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

作者&投稿:频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诗经 国风>8首,及其翻译和赏析~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⑾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本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译诗保留原押韵格式。 (蒋立甫)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翻译: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
  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黍离》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翻译: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緫。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翻译:
  羔羊皮袄蓬松松,白色丝带作钮扣。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
  羔羊皮袄毛绒绒,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羔羊皮袄热烘烘,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翻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翻译:
  麟的脚趾呵,
  仁厚的公子呵。
  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
  仁厚的公姓呵。
  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
  仁厚的公族呵。
  哎哟麟呵!

哈哈~你是8中的哈?!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⑾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本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译诗保留原押韵格式。 (蒋立甫)

【赏析二】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诗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
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去冒险寻求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火。
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由我们自己来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题解: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
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 “《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 “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 “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 “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

《诗经·国风·豳风·破斧》

【题解】赞颂周公。或曰东征战士,经破斧缺斨的苦战,庆幸自己能得生还。

【原文】

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1。
周公东征,
四国是皇2。
哀我人斯3,
亦孔之将4。
既破我斧,
又缺我锜5。
周公东征,
四国是吪6。
哀我人斯,
亦孔之嘉7。
既破我斧,
又缺我銶8。
周公东征,
四国是遒9。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10。
【译文】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斨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君主无不心惊胆战。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多么的仁贤。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錡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百姓深受教化感染。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多么的良善。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銶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家人重聚生活平安。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莫大的恩典。

抄吧~大家都同道中人!


《诗经》与《春秋》的关系及十五国风是哪十五国?
《诗经》有十五国风,称之为“十五国风”。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康叔姬封 任卫国第一任国君,之后调回京城掌管司寇,把卫国交给其子 庸伯 。卫国成了周初镇抚东方

《诗经》中: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这句诗的意思是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该句出自《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全诗原文如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

《诗经》中《氓》的全文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

《诗经》关鸠全文
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

屈原的生平经历
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都倾泻到诗句中去,写出了有名的《离骚》。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屈原强烈的正义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昭王即位后,采取软的一手,拉拢楚国,以便各个击破“合纵”各国。楚国与秦国结盟惹恼了参加合纵地其他国家。前303年,齐、韩、...

屈原的个人简介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

《诗经》之35·国风·邶风10《谷风》一首弃妇诉苦的诗
《谷风》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此诗以一个弃妇自述的口味,诉说了她的不幸遭遇。缠绵悱恻,怨而不怒,是前人対此诗的总评。《谷风》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温柔善良的弃妇形象,给人以艺术美感。【原诗】: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谁
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君子兮,如切如磋…”的出处及赏析
作品赏析:《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

蒹葭这首歌出自哪里?诗中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中重章叠句的作用: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原文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黑水县17012233467: 出自《诗经》的诗句有哪些? -
巨封如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黑水县17012233467: 诗经中最有名的诗有哪些? -
巨封如乐: 1、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4、巧笑倩兮,...

黑水县17012233467: 搜集《诗经》名句名篇(1一5)首, -
巨封如乐: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黑水县17012233467: 诗经国风第八篇 -
巨封如乐: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在编纂过程中,将《国风 周南》放在了最前面,其中第八篇是《芣苢》.它描绘了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原诗为: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黑水县17012233467: 求《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诗 谢谢 -
巨封如乐: 国风·秦风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奉...

黑水县17012233467: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
巨封如乐: 【作品】:关雎 【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

黑水县17012233467: 求《诗经》、唐诗、宋词至少各五首. -
巨封如乐: 关 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黑水县17012233467: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巨封如乐: 你的出处很具体诶…… 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添加了~ 就是出自 诗经 邶风 啊~ 诗经本来就是搜集的民间诗歌~ 是没有特定作者的~~~~~~ 解释就是 美丽文静的姑娘,约我在城角旁边等候.视线被遮蔽(我)看不见(她)【另解释为:故意挡住自己不让我看见】,我搔头徘徊心里非常紧张.文静的姑娘(长得)真美丽,送我新的红色的管萧.管萧很漂亮(其实是觉得大姑娘漂亮),喜爱她美好的容颜,从郊野牧归而来送(我)柔荑,诚然美好又很珍异.不是因为荑草长得美,是美人相赠表达深厚情意.

黑水县17012233467: 求诗经中春夏秋冬名句各三句 -
巨封如乐: 春:1、《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3、《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4、《诗经·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夏:1、《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黑水县17012233467: 找一些诗经中的诗,如《国风》,《泯》
巨封如乐: 1.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 期,子无良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