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昆虫常见目在口器、触角、足和翅等结构上的特点?

作者&投稿:屠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昆虫各目的特点是什麽?~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在我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 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 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 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 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 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 些惹人瞩目的昆虫。我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北京有170多种。蝴蝶属完全 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 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 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 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 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 方式。蛾类同样是完全变态昆虫,由于幼虫的寄主很多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蛾类 也就成为了和人类关系更为密切的昆虫类群。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 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 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 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 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 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 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 内汁液为食。属半变态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蟖、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 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 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 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 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蟖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 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蟖。
  其它昆虫: 六足总纲包括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 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4个目,共计31个目。昆虫纲种类 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其中许多种类 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歌声嘹亮的同翅目--蝉;捕食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 蚤目--人蚤等等。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 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 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 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 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 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 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来的鳞片,如蝶蛾类的翅。

6.毛翅 膜质,表面密布刚毛,如襀翅目昆虫(石蝇)的翅。

7.缨翅 膜质,狭长,边缘着生缨状刚毛,如蓟马的翅。

8.平衡棒 双翅目昆虫(蚊、蝇等)的后翅退化而成,呈一对棍棒状。

9.拟平衡棒 捻翅目雄虫的前翅特化呈细长扭曲的棍棒状。

(三)昆虫的触角(图5-5)

昆虫头部着生有一对触角。不同的昆虫,或同种昆虫不同性别的个体,触角的形态也不同。但基本结构仍然是由柄节、梗节及鞭节三节组成。只是鞭节往往又由若干亚节组成,且形态上有较大的变化。各种触角的命名,往往也以鞭节的形状而定。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触角类型

1.刚毛状触角 鞭节纤细似一根刚毛,如蜻蜒、豆娘、蝉等的触角。

2.丝状触角 鞭节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在一些种类中,细长如丝,如螽蟖,蟋蟀等的触角。

3.念珠状触角 鞭节各节呈圆球状,如白蚁等的触角。

4.锯齿状触角 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短角突出,因而整个形态似锯条,如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触角 鞭节各节的端部向一侧有一长突起,因而呈栉(梳)状,如一些甲虫、蛾类的雌虫。

6.羽状(双栉状)触角 鞭节各节端部两角均有细长突起,因而整个形状似羽毛,如雄家蚕蛾的触角。

7.膝状触角 鞭节与梗节之间弯曲呈一角度。如蚂蚁、蜜蜂的触角。

8.具芒触角 鞭节仅一节,肥大,其上着生有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触角 鞭节各节近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0.球杆状触角 鞭节末端数节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头状)触角 鞭节末端数节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

12.鳃状触角 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

(四)昆虫的口器

由于生活方式(特别是食性)的不同,昆虫口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咀嚼式口器(图5-6)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的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

(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2.刺吸式口器(图5-7)口器的各部延成针状,相互抱握成一针管,用以吸食液汁,如蚊、蝉等的口器。

3.嚼吸式口器(图5-8)上颚为咀嚼花粉的颚齿状,其余下颚、舌及下唇都延长并合拢而成一适于吮吸的食物管,如蜜蜂的口器。

4.虹吸式口器(图5-9)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仅下颚外颚节延长并左右合抱而成管状,且可在用时伸出,不用时盘卷成发条状。如蝶蛾类的口器。

5.舐吸式口器(图5-10)上下颚退化,而由头壳一部分及下唇等延长成基喙及喙,后者的前壁具槽,槽内可藏上唇及舌,两者闭合为食物管,喙的末端有唇瓣,其上具许多伪气管,能吸取液体食物,或从舌中唾液管流出唾液,溶解固体食——糖等,然后再吸食,如蝇类的口器多属于此。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还有刮吸式(牛虻)、锉吸式(蓟马)等的口器形式。

根据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昆虫的头型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和后口式。前口式头型指口器着生在头的前端,下口式在腹面正下方,后口式在腹面的后侧。

(五)昆虫的足(图5-11)

昆虫的前胸、中胸和后胸各具足一对。胸足由六节,即基、转、股、胫、跗及前跗节组成。由于执行不同的功能,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步行足 各节均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或疾走,如蟑螂、步行甲的足。

2.跳跃足 股节长而粗壮,内有发达的肌肉,胫节亦长而多刺,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等的后足。

3.捕捉足 如螳螂的前足。基节长大;腿节发达,腹面有一凹槽,槽的两边缘皆具刺;胫节腹面亦具刺两排,当弯折时,恰好嵌合在腿节的槽内,故能有效地挟持猎物和捕食。

4.开掘足 如蝼蛄的前足。基节粗短;腿节粗大,直接连于基节,把很小的转节压在后方;胫节扁平强大,端部有4个发达的齿;跗节3节,着生在胫节外侧,呈齿状。

5.游泳足 如松藻虫的后足。胫节和跗节皆扁平,边缘具长毛,适于游泳。

6.抱握足 如雄龙虱的前足。其跗节分5节,前3节变宽,并列呈盘状,边缘有缘毛,每节有横走的吸盘多列,后2节很小,末端具2爪。

7.携粉足 如蜜蜂的后足。各节均具长毛,胫节端部扁宽,背面光滑而凹陷,边缘有长毛,形成花粉篮;跗节分5节,第一节膨大,内侧具有数列横列的硬毛,可梳集粘在体毛上的花粉;胫节与跗节相接处的缺口为压粉器。

8.攀缘足 如虱的足。其胫节、跗节和爪能合抱,可以握持毛发。

三、昆虫纲各目的检索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检索表及其制作方法。现在就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将昆虫标本根据下面的检索表(表5-6)检索到它所属的目。

在检索表中列有1、2、3……数字,每一数字后都列有两条对立的特征描述。拿到要鉴定的昆虫后,从第1查起,两条对立特征那一条与所鉴定的昆虫一致,就按该条后面所指出的数字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目为止。例如,若被鉴定的昆虫符合第1中“有翅”一条,此条后面指出数号是23,即再查第23,在第23中“有一对翅”与所鉴定的标本符合,就再按后面指出的数字(24)查下去,直查到后面指出××目的名称为止。

表5-6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

1.翅无,或极退化 (2)

翅2对或1对 (23)

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 捻翅目(Strepsiptera)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 (3)

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 (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 (7)

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节~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 原尾目(Protura)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 (5)

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 弹尾目(Collembola)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 (6)

6.有一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 双尾目(Diplura)除一对尾须外还有一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 缨尾目(Thysanura)

7.口器咀嚼式 (8)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 (18)

8.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或尾铗) (9)

腹部无尾须 (15)

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 革翅目(Dermaptera)

尾须不呈铗状 (10)

10.前足第一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 纺足目(Embiidina)

前足第一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 (11)

11.前足捕捉足 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 (12)

12.后足跳跃足 直翅目(Orthoptera)

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

头部 蜚蠊目(Blattaria)

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所盖 (14)

14.体细长杆状 竹节虫目(Phasmida)

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 等翅目(Isoptera)

15.跗节3节以下 (16)

跗节4节~5节 (17)

16.触角3节~5节,寄生于

鸟类或兽类体表 食毛目(Mallophaga)

触角13节~15节,非寄生性 啮虫目(Corrodentia)

17.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1和第2节之间紧缩呈

柄状 膜翅目(Hymenoptera)

腹部第1节不并入后胸,第1节和第2节之间不紧缩为

柄状 鞘翅目(Coleoptera)

18.体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 鳞翅目(Lepidoptera)

体无鳞片,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退化 (19)

跗节至多3节 (21)

20.体侧扁(左右扁) 蚤目(Siphonaptera)

体不侧扁 双翅目(Diptera)

21.跗节端部有能伸缩的泡,爪很小 缨翅目(Thysanoptera)

跗节端部无能伸缩的泡 (22)

22.足具1爪,适于攀附在毛发上,外寄生于哺乳

动物 虱目(Anoplura)

足具2爪;如具1爪则寄生于植物上,极不活泼或固定不动,

体呈球状、介壳状等,常被有蜡质、胶质等分

泌物 同翅目(Homoptera)

23.翅1对 (24)

翅2对 (32)

24.前翅或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25)

无平衡棒 (27)

25.前翅形成平衡棒,后翅大 捻翅目(Strepsiptera)

后翅形成平衡棒,前翅大 (26)

26.跗节5节 双翅目(Diptera)

跗节仅1节(雄介壳虫) 同翅目(Homoptera)

27.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 (28)

腹部无尾须 (30)

28.尾须细长而分节(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丝),翅竖立

背上 蜉蝣目(Ephemerida)

尾须不分节,多短小,翅平覆背上 (29)

29.跗节5节,后足非跳跃足,体细长如杆或扁宽如

叶 竹节虫目(Phasmida)

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 直翅目(Orthoptera)

30.前翅角质,口器咀嚼式 鞘翅目(Coleoptera)

翅为膜质,口器非咀嚼式 (31)

31.翅上有鳞片 鳞翅目(Lepidoptera)

翅上无鳞片 缨翅目(Thysanoptera)

32.前翅全部或部分较厚为角质或革质,后翅膜质 (33)

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 (40)

33.前翅基半部为角质或革质,端半部为

膜质 半翅目(Hemiptera)

前翅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或某部分较

厚但不如上述 (34)

34.口器刺吸式 同翅目(Homoptera)

口器咀嚼式 (35)

35.前翅有翅脉 (36)

前翅无明显翅脉 (39)

36.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

掘足 直翅目(Orthoptera)

跗节5节,后足与前足不同上述 (37)

37.前足捕捉足 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 (38)

38.前胸背板很大,常盖住头的全部或大

部分 蜚蠊目(Blattaria)

前胸背板很小,头部外露,体似杆状或叶

片状 竹节虫目(Phasmida)

39.腹部末端有1对尾铗,前翅短小,不能盖住腹部

中部 革翅目(Dermaptera)

腹部末端无尾铗,前翅一般较长,至少盖住腹部

大部分 鞘翅目(Coleoptera)

40.翅面全部或部分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或

退化 鳞翅目(Lepidopera)

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 (41)

41.口器刺吸式 (42)

口器咀嚼式、嚼吸式或退化 (44)

42.下唇形成分节的喙,翅缘无长毛 (43)

无分节的喙,翅极狭长,翅缘有缨状长

毛 缨翅目(Thysanoptera)

43.喙自头的前方伸出 半翅目(Hemiptera)

喙自头的后方伸出 同翅目(Homoptera)

44.触角极短小,刚毛状 (45)

触角长而显著,非刚毛状 (46)

45.腹部末端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须),

后翅很小 蜉蝣目(Ephemerida)

尾须短而不分节,后翅与前翅大小相

似 蜻蜒目(Odonata)

46.头部向下延伸呈喙状 长翅目(Mecoptera)

头部不延长呈喙状 (47)

47.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 纺足目(Embiidina)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也不能纺丝 (48)

48.前、后翅几乎相等,翅基部各有一条横的肩缝

(翅易沿此缝脱落) 等翅目(Isoptera)

前、后翅无肩线 (49)

49.后翅前缘有一排小的翅钩列,用以和前翅

相连 膜翅目(Hymenoptera)

后翅前缘无翅钩列 (50)

50.跗节2节~3节 (51)

跗节5节 (52)

51.前胸很大,腹端有1对尾须 襀翅目(Plecoptera)

前胸很小如颈状,无尾须 啮虫目(Corrodentia)

52.翅面密被明显的毛,口器(上颚)

退化 毛翅目(Trichoptera)

翅面上无明显的毛,毛仅着生在翅脉与翅缘上,口器

(上颚)发达 (53)

53.后翅基部宽于前翅,有发达的臀区,休息时后翅臀区折起,

头为前口式 广翅目(Megaloptera)

后翅基部不宽于前翅,无发达的臀区,休息时也不折起,头

为下口式 (54)

54.头部长。前胸圆筒形,也很长,前足正常。雌虫有伸向后方的针状产卵器 蛇蛉目(Raphidiodea)

头部短。前胸一般不很长,如很长时则前足为捕捉足(似螳螂)。雌虫一般无针状产卵器,如有,则弯在背上向前伸 脉翅目(Neuroptera)

四、常见昆虫的识别

在野外或实际工作中,如果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无须使用检索表一步一步地检索,就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群。 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但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并不太困难。而有经验的人不经检索就能判别常见昆虫所在的目、科,有时甚至属或种。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常见各目及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一)无翅亚纲( Apterygota)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Thysanura)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腹部末端具三根细长尾丝。如石蛃、衣鱼。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图5-12)。

2.弹尾目(Collembola)微小型,体柔软。触角4节。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腹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如跳虫(图5-13)。

(二)有翅亚纲(Pterygota)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Orthoptera)大型或中型昆虫。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且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态为渐变态。蝗虫、蝼蛄、油葫芦、中华蚱蜢等皆属此目(图5-14)。

4.蜚蠊目(Blattaria)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二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图5-15)。

5.螳螂目(Mantodea)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如螳螂(图5-16)。

6.等翅目(Isoptera)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渐变态。

本目是多态性、群居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每一群中有五种类型成员组成,即长翅型的雌雄繁殖蚁,短翅或无翅型的辅助繁殖蚁,和不孕性的工蚁和兵蚁。如各种白蚁(图5-17),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

7.虱目(Anoplura)体小而扁平,刺吸式口器,胸部各节愈合不分,足为攀缘式,渐变态。为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吸食血液并传播疾病,如体虱(图5-18)。

8.蜻蜒目(Odonata)咀嚼式口器,触角短小刚毛状,复眼大;翅两对,膜质多脉,前翅前缘端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半变态。如蜻蜒,豆娘等(图5-19)。

9.半翅目(Hemiptera)体略扁平;多具翅,前翅为半鞘翅;口器刺吸式,通常4节,着生在头部的前端;触角4或5节;具复眼。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为其明显的标志;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散发出类似臭椿的气味,故又名“椿象”。渐变态。例如二星蝽、梨蝽、稻蛛缘蝽、三点盲蝽、缘盲蝽、猎蝽、臭虫等(图5-20)。

10.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刺吸式,下唇变成的喙着生于头的后方。成虫大都具翅,且休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状。触角短小,呈刚毛状或丝状。体部常有分泌腺,能分泌蜡质的粉末或其他物质,可保护虫体。渐变态。如蝉、叶蝉、飞虱、吹棉介壳虫、蚜虫、白蜡虫等(图5-21)。

11.脉翅目(Neuroptera)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丝状、念珠状、栉状或棒状;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和形状相似,脉纹网状。完全变态,卵常具柄。如中华草蛉、大草蛉等(图5-22)。

12.鳞翅目(Lepidoptera)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及毛。口器虹吸式;复眼发达。完全变态,幼虫是毛虫型。鳞翅目常分为两个亚目(图5-23):

(1)蝶亚目(Rhopalocera)触角末端膨大、棒状;休息时两翅竖立在背上;颜色艳丽,多在白天活动。如凤蝶、菜粉蝶等。

(2)蛾亚目(Heterocera)触角形式多样,丝状、栉状等;停息时,翅平叠在背上;多在夜间活动。如粘虫、棉蛉虫、二化螟、家蚕、蓖麻蚕、柞蚕等。

13.鞘翅目(Coleoptera)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变化极大,除丝状外还有锯齿状、锤状、膝状、鳃片状等。前翅角质,厚而坚硬,停息时在背上左右相接成一直线。后翅膜质,常折叠藏于前翅下,脉纹稀少。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露于体表。完全变态。重要的种类有金龟子、星天牛、叩头虫、黄守瓜、瓢虫等(图5-24)。

14.膜翅目(Hymenoptera)体微小至中型,体壁坚硬;头能活动;复眼大;触角丝状、锤状或膝状;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仅蜜蜂科为嚼吸式;前翅大、后翅小,皆为膜翅,透明或半透明,后翅前缘有一列小钩,可与前翅相互连结。前翅前缘有一加厚的翅痣。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propedeon),第二节多缩小成腰状的腹柄(pedeon);末端数节常缩入,仅可见6节~7节。 

产卵器发达,多数呈针状,有螯刺能力。完全变态。如姬蜂、赤眼蜂、蜜蜂、麦叶蜂、胡蜂及蚂蚁等(图5-25)。

15.双翅目(Diptera)成虫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膜质而脉相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复眼很大,几乎占头的大部分,雄性有的左右互相连结;触角有丝状(蚊类)、念珠状(瘿蚊)或芒状(蝇类);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完全变态,幼虫称为蛆。常分为两个亚目(图5-26、27)。

(1)长角亚目(Nematocera)体细小而柔软,触角细长且具环毛;幼虫有明显的头部。包括大蚊、白蛉、摇蚊、按蚊、库蚊、伊蚊及小麦瘿蚊等。

(2)短角亚目(Brachycera)体较粗壮,触角短,具芒状;幼虫头部多退化,不明显。包括家蝇、麻蝇、牛虹,食蚜蝇、寄生蝇、果蝇及食虫虻等。

16.蚤目(Siphonaptera)刺吸式口器,体小侧扁,无翅,善跳跃,完全变态。系人体及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常传播疾病,如各种跳蚤

鳞翅目是咀嚼式口器,棒状触角,翅两对,成虫善飞,是蛾类和蝶类。鞘翅目有一对鞘翅,是属于甲虫类。半翅目常为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为主。


  1. 直翅目昆虫:

蝗、蟋蟀、螽蟖、蝼蛄等。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多数单眼3个。前翅狭长且稍硬化,为覆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可引起蝗灾。后足强大,适于跳跃。腹端有尾须一对,短或中等长,并有产卵器。渐变态,若虫类似成虫,但体裁较小,前、后翅位置反迭;

2、螳螂目昆虫:

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前胸长,细颈状。前足为捕捉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足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前翅覆翅,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10节,雌、雄背板可见9节,腹面雌只见6节,雄可见9节。产卵器不突出,尾须短。 产卵于泡沫状分泌物硬化而成的卵鞘中,古称“桑螵蛸”并作中药。渐变态。捕食性。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3、缨翅目 昆虫

蓟马,体小长形,体长一般1~2毫米。口器锉吸式,左右上颚退化,不对称。翅狭长,具少数翅脉或无翅脉,翅缘扁长,有或长或短有毛,为缨翅。也有无翅及仅存遗迹的种类。缺尾须。两性生殖为主,有些种类可进行孤雌生殖。过渐变态,即从若虫发育成虫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二龄以前翅芽在体内发育,三龄以后翅芽在体外发育,兼有不完全变态和全变态的特点。一般吸取植物汁液,为害禾谷类、棉花和烟草等,有的能传播植物病毒;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捕食蚜虫和粉虱。

4、膜翅目昆虫

蜂类和蚁类。是昆虫纲中最高等的类群。口器多为咀嚼式。蜜蜂口器为嚼吸式,下颚、下唇延长成喙,用以采食花蜜。触角形状多变化,有丝状、棒状、膝状、栉状和扇状等,雌性较短。翅膜质,前翅大于后翅,部分无翅;多数种类的翅脉较复杂。胸部包括前、中、后胸以及由第3胸节与第1腹节愈合成的并胸腹节,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很多种类是多型性社会性昆虫。全变态。产卵器极度特化形成獒针,形态多样,有的已失去产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部分隐藏于体内,一般种间变异很大,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

5、双翅目昆虫

蚊、蝇、蠓、蚋、虻等,为昆虫纲第四大目,全世界已知85000种,我国有4000余种。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常占头的大部,单眼2~3个或缺 。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大。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少数种类无翅。全变态。幼虫虫体分节,头有或无,口器不显著,眼常缺如,无真正分节的足,根据头部发达或退化情况,有全头型、半头型和无头型。喜潮湿环境,不少种类幼虫和蛹水生。摇蚊科有些种类耐盐性强,在海湾内陆盐湖常有大量幼虫发生,是昆虫中唯一能真正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有些种类雌虫吸血,传播多种疾病。有些种类为农林害虫。

6、鳞翅目 昆虫

蝶类和蛾类。口器虹吸式。触发角球杆状、双栉齿状(羽毛状)或丝状。体及翅密被鳞片和毛。全变态。成虫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重要害虫;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分类较混乱。








总结昆虫常见目在口器、触角、足和翅等结构上的特点?
鳞翅目是咀嚼式口器,棒状触角,翅两对,成虫善飞,是蛾类和蝶类。鞘翅目有一对鞘翅,是属于甲虫类。半翅目常为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为主。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昆虫的口器有什么生活意义
3. 刺吸式口器:这种口器形成针管状,专门用于刺入植物或动物体内吸取汁液。这种口器无法食用固体食物。例如,双翅目的蚊子、虱目的虱子、半翅目的椿象和蝉等都属于这一类。4. 舐吸式口器:主要由头部和下唇构成的吻,用于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吻端是由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下唇还包住了上唇和...

简述昆虫口器的结构及主要类型,并举例。
主要口器类型:①咀嚼式口器:如棉蝗。②嚼吸式口器:如蜜蜂。③刺吸式口器:如蚊。④舐吸式口器:如蝇。⑤虹吸式口器:如蝶。

昆虫口器类型 昆虫口器类型的结构特点
1、咀嚼式口器: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虫、蚂蚁等。2、嚼吸式口器:口器构造复杂。除大颚可用作咀嚼或塑蜡外,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借以吸食花蜜。如蜜蜂、雄峰等。3、虹吸式口器:是以下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

昆虫口器类型昆虫口器类型的结构特点
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包括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和粪食性等。这类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鳞翅目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主要分为蛾类和蝶类。它们的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

试述昆虫各种类型的口器及其与食性的适应性? 详细 拜谢
常见的:1、咀嚼式口器,适于咀嚼动植物组织和其他固体物质,如蝗虫、蟋蟀等 2、嚼吸式口器,适于咀嚼花粉和吸允花蜜,如蜜蜂 3、虹吸式口器,适于伸入花朵深处吸取花蜜,如蝴蝶、蛾等 4、舔吸式口器,舔吸食物,如苍蝇 5、刺吸式口器,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子、蝉 ...

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哪几种?最原始的口器的基本结构如何?
1. 咀嚼式口器:例如蚂蚱,通过上颚和下颚的咀嚼作用来摄取食物。2. 吸收式口器:包括刺吸式口器(如蝉、蚊)、虹吸式口器(如蝶)、锉首简吸式口器(如蓟马)、舔吸式口器(如蝇)、刮吸式口器(如蝇蛆)和捕吸式口器(如蚁狮)。3. 嚼吸式口器:如蜜蜂,这种口器结合了咀嚼和吸吮的功能。最...

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哪几种?最原始的口器的基本结构如何?
咀嚼式口器(蚂蚱)吸收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蝉、蚊)、虹吸式口器(蝶)、锉吸式口器(蓟马)、舔吸式口器(蝇)、刮吸式口器(蝇蛆)、捕吸式口器(蚁狮)嚼吸式口器(蜜蜂)最原始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所有的口器都是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基本结构: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五部分构成 ...

昆虫4种口器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昆虫
咀嚼式口器是最常见的口器类型之一,它们通常具有坚硬的上颚,适合咀嚼固体食物。这种口器在植食性昆虫中尤为常见,如蝗虫。蝗虫的上颚非常发达,可以轻松地切割和咀嚼植物的叶片,帮助它们获取食物。刺吸式口器则是一种特化的口器类型,它们通常具有细长的喙,可以刺入植物或动物的组织中吸取汁液。这种口器在...

昆虫的口器类型有哪些
1. 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昆虫最原始的口器类型。这种口器主要由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上颚非常发达且坚硬,适合用于咀嚼固体食物。常见的咀嚼式口器昆虫有蝗虫、黏虫、叶甲、卷叶蛾、螟蛾、天牛、吉丁虫等。2. 嚼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的构造非常复杂。中舌、小颚外叶和下唇须合并构成复杂的食物管...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的分类学 -
达罗右倍: 1. 直翅目昆虫: 蝗、蟋蟀、螽蟖、蝼蛄等.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多数单眼3个.前翅狭长且稍硬化,为覆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可引起蝗灾.后足强大,适于...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头部是怎样的?
达罗右倍: 昆虫头部昆虫头部有眼、触角、口器,头部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 中心.(1)眼.复眼和单眼.复眼1对,单眼1~7个.为视觉品 管,辨别光线强弱.(2)触角.触角1对,为感...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的主要特征 -
达罗右倍: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的中心,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复眼与单眼.(3)胸部是运动和支撑的中心,成虫阶段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没有行走用的附肢.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请你列举三种昆虫. -
达罗右倍:[答案] 昆虫纲又称6足纲,就是说昆虫都有6足,分三对.身体分头、胸、腹3个部分.具有口器和触角,一般有两对翅(但是有的昆虫的翅在进化过程中却退化了以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 《普通昆虫学》对昆虫作了如下定义: 科学意义上的昆虫是成虫期具有...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种类有哪些?
达罗右倍: 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目前,在陆地、水中、空中、土壤及深海水域中,甚至是动植物的体表或者是动植物的体内,都存在着昆虫生活的迹象.有上百...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的触角、口器和足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几种类型 -
达罗右倍:[答案] 触角的功能都相似,不会根据功能分的,只能根据形态分. 触角:棒状、羽毛状、刚毛状、鳃片状、膝状、环毛状、念珠状等. 口器: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刮吸式 足:步行足、跳跃足、游泳足、挖掘足、携粉足、捕捉足.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各目的特点是什麽? -
达罗右倍: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在我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

金堂县15065252961: 怎样去描述一个昆虫的特征?从头到尾么 -
达罗右倍: 一般描述顺序是:头(复眼、触角、口器)、胸(包括翅、足)、腹、外生殖器(雄性、雌性).各部分从前之后、从基部到端部、从背面到腹面;先描述颜色,再说大小、长短等等.大致就这样吧.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的形体 -
达罗右倍: (1)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内脏;(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金堂县15065252961: 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其分类地位如何 -
达罗右倍: 一般成虫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这三部分.这叫做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中,成虫有3对足. 这里又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指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各时期.完全变态的昆虫其幼体与成体型态构造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