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嗟来之食中的不食为什么是感叹词

作者&投稿:一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给他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于是断然谢绝黔敖的施舍,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拓展资料:
《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嗟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全书共有1250个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成语:
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
作者: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不食嗟来之食”翻译是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出自《礼记檀弓》。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不食嗟来之食意思: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不尊重的招呼声,相当于“喂”。不食嗟来之食读音:bùshíjiēláizhīshí。不食嗟来之食出处:《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

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 “喂”。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1. 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指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表达了一种自尊自爱的精神态度。2. 嗟来之食原本是用来形容怜悯饥饿者,呼唤他们来吃饭的行为。后来,这个词组多用来指代那些带有轻蔑意味的施舍。3. 嗟,这个字在古语中带有不礼貌、不尊重的含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4. 不食嗟来之食...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饿死也不打破这个原则。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中的《不食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不食嗟(jiē)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此文出自西汉...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相关内容如下:1、用来表示人有骨气,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讲的是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2、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不食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就真穷。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是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

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翻译:...

《不是嗟来之食》文言文
【解释】"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不食嗟来之食》这篇故事的含义 -
姚饲眠安: 含义: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
姚饲眠安:[答案] 这句话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嗟来之食》不可食的原因 -
姚饲眠安: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不食嗟来之食翻译
姚饲眠安: 故事: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不食衔来之食,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 -
姚饲眠安: 错了一个字“嗟”不是“街”. 这个字很重要,是象声词,就是很轻蔑地打招呼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是,不去要那些以不尊重的方式给与的东西.形容一个人有骨气,有气节.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嗟来之食》本文的中心思想 -
姚饲眠安: 《嗟来之食》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文言文《不食嗟来之食》的意义如果文言文没提黔敖向他道歉,他不吃我能理解,可是为什么道了歉,也不吃,活活饿死.嗟来之食是指?有那么不能吃吗? -
姚饲眠安:[答案] 古人重气节,很多时候把名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故事.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不是嗟来之食》文言文 -
姚饲眠安: 《不食嗟来之食》【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嗟来之食,食还是不食 -
姚饲眠安: 不食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嗟,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或食物.主要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得有骨气的穷人,说明人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赞扬了他为维护尊严而斗争的精神.也讽刺了当时富人的傲慢和无礼,警示我们要尊重他人.

阿合奇县15553454693: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解释 -
姚饲眠安: 是贫者吧?故事: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