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作者&投稿:语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内经》中是如何阐述“阴阳理论”的?~

《黄帝内经》说:“阴、阳交而不离乎中”、“天地感而万物生化”。万物由阴、阳结合而生成。阴阳是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神明”不是鬼神而是精神。《黄帝内经》的《素问》进一步解释说:天地之间因为有阴、阳,有生气和活力,所以空中的大气才会呼呼流动以成风,草木才能欣欣向荣而生长。天地间有风、寒、热、湿、燥这些无形的元气,有金、木、水、火、土这些有形的物质。“气”和“形”相交,就生化成色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了。总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万物并至。”从那一望无际的太空,到运转不息的日月、星辰;从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到生生不息的动物、植物,其生命的源泉都是阴、阳的“幽显既位”。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引之。

阴阳是天地之道理,也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之原始,生死的根本,好像神明之府。治病必须从这根本问题即阴阳上求得彻底的解决。词解:神明之府:变化莫测称做神,事物昭著叫做明,意思是阴阳变很难窥测,而它的现象又极其显着。府原意是人民聚集的地方,借来比喻阴阳变化之场合。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解: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主于动,地主于静。《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本道体以生,道者,由阴阳而显。
万物之纲纪:
总之为纲,大德敦化也;纷之为纪,小德川流也。
变化之父母:
经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然变化虽多,靡不统于阴阳,故为父母。
生杀之本始:
阴阳交则物生,阴阳隔则物死,阳来则物生,阴至则物死,万物之生杀。莫不以阴阳为本始也。
神明之府也:
变化不测之谓神,品物流形之谓明。府者,言变化流形,皆从此出也。
治病必求于本:
人之疾病,虽非一端,然而或属虚,或属实,或属寒,或属热,或在气,或在血,或在脏,或在腑,皆不外于阴阳,故知病变无穷,而阴阳为之本。
说明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从宇宙间天地的回旋到万物的产生和消失.都是阴阳作用的结果。
阴阳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很难弄懂,必须一字一字的仔细推敲。最好能找到一本【内经】的白话文,再结合《中医基础学》,就会有很大帮助了。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之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运动变化的长期观察与认识,随着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步从天文、气象、历算等学科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哲理性的认识自然的基本法则。《内经)吸的并发展古代哲学流派中的主要学说,以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学特有的用阳五行认识论和拜证法,其以“万物本源于气”为...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
5、七损八益:《黄帝内经》中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由于未有明确解释,导致后世有诸多猜测。比较有名的有阴阳纲纪说、阴阳术数说、四象说、房事说、炼丹说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亲们可自行查阅,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根据文中之意,我觉得房事说比较贴切。6、西北,东南;左脑、右手 7...

《黄帝内经》是怎么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整体观念的?
在春秋时期医学家已将社会上的阴阳、五行哲学理论思想引进医学领域,并用以解释和论述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和诊断治疗原则,至《内经》成书,该理论与医学之结合已达到入微的地步。人体体表、内脏,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环境,人与气候季节,以及疾病认识,处治原则等,无不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例如人体体...

读《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6——阴阳不能有偏
“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 所以圣人认为调和阴阳 ( 阴阳的规律,如春天阳气升,夏天阳气盛,秋天阳气降,冬天阳气藏;又如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升,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这些都是阴阳之气的规律,我们如果把握了...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1——阴病阳病的疗法
(原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

黄帝内经大概讲的是什么?里面哪些内容对阴阳调和有益?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3——喜怒伤气,寒暑伤形_百 ...
(解读)“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 ”( 阴阳在人体内是 自然 平衡的 ) 阴气偏胜了,阳气必然受损害,阳气偏胜了,阴气也必定受损害。阳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热,阴气偏胜 身体 就会产生寒 , 寒到极点又...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9——天、地、人之养生_百度知...
” 只有那些贤明之人,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 部, 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 , 居中则依傍人事 效法阴阳 来养护五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气与 咽喉 相通,风之气与肝相 通 ,雷 火 之气 与 心 相通 ,五谷之气 以 脾 相通 ,雨水之气 以 肾 相通 ...

说白黄帝内经36:知道阴阳与四时,把脉轻松上手
现在想起来这些都一一验证了黄帝内经中阴阳的变化。所以中医的脉诊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第一步必须虚心静气,让自己的气沉静下来,把自己的心变成一面平静的镜面,这样可以很好体会脉象的细微变化。春天的脉是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脉在皮肤就能摸到,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指下,...

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
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又,《素问经注节解》 [清] 姚止庵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夫人汗泄于皮肤者,是阳气之发泄尔,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
盛晶前列: 阴阳是天地之道理,也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之原始,生死的根本,好像神明之府.治病必须从这根本问题即阴阳上求得彻底的解决.词解:神明之府:变化莫测称做神,事物昭著叫做明,意思是阴阳变很难窥测,而它的现象又极其显着.府原意是人民聚集的地方,借来比喻阴阳变化之场合.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盛晶前列: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 必须一字一字的仔细推敲.最好能找到一本【内经】的白话文,再结合《中医基础学...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内经》是如何用阴阳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
盛晶前列: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世界一切事物产生、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其中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黄帝内经》谓:“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中医怎样解释阴阳二气关系的 -
盛晶前列: 一谈到中医,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想法,这是一群看风水的在给人看病.因为中医在诊病时候总爱参照阴阳五行来推断治疗.这就给人形成了一种伪科学的意识.其实这些是对中医的误解,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黄帝...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内经是如何用阴阳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
盛晶前列: 内经一般讲究阴阳要平衡,这一点很关键.围绕平衡动态的,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如何简明表述阴阳说的主要内容 -
盛晶前列: 阴阳说在中医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它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中医学虽然复杂,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的,所以《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生理病理来看,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在中医里所指的阳和阴,是什么?如何做到阴阳调和? -
盛晶前列: 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以水和火的特性作为阴阳的代表,因为火的炎热、升腾、活跃最...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中医所谓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盛晶前列: 就是指正反面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阴阳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能举例说明吗 -
盛晶前列: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060841154: 黄帝内经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的翻译 -
盛晶前列: 黄帝说我听说人有阴阳类型的不同,他们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道天地宇宙之间的一切事物都禀受五行之气,也离不开五行运动变化的道理,人也如此.根据人的先天禀赋不同,也各自体现着木、火、土、金、水五行性质的特征.每一类型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