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夜》全文|赏析|读后感

作者&投稿:战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郁达夫《立秋之夜》全文|赏析|读后感

郁达夫



黝黑的天空,明星如棋子似的散布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的响。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马路两旁永夜不熄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关上了。

二人尽默默的在马路上走。后面一个穿着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着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洋服的是在访一个同乡的归途,穿长衫的是从一个将赴美国的同志那里回来,二人系在马路上偶然遇着的。二人都是失业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问穿长衫的说。

穿长衫的没有回话,默默的走了一段,头也不朝转来,反问穿洋服的说:

“你上哪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的尽沿了电车线路在那里走。二人正走到一处电车停留处,后面一乘回车库去的末次电车来了。穿长衫的立下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慢慢走到穿长衫的身边的时候,停下的电车又开出去了。

“你为什么不乘了这电车回去?”

穿长衫的问穿洋服的说。穿洋服的不答,却脚也不停慢慢的向前走了,穿长衫的就在后面跟着。

二人走到一处三叉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穿长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的前进。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说:

“你为什么不进这叉路回去?”

二人默默的前去,他们的影子渐渐儿离三叉路口远了下去,小了下去,过了一忽,他们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气吞没了。三叉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的在高处响着。一乘汽车来了,三叉路口又转起了阵黄沙。这是立秋的晚上。



【赏析】 1923年春,郁达夫失业在上海,贫困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他说:“自去年冬天以来,我的情怀,只是忧郁的连续。我抱了绝大的希望想到俄国去作劳动者的想头,也曾有过,但是在北京被哥哥拉住了。我抱了虚无的观念,在扬子江边,徘徊求死的事情也有过,但是柔顺无智的我的女人,劝我终止了。清明节那一天送女人回了浙江,我想于月明之夜,吃一个醉饱,图一个痛快的自杀,但是几个朋友,又互相牵连的教我等一等。我等了半年,现在的心里,还是苦闷得和半年前一样。”所以他叹息道:“英国的一位讽世家所说的Life is a prison without bar的这一句金言到此我才领悟到了彻底。”(这句金言的意思是“生活是一座没有栅栏的牢狱”。)

《春风沉醉的晚上》写在1923年7月15日,《立秋之夜》作于同年8月8日夜12时。

通过上面所引的郁达夫的独白,再从本篇与《春风沉醉的晚上》这一名篇相对照,两位路遇的失业者的景况与心情,就毋庸多言了。

郁达夫称这类人为“零余者”,也就是“多余的人”。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心头多恨”,他们的学识不为国家所用; “袋里无钱” ,这是失业的必然结果;“于世无补”,还未找到战斗的哨位。因此郁达夫曾说:“我的确是一个零余者,所以对于社会人世是完全没有用的。”

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是只有问句,没有回答,或只用反问来代替回答。文中有“话”而无“对”——始终不形成“对话”。因为回答是多余的,一般化的回答又显得太浅薄。“你上哪里去?”如果回答说:“能有哪里可去?只好回家。”还有什么韵味?所以不回答比回答更深沉,但我们又似乎听到了回答:贫困使他们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人生的前途和归宿又在何方?“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我能上哪里去?

“你为什么不乘了这电车回去?”也不必回答。因为“零余者”一无所有,两袖秋风,几只空袋而已。“你为什么又不进这叉路回去?”回到《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邓脱路贫民窟去,去做“自由的监房的住民”?

这样又引出了本篇小说的另一特色:作者一再渲染不停歇的“走”,在前途茫茫中不停歇的“走”——“默默的前去”!虽然天风、黄沙,夜色要吞没他们的身影,但是从“春风沉醉的晚上”到“这是立秋的晚上”,他们抱着“心中多恨”的愤懑,不停顿地寻求。这两位朋友在沉默中心灵相通,“互相牵连”着走前面的路,否则其中一个或许早已怀沙自沉了。

郁达夫笔下是一幅出色的旧社会的零余者的速写,在“立秋之夜”,都市知识浮浪汉在街头踯躅的剪影。等待他们的是严酷的冬天!




《立秋之夜》全文|赏析|读后感
郁达夫《立秋之夜》全文|赏析|读后感 郁达夫 黝黑的天空,明星如棋子似的散布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的响。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马路两旁永夜不熄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

郁达夫的《立秋之夜》如何理解
理解:二人走到一处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穿长衫的走近的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地前进。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说:“你为什么不进这岔路回去?”这里就体现了东西方的不同.那时的东方循规蹈矩,一直前行,没有丝毫的考虑,而西方则会停下来考虑一下,选择最适宜的....

立秋之夜 写作背景 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 感情基调
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

立秋的经典诗句
1、诗词名字:《立秋》全文:立秋之日,凉风至。白露为霜,草木黄落。此时节,天地气交,万物皆成。农夫耕作,收获之时。人生亦如此,春夏秋冬,各有其时。珍惜时光,勤奋努力,方能收获满满。2、诗词名字:《立秋感怀》全文:立秋时节,凉风习习。岁月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回首往事,悲欢离合,皆成过...

哪些诗是写立秋的
杜牧《秋夕》立秋之夜,诗人杜牧写下了这首以秋夕为背景的诗作。他在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描述了人们在这个夜晚中的忧郁和思乡之情。诗人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诗人将立秋时节的寂寥与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陆游《...

立秋夜明卿元美来集二首是什么朝代的
作者:宗臣诗名:立秋夜明卿元美来集二首朝代:明全文:尘心不自好,岁序莽相催。风起千门乱,秋随二客来。絺衣云共白,纨扇月同开。且莫悲摇落,吾惭作赋才。酒至期晨漏,风来破夕阴。星辰垂户小,蟋蟀语庭深。白眼千年思,青天一夜心。并随秋色动,四顾起萧森。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
天津等地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之夜,江苏盐城北部地区有“摸秋”的习俗。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这天夜晚...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赏析
梦回分付啼萤”,纳兰终于将“送别”二字明写在了词面上,“雨夜”“寒蝉”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离别后,愁惰万叠,只恨造化弄人。词人把这样的话放在词末,惜别离愁之意溢于言表。全篇都围绕着“立秋”和“夜雨”展开,从景物着手,用景物烘托,营造离别的氛围,悲凉凄切之情更为细密深透。

立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代·刘翰《立秋》 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

关于立秋的诗?
关于立秋的诗有 《立秋》、《立秋夕有怀梦得》、《立秋前一日览镜》、《宣府逢立秋》、《立秋夜观月,喜雨》。一、《立秋》作者:南宋诗人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译文: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

惠阳区17570536202: 郁达夫的《立秋之夜》如何理解 -
检邰肺结: 我个人认为,这个长衫和洋装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 二人走到一处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来停了一停.穿长衫的走近的穿洋服的身边,脚也不停下来,仍复慢慢地前进.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说: “你为什么不进这岔路回去?” 这里就体现了东西方的不同.那时的东方循规蹈矩,一直前行,没有丝毫的考虑,而西方则会停下来考虑一下,选择最适宜的.这也应该是作者对当时旧中国的当权者的一种鄙视或是愤慨吧~~~~

惠阳区17570536202: 《立秋之夜》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检邰肺结: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惠阳区17570536202: 鲁迅 秋夜 读后感要有概括主要内容,句子赏析和读后感 -
检邰肺结:[答案] 曙光时,他依旧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夜深了,月光更加皎洁. 先生,您感受到了今夜的明月了吗?

惠阳区17570536202: 鲁迅《秋夜》的读书笔记鲁迅 -
检邰肺结: 《秋夜》是鲁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它为象征散文诗民族化的创造提供了全新的典范. 文中有多种意象,开篇首先提到枣树,它象征着一个历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模...

惠阳区17570536202: 立秋与秋分有什么不同 -
检邰肺结: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一般在8月6号或者7号,秋分差不多就是秋天过半了,这天昼夜平分,从此之后开始昼短夜长.一般秋分都在9月22号或者23号左右,每个节气之间差距都是半个月左右.

惠阳区1757053620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节赏析 -
检邰肺结: 如何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个章节赏析? 答:(1)先仔细看书的前言或出版目的,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往往小说的素材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惨一生,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保尔.柯察金的命运掌握有很大的用...

惠阳区17570536202: 一篇散文及赏析 -
检邰肺结: 鲁迅作品《秋夜》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

惠阳区17570536202: 方干《秋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
检邰肺结: 秋夜原文: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诗词作品: 秋夜 诗词作者:【 唐代 】 方干 诗词归类: 【叙事】、【友谊】、【感慨】、【怀才不遇】

惠阳区17570536202: 海底两万里的全文内容简介和精彩片段(原文)+赏析还有读后感赏析可有可无,简介50字内 片段100左右 (赏析50内) 读后感200~300 -
检邰肺结:[答案]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

惠阳区17570536202: 立秋为什么要吃西瓜啊 -
检邰肺结: 立秋刚过,想起了立秋吃瓜的风俗.其实到了立秋,天气变凉,西瓜也将落市,甜度和质量都没大伏里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吃西瓜呢?西瓜原本在宋代从西域传入中原,立秋前后正是西域进入西瓜的采摘期,所以立秋吃瓜本身就是一种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