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吴魏的,为什么没有姓蜀的?

作者&投稿:赧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没有人姓蜀的吗?~

有的!全国有四十八个人姓蜀

没有。 寻根溯祖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魏(Wèi)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4、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毕万。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这两个姓出现的时候还没有三国,所以跟三国没有什么关系,你要说蜀国被灭了,就没有蜀这个姓,最后三国不都灭了吗,但是还是依然有姓吴的和姓魏的。三国的时候魏是姓曹的,吴是姓孙的,蜀是姓刘的。

  吴姓
  寻根溯祖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魏(Wèi)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4、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毕万。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这两个姓出现的时候还没有三国,所以跟三国没有什么关系,你要说蜀国被灭了,就没有蜀这个姓,最后三国不都灭了吗,但是还是依然有姓吴的和姓魏的。三国的时候魏是姓曹的,吴是姓孙的,蜀是姓刘的。

名字,是我们每个人表明自己精神指向文化倾向的个性化的代号符号,而姓氏,则是我们血缘的河流,溯流而上,我们可以追寻到自己的祖根,追访到自己的故乡。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还是族号,尚未有姓。 现在姓氏是统一的,但在姓氏起源初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通鉴外记•注》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了姓和氏是有区别的,意义也不同。姓是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的,如上古姜、姬、姒、嬴、姚等姓,皆从女旁,而且“姓”字本身即由“女”和“生”两字组成。一直到周朝,氏本来是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以后,由于国家的产生出现了不同的官职,这些官职后来有不少也成了氏的名称。这6堠的姓氏是代表个人的地位和身份的,所以只有贵族才有,平民和奴隶与姓氏无缘。古代的封国和官职有世袭的传统,因此氏也可以世袭。后来失去了封国和官职的后代仍保持氏的称号,氏就开始演变成为家族的标志了。一个姓可以州七出许多氏,而同一氏的后人还可以繁衍出不同的氏,因此氏的在能够查到的总共只有几十个,而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超过八千,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后起的氏演变而来的。

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就逐渐消亡出现了姓氏合一的现象。这时的姓氏兼表血统关系,开始稳定下来。秦汉以后姓氏的变化大体有这样一些特殊情况(一)避祸改姓;(二)避讳改姓古代帝王的名字不准别人使用,叫做避讳。有时连同音字也不准用,叫做避嫌名。当人们的姓氏与皇帝的名字同字或同音时,只好改姓;(三)同一姓因异体字写法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的姓:(四)少数民族汉化以将原来的部落改为汉姓。姓和氏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演变的,那我们对姓氏的探源不妨从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中原文化着手。中原文化是祖根文化、她的核心位置就在郑州,郑州不仅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大河村、还有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姓氏上共有郑、王、冯、韩、许、何、夏等28个源于此。为了使大家能对姓氏的起源和演变情况有所了解我们从大量典籍文献中钩沉辑佚,对各种说法详加考订,依据这28个姓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序,选取了前10个姓氏,考察其来源,附述有关的史事和传闻,编成这本小册子。希望它能帮助你寻根问源成一次关于中原历史文化的神游。

我国最早的姓氏缘于何时?这一问题很难回答.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加以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无疑就是姓的雏形.。但那时还不曾出现文字,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流传下来。经历了无数世代之后,开始有了文字,人们才难把这些最早的姓氏(部落名称)记录下来。

商周以后,由于人口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姓氏渐渐多了起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演变,就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姓氏。如果对这些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源流,不过,若把这些姓氏放在一起研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是由国名演变而来的,有些是从官名、地名等发展而来的,有些则是历史上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号或者改姓……原因较多,情况不一。

从历代姓氏的演变情况以及史籍所述,大约有如下几种得姓方法:

以水为姓。如姜,“神农居姜水以姓”,“出天水,本自黄帝,居于姜水,因为氏”(见《广韵》)。又如涂,“洪州人,以水为姓”古之涂即今滁河,长江下游的支流,在今安徽省南部。唐时改“涂”为“滁”。涂氏家族的祖先,世居在涂水之旁,故以水为姓(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国为姓。如江,“系出嬴姓,伯益之后,封江陵,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谱》)。

以官为姓。如李,“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即后来的李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又台司马、司空、司徒、帅、尉等,皆是以官职为姓的。

以字为姓。如方,“周大夫方叔之后”,以字为氏(见《元和以纂》)。又如童,“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元和姓纂》)。

以从事的职业为姓。如巫,上古有神医巫彭,殷有巫咸。《归藏》:“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巫“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句如神”,以其从事的职业而承袭了巫姓。以业为姓的,还有陶、卜、商、乐、屠等姓。

以祖先的图腾为姓。把祖先崇拜的生物和自然现象作为姓氏的,有云、龙、牛、马、羊、熊、鹿、骆、鱼、鲍等。再如某氏族崇奉青牛、白象,其后便姓青牛氏、白象氏。将崇拜的植物作为图腾,这就是杨、柳、松、梅、林等。

以祖先的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

以祖先的谥号为生。如周朝的文王、武王,其后代分别姓文、姓武。

以爵位为姓。如王、公、侯等。

以地为姓。如齐、楚、赵、魏、鲁、晋等。

以居地为姓。如东门、南宫、西郭、江、海、池、桥、井等。

以帝王的赐姓为姓。如唐沙陀族的朱邪赤心赐姓为李。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也曾被赐姓朱,百姓就称其为“国姓爷”,这都是十分显著的例子。

以五行为姓。如金、木、水、火、土。

以天干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以地支为生。如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姓。

有以日、月、星、辰为姓。

有以矿物为姓。如金、银、锡等。

有以颜色为姓。如白黄等。

因避讳而改姓。如丘,因避讳孔子之名丘,而将丘改为“邱”的。明代朱元璋的后代,在清时为免遭杀身之祸,而改姓为李。

以少数民族的姓氏译音为姓。如呼延、宇文等。

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还有以郡为氏、以邑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族为氏的,得姓方法的多样化,是造成数千年来中国姓氏源头极其众多而复杂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的姓氏来源不一,对姓氏的研究也就成了专门的学问。早在宋进,著名学者郑樵撰《通志•氏族略》就根据姓氏的渊源,将其分成32类,如“以国为氏”、“以郡为氏”等等,其实细分起来,姓氏的源头远不止这32类。此一事实告诉我们,我国姓氏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错,吴魏蜀是三国国名,和姓氏不同,不是说你统领魏国你就姓魏吧?那曹操不叫曹操了,叫魏操了。。。
吴魏自古以来就在百家姓中,其姓氏出现的年代要比三国时代还要早很多年了,而蜀则没有这个姓氏,自古四川一带都叫做蜀地。
而三国的三个国家是有全称的,蜀为蜀汉(可以认为是东汉的延续),魏为曹魏,吴为东吴。
LZ不要把姓氏与国家名混淆了,否则我们国人难道都姓中么?

有姓蜀的,只不人少得可怜,07年的时间调查显示还不足50人

百家姓里没有姓蜀的 吴魏蜀都是国号 跟姓无关


有姓吴魏的,为什么没有姓蜀的?
这两个姓出现的时候还没有三国,所以跟三国没有什么关系,你要说蜀国被灭了,就没有蜀这个姓,最后三国不都灭了吗,但是还是依然有姓吴的和姓魏的。三国的时候魏是姓曹的,吴是姓孙的,蜀是姓刘的。

为什么三国时期吴国人姓孙
吴国人也不一定姓吴啊...孙权孙策孙坚 还有曹魏 刘备称帝为蜀国

请问为什么日本天皇没有姓?
日本民族认为天皇是神的后代,神是没有姓氏的,所以天皇家族也没有姓氏。而天皇家族的女孩子,即公主们如果嫁入平民,入籍(日本女生嫁入男家,或者男生入赘女家都要随对方姓氏)之后,即没有神籍了,就以男家的姓氏为自己的姓氏。

刘备三人为什么没有夫人?
因为刘备的好几任嫡室夫人都先刘备过世,所以经常代理正室。她跟着刘备到荆州,生下刘禅。曹操军队攻打刘备,在当阳长阪追赶上刘备的队伍,逃亡过程,甘氏和刘禅与刘备走失,幸好得到赵云的保护。 后来甘氏过世,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被追谥皇思夫人,迁葬到蜀,还没有到达蜀,刘备就过世。丞相诸葛亮上奏...

有没有我姓龚什么什么的爱情句子大全
【秦】我姓秦却擒不住你的真心 【宋】 我姓宋却送不走爱你的真心 【杨】我姓杨却扬不起爱你的风帆 【苏】我姓苏却从爱你的梦中苏醒 【董】我姓董却永远不懂你的心 【安】我姓安却不能护你一世安详 【赵】我姓赵却只照耀出你的光芒 【曹】我姓曹却不能面朝你说爱你 【颜】我姓颜却...

襄城区15213575318: 为何无人姓蜀? -
贾矿潇然: 蜀只是国号,为什么要姓蜀,曹操也不姓魏,孙权也不姓吴 唐太宗李世民还不是姓李么

襄城区15213575318: 姓曹的人和姓魏的人有什么关系 -
贾矿潇然: 把国号和建立者这个国家(朝代)的姓氏联系起来讨论,这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现象,比如:李唐,赵宋,朱明等等.曹魏就是这种情况,东汉之后三国鼎立的其中之一~魏国,建立者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于是习惯上就把“魏”和“曹”连起来了,这是偶然现象,以后不会再发生了.曹姓和魏国只有这一次统一,姓曹的和姓魏的可以说没有关系.

襄城区15213575318: 吴姓的由来? -
贾矿潇然: 吴 一、寻根溯祖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襄城区15213575318: 三国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魏蜀吴三国谁都没能一统九州?却由司马氏来完成了? -
贾矿潇然: 这是由三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平衡决定的.首先,魏国占据北方,那时北方还是当时的经济中心,魏国文臣武将众多,但由于长江和川蜀的地理天险,魏国前期没能完成统一.蜀国,是实力最弱的一个,诸葛死后,更是一落千丈,很快被魏灭亡,吴国由于江南地区刚刚开发,人口较少,经济不是很发达,孙权死后,君主一个比一个昏庸.所以,蜀吴两国仅能自保.而魏国的司马氏日益强大,还有羊枯,邓艾等名将,魏国司马氏延续了曹氏的强大,而蜀吴两国很快没落,最后被晋国所灭.

襄城区15213575318: 百家姓有没有姓袁的 -
贾矿潇然: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袁排第59位

襄城区15213575318: 我姓吴,我老婆姓魏,请帮我给我的女儿取个名字. -
贾矿潇然: 就叫吴魏.首先,父母两个人的姓都存在,代表示你们两个人的结晶.其次,吴与魏是战国时期的大国,表现出名字之宏伟.最后,吴魏的同音,组成的词为大无畏精神,表现孩子以后成长为勇敢,不为艰险等的人.

襄城区15213575318: 世界上有多少人姓魏? -
贾矿潇然: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

襄城区15213575318: 姓吴的祖先的名字是什么?他们是干什么的?
贾矿潇然: 吴,常见姓氏之一,百家姓第六.吴也是周朝、三国时期以及五代十国的国名,日本... 被拥立为领袖,建立起姬姓吴国,称为句吴(也作勾吴).太伯无嗣,死后由弟弟仲...

襄城区15213575318: 姓魏是不是很不好,魏同音未,什么都是未完成? -
贾矿潇然: 照此推论,姓吴,姓陈…都不好.可谐音毕竟是谐音,魏≠未,吴≠无,陈≠沉…姓什么不必太在意,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