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期九叠篆的发展历史

作者&投稿:真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的印章文字发生了多次变化,秦八体摹印汉六体缪印有明文记载,对玺印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宋金时期印章文字出现了重叠笔画,史称九叠篆。不过九叠篆的制度如何,名称的由来,其特征性的缠绕重叠的形体来源均尚多阙疑。
古今玺印文字发展由钤泥封检转变为钤纸帛,印文由阴款变为阳款,印面由小变大。隋唐时代朱文印章的使用,促使了印章章法的重大变革。入宋以来,朱文印面的文字章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疏变密,整齐紧凑,笔画均匀,横竖笔画平直规整,有些文字笔画反复盘曲,形成笔画多叠的印文。
北宋印章使用叠篆见于史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中央官署及京城改铸叠篆。《宋史·舆服志六》:“乾德三年,太祖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章’者也。思言随僖宗如蜀,子孙遂为蜀人。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尹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琢玉皇帝六玺,也叠篆。《宋史·舆服志六》:“大观元年,又得玉工,用元丰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玺,叠篆”。
靖康之变,北宋宝玺被劫,中央官署遭到彻底毁坏,此类印玺多散失,湮没无闻,仅有零星存世。传世的“内府图书之印”诸字均缠曲反复,其中“之”字十三叠、“印”字九叠,都是特地留出空间给叠笔的。吉林舒兰征集到北宋涂金印,据说是金人劫掠之物。“中书门下之印”,中书门下为中央官署,此印也为叠篆。江苏丹阳发现的南宋爵号印“弋阳开国”,也是叠篆,其中“弋”字七叠,其他字均有叠笔。
此三印风格接近,笔画中粗,刚柔相济,“内府图书之印”尤其精美,呈现皇家风范。对于一般官印,史籍并无叠篆的记录,从各地发现的数量庞大的宋代官印看,虽然偶见叠笔,却构不成制度。例如河北昌黎出土不晚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的“归化左曹第一军使记”,“化”左旁叠笔,“第”下叠笔、“记”左侧的叠笔、“曹”字下“日”字变成空框内“吉”字,相反上部笔画简化了。
陕西三原县高渠乡发现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少府监铸的“蕃落第四副指挥使朱记”,仅“第”末笔往返成叠,“蕃”字上部四画加叠,“朱”明显,也仅二叠。北宋和南宋的官印一般没有加叠。例如北宋的“雄胜第十军指挥使记”、“神卫左第一军第二指挥第二都朱记”、“神卫军右英烈第四指挥都虞侯记”。均无叠笔。杭州西湖发现的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的“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没有叠笔。据此,曾广庆指出,有些文章把宋代官印统称九叠篆似为不妥。对照文献和发现的实物,宋代叠篆制度是有范围的,只限于皇帝玺印、爵位印、中央官署和京师衙署用印,少量官印中的叠笔,叠数也不多,不在于制度所定叠篆范围。
金代开始官印普遍使用叠篆。各地发现的金代官印数量不少,尤以河北省为多。所见的金代官印都是叠篆。如,承德发现的金代早期的“元帅府印”、保定征集甲申“都元帅府之印”、承德发现的“元帅监军之印”、保定发现的“元帅府监军印”,隆化发现“兴安西北等路元帅府印”、唐县发现“都统之印”、易县发现“副统之印”、怀来发现“山东路副统军之印”、岳城发现“行军万户地字之印”、平泉发现“万户往字号印”等。
金代的官印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所有官印无一例外,均有叠笔。二、每印并非每字皆叠,如“行军万户地字之印”“行军”中“印”三字和“山东路副统军之印”中“统军”“印”三字没有叠笔。三、 同样的印文叠笔并不相同。如“都统之印”,唐县发现的和内蒙古发现的叠笔并不相同。
宋金时代的叠篆制度记载很有限,特别是具体的叠篆之法,更是语焉不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测叠篆字形的处理办法,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直线变曲线。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得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这是叠篆的主要标志,所谓八叠、九叠等等均以此为准。北宋“内府图书之印”是典型的例子。“内”“之”“印”字都是在尾端伸展处加叠。“府”字中“付”中,“寸”是尾笔伸展叠笔,而“人”却是把两笔直线改成平行的曲线。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印面越大,叠得越多,字数越少,叠得越多。“元帅府印”四字,“元”字六叠、“帅”字七叠;“都元帅府印”五字,“元”字四叠、“帅”字五叠;“元帅监军之印”六字,“元”字三叠、“帅”字四叠;“元帅府监军印”六字,“元”字二叠、“帅”字三叠。
其二,单线变复线。如山东苍山兴明乡出土金末铜印,叠篆:“虎威副都尉印”。右侧凿刻“壬辰年正月春”,印钮上刻“上”字。其“印”字上部少一笔,“副”字内“田”中“十”,写成双钩“十”。
其三,改变结构。为了增加叠笔,或者便于处理叠笔,改变结构是常见的现象。如上述金代两个监军印相同,一个比较工整,一个比较粗放,两者字形、叠笔不同。其中“监”字,前者下部“皿”字似“亚”,后者似“巫”,写法不一。有的只是笔画的改变,牵动了整个结构的改变。如“元帅府监军印”中“印”字下面部分行笔方向相反,便于顺势加叠。
其四,采用减笔字。某些笔画繁多的字,没有空间可以加叠。就采用它的异体字,无论俗体或者古体,只要笔画少即可。例如金代“行军万户地字之印”中用“”字正体,而在“万户往字号印”中却用俗体字“万”,不用正体“”,用了俗体“号”。前者因为笔画繁多,没有叠笔,后者笔画变少,均有叠笔。九叠篆的叠要害在于增笔来平衡疏密,因此手段是多样化的。
宋之叠篆,虽未称为普遍的官印制度,却成为辽、西夏的官印格式。契丹文、西夏文是采用汉字形式创制的民族文字,它们与汉字关系密切,依然沿用汉字的一些制度,楷书、篆书、草书具备,印文也采用叠篆。辽之契丹文官印、如辽宁凤城发现的契丹大字印,西夏的西夏文官印,“戊辰五年印”。
如元代的八思巴文官印,如河北东光发现至元十六年中书礼部造“侍卫军副都指挥使印”。都仿造宋朝制度使用叠篆盘曲缠绕,酷似汉文。元代的汉文印使用九叠篆,文字基本与金代官印一致,可知两者的承袭关系。北宋以来,叠篆实际成为官印的象征。
官印叠篆制度在明代得到完善。成化时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云:“本朝文武衙门印章,一品二品用银,三品到九品用铜,方幅大小,各有一定分寸。惟御史印比他七品衙门特小,且用铁铸,篆文皆九叠。”《明史·舆服志四》:百官印信,正一品至从九品,乃至未入流者条记,“俱直纽,九叠篆文”。又“其他文武大臣,有领敕而权重者,或给以铜关防,直纽……九叠篆文”。
又洪武二十三年,“巡安某处监察御史”,“铜印直纽,有眼,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叠篆文”。御史印用八叠之说仅见于《明史》,八叠与九叠实在难以区别,实际操作并不容易,至今也没有发现此类八叠印章,恐是仅仅在洪武年间使用,以后废除了。明代正史出现了“九叠篆”这个名称,“九叠”之“九”含义多有说辞。
万历年间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符印之式》:臣下印信,则文武一品二品衙门,得用银造,三品以下俱用铜,惟以式之大小分高卑,两京兆虽三品,印亦银铸,则以天府重也。以上俱用九叠篆文,不知取义谓何,唐宋以来并无此篆法,盖创自本朝,意者乾元用九之意乎? 沈德符唯知当朝,不知宋以来已经流行叠篆之法,“乾元用九”作为九叠出意纯属猜测。
按《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朱熹本义:“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九叠篆柔屈盘缠,字之至柔。体现以君道之阳刚驭臣下之阴柔,所以天下大治。不过沈德符的说法,已经说明“九”不是实数。


宋金时期九叠篆的发展历史
据此,曾广庆指出,有些文章把宋代官印统称九叠篆似为不妥。对照文献和发现的实物,宋代叠篆制度是有范围的,只限于皇帝玺印、爵位印、中央官署和京师衙署用印,少量官印中的叠笔,叠数也不多,不在于制度所定叠篆范围。金代开始官印普遍使用叠篆。各地发现的金代官印数量不少,尤以河北省为多。所见的金代官印都是叠篆...

求九叠官印解释
故金代用九叠篆入印十分盛行,元人更将是沿用于蒙文人印,于是,九叠文到金元时期,成为一种定制。

印章的发展概况,从隋唐到明清。
实际上唐宋九叠篆只是将字头笔画或竖画写成三四折。金代印章中偶有印文七折、八折之例。九叠篆笔画繁琐、板滞,缺乏艺术韵致,且难以辨识。由于符合封建统治者追求的繁褥、肿塞的所谓庙堂气;结字难识又符合了防止伪造的要求,因此唐宋时期出现的九叠朱文印,一直被俟后的元、明、清王朝沿用作为官方用印的专用篆文。为...

金代官印属于几级文物
金代官印属于一级文物。在金取得北方大片地区后,为了对汉族官民实行管理,铸行的大多是汉字官印。这是金代官印的一个特点。金官印采用九叠篆入印,印文风格曲叠绵密,笔画转为方折,文字大多成为横竖笔画的平行排列。据有关资料记述,金代官印承袭宋代,一般印面呈正方形,印钮作梯形柱状。钮上端多刻...

隋唐宋金元印章
宋代及以后,官印边栏逐渐加宽,文字以“九叠篆”为主,显得繁琐造作,少有天趣。而一种低级别的官印——“朱哗则记”印,由于不拘泥于传统,自然真率,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2、私印:隋唐私印传世极少。唐宋时期,由于皇帝雅好书画,出现了专门的书画鉴藏印。文人士大夫也开始使用并介入...

篆刻的发展过程与种类都有什么?
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当时并且以能看到朱红印泥印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

九叠篆的起源
赵振华认为:“道教印或模仿当时政府官印得制式和书体,考察其曲折流畅的九叠篆印文和窄边知为宋代印式。”比较宋代的道教印和金代的叠篆官印,面貌相似。例如上述两个道教印之“摄”字提手旁和保定征集金代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合札左监军印”中“札”字的木字旁同样改作两个相叠的两个“山”...

请教印章上刻的什么字?
6. 九叠篆并非篆体本有的体式,它的来源很少有人论及。汉代之缪篆,其含义争讼不止,至今尚未有可信的结论。不过我们反观汉印的实际情况,只是印文方正,印面较为饱满,并没有见到反复重叠的文字,所以认为叠篆出于缪篆并不是客观的。7. 道教印章文字破坏结构的变异方式,与宋金、特别金代的叠篆十分...

这几个字是什么?帮忙看看。
您好!经查询,此印章上的字体为九叠篆。九叠篆,指流行于宋、金、辽、元及延用于明、清时期的一种印文,均阳文、笔画往往为了填实布局中的空处而回环折叠,或二、三叠,或七、八叠,或至十数叠,多用于官印,私印 中少见。九为数之终。九迭不是实数,以表示迭数多的意思,仅作名称而已。九叠...

篆刻由哪种传统技艺发展而来
1、秦以前的古玺文字为籀文,秦代,籀书逐渐演变为篆书,印文也转用篆书。当时天子称玺,臣下称印。2、汉代的汉印由“小篆”演变为“缪篆”。汉印在秦印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极其丰富的发展创造,在历史上最为突出。3、隋唐时期盛行大印,以至有的官印达三四寸之巨。多用朱文九叠文,隶书开始入印。

望江县15738517822: 小篆体古币 -
游顾裕优: 首先要确认是何种篆体. 春秋战国时期刀布圜钱文字,皆属大篆;以小篆文字铸币,始于秦代,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秦半两",开始使用小篆字体;秦汉时钱币上的字多用小篆体;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篆体(同时有其它字体)铸币,但又各有其特点.例如:王莽时期的钱币,采用"悬针篆"书体;南北朝时期有韭叶篆、玉箸篆;唐代之八分隶篆;宋代钱币篆、隶、真、行、草五体并用,北宋的九叠篆"皇宋通宝",是非常稀罕的钱币珍品;九叠篆始于隋代,盛行于宋元时期,其间还有金代的玉箸篆"泰和重宝";所以,不能仅仅根据篆体铸币而确定其年代. 以上只是简单的描述,具体的还要查证年号、辨别真伪.你如能将其图片传上来.我可以帮你辨认文字,但鉴定真伪是不能做到的.

望江县15738517822: 求高人识别印章上的字,是什么字体,那个年代的,什么意思 -
游顾裕优: 一楼答对了,是九叠篆.九叠篆出现在宋代及以后元明清的官用印玺中,民国时期也有一些残存的风尚.简单说,就是把本来比较简单的小篆笔画进行盘曲堆叠,最后造成一种近乎于迷魂阵的感觉,一来是让印面满,显示官家威严,二来似乎也...

望江县15738517822: 介绍一个好玩的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 -
游顾裕优: 最新永久免费网游2006年列表 《海岛王》海盗王是一款Q版网游,画面华丽细腻、画风清新可爱.采用实时的战斗系统,融入了即时战略的元素,再呈现出海盗的传奇生活. 游戏起来有些卡,不知道别人玩起来怎么样! 《SOS》全球首款3D绿...

望江县15738517822: 中国古代有哪些装饰性的字体? -
游顾裕优: 其实很多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态优美,如龙书、穗书、鸟迹篆、蝌蚪文、龟书、鸟虫书、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都是以物象造型的文字,这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时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望江县15738517822: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是什么? -
游顾裕优: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是:1.王莽时期的悬针篆.主要代表---货布、布泉.2.刘宋时期的韭叶篆.主要代表---孝建四铢.3.北周时期的玉箸篆.主要代表---布泉.4.北宋时期的九叠篆.主要代表---皇宋通宝.

望江县15738517822: 宋代的官印有什么特征? -
游顾裕优: 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钮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宋代私人印章也独树一帜.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

望江县15738517822: 中国钱币篆书体四绝的特征 -
游顾裕优: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的特征: 1.王莽时期的悬针篆特征--笔势重画细末,细末钎直,如同悬针,悬针篆由蝌蚪文发展而来(货布、布泉)结构有效,上密下疏,笔划清秀妩媚,却无妖艳之气,给人以端庄秀美的感觉. 2.刘宋时期的韭叶篆特征--小篆的变体,起笔尖,中宽,住笔锐.(建四铢)如同倒着生长的韭叶,世有人称柳叶篆. 3.北周时期的玉箸篆特征--玉箸篆与铁线篆两者近似,只是更为细挺刚劲,悬针篆和韭叶篆都是玉箸篆的变体,玉箸篆也有人称玉筋篆,是小篆书法艺术中最为完美的一种书体.(布泉,永通万国) 北宋时期的九叠篆特征---是篆书中的一种艺术变体,笔势弯曲.折叠均匀,讲究对称,含有画意,装饰意味很浓,盛行于宋元时期.(皇宋通宝)

望江县15738517822: 宋代道教印章特点,比如背面是否刻有“元丰二年,少府监铸”等. -
游顾裕优: 宋金的叠篆与当时的道教印文十分相似,反映了两者非常密切的关系.洛阳机车厂出土的“治都总摄之印”铜印.印文两行六字,方体,中间穿插北斗七星.《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亦载此印,为云篆,多取圆势,字形的变形很大,不...

望江县15738517822: "皇宋"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游顾裕优: 皇宋通宝铸造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40年),俗称“北皇宋”.钱文有真、篆二体.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

望江县15738517822: 隋唐朱文印给人最大的审美感受是什么? -
游顾裕优: 隋代统一南北,年代虽短,印章制度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动,印章以实用为主,印面变大,朱文印增多,印文线条开始缠绕折叠等等.自此,随着文人的参与,官印与私印开始彻底地分化了,并产生了许多全新的印章类型.官印以实用为目的,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