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2时的别称

作者&投稿:赧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男子12岁别称~

古代男子12岁称总角。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出自:
先秦: 佚名《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是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先秦:佚名《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意思是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

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7、幼学:十岁。
8、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0、志学:十五岁。
11、及笄:女子十五岁。
12、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15、而立:三十岁。
16、不惑:四十岁。
17、天命:五十岁
18、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9、古稀:七十岁。
20、耄耋:八十、九十岁。
21、期颐:一百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

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

23-1 子时 属于 水 1-3 丑时 属于 土 3-5 寅时 属于 木 5-7 卯时 属于 木 7-9 辰时 属于 土 9-11 巳时 属于 火 11-13午时 属于 火 13-15 未时 属于 土 15-17申时 属于 金 17-19 酉时 属于 金 19-21 戌时 属于 土 21-23 亥时 属于 水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12时又称正午、日中,又名日正。
古代人用的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另外常用的时辰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古代人用的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另外常用的时辰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正午、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又叫午时




古代12时的别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十二时辰的别称 1、子时别称:夜半、子夜、中夜 2、丑时别称:鸡鸣、荒鸡 3、寅时别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 4、卯时别称:日出、日始、破晓、旭日 5、辰时别称:食时、早...

十二个时辰的名称?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亦称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段。牛在此时梳理白天未消化的食物。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别称,是夜与日交替的关键时刻。老虎在这段时间力量最为强盛。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日始、破晓、旭日等名称,指的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卯时也是...

古代12时的别称
前半夜11时至1时被称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则是“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是“寅时”,清晨5时至7时称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是“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称作“未时”,晚上7时至9时是“戌时”,而9时至11时则是“亥时”。十二时辰...

古代12时的别称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代一天可分为几个时辰 分别叫什么
古代一天可分为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分别是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一天有多少时辰?
5、辰时(07时至09时)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又名早时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所以称之为辰时。6、巳时(09 时至11时)巳时,又称隅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那么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5、辰时(07时至09时)辰时指的是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又名早时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所以称之为辰时。6、巳时(09 时至11时)巳时,又称隅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

古代有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的吗?
3. 寅时:平旦是寅时的别称,意指黎明、早晨或日旦,是夜晚与白昼交替的时刻。寅时对应的时间是凌晨3点到5点。4. 卯时:日出标志着卯时的开始,也被称为日始、破晓或旭日。这个时辰指的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间,大约是凌晨5点到7点。5. 辰时:食时或早食是辰时的另一种称呼,它对应于古人吃早餐的...

十二时辰分别是什么时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开县15292909031: 古代人对时间的称呼是什么 -
扈邰曲安:[答案]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

开县15292909031: 古代12时的别称 -
扈邰曲安: 古代人用的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

开县15292909031: 汉代对十二时辰有哪些命名? -
扈邰曲安: 汉代将十二时辰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各个时辰都有别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开县15292909031: 卯时正刻是几点到几点
扈邰曲安: 古人说的卯时是指凌晨五点正到六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正卯时,指的是现代24小时... 时辰别称1.夜半" data-fancybox="images">十二时辰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

开县15292909031: 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是什么时候 -
扈邰曲安: 是子时.具体12时辰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1:00).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公历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所以...

开县15292909031: 晚上七八点是什么时辰
扈邰曲安: 晚上七八点是戊时.戌时别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开县15292909031: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是几点?古代时辰都有啥别称? -
扈邰曲安: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二字指的是天亮的时候,古人对时辰的计算是按照十二地支来计算时间,每个时辰分为上下四个时刻,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一、诗句中时间的体现古代诗人在写诗时会根据自己的心境和所看所想来创作...

开县15292909031: 古代的各个时辰分别是现在的几点钟?
扈邰曲安: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开县15292909031: 古代12时辰的名称 -
扈邰曲安: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

开县15292909031: 十二时辰是怎么排列的?几点到几点是哪些时辰? -
扈邰曲安: 子 (晚上11时至凌晨1时) 丑 (凌晨1时至凌晨3时) 寅 (凌晨3时至早上5时) 卯 (早上5时至早上7时) 辰 (早上7时至上午9时) 巳 (上午9时至上午11时) 午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 未 ( 下午1时至下午3时) 申 ( 下午3时至下午5时) 酉 (下午5时至晚上7时) 戌 (晚上7时至晚上9时) 亥 (晚上9时至晚上11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