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

作者&投稿:鄣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诗押韵要求~

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古诗(律诗)格律知识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例如:

  (一) 送魏大将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 咏煤炭(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三、对仗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偶就是将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地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主要有:

  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就更工整了。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红”对“清”,“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宽对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时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地追求对仗的纤巧,那就是庸俗的作风了。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独自的规则,即: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而首联的对仗可用可不用(五律首联对仗的较多,七律也有但较少),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例外,那一般是流水对)。例如:

  (一)恨别 (唐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诗首联对仗,(二)诗尾联对仗,但这两句是一气呵成的,是一种流水对,还是和一般对仗不大相同的。

  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排序”练习。一般说来,在进行这类工作的时候,我们有以下一些规律可以遵循:(为了方便讲解,我们以《钱塘湖春行》一诗为例)

  钱塘湖春行(诗句已打乱)(唐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 谁家新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古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一步,找出“韵脚” (“同韵”的平声字)。本诗中“韵脚”有:泥、西、低、堤、蹄。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本诗的四联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和“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因而将上边四联调整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四步,本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即为“颔联”或“颈联”。

  第五步,本诗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全诗首句即入韵,所以,带有两个韵脚的联“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应为首联。剩下的一联自然就是尾联了。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诗人由“水面初平云脚低”开篇,先写“高、远”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再写眼下“低、近”之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后与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相合。因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全诗颔联,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为全诗颈联。

  第七步,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本诗押“i”韵,首句入韵,中两联对仗。诗句在平仄上符合“粘对”规则。

  原诗顺序应为:

  钱塘湖春行(原诗)(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外,了解了律诗的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还可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补白”练习。例如:

  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__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

  选项:A 东 公 田 B 东 公 耘 C 三 令 田 D 三 令 耘

  解答:平常说“东吴”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应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九”相对。“陶公(尊称)”和“陶令(县令)”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对”规则,应选“令”与前句的仄声字“下”相粘。最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田”与全诗的“韵脚”(音“an”)同韵。故答案为C。

  古诗格律相当复杂,单就“律诗”而言,也不是可以仅借数言可蔽之的。我们应该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多多诵读古诗,培养古诗语感,以便更好地加以掌握,从而有利于对古诗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

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押韵最好是1,2,4,6,8。也可以1,2不押韵。平仄是1平2仄或1仄2平。


五言律诗 几句一押韵啊。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

格律诗押韵的规则有哪些
(二)首句可以借用邻韵来押韵。 由于五言古体诗首句不存在押韵的传统,故五言律诗首句多不入韵;而七言柏梁体因句句押韵,七言律诗受传统影响首句多入韵。所以,在正格与变格的区别上,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恰好相反。但是不论首句是否入韵,要求却相对宽松,入韵的也不计在韵数之内,故五律、...

诗词押韵规则
诗词的押韵规则是指: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律诗特点及要求
其格律十分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句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或称为长律)。除了五言律诗及七言律诗外,还存在一种特别的律诗,称为小律、三韵律诗,或三韵小律。律诗在押韵方面上,第二、四、六、八句须...

律诗的写作规范有哪些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3、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

押韵规则口诀
3、七言律诗押韵:七言律诗押韵和五言律诗押韵类似,只是每句末尾的音节要求更高,同时要求每句末尾必须有四个字的词语,而五言的只需要三个字的词语。所以七言律诗押韵要求更高,也比五言律诗押韵更加复杂。4、诗歌押韵:诗歌押韵比其他押韵规则更丰富多彩,既可以是绝句押韵,也可以是五言律诗押韵,也...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的格律非常严格,每首诗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比如五言绝句,它要求每句五个字,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末一字必须押韵,而且必须用平声韵。而七言律诗则要求每句七个字,平仄相对,韵脚相同。此外,古诗在用字和声调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比如对仗、用典、叠字等等。古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涉及政治、...

写一首七言律诗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七言,就是每句七个字。然后要押韵,一般押平声韵,可二、四句押韵,也可以一、二、四句用韵。再者要遵循格律规则。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几种句式搭配着运用。第二句的平仄跟第一句相反,第三句前两个字的平仄跟第二句想同,第四句又和第...

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 )句押韵,( )联和...
末句押韵,颈联和颔联对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

七言律诗的押韵要求
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有四个基本...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七言律诗的压韵要求是什么? -
微韩星元: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古诗七律的押韵是怎样的 -
微韩星元:[答案] 一般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韵脚要大体一致“青炉煮水斗新茶,绿水相沏展嫩芽.”这句很符合还都押a这个音后三句有些不太符合规律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七律长征诗的押韵要求? -
微韩星元:[答案]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七律七征》的韵脚是什么押什么韵 -
微韩星元: 一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言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 二、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都必须一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 三、不论五言、七言,都是双句入韵,单句不入韵.但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七言诗首句入韵的较多,五言的较少; 四、押韵句的尾字用平声,不押韵的必须用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用仄声,不押韵的用平声).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诗句押韵的条件 -
微韩星元: 作诗讲究押韵有声韵 音韵 等等 对仗工整 平仄一致 不押韵有的不是诗是词 是唱曲 红楼梦里有的是唱曲不是诗 您可以作诗根据情况 作唱曲可以随意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律诗一般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通常情况下要求( )句押韵,( )联和( )联对仗. -
微韩星元: 末句押韵,颈联和颔联对仗.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哪里押韵? -
微韩星元: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七律押韵的问题 -
微韩星元: 二四六八句要(ya ),三四句五六句要(不必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

呼和浩特市13725258148: 七律诗押韵要求
微韩星元: 押韵就先要了解平仄 平仄了解了后就可以注重押韵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htm 建议先去了解平仄自然就会押韵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