完善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纳入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领导干部生态资源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控好资源利用上线,是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保障

  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稀缺的,甚至是不可再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生态安全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前提,既事关我国东西部区域、南北区域的协调发展,也事关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青海、河南、宁夏、山东等地视察时,多次强调要保护好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明确要求。水域、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担负着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等重要职能,自然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伐必有时、有度。高质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把握好开发利用的度,既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又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不能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要为子孙后代留足永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我国民族地区应着眼于长远考虑,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等,重点加快生态旅游、民族医药、数字经济、现代高原农牧业等产业现代化步伐,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新功能新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与品牌价值,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传统手工业”等现代化改造,积极创作民族曲艺、舞蹈等文艺作品及“非遗”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生态城镇、生态乡村建设,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积极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国家级休闲城市、街区,把生态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良性绿色发展体系,做到绿水、青山、蓝天、净气。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围绕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整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严格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生态“红线”,有力推动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让民族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加强农业什么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措施。要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

加强农业什么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因此,民族地区怎样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把生态立区、生态富区、生态强区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严守三条生态“红线”,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让绿水青山切实转变成为人民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我们需要持续破解的发展难题。 一、护...

“粮”辰美景丰收忙 今年保粮产有那些措施?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于农田,命在水利系统,保障今年粮产量增加,要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耕地红线,不能因开发项目大肆毁坏农田。同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高效的利水系统,让农作物能够有效系统性的得到灌溉,在此基础上农作物发育良好之后,需要得到精心呵护,这样才能够得到最大量产。不断强化农业...

严守什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严守永久基本耕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稳定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意义重大。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

严守什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守“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在项目实施工作中,各级各相关部门深刻把握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挖掘潜力新增耕地;2、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等防治...

深入实施什么工程,以农业高质量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要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肥料高效施用和病虫...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多少亿亩耕地红线
18亿亩“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何保护中国粮食安全
二是增强耕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做?
压实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生产责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2、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

奉化市17658019936: 乡村振兴应该坚持绿色发展吗? -
众姜脑舒: 据报道,日前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乡村生态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强农业生...

奉化市17658019936: 如何强化耕地资源保护?
众姜脑舒: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质量数量生态并重.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加大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耕地的复垦力度,适度开...

奉化市17658019936: 坚持什么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
众姜脑舒: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筑牢自然生态安全防护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挤占.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奉化市1765801993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建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众姜脑舒: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奉化市17658019936: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众姜脑舒: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

奉化市17658019936: 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和总抓手
众姜脑舒: 着力把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奉化市17658019936: 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有哪些内容?
众姜脑舒: 深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 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 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髙标准农田建 设,提高建设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 有机肥积造等配套设施纳人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对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允许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按规定或合同约定取得指 标调剂收益.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抓紧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 和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 宜推进平原地区农村机井油改电.

奉化市17658019936: 现代农业绿色防控有哪些措施? -
众姜脑舒: 1、绿色防控的定义: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大举...

奉化市17658019936: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我国政府将如何做好农业的可持续(现代农业?
众姜脑舒: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保安全文件确定,以解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