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耕经济繁盛,为什么还会有百姓饿死?

作者&投稿:称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的经济是什么意思~

经济,经营济之,互通有无,人因需要而聚集在一起,并根据需要产生社会分工,进行物质文化生产,希望都生活得好,历史上的经济,就是过去的物质文化生产,经济和政治是连在一块的,政治对内讲是如何治理国家,对外讲主要可以是进行维护扩大国家利益的活动,进行政治制度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制度,不断优化自己的制度,促进社会更好运转,发展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发展自己的文化,政治稳定才能很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历史上的不稳定多因为制度文化存在问题,制度文化建设不够,需要不断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
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
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
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宋辽夏金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
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长期影响后世的经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交往、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进步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封建末期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而且被历史抛在了东方的日本后面。

扩展资料
中国远古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发展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人们不怕苦,不怕累,而且历朝历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可是自古饱受饥荒的却又都是农民,这是为什么呢?

战争

古代各国,边境经常会起战事,即使是大一统的朝代也避免不了外族的侵扰和内乱引发的战争,一旦打仗,军粮就是重中之重的需要筹备的物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为了保证军粮的供应,越是战乱,朝廷就越是会在民间加重赋税的征收力度,这个时候的苛税堪比猛虎野兽,使得老百姓难以维持生计。

乾隆年间,清军入越南时,军队人数有一万人左右,但是背后给这一万人提供粮草的农夫就有五倍之多,这些粮食都变成了老百姓要承受的沉重的赋税。

天灾

古时候的农业技术落后,完全就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时候,收成就好,但凡有个干旱,水患,虫灾啥的,脆弱的农业环境就完全遭到破坏,一年下来,甚至都会颗粒无收。即使等待朝廷的救济,但是天高皇帝远的,一环一环下放到百姓手里,也基本被官吏盘剥殆尽了。老百姓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古时候的天灾基本都伴随着旱灾,虫灾一起发生,那个时候既没有有效的治理手段,也没有为老百姓设立合理的救助措施,如果在遇上战争,那百姓的生活就苦不堪言了。

土地兼并

古时候的农民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灾祸就面临没粮可吃的情况,被逼无奈之下,为了一口活命粮,农民就会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地主阶级,换取粮食。粮食吃完了,土地也没有了,农民就只能走上把自己卖给地主,成为佃农,过上被剥削的生活。



不能用古代的农耕经济繁盛和现在相比,当时再繁盛的农业产量也比不过现代农业,所以产量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多。另外古代还有沉重的赋税,粮食不够很正常。

古代即使农耕经济非常繁盛,但是由于每户家庭的赋税实在是太高了,根本不够一家人正常生活,所以还是会有百姓饿死。

古代农耕经济虽然繁盛,但是太过于依赖天气。一遇旱年便粮食减产严重。另外粮食自身产量低下。


八年级历史知识气泡图
5.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危机【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及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等 】 6.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新体制的创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受农业制约。但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和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仍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简要归纳,主要有...

先秦.汉.隋.五代两宋..元明清包含哪五个历史阶段
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期)(1368-1840)【阶段特征】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1)经济:重农抑商,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

...如何理解明清之际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同时显露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新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抑制、阻碍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未能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飞跃相比,在处于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

简述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
李世民深知“武以定邦、文以兴国”的道理,极其注重改革科举制度,发展学校教育,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贞观时期崇孔尊儒,兴学重教,正是儒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开元年间,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盛的时代,涌现了李白、杜甫等风格各异的伟大诗人。诗歌创作的繁荣与唐玄宋的提倡是分...

试比较分析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及成就
从此演变出来的,便是历法,因为历法对没有温室的农耕经济来说算得上是核心技术。这一问题的例证,便是中国的历法在世界文明中成形最早,也更为完善。此外,农业相对发达似乎已不用解释,本来就是农业文明,农业要自然先进些。而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人们还针对于农具、衣装、天文历法的需要产生了对应的实用主义科学,即...

五代十国的经济
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熄,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

我国封建史学有哪些局限性?
因此,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时,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上多采取保守的态度,长此以往,中国市场变得闭塞,缺乏发展的活力。中国主要农耕区的扩展 缺乏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实,我国曾经也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契机。在宋、明两朝,南方地区高速发展,最早是以农业开发为目标的,当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始向更高...

宋朝是因为经济过度发达而间接导致灭亡的吗?
总而言之,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北宋的体制本身有问题,而恰恰是没能维持住前中期较为良好的集体决策机制和政治风气。一旦有了真正的危机,顶层领导者的判断稍有差池,整个体系就会像雪崩一样瞬间崩溃。从来不是富有导致军队素质下降,而是更高效的战争机器碾压低效的战争机器。经济发达间接导致国家灭亡,...

比较中国农耕经济和西方海洋贸易的特点
看过一本书有个说法我觉得很正确,中国的经济是以农耕为主,则耕地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生存条件,在土地上辛勤耕种的农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提高每亩土地上粮食的产量,要做到这些,必须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环境。试想假如中国大地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则各国为了保证自己国家人口...

庆城县18021745616: 人类既然同出一个祖先为什么会有百家姓
德沿露畅: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录: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因为我国自古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导致了大年夜家庭集体劳动的临盆模式掉去了可能转而替代的是自给自足小家庭的临盆方法为了彼此有所区分在氏族的基本之上又衍生出了姓同时姓在古代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合营体的标记这里就不多讲了

庆城县18021745616: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
德沿露畅: 1.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即...

庆城县18021745616: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德沿露畅: 古代农业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的经过漫长历史演化演化而来的 我们现在从古史资料来推断,中最早国进入农业社会约从神农氏开始,然从考古资料来判断,则是出现在距今约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此时期作物的种类已经多样化,...

庆城县18021745616: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问题 -
德沿露畅: 大约在一万年前,古代世界开始发生了农耕和畜牧.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耕中心.最早的是西亚,在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地带,这里的居民最早驯化了野生麦类,发展为种植小麦、大麦的农耕中心.其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

庆城县18021745616: 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
德沿露畅: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 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 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 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 本.

庆城县18021745616: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
德沿露畅: 1.首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渐渐演变成农耕文明. 2.农业耕作方式越来越先进,土地也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地主阶级,社会逐渐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3.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小农经济盛行起来.

庆城县18021745616: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长期存在什么思想观念? -
德沿露畅: 自然经济的概念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认为,凡是自然的,就是合理的,应予肯定.而经济,希腊语是“家庭管理”,是为了获取自然供给的东西,因而是合理的.所谓自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指合乎人类和事物的本性.而分工是由...

庆城县18021745616: 为什么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 -
德沿露畅: 认为,古代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换种当时看,老百姓离开田地或者被征收高额税负都会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总得来说,会近一步拉低人民收益和生活水平.自然就可以理解,土地兼并,就是少数人占有大部分土地.所以使得经济近一步下降.

庆城县18021745616: 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
德沿露畅: 农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狭隘的地方性.各个以农为本的地区之间,也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往,并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还是以农为本,总不能彻底改变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庆城县18021745616: 农耕已普及的依据 -
德沿露畅: 农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狭隘的地方性,彼此闭塞;农本经济可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包括手工业、商业、以及市集、城镇等等;各个以农为本的地区之间,也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往,并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只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