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茶的历史

作者&投稿:凭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团茶是产生于宋代的一种小茶饼,始制于丁谓任福建官员之时,专供宫廷饮用。茶饼上印有龙、凤花纹。印盘龙者称“龙团”或龙茶、盘龙茶、龙焙、小团龙;印凤者称“凤团”或凤饼、小凤团等。制作工艺上经过了最初的加香料到后来不加香料的历史演变过程。

团茶萌芽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制茶工序:“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翻译后就是:“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在煮茶一章中,陆羽提到“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这是宋代团茶出现前的制茶工艺,已经出现团茶的萌芽了。

团茶典籍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宋代《画墁集》中谈到唐宋之间制茶技术的演变:唐陆羽所烹的是“草茗”,即散茶;到唐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宋初《清异录》有一段话:“得建州茶膏,取得耐重儿八枚,胶以金缕,献于闽王曦。”

《十国春秋·南唐元宗本纪》载:“保大四年(946)二月,命建州制的乳茶。”研膏茶和的乳茶如何制作,未见详细介绍,据后人分析,两者制作大致相近,都是把蒸制过的茶叶捣碎,配以乳酪调和成膏,有如后来制作的“神曲”茶。

北宋初“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凤团”,后又作龙团。从研膏到的乳,再发展到凤团龙团,是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一次飞跃发展。

据《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唯建(州)、剑(南剑州)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置焙室中,最为精极,他处不能造。”在黄儒的《品茶要录》和赵汝砺的《北苑别录》里已分别从品茗角度和制作实践,对团茶的制茶技术作了颇为详细的介绍。

团茶依据采制的时间、场地、芽状和品位,分很多档,叫“纲次”。《北苑别录》介绍,有细色五纲、粗色七纲,细色五纲并列有各纲品名和入贡数,粗色七纲未列品名,仅分纲列入贡数,统称大小龙凤团茶。细色五纲的品名分别是:第一纲为“龙焙贡新”,为最早上品,开焙十天就“急驰”入贡到京城;第二纲为“龙焙试新”,欧阳修诗“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指的就是“贡新”、“试新”这一类最早入贡的细色茶。

第三纲有15个品名,叫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玉除清尝、启沃承恩、雪英、云叶、蜀葵、金钱、寸金;第四纲有13个品名,称为龙团胜雪(与第三纲的銙形不同)、无比寿芽、万春银芽、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龙、玉叶长春、瑞云翔龙、长寿玉圭、兴国岩銙、香口焙銙厂上品拣芽、新收拣芽;第五纲有6个品名,称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拣芽、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

《西溪丛语》一书则把建安贡茶分为10纲5个档次,这其间有一部分品名属私焙产品,可见当时入贡品并非全部来自官焙。团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苦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茶录》语)。到至和年间(1054、1055)四纲以上的贡茶都不再加龙脑香料,原列为三、四纲而加龙脑者都降为粗色之列。

苏东坡在读过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夸”诗后,认为唐人饮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奔放”,但失茶之真香。所以说,杂香料者,香气浓重而浊;而香气浓重,就宜于麻木之俗鼻。冯时可在《茶录》中就明确指出:“香重者”,“非上品也”。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明确指出:“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而朱权则在《茶谱》中说:因为陆羽过多地渲染和崇尚奇特古朴,所以将茶叶碾成细末,再以其膏脂做成茶饼。

龙凤团茶

到了北宋仁宗时,为这种团茶茶饼设立了龙团茶、凤团茶、月团茶等繁多的名目,团茶中还杂有各种香料,茶团茶饼的表面则涂饰金银重彩;“不无夺其真味”。这些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侵夺了茶的自然香味。一直到大观宣和年间,才有漕臣郑可闻制银丝冰茶,始不用香,名为胜雪。文震享在《长物志》中记载郑可闻始制银丝冰芽时,也称其“以茶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云云。

龙凤团茶开始于公元977年至公元1391年,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共414年。据宋代熊蕃著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开宝(宋太祖年号)末年,南唐降伏,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特备龙凤之模,派遣使臣,命在北苑制造团茶,使与民间茶有区别,龙凤茶盏于此时所开始也。

宋真宗咸平初(998——1003),丁谓为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精工制作40饼龙凤团茶进献皇帝,获得宠幸,封“晋国公”。此后建州岁贡大龙凤茶各二斤(八饼为一斤),即大龙团茶或大龙凤团茶。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蔡襄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又将丁谓所创造的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更受朝廷赏识。蔡襄《北苑造茶》自序说:“是年,改而造上品龙茶,二十八片得一斤,无上精妙,已甚合帝意,仍每年奉献焉。”所以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即后世称之为:小龙团茶。

明太祖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诏废除贡茶中的龙团茶。大龙团茶兴盛64年,而小龙团茶兴盛350年。龙风团茶为蒸青茶,据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载制龙凤团茶的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即采下鲜叶浸泡水中,再蒸后用冷水清洗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后放在瓦盆内磨细,再制入龙凤模压饼。赵汝励:宋、福建转运使主管帐司,1186年撰写《北苑别录》,记载宋代名茶90余种,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

团茶的没落

由于加入了龙脑香料的团茶饮用后令人有头闷心烦的感觉,所以朝廷天子不甚喜欢,于是就有了制作新茶不加香料的命令,也有了顺天意而研制的新茶等等;而民间也逐渐改去了掺杂香料的习俗……这恐怕也是龙脑香料熏茶,虽到明清时遗风尚存,却难已发展、延续之重要原因。

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于明初》一文中说:“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云:‘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为上,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团茶,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茶加香味,捣为细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饮,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不知我太祖实首辟此法。陆羽有灵,必俯首服。蔡君谟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宋代的龙凤团茶制作过于精细,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随着宋皇朝的衰败,龙凤团茶走向末路。北方游牧民族出身的元代统治者不喜欢这种过于精细委婉的茶文化。

一般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又没有能力和时间品赏;他们更喜欢的是新工艺制作的条形散茶。及至朱元璋的天下安定之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下诏罢造龙团,这龙凤团茶遂成了历史的绝唱!龙凤团茶失去了它的欣赏者。昔日茶园一片凋零。又经过数百年,连制作龙凤团茶的工艺都失传了。




茶的历史是什么?
1、远古到南北朝时期 相传由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到战国以后,在古文献中即有“茶”的记载。从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追述中可知,我国商末周初之时,古之巴蜀地区即已种茶产茶。2、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隋朝开通南北大运河,便利南茶北运和文化交流。社会出现将“荼”字减...

茶的历史是什么?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

茶叶历史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

茶的历史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茶的历史介绍 茶的历史
茶的历史1、对于茶的历史起源,古往今来可谓是众说纷纭,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等,其中最为广泛的说法来自于唐代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所描述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2、“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有关茶的历史起源中最被人们接受的一种,相传神农氏在野外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

茶的发展历史
茶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

茶的历史
茶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中国。据说,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传说中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就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了。在最初很长的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直到秦、汉时期,由于人工栽培的茶树多起来,人们发现了...

关于茶的历史及演变过程
1、采食茶树鲜叶: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如从神农时代算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草衍义》 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最初的利用是采食鲜叶的。 2、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现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俗。

茶的发展史是什么?
茶的历史悠久。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前1122—前1116),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就以茶作贡品了。有资料表明西周时期四川一带即已有了茶的人工栽培,说明我国人民对茶很早就有了认识并付诸应用。不过在东汉以前,茶基本用作药品,而东汉以后,尤其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茶才逐渐...

中国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9. 现代茶文化 明清时期,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经分绿茶、红茶、花茶等。如今,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现在,我国茶叶文化欣欣向荣,不仅走入家庭生活,同时茶文化也体现在各个场景。

费县19574605489: 中国茶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函翁逍遥:[答案]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 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

费县19574605489: 茶饼的介绍 -
函翁逍遥: 茶饼:又称饼茶、团茶.北宋初“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凤团”,后又作龙团.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龙团凤饼作为宫廷贡茶,一直沿用至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

费县19574605489: 金瓜贡茶的名称由来是怎样的?
函翁逍遥: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弧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 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故得...

费县19574605489: 茶的历史 -
函翁逍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

费县19574605489: 宋代龙凤团茶是什么样的?
函翁逍遥: 宋代茶类及制茶方法与唐代基本相似,但制法有所改进,贡茶和斗茶制 度逐渐形成.... 《大观茶论》中曾称之为“名冠天下”.龙凤团茶的制作十分讲究:采一拣一 蒸一榨...

费县19574605489: 中国茶文化有多久历史? -
函翁逍遥: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

费县19574605489: 乌龙茶的历史溯源是怎样的?
函翁逍遥: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 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

费县19574605489: 名茶变迁的历史是怎样的?
函翁逍遥: 茶始兴于唐,从唐至今,所产名茶,因时而异. 唐时名茶为阳羡、顾渚、天柱、蒙顶... 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在原有的龙凤团茶外,又添制更为精 致的小龙团茶. 后贾青...

费县19574605489: 女儿茶的介绍历史上的传说,故事,介绍
函翁逍遥: 有不少地方都有女儿茶.一、云南的女儿茶: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茶树生长在底圩乡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之中,每年阳春三月茶...

费县19574605489: 宋朝时期有哪些出名的茶叶?宋朝时期有哪些出名的茶叶
函翁逍遥: 饮茶到了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 特备龙凤之模,派遣使臣,命在北苑制造团茶,使与民间茶有区别,龙凤茶盖于此时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